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物種是否應該復活?或導致動物野性盡失

2021-01-11 中國青年網

奧卡萬戈三角洲的一對白犀牛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1月12日消息,在肯亞中部,世界上僅存的四隻北非白犀牛中有三隻生活在這裡,而它們卻固執地拒絕繁殖。從2009年開始,保育工作者就嘗試將這幾隻犀牛「籠絡」在一起,結局卻以失敗告終。如今,唯一的一頭雄性北白犀已經接近43歲,年事已高無法生育,這一白犀亞種的滅絕已經不可避免,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與此同時,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市,科學家正在試圖復甦它們的種群。在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再生藥物研究者珍妮·洛林(Jeanne Loring)已經找到了從犀牛皮膚上獲得多潛能幹細胞——能發育成任何類型的細胞——的方法。她和同事們正在研究如何將這種幹細胞培養成犀牛的卵細胞和精細胞。如果獲得成功,他們就有機會通過試管內授精培養出新的犀牛個體,從而將這一亞種從滅絕的邊緣拯救出來。

  北白犀並非唯一接近人工復甦的物種。對於那些已經完全滅絕的物種,科學家只能藉助於保存在低溫儲藏庫(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冷藏中心)裡的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還有的研究者採用人為雜交的方法,將瀕臨滅絕的物種與另一相似的物種進行雜交,從而保存該物種的一部分特徵。

  通過這些方法,生物學家可能很快就能將滅絕物種重新帶回我們的視線之內。這是很激動人心的進展,但的確是一種不自然的保護自然的方式。一些科學家和保育工作者也提出了疑問,復活滅絕動物是否能真正地保護地球的瀕危物種?

  沒有野性的荒野

  許多關於復活滅絕物種的爭論其實已經重複了很長時間,幾十年來,保育工作者和科學家在使用更為傳統的方法時,也一直面臨著同樣的反對意見。當拯救某一物種的成本過於高昂——比如拯救非洲胎生蟾蜍需要數千萬美元——的時候,有人就會提出自然選擇的力量是人類不能違背的。如果一種動物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那它就應當被淘汰。對一些自認為是「絕對達爾文主義者」的科學家來說,這種邏輯同樣適用於那些被人類逼得走投無路的物種,如白犀牛和平塔島象龜等。「人類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這一邏輯也適用,耶魯大學的科學史學家喬安娜·雷丁(Joanna Radin)說,「所以,這就是適者生存。」

  如果科學家選擇拯救一個物種,這並不意味著該物種就能繁盛起來。例如,當保育工作者將曾經瀕危的美洲鶴放歸野外時,如果沒有人類飛行員駕駛飛機進行引導,這些鳥兒已經無法進行遷徙。如果珍妮·洛林成功地繁殖出北非白犀牛,她也無法將其放回野外——偷獵者會殺死它們。「除非我們能在地球上為其他物種留出空間,否則復活多少動物都是徒勞的,」M.R。奧康納(M.R。 O』Connor)在她的《復活的科學》(Resurrection Science)一書中寫道,「地球上留給它們的空間已經不多了。」

  那麼,這些復活的動物會在哪裡生存呢?動物園。珍妮·洛林將自己的工作形容為「沒有恐怖情節的侏羅紀公園」,這部分是因為她的新實驗最終可能只是成為一個活的博物館。如果動物無法在野外生存,那保留它們是否還有意義呢?一位環境倫理學者說:「一隻動物園裡的老虎已經不是真正的老虎,因為它無法做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珍妮·洛林也意識到,復活出一隻被剝奪了自然家園的動物很難稱得上是理想的解決方案。「我不希望拯救一種只能繼續存在於動物園裡的動物,」她說,「但這可能比什麼都沒有強。」

  對物種消失的擔憂正是科學家將瀕危動物的細胞保存起來的原因,這相當於建立一個「原初動物園」(聖地牙哥市的一個機構自稱為「冰凍動物園」)。這些「DNA銀行」被當作保險柜來使用,科學家對保存起來的樣品——從喜馬拉雅山脈的雲豹到大堡礁的珊瑚——還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從某種意義上,把動物冷藏起來是一種讓步,表明我們還不確定如何拯救它們,」奧康納寫道。

