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已失去超世界半數的珊瑚礁,誰來拯救珊瑚?

2020-11-22 澎湃新聞

珊瑚退化影響的是整個生物圈:

珊瑚沒了小魚就難以苟存,

然後就是大魚,

至於人類,

你可以看作是最大的魚。

——紀錄片《追逐珊瑚》

2019年,被譽為澳大利亞「皇冠上的明珠」的大堡礁,徹底失去了 50%的珊瑚。同年9 月,英國《自然》雜誌發布的相關文章稱:如果氣候持續變暖,預計全世界的珊瑚礁將在 2070 年全部消失。

珊瑚是什麼?為什麼重要?它消失得有多快?我們還能看到美麗的珊瑚礁嗎?數據難以想像。幸運的是,在中國,已經有了一批種珊瑚的人。

珊瑚的身份信息

▲向上滑動

珊瑚屬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的軟體動物,珊瑚是以群體形式存在,由許多珊瑚蟲聯合在一起形成活體組織,在活組織底下是鈣質骨骼,這些骨骼是由珊瑚蟲不斷堆積碳酸鈣而形成。

珊瑚的活體單元是珊瑚蟲,珊瑚蟲像個可伸縮的小花,只在頂端有一個開口,食物由這個開口進。口的周圍環繞著一圈或數圈觸手,用於捕食小動物。口底下是一個囊袋狀的腔腸。珊瑚利用觸手過濾海水雜質,並從中獲取食物。海水中的鈣、鎂,還有一些懸浮微生物等都是珊瑚的食物。

造礁珊瑚適宜生長溫度在20-30度之間,18度以下的低溫和30度以上的高溫對於絕大多數珊瑚來說都是不利的環境,會引起珊瑚白化或死亡。

從全球水溫的分布來看,造礁珊瑚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5度之間的海域,並且以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海域生長最為繁盛。造礁珊瑚分布在水質清淨、流速中等的淺海,珊瑚幼蟲須附著在堅硬的底質上,如巖石、礁塊、珊瑚骨骼等。

我國的華南沿岸具有豐富的珊瑚礁資源,主要分布在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澎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大亞灣-大鵬灣區域,廣西潿洲島-斜陽島水域,香港水域,最北緣到福建漳州東山周邊海域。

珊瑚的作用

▲向上滑動

珊瑚被稱為「海底雨林」。

全球約有5億人直接依賴於珊瑚礁生態系統生活。

瑚礁生態系統的三維空間結構框架,為多種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珊瑚礁區有超過2500種魚類,700種造礁石珊瑚。

全球珊瑚礁面積佔海洋總面積<0.2%,卻為孕育了30%的海洋生物。

對於評估熱帶海域的環境汙染方面,珊瑚是很好的指標生物。

珊瑚能將二氧化碳轉變為碳酸鈣,有助於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輕溫室效應。

珊瑚堅硬的骨骼可以抵抗波浪對海岸的衝擊,減少波浪的衝擊力,保護海岸,有著消波和護岸作用。

珊瑚是海水的過濾器,無數細小的珊瑚蟲用它們的觸手不停地過濾著海水中各種微粒,從中獲取營養和保持海水的潔淨。

珊瑚可廣泛應用於古地質地貌和古地理研究以及氣候研究。

珊瑚破壞有多嚴重?

▲向上滑動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氣候變暖就已嚴重影響到全球珊瑚群落的生態健康,但人們並沒有因此警醒,甚至連一些科學家也不以為然。

1998 年,全球有 16% 的熱帶珊瑚礁死亡。

200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供的數據表明,全球珊瑚礁有 11%遭滅頂之災,16%已不能發揮生態功能,60%正面臨嚴重威脅。

2016年,全球70%的珊瑚礁遭到破壞。

2019年,被譽為澳大利亞「皇冠上的明珠」的大堡礁,徹底失去了 50%的珊瑚。

截至目前,人類已失去超世界半數的珊瑚礁,但珊瑚死亡的趨勢並沒有得到緩和。

2019 年 9 月 18 日,英國《自然》雜誌發布的相關文章稱:如果氣候持續變暖,預計全世界的珊瑚礁將在 2070 年全部消失。

誰來拯救珊瑚?

▲向上滑動

在中國,已經有一批種珊瑚的人。

如何種珊瑚呢?

