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珊瑚白化的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全球氣候變暖

2020-11-26 傳感物聯網

近日,根據一項綜合調查結果顯示,澳大利亞大堡礁遭遇了5年內第3次大規模白化事件,此次白化事件也是該珊瑚礁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個部分首次同時遭遇重創。為了與大規模白化作鬥爭,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雲彩增亮試驗,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看看反射部分太陽輻射(光)是否有助於減輕海洋變暖對脆弱的珊瑚造成的損害。

雲彩增亮技術是什麼原理,它是如何對珊瑚實施保護的?這個技術操作起來有什麼難度,會不會造成環境汙染?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多種因素對珊瑚生存造成危脅

珊瑚礁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許多珊瑚個體色彩絢麗,不遜色於陸地上的各種鮮花。

但是五彩斑斕的珊瑚為什麼會有顏色,又為什麼會出現白化現象呢?這與珊瑚蟲和寄生在珊瑚蟲身上的一種藻類有關。

首先我們要知道,珊瑚蟲會分泌一種石灰質骨骼,這些外骨骼構成了我們所看到的珊瑚。而骨骼上分布的無數的小孔,就是珊瑚蟲安身立命的「家園」。珊瑚蟲不斷繁殖、分泌,外骨骼越來越大,珊瑚越來越多,逐漸就形成了珊瑚礁。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類與系統演化實驗室研究員李新正告訴記者,正常狀態下,珊瑚蟲本身是透明的,而珊瑚之所以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正是因為寄生在珊瑚蟲皮層中的一種藻類——蟲黃藻有不同的顏色。

蟲黃藻自身攜帶有各種色素,不僅能讓珊瑚變得漂亮,還可以通過光合作用製造出它們自身及珊瑚蟲生存所需要的養料。

導致珊瑚白化的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全球氣候變暖。

李新正說,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提高,海洋溫度也不斷升高,海水酸化加劇。這一系列變化致使珊瑚生長所依賴的蟲黃藻離開,藻類數量減少,繼而珊瑚出現白化現象,珊瑚蟲也會因缺乏養料死亡。而當珊瑚白化持續發生、大量珊瑚蟲死亡時,仰賴珊瑚作為生存場所的無脊椎動物、魚類等生物就會離開或者死亡,珊瑚礁的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受到極大的損害,其生產力和多樣性都會下降。同時,酸化的海水不但會對珊瑚蟲的碳酸鈣骨骼造成腐蝕,同時也讓其碳酸鈣骨骼合成更加困難。

李新正告訴記者,生物侵害也會對珊瑚的生存造成威脅,而且這不光發生在大堡礁,在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珊瑚礁環境同樣存在。

渾身長刺的長棘海星是珊瑚的主要天敵,珊瑚蟲是它最喜愛的食物。它有十幾個觸角,能夠像魔爪一樣抓在珊瑚表面吸食珊瑚蟲和其它能抓住的小動物,哪怕小的貝類也不放過。長棘海星所到之處,猶如戰車碾過,只留下一片珊瑚白骨。

李新正向記者回憶了去年在西沙群島珊瑚礁潛水考察的科研經歷。「潛到20—30米的時候能看到成群成片的長棘海星在珊瑚上取食的景象,確實很可怕。」他說。

而除了海洋生物以外,人類活動對珊瑚的破壞也不容忽視。比如珊瑚礁附近過往船隻排出的油汙、廢棄的漁網等人為產生的垃圾、海洋工程施工形成的懸浮泥沙等,都會把珊瑚蟲安身的小孔堵上,從而導致珊瑚蟲死亡。

雲彩「遮陽」效果還未可知

為應對大堡礁反覆出現的珊瑚嚴重白化事件,一些創造性的想法正在湧現。比如澳大利亞的科研人員最近正在嘗試雲彩增亮技術。

由雪梨海洋科學研究所和南十字大學的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帶著人工增雨的原型渦輪機,來到大堡礁的水域進行了一些小規模測試。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郭建平告訴記者,雲彩增亮其實就是雲播撒技術,與人工增雨技術類似。就是根據云的情況(高度、厚度、範圍、凝結核濃度、雲水含量等),分別向雲體播撒致冷劑、人工冰核以及吸溼核等,以改變雲滴的大小、分布和和濃度等特性。

