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珩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五彩斑斕的珊瑚是海洋中美麗的風景線,也是海洋環境的風向標。當海洋環境發生變化,珊瑚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時,彩色就會轉為枯骨般的白色。
這就是珊瑚白化現象。
正常珊瑚(左)和白化珊瑚(右) | 參考文獻[1]
珊瑚為什麼會白化?
珊瑚為什麼會白化?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珊瑚顏色的本質。它們看上去像是海底的植物,實際上是由腔腸動物珊瑚蟲構成的集合體。新的珊瑚蟲在先輩們的遺骨堆上生長,分泌出碳酸鈣作為外殼;長大了之後不斷繁殖,珊瑚的枝丫也就越來越茂盛。
因此,珊瑚體本身呈碳酸鈣的白色。而我們看到的珊瑚色彩,來自寄生在珊瑚身上的共生藻類。這些藻類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為珊瑚提供養分。
多彩的珊瑚 | Wikipedia,Richard Ling / CC BY-SA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當海洋環境變化,比如海水溫度上升,或者養分缺乏,就有可能破壞珊瑚和藻類的共生關係。藻類離開珊瑚體,珊瑚也失去了藻類帶有的色素。原本可以被共生藻色素吸收的光,照射到珊瑚本體上,都被反向散射出去,因此使珊瑚呈現出枯骨般慘白的顏色,形成了白化。
如果白化的珊瑚不能儘快修復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就會失去養分來源,最終走向死亡。
但是,2020年5月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埃琳娜·博拉蒂(Elena Bollati)團隊發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一些因生存環境惡劣而白化的珊瑚,竟然呈現也了斑斕的色彩。
2010~2019年期間,全球多地發現了具有豐富色彩的白化珊瑚 | 參考文獻[3]
不是白化嗎?怎麼又變色了?
在損失了藻類的情況下,珊瑚上斑斕的色彩似乎只剩一個來源——珊瑚本體。可是,原本是白色的珊瑚怎樣才能產生五彩斑斕的顏色呢?
科學家們做了一個假設:隨著溫度升高,珊瑚上共生藻類減少,原本能被藻類色素吸收的光,照射到了珊瑚的外殼上。為了避免被大量的光灼傷,珊瑚會產生螢光蛋白和色素蛋白,用於產生色素,吸收部分光線。這些色素最終讓珊瑚展現出繽紛的色彩。就好比我們在太陽底下曬久了,為了防止曬傷,會產生黑色素吸收紫外線,於是就曬黑了。
一些呈現彩色的白化珊瑚 | 參考文獻[3]
為了證明這個假設,科學家們利用聚焦的紅光(這個波長只會誘發珊瑚白化,不會使其產生綠色螢光蛋白)促使地衣微孔珊瑚(Porites lichen)白化,之後分別照射低能量的綠光和高能量的藍光,觀察有沒有色素生成。
在照射紅光前,健康珊瑚沒有呈現螢光色,也就是說沒有產生色素:
珊瑚的色素水平變化過程:白化第0天 | 參考文獻[3]
照射紅光11天後,可以明顯看到珊瑚顏色褪去,發生了白化。
珊瑚的色素水平變化過程:白化第11天 | 參考文獻[3]
接下來,科學家使白化了的珊瑚,分別暴露在綠光和藍光中。29天後,綠光照射後的珊瑚沒有明顯變化,但是能量更高的藍光照射後,白化的珊瑚呈現出了明顯的螢光色。
珊瑚的色素水平變化過程:白化第29天 | 參考文獻[3]
這說明,白化的珊瑚在高能量的光射下,確實會發動自身「潛能」,自己給自己加點顏色。
除了溫度升高,其他生成壓力導致的珊瑚白化,會不會也進一步讓珊瑚產生色素,最後變色呢?
科學家將珊瑚分為兩組,讓它們都生活在適宜的水溫中,其中一組能獲得充分食物,而另一組將要忍受飢餓。按照預想,養分不足的珊瑚出現了因藻體離開導致的白化現象。6周後,白化了的珊瑚產生了螢光色素。
也就是說,無論導致白化的原因是什麼,隨白化而來的高能量陽光照射,才是珊瑚變色的原因。
在營養充足和營養不平衡的情況下,珊瑚發生的顏色變化 | 參考文獻[3]
變色,為了保命
變色對珊瑚有什麼好處?
科學家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巴拿馬的孔珊瑚白化事件中,白化後又呈現鮮豔藍綠色的珊瑚,存活率相當高。
於是,他們推測,「變成彩色」或許是珊瑚的一種自我保護。
健康珊瑚表面有共生的藻類,可以吸收絕大部分太陽直射光,內部的藍光通量很低,不足以積累色素,所以珊瑚的表層細胞不需要光保護色素,為白色。
葉形表孔珊瑚的健康狀態,棕色圓圈代表共生藻類 | 參考文獻[3]
白化後,珊瑚失去了共生藻類的保護,強光直射在珊瑚體表,產生了高強度的散射光和反射光,增強的藍光迫使珊瑚自身產生了大量的色素保護自己,這些色素給珊瑚重新帶來了斑斕的色彩。
葉形表孔珊瑚從白化狀態(左)到彩色狀態(右) | 參考文獻[3]
一方面,色素降低了強光的反射和散射,另一方面,珊瑚內部光通量減少,又正好再次適宜共生藻居住,藻類得以慢慢回到珊瑚中,重新建立起共生關係,給珊瑚提供營養,還會吸收藍光。因此珊瑚不用再產生色素保護自己,又變回了最初樸素的樣子。
葉形表孔珊瑚恢復後的狀態 | 參考文獻[3]
在這樣一圈巧妙的光反饋迴路下,珊瑚變色是它們對極端環境做出的應激反應,使自己能更好地適應變化的環境,努力度過生存的難關。
孔珊瑚(A)和鹿角珊瑚(D)的白化-變色經歷 | 參考文獻[3]
但並不是所有變成彩色的珊瑚都能成功度過危機,如果海洋環境持續惡化,海洋溫度持續上升,這些珊瑚長期不能恢復和藻類的共生關係,最終還是會因為營養不足而死亡。
在人類看來,珊瑚變成彩色,恢復了鮮豔美麗的模樣,但對珊瑚來說,更像是用盡力量面對生存危機,做著最後的抵抗啊……
猜猜看,珊瑚礁大概養育了多少海洋生物?
A.5%
C.50%
B.25%
D.75%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B 25%。珊瑚礁的面積不到全球海洋0.2%,卻養育了海洋中約四分之一的生物。
作者名片
作者:李珩
編輯:悲催的鉈寶寶 範可鑫
排版:雷穎
題圖來源:參考文獻[3]
參考文獻:
[1]https://en.m.wikipedia.org/wiki/Coral_bleaching
[2]https://www.iflscience.com/environment/sometimes-stressed-corals-become-even-more-colorful/
[3]Bollati et al., Optical Feedback Loop Involving Dinoflagellate Symbiont and Scleractinian Host Drives Colorful Coral Bleaching, Current Biology (2020),https://doi.org/10.1016/j.cub.2020.04.055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版權屬於「我是科學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iscientist@guokr.com
【擴展閱讀】
原標題:《白化的珊瑚礁又變成了彩色?珊瑚:保命而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