首先,剪取一些已經長成的珊瑚,將它們帶到新的種植區域。

然後,鑽孔打釘,確定種植的點位,把珊瑚枝綁在釘子上。如果珊瑚倒了,就將它重新插進點位中。

2016年,在深圳梅沙海域,80後深圳義工楊旭聰和他的海洋環保義工隊隊員們開始下海種珊瑚,用人工幹預的方式加快修護梅沙海域珊瑚生態系統。

同樣在2016年,中科院南海所珊瑚生物學與珊瑚礁生態學學科組(以下簡稱「學科組」)開始在三亞市蜈支洲島實施珊瑚礁生態修復工作,為建立生態養護型與休閒娛樂型海洋牧場、提高關鍵生物數量、促進食物網結構優化奠定基礎。

經過3年多的修復工作,學科組共同移植1萬多株珊瑚,修復區的珊瑚數量已經出現明顯增長,水下景觀也從單調的只有零星珊瑚分布的光禿退化珊瑚礁變為了處處是桌狀、分枝狀珊瑚的美麗珊瑚礁,生活在其中的魚類也較之前更為豐富。

好消息在不斷傳出。

今年5月,深圳本土的珊瑚保育公益組織潛愛大鵬首次獲得了海洋自然環境中的珊瑚排卵影像記錄,也就是珊瑚大規模「下蛋」的畫面。

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理事長沈曉鳴指出,珊瑚的繁殖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無性繁殖,另一種是「有性生殖」,也就是本次觀察到的「產卵」活動。

「這次排卵的珊瑚,是2015年『潛愛』在大鵬大澳灣種下的一批霜鹿角珊瑚,經過五年的生長,它們適應了這裡的海況,並進入性成熟期,為這片海域貢獻出新生的珊瑚種子。」

據介紹,此次霜鹿角珊瑚的成功排卵,表明深圳海域的水質條件,依然能滿足霜鹿角珊瑚的有性生殖需求。

參考文獻:

[1]喬天翼,趙高翔Moor,Arthur大山,燒餅SHAOBING,湯憶TANG,Aoki.全球珊瑚告急! 「海底雨林」還能存在多久?[J].環球人文地理,2020(Z1):96-103.

[2]黃熙燈. 探秘「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EB/OL].信息時報.http://www.xxsb.com/content/2020-06/04/content_103666.html

[3]李小輝.你見過珊瑚「下蛋」嗎?深圳首次記錄珊瑚排卵影像 [EB/OL].深圳新聞網.https://mp.weixin.qq.com/s/FFWTcyanxgvRdrPaiKva3A

[4] 李鋼. 【視頻】跟著科學家去給大海種珊瑚 [EB/OL].羊城晚報. 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pad/index.html?from=timeline#/detail/838518?site2

[5] 種珊瑚嗎?在海底種的那種. [EB/OL]. 深圳共青團.https://mp.weixin.qq.com/s/1IzQv6aFCLQ7NX0wlm1OAQ

