在地球的歷史上,生物大滅絕爆發過很多次,伴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也經常發現新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在近期的《科學進展》雜誌上,來自中國和英國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就通過地質勘測和古生物學證據研究,最終確認在2.33億年前,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場生物大滅絕,這場大滅絕之後,直接將恐龍送上了「地球之王」的寶座。
神秘的卡尼期洪積事件
在恐龍出現之前,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三疊紀初期的交匯階段,地球上曾經爆發過一場恐怖的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在這場大滅絕之中,超過70%的陸地脊椎動物、96%的海洋生物,徹底從地球上消失,雖然地球上也留下了不少的倖存者,但是它們休養生息,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仍然需要不少時間。
現代研究認為,這場大滅絕發生後,直接導致恐龍登上歷史舞臺,成為了地球上的霸主。不過由於從大滅絕結束一直到恐龍出現,還有上億年的間隔期,所以,一直以來一直都有科學家猜想,或許在恐龍出現之前,地球上還曾經發生過什麼災難事件。
通過地質勘測,科學家們發現,在加拿大西部的蘭格利亞地區,在大約2.33億年之前,曾經發生過一場大規模的火山噴發事件,在上個世紀末,科學家們將這種猜想中的生物大滅絕事件,稱作「卡尼期洪積事件」,並認為這場災難直接觸發了恐龍的起源。
整個地球進入「蒸籠」期
研究認為,大約從2.34億年開始,地球就已經迎來了新一輪的生物大滅絕。當時的地球氣候環境發生了驟變,火山噴發時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個過程中,地球開始狂下暴雨,溫室氣體將整個地球都團團圍住,讓地球變成了一個「大蒸籠」。
無論是海洋生物還是陸地生物,在這個時期都很難倖存下來,畢竟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氣候環境的宜居性是非常重要的。
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地質學家,邁克·西姆斯和阿拉斯泰爾·魯弗爾表示,在這場全新的,並未被歷史記載的新生物大滅絕時期,整個地球大約有至少100萬年-200萬年的時間裡,都是非常潮溼多雨的氣候。
不過,當這場災難消失後,地球也迎來了新的生機,接近現代的氣候生態系統也是由那個時期開始形成的,特別是對於現代植物的發展來說,全新的氣候生態系統,讓地球徹底大變樣,草食性動物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
此外,研究者也表示,這場災難發生後,直接讓恐龍成為了地球上霸主,因為全新的氣候生態系統對於恐龍是非常有利的,這讓原本在「夾縫中生存」的恐龍,因為這場大滅絕而徹底逆襲。
新生物大滅絕讓恐龍稱霸地球
恐龍是何時出現的呢?現代研究認為,恐龍出現於三疊紀中晚期,從時間上來看,大約是這場「卡尼期洪積事件」發生前的2000萬年左右。
通過化石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早期的恐龍是非常矮小的,它們很多也都是草食性恐龍,在生態系統中,並沒有什麼競爭力。
不過「卡尼期洪積事件」的發生,卻讓可以威脅到恐龍的天敵逐一滅絕了,很多具有原始特徵的動物,也都在這個期間退出地球的歷史舞臺,很多現代生物的祖先,也都是從「卡尼期洪積事件」發生後,才開始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比方說最早的哺乳動物、第一批鱷魚、海龜、蜥蜴等等,這些動物出現的契機,都與「卡尼期洪積事件」有關,包括現代海洋中的浮遊生物和珊瑚礁,也都與地球潮溼多雨結束後,進入到一段相對乾旱的時期有關。
研究者表示,在「卡尼期洪積事件」發生之前,恐龍陸生脊椎動物中的比例,僅佔到了5%,而在「卡尼期洪積事件」發生之後,恐龍的數量一下子飆升到了90%。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雖然地球的演化過程中,每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發生,對於絕大多數生物來說,都是災難的開始,不過也正是這些生物大滅絕,不斷推動了地球的演化和進步,最終才有了人類的出現。
未來科學家們也希望可以通過對地質和古生物的研究,找到地球上更多的生物大滅絕事件,梳理出地球每一次重新洗牌的時間節點,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和認識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