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西安第斯山脈發現的紫冕蜂鳥目前被IUCN列為「無危物種」。圖片來源:Ted Matherly/Flickr
全球最受重視的瀕危物種資料庫可能低估,甚至嚴重低估了世界各地許多動物面臨的滅絕風險。這是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發現,由於未能整合新的技術,例如衛星和航空圖像,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對數以百計的動物面臨的威脅進行了錯誤的分類。因此,動物保護組織可能會錯過許多物種面臨的滅絕風險。
負責為IUCN跟蹤鳥類的英國劍橋市國際鳥類聯盟科學主管Stuart Butchart認為,這項研究的總體方法是合理的。但他指出,該研究的作者錯誤地使用了他們的發現,並且錯誤地對許多動物進行了重新分類。
創立於1964年的IUCN「紅皮書」將不同物種按規模從「無危物種」劃分到「滅絕」的若干個梯度。該資料庫依賴於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進行的研究,以及來自數以萬計的志願者和職業博物學家的數據。IUCN將這些觀測數據輸入到一套考慮到棲息地喪失以及種群趨勢等因素的算法之中,之後再根據結果將相應的物種排列到「紅皮書」中。
這項新研究的高級研究員、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達拉莫市杜克大學保護生物學家Stuart Pimm表示:「這是一個國際標準。但它並沒有發揮全部潛力。」
Pimm指出,問題在於IUCN評估物種的標準已經過時了。該聯盟依賴於專家繪製的老地圖為其提供棲息地數據,並且沒有包含衛星和航空影像以便更好地觀測森林砍伐和逐漸滲入的居民區。他說,在此基礎上,IUCN「紅皮書」的評估結果忽略了一些精細的地理特徵,例如斑片狀的森林砍伐和海拔的變化,而這些都可以在一個給定的範圍內限制物種的生存。
在這項研究中,Pimm與首席作者Natalia Ocampo-Peñuela及同事,調查了目前在IUCN「紅皮書」中遍及全球6個鳥類豐富地區的586種鳥類(該團隊主要由鳥類研究人員構成),這些地區包括哥倫比亞的西安第斯山脈、東南亞和巴西。在這些物種的列表中,有108種鳥類瀕臨滅絕。
Pimm的研究團隊利用有關森林覆蓋率和海拔的遙感數據分析了鳥類的棲息地。研究人員計算了每個物種有多少可用的棲息地,然後基於這些新的棲息地評估結果重新進行了IUCN的風險評估計算。
最終研究人員得到了一個壞消息:有210種鳥類被重新分類為更高的危險等級——「威脅」,並且對於絕大多數鳥類而言情況都更為糟糕。研究人員在11月9日出版的《科學進展》雜誌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例如,棲息在巴西裡約熱內盧東北3300平方公裡林地中的灰翅傘鳥目前被列為「易危物種」。這種鳥類僅被發現於海拔1200米至1800米之間的地區。Pimm的研究團隊發現,符合這種鳥類棲息地要求的林地只有約100平方公裡。而這將使鳥類危險等級上升為「極度瀕危」。
儘管這項研究只分析了鳥類,但Pimm表示,相關結果也應該能夠推廣到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
耶魯大學生態學家Walter Jetz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鼓勵IUCN採用更好的地圖和遙感探測技術是一個值得讚賞的目標。他補充說,主要需要的是更多的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數據以補充和擴大IUCN的「紅皮書」,而不是把「紅皮書」作為預測滅絕風險的單一權威。
Butchart認為研究人員使用錯誤的參數重新計算了鳥類的滅絕風險,進而高估了物種的滅絕風險。但這項研究的作者不認為他們的方法有問題。
至於「紅皮書」應聚焦一個物種範圍內可行棲息地的更大型研究的建議,Butchart寫道,IUCN正計劃在未來的迭代列表中這樣做。(趙熙熙)
更多閱讀
《科學》相關報導(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