  在動物滅絕之後,這些保存下來的細胞將如何處理,目前還存在爭論。如果正如珍妮·洛林對白犀牛的嘗試那樣,誘導幹細胞轉化為精子和卵子,那科學家就能在實驗室中創造出新的動物。或者,他們還可以嘗試將滅絕動物的特定DNA轉入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現生物種中(一位科學家希望對大象細胞進行類似的嘗試,從而復活猛獁象)。

  不過,如果我們一心專注於保存DNA,可能會事實上導致動物真正的靈性消亡。奧康納指出:「沒有人會認為保存起來的人類DNA能保留住使我們成為人的東西。」舉例來說,為了復活已滅絕的加拉帕戈斯象龜平塔島亞種,科學家嘗試將一些具有部分該亞種DNA的其他象龜進行近親繁殖,這個過程已經進行了有一個世紀,其中一隻後代可能具有所有平塔島象龜的DNA。這隻象龜是否就是曾經的那種象龜,相信許多人都有不同意見。「說起來有點矛盾,」奧康納說,「我們介入得越多,想要拯救物種,它們的野性往往會變得越來越少。」

  人類的自責

  或許人類在道德上具有拯救一些滅絕物種的義務。對珍妮·洛林來說,白犀牛是復活的良好候選者,不僅是因為它們是非洲大型野獸的重要象徵,而且因為它們滅絕的原因。「犀牛之所以走向滅絕,源於一個非常直接的過程——人們殺死它們以獲取犀角,」洛林說,「我認為我們有責任去拯救這些動物,它們是被我們殺死在野外環境中的。」

  不過,拯救白犀牛的嘗試可能還有另一個動力:人類的私心。50年前,科學家成功地克隆出鯉魚,現在是一個易危物種。不過,利用這一技術使鯉魚的數量回升,聽起來並不如把白犀牛從滅絕邊緣拯救出來那麼有吸引力。據估計,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的地球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狀態下的速率快了100倍。然而,只有那些在人們心中獲得喜愛——或者讓人覺得特別有罪惡感——的物種才能獲得拯救的機會。「我不會拯救蚊子,」洛林說,「相信我。」