空氣是垂直上升運動的,隨著空氣的上升,地面的水汽被夾帶著一起上升,在這個過程中,水汽是否成雲,與供水汽凝結的凝結核多少有很大關係。即便水汽含量特別大,若沒有或僅有少量的凝結核,水汽也不會充分凝結增長,很難形成雲。

郭建平說,保護大堡礁的雲彩增亮技術是就地取材,通過向大氣中播撒海水,海水通過蒸發進而導致納米級的超細海鹽氣溶膠顆粒殘留在大氣中,這些顆粒理論上說可成為理想的凝結核,可以顯著凝結水汽成雲,增強雲的反照率(亮度)。不過,這種保護方式目前還無法大規模推廣,因為雲播撒技術目前還處在試驗研究階段,並且實施人工幹預作業嚴重依賴氣象條件。

「撒播催化劑的種類、時機、方法等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此外人工播撒和催化的定量影響還不清楚,且其經濟成本高昂、生態環境代價較大。」郭建平說。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驥平認為,珊瑚的生存環境不僅與溫度有關,還與鹽度、紫外線有關。通過雲彩增亮技術,對珊瑚生活的區域採取雲增亮措施後,降雨必然會隨之增多,而大量降水會導致海水鹽度降低,這也會讓寄生的藻類從珊瑚蟲身體裡「跑」出去。此外,雲播撒技術應用的某些催化劑也可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拯救珊瑚還有很多待解難題

除了雲彩增亮以外,為了拯救珊瑚,科學家還想了其他辦法,包括使用水下機器人在珊瑚礁生態系統周圍種植更多的幼體珊瑚、在珊瑚礁上面鋪上保護膜等。

例如,國外的科研人員在珊瑚蟲產卵期間收集了很多珊瑚蟲卵,並將它們培養成珊瑚幼體,然後利用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開發的一種水下機器人,通過智能定位,將這些珊瑚幼體分配到珊瑚礁的指定區域內。

大堡礁基金會的科學家們還曾經嘗試開發可以幫助保護珊瑚免受「白化」的環保薄膜,試圖將其覆蓋在海洋表面,從而降低照射珊瑚礁的陽光強度。

在劉驥平看來,這些技術還不如雲彩增亮技術現實,「水下機器人能布放的範圍很小,並且遠程操作起來很不方便,另外在海洋表面布膜更難控制,成本更大。從目前來看,不管哪種手段都不可能大規模推廣,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珊瑚白化問題。」

如果珊瑚繼續這樣白化下去,會不會有一天它們就滅絕了?

一份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草擬的報告提到,大堡礁的珊瑚白化現象以後每年都會發生,並預計到2030年,大堡礁珊瑚會瀕臨滅絕。與此同時,科學家也在印度洋發現珊瑚大面積白化現象。

有科學研究發現,蟲黃藻具有通過改變基因類型來適應環境變化能力這一特徵,科學家據此推斷,珊瑚礁對氣候變暖有潛在適應能力和恢復機制,因此珊瑚礁不會因為全球變暖最終消失。但劉驥平的態度比較悲觀:從珊瑚白化事件頻發和海水酸化不斷加劇的情況來看,短期內珊瑚礁很難形成自我恢復機制。