原標題:《人類已失去超世界半數的珊瑚礁,誰來拯救珊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拯救珊瑚:珊瑚的日子近20年來異常痛苦
    然而,珊瑚的日子近20年來異常痛苦——海水酸化、水溫上升、過度捕撈、汙染嚴重,珊瑚已經陷入生存條件逐年惡化的悲慘處境。  科學家們認為,如果情況不見好轉,半個世紀之後,珊瑚難逃毀滅之厄運。不管這類斷言是否算是危言聳聽,但珊瑚礁在減少卻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險情。人類在珊瑚毀滅的過程中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過度捕撈和海洋汙染當然與人類活動脫不了干係,海洋變暖與酸化恐怕也少不了人類的「罪行」。
  • 科學家在珊瑚育種取得的突破有助於拯救瀕臨滅絕的珊瑚礁
    據外媒報導,在繁殖瀕危珊瑚方面的突破,可能會對Florida Reef Track珊瑚礁產生巨大的影響,有助於拯救瀕臨滅絕的珊瑚礁。
  • 珊瑚瀕臨滅絕,人類也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2016年大堡礁失去了29%的珊瑚大片大片的珊瑚礁開始白化、消失。珊瑚失去了與之共生的藻類,而這些藻類是珊瑚賴以為生的食物資源,這會讓珊瑚更易受到危險和其他疾病的侵染,甚至會讓整個珊瑚群體餓死。在亞太地區的一項研究還發現,珊瑚礁還受到110億塊塑料的汙染,導致珊瑚病。
  • 深海璀璨—拯救世界珊瑚礁:肯·內迪邁爾和珊瑚修復基金會的故事
    深海璀璨——拯救世界珊瑚礁:肯·內迪邁爾和珊瑚修復基金會的故事《深海璀璨——拯救世界珊瑚礁》講述了美國珊瑚修復基金會創始人、海洋英雄肯·內迪邁爾的真實故事,集人物傳記和科普知識於一體。肯·內迪邁爾從小喜歡海洋,並且迷上了色彩絢爛、形態各異的珊瑚。
  • 是誰殺死了珊瑚礁
    原標題:是誰殺死了珊瑚礁  珊瑚礁,眾多海洋生物繁衍棲息之地,歷史上無數生命的進化源泉,得天獨厚的科學研究寶庫,被稱為「海底森林」。但全球變暖引起的海水溫度上升,已導致珊瑚礁發生了嚴重的白化,這種破壞對其生態系統產生了致命性影響。 然而,威脅還不僅於此。
  • 日本火山島海水中或存在拯救珊瑚礁秘方
    一支由法國科學家帶領的國際科考團隊專程前往該島,希望能夠找到挽救瀕危珊瑚礁的線索,從而幫助珊瑚礁免受氣候變化的侵害。雖然珊瑚礁僅僅覆蓋了全球海洋0.2%的表面,但是這些珊瑚礁卻是大約30%的海洋動植物物種的生存家園,它們既充當了動植物們的食物來源,又可以為這些生物提供保護。
  • 拯救珊瑚礁
    到今年4月,破壞已經很明顯了:珊瑚礁已經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白化事件,因為珊瑚驅逐了作為它們食物來源的共生藻類,而共生藻類為它們提供了顏色有四分之一的海洋魚類在它們的生命周期中依賴於珊瑚礁,科學家說我們迫切需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來保護這些重要的棲息地。
  • 一半以上的珊瑚礁因白化而死亡,好好珍惜現在的珊瑚美景,珍惜吧
    據BBC報導,因氣候變暖,全球已有一半以上的珊瑚因白化而死亡。在世界上有著眾多的珊瑚礁旅遊景點,但是最著名的有:世界上最大的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附近的海域;馬爾地夫的珊瑚礁;紅海的珊瑚礁;斐濟第二大島和第三大島之間的彩虹礁;菲律賓的圖巴塔珊瑚礁等地。
  • 珊瑚礁正以驚人速度死亡,基因技術或許能夠拯救
    圖片來源:Austrail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 / Eric Matson由於全球變暖、汙染和人類活動,全球海水溫度上升,珊瑚礁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死亡。在過去的30年裡,澳大利亞大堡礁有一半已經失去了珊瑚覆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基因測序可以揭示造礁珊瑚在進化上的差異,有朝一日能幫助科學家確定哪些種類能適應溫暖的海洋。
  • 珊瑚礁:潛水員自願充當「園丁」,修復泰國瀕臨滅絕的珊瑚
    他們不僅一心要欣賞珊瑚,而且還想拯救它們。世界各地的珊瑚礁都處於危險之中。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統計,2014年至2017年間,溫暖的海水造成了有史以來最長的全球珊瑚白化事件。今年4月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雜誌上的一份報告稱,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澳大利亞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失去了約30%的珊瑚。
  • 「珊瑚園丁」的貢獻(環球走筆)