  如此說來,拯救滅絕物種更多的只是一個自我滿足的動物保育標籤。復活滅絕動物表明我們迫切地需要有所行動,但這是為了人類,而不是為了動物。對已經滅絕的動物來說,它們是否復活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任天)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警告:復活史前動物將導致生物大滅絕
    在很多人看來,復活已滅絕的物種將大大提高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但實際的情況可能並非如此。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復活新近滅絕的物種可能會導致多達三倍的現有物種的消失。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約瑟夫·貝內特(Joseph Bennett)博士及其同事對復活滅絕物種,以及將這些物種引入野外環境的成本和收益情況進行了分析。
  • 復活滅絕動物引爭議
    長江商報消息 猛獁象等24種已滅絕動物或被復活;環保主義者憂會引來災難近日,在美國華盛頓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發起的TEDx會議上,科學家們就復活卡羅萊納長尾小鸚鵡、渡渡鳥、猛獁象等24種已滅絕動物的可能性及倫理道德方面的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
  • 我們能使滅絕的物種復活嗎?
    可惜的是,它們已滅絕消失,未來我們通過最新科學技術能將滅絕的物種復活嗎?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家們曾多次提出將滅絕物種復活,並大膽猜測未來不久滅絕動物或將重返地球。什麼是「滅絕物種復活」?該方法僅適用於瀕臨滅絕或者剛滅絕不久的物種,因為它需要保存完好的卵核,例如:2003年,科學家使用克隆技術復活歐洲庇利牛斯山脈野山羊,該物種是在2000年滅絕的,最後一隻野山羊的細胞被冰凍在液氮中,克隆的野山羊被命名為「布卡多」,然而它出生幾分鐘後就死亡,但這是真實克隆出的滅絕動物。據悉,由於「布卡多」一個肺上長有大而結實的額外肺葉,導致它無法正常呼吸。
  • 扮演上帝:我們應該復活已經滅絕的動物嗎?
    袋狼,也被稱為塔斯馬尼亞狼,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性有袋類動物,在20世紀30年代,它在它所棲息的土地上滅絕了。儘管自那以後有近4000條「目擊」報導,其中還包括一段於2008年拍攝的吊人胃口的錄像,但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個物種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 復活滅絕史前物種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研究人員試圖使用基因編輯技術讓已滅絕的冰川時代猛獁象復活的新聞吸引了公眾的注意。這個項目頗具爭議,例如復活一個沒有社會群體的生物是否是道德的,而整個動物復活項目也不是不存在潛在問題。最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強調了其中一些問題,力勸科學家和相關組織考慮復活滅絕生物的估算成本。
  • 猛獁象或重出江湖 滅絕動物復活可行嗎?
    如果能夠復活所有的骨膠質,就可以製造絕種動物的DNA。   既然復活史前動物都有可能成功,那麼復活近百年來滅絕的動物就更不在話下了。雖然就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利用克隆技術復活滅絕動物,研究者客觀上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很多人仍然堅信人類有朝一日能夠憑藉智慧,成功克隆出一些已經滅絕的動物。
  • 已滅絕的物種再度復活!是科學統計失誤,還是地球物種正在復活?
    每一次大滅絕危機到來時,地球生物總是戰戰兢兢,惶恐不能存活下來。可是即便大滅亡早就過去數千萬年時間了,地球物種還在不斷減少中。只因地球生態環境一直在發生改變,就連人類未來或都可能抵擋不住。更何況本已經瀕臨滅絕的動物了。
  • 關於「滅絕物種復活」,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想像一個可以與恐龍和劍齒虎時不時來場偶遇的世界——不是像在博物館裡看古生物展覽那樣,而是與真實的在呼吸著的古代動物的面對面,那是怎樣一種景象!那些已經滅絕了的物種總能引發我們對復活他們的可能性的想像,現在已滅絕物種名單的長度簡直比猛獁象的長獠牙還要長了。
  • 外媒:科學家欲「復活」已滅絕物種 四種動物候選
    參考消息網11月16日報導美媒稱,去滅絕指的是重新創造出屬於已滅絕物種或極其類似已滅絕物種的生物的過程,這種科學方法是通過使用例如克隆或人工選殖等基因編輯技術成為現實的。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1月14日報導,儘管一些科學家質疑這種做法在進化方面沒有益處,並指出去滅絕的資源可以被用來更好地保護現存物種,但去滅絕在生物科技和保護界仍得到許多人贊同,以下是正在考慮可能進行去滅絕的四種候選動物:袋狼——這種有袋目哺乳動物是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的土生動物,是袋鼠和樹袋熊的親緣動物,但長得像狼。