可以肯定的是,圍繞珊瑚礁的白化,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李新正看來,破壞珊瑚的長棘海星的暴發,很可能與厄爾尼諾現象有一定關聯,但如何關聯尚不清楚,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郭建平則提出,希望學界能增加大氣環境、大洋環流等方面的研究,從更大視野研究大堡礁的珊瑚白化現象。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揭示珊瑚白化的秘密
    翻開歷史研究新篇章   在陸地資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分布於熱帶海洋的珊瑚礁集生態資源、環境調節、海岸保護、國土安全和自然歷史記錄於一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海洋生態系統。  目前,全球約有3000萬人完全依賴於珊瑚礁生存,約有5億人不同程度地從珊瑚礁獲取食物。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8月上旬,海南島西北部及雷州半島西部的海水熱度數值高升,珊瑚白化預警已達到最高值。9月4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最新預測,南海海溫未來一周比往年同期平均偏高0.6℃左右。事實上,全球氣候變化和頻繁的人類活動幹擾一直是珊瑚礁面臨的重要挑戰。近年來,珊瑚在全球出現白化的頻率越來越高,保護珊瑚礁的工作也愈發緊迫。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當溫度、鹽分等環境因素發生異常變化時,蟲黃藻可能會離開珊瑚或者直接死亡,此時珊瑚就會呈現出白色,俗稱「白化」。如果環境短期內可以得到改善,蟲黃藻有可能重新回到珊瑚中生長,珊瑚礁生態系統便有可能逐漸恢復正常功能。反之,珊瑚有可能死亡,甚至發生品種退化。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當溫度、鹽分等環境因素發生異常變化時,蟲黃藻可能會離開珊瑚或者直接死亡,此時珊瑚就會呈現出白色,俗稱「白化」。如果環境短期內可以得到改善,蟲黃藻有可能重新回到珊瑚中生長,珊瑚礁生態系統便有可能逐漸恢復正常功能。反之,珊瑚有可能死亡,甚至發生品種退化。
  • 受海洋變暖等氣候因素影響,澳大堡礁珊瑚少了一半
    據英國廣播公司14日報導,澳大利亞ARC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的科學家對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的健康狀況及規模進行研究後發現,自1995年以來,受海洋變暖等氣候因素的影響,大堡礁的珊瑚損失了一半以上。報導稱,所有類型的珊瑚都在減少,尤其在2016年和 2017年大堡礁發生大規模珊瑚白化後,珊瑚數量銳減,今年也出現了更大規模白化現象。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當溫度、鹽分等環境因素發生異常變化時,蟲黃藻可能會離開珊瑚或者直接死亡,此時珊瑚就會呈現出白色,俗稱「白化」。如果環境短期內可以得到改善,蟲黃藻有可能重新回到珊瑚中生長,珊瑚礁生態系統便有可能逐漸恢復正常功能。反之,珊瑚有可能死亡,甚至發生品種退化。
  • 全球變暖威脅珊瑚海藻共生關係
    珊瑚是海洋裡的一種低級動物,蟲黃藻則是一種珊瑚體內的單細胞藻,它們之間的共生現象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活珊瑚體——大堡礁,很多熱帶沿海國家居民還可以在珊瑚礁體上種植食物,作為生活和食品來源。同時,珊瑚礁上優美的環境也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旅遊業為當地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經濟來源。
  • 嚴重白化現象導致大堡礁北部35%珊瑚死亡
    在這個炎熱得異乎尋常的夏季,研究人員已經在澳大利亞的大堡礁證明了一場慘烈的傷亡——大規模白化現象已經導致位於這一2300公裡長自然構造北部及中部的35%珊瑚死亡。 研究人員指出,在進行調查的84個珊瑚礁中,有24個珊瑚礁中50%的珊瑚已經死亡,其中包括一些具有50年甚至100年歷史的樣本。湯斯維爾市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珊瑚礁卓越研究中心主任Terry Hughes表示:「這些珊瑚礁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過來,至少在10年之內是不可能的。」 今年早些時候進行的空中調查在大堡礁北部2/3的珊瑚礁中發現了廣泛而嚴重的白化現象。
  • 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影響深海珊瑚
    新華社洛杉磯8月28日電長期以來,深海被一些研究人員視為珊瑚的庇護所。然而一項新研究發現,即使在深海,珊瑚也會受到全球變暖影響,白化現象日趨嚴重。這項27日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通訊》月刊上的研究顯示,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對太平洋島國帛琉附近海域的3處珊瑚群進行了長達20年的研究,測量海面及海面以下30米至150米(中度透光層)的溫度,由此建立模型預測氣候變化對珊瑚產生的熱應力影響。