    以造礁珊瑚為核心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養活著1/4的海洋物種,迄今為止,地球上還沒有發現像珊瑚礁一樣支持如此多物種的其他生態系統。可以說,地球的健康與珊瑚礁密不可分。然而受氣候變化影響,對溫度異常敏感的珊瑚生存前景不容樂觀。
  • 夏威夷近半數珊瑚礁白化
    一群科學家告訴州議員,夏威夷近半數珊瑚礁在2014及2015年的熱浪期間白化,且沿岸附近漁場正在減少。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官員指出,夏威夷大島(Big Island)有56%的珊瑚礁白化,西毛伊島(WestMaui)沿岸的珊瑚礁也有44%白化,歐胡島(Oahu)則有32%的珊瑚礁白化。科學家表示,珊瑚白化的情況預期將更嚴重且更頻繁。
  • 珊瑚,珊瑚蟲,珊瑚礁,傻傻分不清?我來告訴你!
    無論是浮潛、水肺潛水還是自由潛水,我們總渴望看到美麗的珊瑚。而對於珊瑚本身,你究竟又了解多少呢?你知道珊瑚、珊瑚蟲、珊瑚礁三者的區別與聯繫嗎?你知道珊瑚礁裡有哪些海洋生物嗎?你知道現今珊瑚礁有多脆弱嗎?你知道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在哪裡嗎?
  • 熱水中的尼莫:珊瑚白化和珊瑚礁的未來
    隨著氣候變化和海水溫度上升,曾經五顏六色的珊瑚變成了褐色並死亡,研究人員將探索珊瑚白化對於那些稱為珊瑚礁的生物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們潛入一個巨大的死珊瑚殘肢,通過觀看它的外表,我們猜測它曾經是一個巨大的桌形軸孔珊瑚。 伍倫貢大學(UOW)魚類行為生態學家Marian Wong博士指著死珊瑚的殘肢,通過用手划過脖子的動作來指出該珊瑚已經死亡了。
  • 海洋生物學家:海洋並不樂觀,拯救珊瑚礁時間不多了
    英國出生的海洋生物學家、雪梨科技大學珊瑚保護和復原力的首席研究員艾瑪·坎普戴上潛水鏡,在水面下緩慢潛水,遇到一個從未經歷過的世界,一個色彩鮮豔的水下城市。坎普回憶,愛上海洋的那一刻,正是對這個未知世界的迷戀。到2100年,氣候變化可能會消滅地球上所有的珊瑚礁,她非常擔憂。潛水尋找突破口,拯救珊瑚礁成了她的科研攻關目標。
  • 珊瑚礁正從災難中恢復得很差,而深海珊瑚礁也無能為力
    本周有兩個關於珊瑚礁未來的重大消息,都是壞消息。一項對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的研究發現,破壞事件後的恢復時間增加了6倍。最重要的是,許多人希望的深海珊瑚礁能夠證明淺灘的拯救是不適合這項任務的。儘管海洋科學家仍然希望我們能拯救地球上最珍貴的珊瑚礁,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絕大多數珊瑚礁將在幾十年內毀滅。
  • 世界50%珊瑚已消失 2050年或將是珊瑚礁「末日」
    世界50%珊瑚已消失 2050年或將是珊瑚礁「末日」 2015-05-07 15:09:19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等機構5月6日發布的《重振海洋經濟》報告,全球海洋的價值超過24萬億美元,但如今由於人類過度地依賴化石能源,氣候變化已經成為海洋面臨的首要威脅,這使得全球海洋經濟正在下滑。
  • 白化的珊瑚礁又變成了彩色?珊瑚:保命而已
    原本可以被共生藻色素吸收的光,照射到珊瑚本體上,都被反向散射出去,因此使珊瑚呈現出枯骨般慘白的顏色,形成了白化。如果白化的珊瑚不能儘快修復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就會失去養分來源,最終走向死亡。葉形表孔珊瑚的健康狀態,棕色圓圈代表共生藻類 | 參考文獻[3]白化後,珊瑚失去了共生藻類的保護,強光直射在珊瑚體表,產生了高強度的散射光和反射光,增強的藍光迫使珊瑚自身產生了大量的色素保護自己,這些色素給珊瑚重新帶來了斑斕的色彩。
  • 海龜誤吞 毒死珊瑚:亂扔塑膠袋 瞧人類幹的"好事"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珊瑚礁觀察項目負責人馬克·埃金(Mark Eakin)說:「看到塑料的影響如此嚴重,真是令人震驚!」雖然埃金沒有參與最近的研究,但他與其他幾位作者進行了合作。他說:「問題遠比我們意識到的更嚴重!」對於珊瑚來說,塑料只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最新壓力源,它們正危及珊瑚的生長。對於許多海洋生物系統來說,珊瑚就是生物多樣性的孵化器。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8月上旬,海南島西北部及雷州半島西部的海水熱度數值高升,珊瑚白化預警已達到最高值。9月4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最新預測,南海海溫未來一周比往年同期平均偏高0.6℃左右。事實上,全球氣候變化和頻繁的人類活動幹擾一直是珊瑚礁面臨的重要挑戰。近年來,珊瑚在全球出現白化的頻率越來越高,保護珊瑚礁的工作也愈發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