  • 如果復活地球上已滅絕的物種,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這麼長的時間,可以想像地球上興旺了多少物種,又滅亡了多少物種!那麼現在有人問,假如我們能夠復活已經滅絕的物種,對我們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如果把已經滅絕的動物復活,將會發生什麼?實際上,這可能不是一個假設,科學家們已經越來越多的掌握了這方面的技術了!但是目前這項技術還有一個限制,那就是對於復活古物種的DNA有一定的時間限制。
  • 哪些滅絕動物可以克隆復活?
    雙方當天籤署了一項協議,共同克隆已經滅絕的猛獁象。 (CFP/圖)對於「基因存在,肉體滅絕」的一類動物,飛速發展的克隆技術有可能使它們復活。但是如果滅絕動物死亡年代久遠,超過它的DNA半衰期,克隆很可能只能是一種神話。
  • 科學家擬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恐龍無望(組圖)
    科學家根據大量標準選擇了這些已滅絕動物,同時考慮倫理因素。  會上,科學家就復活這些已滅絕動物是否為一種值得的做法,是否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以及是否能夠受到公眾的喜歡進行了討論。此外,他們還討論了復活這些動物是否為一個實際的選擇,是否能夠找到擁有高質量DNA或者生殖細胞的組織樣本以完成復活,是否能夠將復活的動物引入野外以及這些動物的滅絕原因。
  • 為什麼有很多人希望滅絕的物種再度復活
    經常看動物世界和自然紀錄片的小夥伴們對地球上豐富多樣的生物性非常著迷,從地球生物起源以來發生了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因此有很多人總是希望能有一天可以復活歷史上出現過的生物,比如猛獁象、恐龍等動物。贊成復活滅絕動物理由有復活部分關鍵物種有助於修複目前失衡的生態系統。
  • 復活已滅絕物種,人類應不應該這樣做?這三項研究的結果足夠說明
    恐龍原本是地球的霸主,卻由於一場意外來臨而徹底從生物界消失,直到今天,有關恐龍滅絕的話題仍是一個未解之謎。與此同時,科學家也注意到,我們很有可能在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人類活動導致大量生物無法在穩定的自然環境中生存,想要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只能另闢蹊徑。滅絕物種復活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學家提出了滅絕物種復活計劃,這曾經引起了人們的激烈爭論。
  • 十大遠古滅絕動物離奇復活!
    震驚:十大遠古滅絕動物離奇復活!這一報導已經深深的震撼了我們。
  • 有望「復活」的滅絕動物,最後一個滅絕動物已被成功「復活」
    當然滅絕的動物有很多,今天我們主要要聊的是有望「復活」的一些動物。在人類看來,「復活」是一件充滿興奮與恐懼的事情,興奮的點在於復活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也是一種科技的進步,而恐懼的點在於誰都無法預料到重新復活之後被復活的生物會變成什麼樣子。不過人類的好奇心和科技的進步使得這個地球上很多已經徹底消失的動物有著復活的可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有望被復活的5種動物。1、洞獅 ,滅絕與一萬年前。
  • 只有人類會導致物種滅絕嗎?並非如此,這些物種自身容易滅絕
    如果說有什麼現象對於生物種群來說是可怕的,那應該就是滅絕了。一旦物種滅絕之後,就永遠沒有在地球舞臺上亮相的機會了。雖然地球生物史只有幾億年,但是在這段期間內地球上就已經發生過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每次事件都會導致地球上80%的物種消失。滅絕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後又會有一批新物種出現,地球所有的物種似乎都在經歷著這樣一個輪迴,以至於有說法認為人類未來或許會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復活」的動物:原以為早已滅絕,但現實卻依然存活的9種動物
    不可否認,動物物種滅絕是一件悲傷的事情,尤其是對於我們現代人,地球上有太多的動物,都是因為人類的獵捕,最終導致了徹底滅絕,讓我們既感到羞愧自責,同時也感到非常的遺憾,想要看到它們只能通過圖片來了解,當然,也不能太過悲觀,因為有時候,人們認為已經滅絕的動物,最後卻奇蹟般地再次被發現,這讓科學家都感到很驚訝
  • 史上復活成功的滅絕動物揭秘
    在幾億年的生物歷史上,數百萬種動物在地球上永遠消失。
  • De-Extinction 行動將讓24 種已滅絕物種復活!
    De-Extinction 行動將讓24 種已滅絕物種復活!近日科學家聚集於美國華盛頓的TEDx會議,討論讓24種已絕種動物復活的計畫這個名為「De-Extinction」行動將以DNA技術讓渡渡鳥、卡羅萊納鸚鵡,以及曾經生長於南非的斑驢等已滅絕的動物「復活」!科學家透過一系列的篩選標準來選擇要復活哪些物種:包括哪些物種較受人們喜愛、是否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當初滅絕的原因等。但最重要還是得看能否取得高品質DNA 的細胞樣本,來復活這些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