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化珊瑚似乎能用霓虹燈色素護盾進行自我恢復

2020-12-05 環球網

本文轉自【cnBeta.COM】;

據外媒報導,健康狀態下,珊瑚呈黃褐色、綠色、紅色以及其他各種色調,總之它們會讓我們的眼睛感覺到「自然」。健康狀態下,珊瑚的黃棕色共生色素會吸收藍光。白化的珊瑚則是由溫度、光線、汙染如碳和其他因素造成。

最近對白化珊瑚的調查顯示,珊瑚礁發生了一些奇怪的變化--明亮的、幾乎不自然的顏色顯示在先前被白化成骨頭顏色的珊瑚上。

珊瑚由一種叫做蟲黃藻的海藻開始生長並在這種海藻上大量繁殖。這種藻類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為珊瑚的生長和繁殖提供能量。當珊瑚受到壓力時藻類就會被排出,我們就會看到「白化」的情況。這是珊瑚內部結構的顏色。

一旦珊瑚被「白化」,內部的藍色通量就會增加。對於一些珊瑚來說,下一步是增加藍光通量誘導宿主色素的上調。這幾乎就像這些霓虹燈色調是珊瑚的「真正」顏色。

彩色的白化珊瑚被顯示為打造其自己的光的「屏幕」,其允許內部藍光的調節。這種新的保護由野生的、明亮的、「自然」的色調提供進而促進共生藻類的恢復。

在最近關於這一課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越淺的珊瑚產生的保護色素越鮮豔。珊瑚越深,產生的色素就越少。不同種類的珊瑚會呈現出不同的音調,有時在非常接近的地方差異很大。

參與這一研究的南安普頓大學珊瑚礁實驗室主任Jorg Wiedenmann和南安普頓大學珊瑚礁實驗室高級研究員Cecilia D 'Angelo在《Science Alert》上寫道:「報告表明,五顏六色的白化事件在2020年3月和4月發生在大堡礁的某些部分,所以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的補丁可能在最近的白化之後擁有更好的恢復前景。」