  • 全球變暖趨勢若持續 99%的珊瑚礁或將白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全球變暖趨勢若繼續持續,本世紀內全球多數的珊瑚礁(約為99%)都將發生嚴重的年度白化現象。該研究同時指出,如果國際社會能夠採取更加有效的減排措施,將可使珊瑚礁平均白化的時間往後推遲11年。珊瑚礁白化嚴重威脅著全球海洋生態系統。該研究針對珊瑚礁建立了氣候預測模型,能夠揭示全球珊瑚礁發生白化的時間。
  • 生態頭條 | 本世紀最嚴重珊瑚白化事件,其原因竟然又和人類有關!
    該機構稱,今年2月以來海水溫度過高導致了這次大面積白化,氣候變化仍是珊瑚礁面臨的最大挑戰。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熱帶珊瑚礁系統,將近9000種海洋生物的家園,這已是2016年以來大堡礁區域內經歷的第三次大規模白化。我們熟悉的珊瑚是五彩繽紛的,但是,珊瑚也會「生病」、死亡……那就是珊瑚白化!
  • 驚人的珊瑚白化現象
    1998年,全球18%的珊瑚礁因大規模白化而亡。很多人認為,現在多達全球30%的珊瑚礁已無法恢復,另有30%則處於危機狀態。
  • 全球變暖毀珊瑚,中國專家修珊瑚!厲害了我的海洋強國!
    從2015年開始,一場史無前例的海洋災難在全球蔓延:海水過度偏暖,各大洋區的珊瑚在過暖的水中被「燙死」,褪去了鮮豔的色彩而白化。直到2017年,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珊瑚災難才宣告結束。作為有著「海底熱帶雨林」美稱的珊瑚,對於海洋生態系統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 氣候不是珊瑚礁變白的唯一因素,漂白的珊瑚意味著死亡嗎?
    比如,它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珊瑚灰巖可作水泥的原料,以及千姿百態的珊瑚還可用作裝飾工藝品等。然而,越來越多珊瑚礁被漂泊,這些漂泊的珊瑚會直接面臨死亡嗎?除了氣候的變化,還有哪些因素導致了它的生存環境變得愈加惡劣?
  • 珊瑚白化原因大揭秘
    4 海水鹽度鹽度是限制珊瑚分布的重要因素, 適合珊瑚生長的鹽度範圍為32~40 。造礁珊瑚是真正的海洋物種,對高鹽度海水錶現了較強的耐受性,在有些海區,如波斯灣,鹽度高達42,珊瑚可以很好的生長 。
  • 利用定向進化技術,科學家首次成功開發出抗白化的「耐熱」珊瑚
    面對氣候變化和海洋變暖,世界珊瑚礁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科學家被迫創造性地想出各種長期解決方案,其中就包括開發更耐熱的新型珊瑚的想法。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通過一種被稱為「定向進化」的技術在這一領域取得了新的成功。在了解這一技術之前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珊瑚白化。為什麼珊瑚會白化?
  • 珊瑚裸尾鼠:首個因全球氣候變暖滅絕的哺乳動物
    「還是算了,這裡有新鮮的植被和果實可以供我們啃食,足夠了,我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這個時候船上的笛音響起,戴維跟斯汀一家揮揮手:「我們要啟程了,很高興認識你們!」之後很多年戴維先生都往返於英國和澳大利亞之間,他把外面的新聞和故事帶給斯汀一家,幾年間,戴維先生和珊瑚裸尾鼠斯汀一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
  • 嫦娥五號開展拓展任務;「爺青回」有科學依據;白化珊瑚有望恢復 |...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全球碳項目2020年12月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因疫情導致人類經濟活動收縮,202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約24億噸,較2019年下降7%,創下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這樣的量大約相當於正常年份印度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
  • 熱水中的尼莫:珊瑚白化和珊瑚礁的未來
    據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Great Barrier Reef Marine Park Authority)的調查所示,有明顯的證據指出,發生在蜥蜴島的這兩件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事件,導致了大約29%的淺水珊瑚礁集體死亡。2015年12月,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導致大堡礁的海面溫度高於平均水平。出現了珊瑚白化現象。
  • 物種日誌|2045年全球74%的珊瑚將受侵襲,怎麼治好它的「白化病」?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系列全球天氣症狀的統稱,這些症狀通常會升高全球氣溫並改變降水模式。類似厄爾尼諾現象的條件曾經襲擊過大堡礁數千次,但2016年的事件卻見證了全球海洋溫度的持續猛增。在2016年漂白事件中喪生的所有珊瑚中,約有50%在秋季和冬季死亡。而近兩年來的高溫炎熱天氣,相信很多人早已經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