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全世界有794多種野生動物由於缺少應有的環境保護而瀕臨滅絕76科300餘種植物瀕臨滅絕以下資料只是人類目前所知,不知道還有多少知名或不知名的物種正在消失。
1、白鰭豚(淡水鯨類)亦稱:白鰭鯨、白鰭、白旗、白夾、青鰭、江馬、中華江豚、揚子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遊。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內在因素和人為因素種種的原因,白鰭豚種群數量銳減,萬年,有「活化石」的美稱,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白鰭豚自成一科,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瀕危原因:由於人類活動增加或活動不當,使白鰭豚意外死亡事故增多。據統計,1973—1985年間,共意外死亡59頭,其中被魚用滾鉤或其它漁具致死29頭,佔48.8%;被江中爆破作業致死11頭,佔18.6%;被輪船螺旋槳擊斃12頭,佔20%;擱淺死亡6頭,佔10%;誤進水閘1頭,佔1.6%。另據統計,長江下遊水域中意外死亡的白鰭豚,有三分之一是被輪船螺旋槳擊斃的,想想現在還能有幾頭這樣珍稀的水中熊貓呢。
2、蘇門答臘虎,是同類物種中體型最小的老虎,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是現存唯一的僅分布在島嶼上的虎。野生蘇門答臘虎僅存400隻,人工養殖的有300隻不到。
瀕危原因:棲息地破壞,早在1990年以前,APP亞洲漿紙業總公司,就在印尼蘇門答臘島開設了工廠。世界環保組織曾要求APP等造紙公司立刻停止對蘇門答臘森林的破壞,因為對森林的破壞造成了蘇門達臘虎棲息地的大量喪失,這已使它們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以及過度捕殺,在蘇門答臘,獵虎行為一直很猖獗。在當地街頭,隨處可見虎骨、虎爪、虎皮等虎製品出售。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Ⅱ:一類保護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08年紅色名錄——極危。3、小嘴狐猴,世界最小的猴類,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對於小嘴狐猴的威脅主要來自棲息地環境的破壞,以及人們捕捉它們作為寵物飼養,小嘴狐猴是馬達加斯加島和印度洋島嶼上分別進化出的特有物種群的成員之一。在馬達加斯加島,大約生活著50多種狐猴。但是,貧困和人口的快速增長對當地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4、蘭.坎皮海龜,蘭.坎皮海龜是目前全世界範圍內12種最瀕危動物中唯一數目成增長趨勢的動物。但需經歷11-35年成長期。此物種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第一類保護動物。
5、微型豬,世界上最小的豬,野豬的一種,主要生活在印度東北部。60釐米長,高約25釐米,成年豬不足10公斤。曾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大量存在,現在僅印度阿桑地區的瑪納斯國家公園擁有為數不多的幾頭。其基因與家豬的基因並無太大差別。這是世界瀕臨滅絕的動物。此物種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第一類保護動物。
6、斯比克斯鸚鵡,在野生狀態下,斯比克斯鸚鵡雖沒有完全滅絕但已經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尋找這種鳥的鳥類學家僅僅找到一隻倖存的雄性鳥,生活在遙遠的巴西東北部地區。目前被人俘獲的大約31隻鳥是這種鳥能夠存續下去的唯一希望。主要生存依賴是金風鈴樹的種子和堅果,和卡丁加群落的優勢植被——各種大戟科的灌木。由於活動範圍有限,和特殊的棲息地之中的森林砍伐行為,加上在當時許多貴族對於這種漂亮的藍色鸚鵡羽毛的喜愛,導致此種鳥兒在整個二十世紀以來被大量獵殺,製成標本或拔取羽毛。而人工所飼養的鳥兒數量也變的越來越少。分布於巴西東北部。該鸚鵡已經沒有野外種。2016年6月,曾被認為已在野外絕跡的藍色鸚鵡在巴西被發現,這是它15年來第一次出現。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7、褐馬雞,僅分布於中國河北西北部小五臺山、山西西北部寧武縣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中國特產鳥類。體高約60釐米,體長1-1.2米,體重5千克,全身呈濃褐色,頭和頸為灰黑色,頭頂有似冠狀的絨黑短羽,臉和兩頰裸露無羽,呈豔紅色,尾巴高高豎起。翅短,不善飛行,兩腿粗壯,善於奔跑。
瀕危原因:1.天敵:巢被天敵損害高(達43.75%)被天敵捕食的個體。2.因為貿易被捕獵。3.棲息地破壞:保護區外有零星數量,農業及城市的侵佔是其主要威脅,砍伐森林及放牧家畜導致棲息地退化。4.作為食物被捕獵:日漸最多的取卵為食者在保護區是個嚴重問題。5.種內生物學特點:1.下野蛋和棄巢不孵。2.未受精卵佔4.2%。褐馬雞的雛雞孵出至幼雞生長發育階段,即6-9月,正是陰雨連綿、降雨過量的季節,這種高溼低溫的生態環境勢必影響到雛雞、幼雞(雛、幼雞最怕露水),造成覓食困難、營養不足,死亡率增高,導致種群數量相應減少。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8、指猴,因指和趾長(中指特長)而得名,體型像老鼠,棲息於熱帶雨林的大樹枝或樹幹上,在樹洞或樹杈上築球形巢。單獨或成對生活,夜間活動。喜食昆蟲。取食時常用中指敲擊樹皮,判斷有無空洞,然後貼耳細聽,如有蟲響,則用門齒將樹皮齧一小洞,再用中指將蟲摳出。由於叫聲悽厲,似哭聲,當地人認為指猴會帶來惡運,所以一旦看到便殺死,加之棲息地的破壞,指猴變得數量極其稀少,曾一度認為已經滅絕。分布於馬達加斯加東部沿海森林。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
這些年來,由於人類的擴張,打獵和自然棲息地的破壞,氣候的變化,汙染以及其他因素造成動物的大量滅絕和瀕臨滅絕。這裡有8種可愛的瀕臨滅絕動物,我們的下一代很可能看不到,保護動物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