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

相關焦點

  • 白化的珊瑚礁又變成了彩色?珊瑚:保命而已
    但是,2020年5月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埃琳娜·博拉蒂(Elena Bollati)團隊發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一些因生存環境惡劣而白化的珊瑚,竟然呈現也了斑斕的色彩。2010~2019年期間,全球多地發現了具有豐富色彩的白化珊瑚 | 參考文獻[3]不是白化嗎?怎麼又變色了?
  • 白化的珊瑚礁又變成了彩色?珊瑚:保命而已
    科學家們做了一個假設:隨著溫度升高,珊瑚上共生藻類減少,原本能被藻類色素吸收的光,照射到了珊瑚的外殼上。為了避免被大量的光灼傷,珊瑚會產生螢光蛋白和色素蛋白,用於產生色素,吸收部分光線。這些色素最終讓珊瑚展現出繽紛的色彩。
  • 國際最新研究:珊瑚與共生藻類關係變化可助白化珊瑚恢復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生態研究論文稱,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可以幫助白化珊瑚在持續溫暖的水域中恢復過來,但只有在當地沒有強烈的人類幹擾的情況下才可以。這項研究可能對管理珊瑚和預測它們對未來氣候變化的反應產生影響。
  • 珊瑚白化了還能恢復嗎?
    由於科普力度不足,又或者是大多報導珊瑚礁衰退的文章本身混用了白化與死亡卻缺乏解釋,可能有不少人認為珊瑚白化就是珊瑚死亡。而事實並非如此。珊瑚白化coral bleaching,是指珊瑚因為各種因素(如高溫、低溫、高光等等)而失去珊瑚細胞內共生的蟲黃藻zooxanthellae,透過了透明的組織層,顯示出了其中骨骼的顏色(絕大部分珊瑚骨骼是白色的)。
  • 珊瑚白化還能恢復嗎?
    我是講堂空空--珠寶玉石收藏知識傳播者,跟大家分享珊瑚的相關知識。周圍環境的變化,珊瑚會出現生長不良的情況,俗稱白化,這並不等同於珊瑚死亡,如果生長環境得到良好的改變,珊瑚白化並不是不可逆轉的,而是可以恢復得到緩解。
  • 【中國科學報】揭示珊瑚白化的秘密
    但是,近20年來,全球珊瑚礁生態系統嚴重退化,大量珊瑚在短時期內死亡並失去色素變白,即珊瑚礁白化,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珊瑚礁白化不是新出現的生態現象,歷史上早已有之,國際上對珊瑚礁白化現象的記錄開始於1982年。「只是過去人們沒有研究它而已。」餘克服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如今這種現象大範圍出現,並且威脅海洋生態安全和人類生存環境,才引起人們的重視。
  • 研究發現:只要人類不幹預,珊瑚也可從白化中恢復
    外媒稱,科學家12月8日說,只要人類不幹預,即使經歷長時間的熱浪,一些珊瑚也能從白化中恢復過來,這為這種對大部分海洋生物來說至關重要的瀕危水下生態系統帶來了希望。據法新社巴黎12月8日報導,研究人員在有記錄以來最長的熱浪期間追蹤了太平洋聖誕島上的珊瑚,他們預計這些珊瑚會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但是,儘管2015/2016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特別嚴重,這些珊瑚泡了10個月的「熱水浴」,它們仍然存活了下來。
  • 外媒:研究發現「超級海藻」可防珊瑚白化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外媒稱,隨著海洋溫度升高,珊瑚在逐漸減少,因為珊瑚體內的海藻因承受不了高溫而離去。不過,研究人員找到了對海藻進行基因改造的方法,使其可以承受更高的溫度,且能夠繼續與珊瑚保持共生關係。
  • 大堡礁的珊瑚發生大規模的白化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呂傳彬一、顏色秘密來自海藻「光合作用」一般是以色素當作載體,藉由一連串的電子傳遞鏈,將光能轉換成生物可以使用的能量,並且儲存起來。事實上,大多數珊瑚體本身是透明的,但當含有色素的共生藻進入珊瑚體內後,珊瑚組織就會顯現出五顏六色的美麗珊瑚群聚。
  • 白化的珊瑚有望在溫暖水域中「康復」
    ,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可以幫助白化珊瑚在持續溫暖的水域中恢復過來,但只有在當地沒有強烈的人類幹擾的情況下才可以實現。氣候變暖會使珊瑚將生活在其組織內提供營養的共生藻類排出,這將導致珊瑚白化,使珊瑚更容易受到飢餓、疾病和死亡的影響。雖然有些藻類能讓珊瑚更耐高溫,但有一些研究表明,白化珊瑚需要水溫恢復正常後,才能重新獲得藻類並恢復。
  • 導致珊瑚白化的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全球氣候變暖
    近日,根據一項綜合調查結果顯示,澳大利亞大堡礁遭遇了5年內第3次大規模白化事件,此次白化事件也是該珊瑚礁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個部分首次同時遭遇重創。為了與大規模白化作鬥爭,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雲彩增亮試驗,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看看反射部分太陽輻射(光)是否有助於減輕海洋變暖對脆弱的珊瑚造成的損害。雲彩增亮技術是什麼原理,它是如何對珊瑚實施保護的?
  • 科學家們解開一些珊瑚「受壓時」會變色的謎團
    來源:cnBeta.COM珊瑚白化會對珊瑚礁系統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它發生在海水溫度過高的時候,促使珊瑚失去了賦予它們顏色的藻類。科學家們多年來一直在研究珊瑚的白化現象,追蹤珊瑚礁系統受到的破壞程度並監測其恢復情況。
  • 珊瑚白化的原因竟然又和人類有關!
    健康的珊瑚有紅、黃、綠、藍、紫等各種美麗的顏色,這些顏色是由共生藻的顏色加上珊瑚蟲本身的色素所形成的。
  • 嫦娥五號開展拓展任務;「爺青回」有科學依據;白化珊瑚有望恢復 |...
    #人體據一項最新科學研究顯示,人們在14歲上下聽過的歌曲往往會成為「畢生所愛」。英國《每日郵報》1月3日報導稱,英國杜倫大學的研究人員選取了470名18歲到82歲的志願者,並讓他們對1950年至2015年的111首曲目進行評分,問卷題目包括「對這些曲目是否熟悉或喜歡」「這些歌曲是否能觸 發對往事的回憶」等。
  • 驚人的珊瑚白化現象
    1998年,全球18%的珊瑚礁因大規模白化而亡。很多人認為,現在多達全球30%的珊瑚礁已無法恢復,另有30%則處於危機狀態。
  • 實拍珊瑚礁白化的過程!竟然是自我殘殺!
    今年海洋溫度創下新高,導致大堡礁珊瑚大規模死亡,促使科學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究。
  • 珊瑚得了「白化病」還能自救嗎?
    藻類不得不離開珊瑚體,珊瑚也失去了藻類帶有的色素,得了「白化病」。 珊瑚白化的可怕後果 佛羅裡達大西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海洋生物學》發表的論文稱,他們對佛羅裡達礁島群Looe Key進行研究,發現導致珊瑚白化的原因不僅在於全球變暖,還有多種來源的活性氮。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李元超介紹,通過監測判斷,海南島西北部、臨高近海域的珊瑚死亡率在86%以上,不到20%的珊瑚仍保留有水螅體,存在恢復的可能性。但由於近期海域水溫長期居高不下,珊瑚存活的可能性近乎渺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受白化影響的大多數珊瑚原本就是耐受品種。據多名科研人員推測,此次多地大規模珊瑚白化的直接原因是南海海水溫度過高——接近或超過30℃。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如果白化嚴重,珊瑚最終會因為缺乏營養供應而死亡,進而導致珊瑚礁的退化甚至消失。李元超介紹,通過監測判斷,海南島西北部、臨高近海域的珊瑚死亡率在86%以上,不到20%的珊瑚仍保留有水螅體,存在恢復的可能性。但由於近期海域水溫長期居高不下,珊瑚存活的可能性近乎渺茫。
  • 珊瑚白化:科學家「找到讓珊瑚更耐熱的方法」
    澳大利亞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通過提高珊瑚礁的耐熱性,來幫助珊瑚礁對抗白化的破壞性影響。海水溫度的不斷升高使珊瑚排出了生活在珊瑚體內的微小藻類。這會讓珊瑚變白,讓它們挨餓。為此,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實驗室培養的微藻,這種微藻更耐熱。當注入到珊瑚體內時,藻類可以更好地處理溫暖的海水。海水溫度的不斷升高使珊瑚排出了生活在珊瑚體內的微小藻類什麼是珊瑚白化?有多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