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堡礁北部35%珊瑚死亡為過去18年裡最嚴重白化事件
大堡礁中的死珊瑚 圖片來源:Johanna Leonhardt
在這個炎熱得異乎尋常的夏季,研究人員已經在澳大利亞的大堡礁證明了一場慘烈的傷亡——大規模白化現象已經導致位於這一2300公裡長自然構造北部及中部的35%珊瑚死亡。
研究人員指出,在進行調查的84個珊瑚礁中,有24個珊瑚礁中50%的珊瑚已經死亡,其中包括一些具有50年甚至100年歷史的樣本。湯斯維爾市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珊瑚礁卓越研究中心主任Terry Hughes表示:「這些珊瑚礁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過來,至少在10年之內是不可能的。」
今年早些時候進行的空中調查在大堡礁北部2/3的珊瑚礁中發現了廣泛而嚴重的白化現象。全球變暖及正在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的結合使得澳大利亞沿海的水溫上升。
作為對熱水的反應,珊瑚失去了寄居於此的名為黃藻的五彩斑斕的共生藻類,並逐漸呈現白色。白色的珊瑚骨架從空中是可以看到的。但在研究人員在水下對珊瑚礁的狀況展開近距離觀測後不久,褐色藻類便使得這些珊瑚窒息而亡。
Hughes和他的同事(之前曾在空中進行調查)在5月30日舉行的一次媒體發布會上宣布了他們在水中確認的這一發現。
當過度溫暖的海水產生漂白效應時,珊瑚礁會排出一些共生的被稱為蟲黃藻的藻類。一旦沒有了這些五顏六色的藻類——它們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形成自身及其宿主所需的營養物質,珊瑚礁便會顯露出白色,即所謂的白化。如果海水能夠很快變冷,這些蟲黃藻便會回來;如果漂白過程持續下去,最終珊瑚礁就會死亡。
目前全球正處於一個非同尋常的長期厄爾尼諾過程中,這種氣候現象能夠加熱赤道太平洋海域,進而影響全球天氣。如今在全球變暖的驅動下,厄爾尼諾現象一直在促使全球的珊瑚礁進入危險區域。
該研究團隊發現,大堡礁南部的珊瑚大部分都倖免於難,只有平均5%的珊瑚死亡。研究人員還報告說,澳大利亞西部海岸的珊瑚礁出現了大面積的白化現象,並且至少已有15%的珊瑚礁死亡。
那些被漂白但倖存下來的珊瑚會用幾個月的時間逐漸恢復它們的顏色,但白化過程會嚴重影響珊瑚的生長與繁殖。
隨著南半球冬季的來臨,今年的白化過程將因為海水變冷而結束。Hughes表示,研究人員將在今年10月或11月重新對珊瑚礁進行測量,以證實他們的發現並評估恢復情況。但他說:「我們並不想看到珊瑚死亡率在我們記錄的水平上有所增加。」
Hughes表示,今年是過去18年裡發生的3次白化事件中最嚴重的一次。預計伴隨著全球變暖,漂白頻率的增加將使得珊瑚礁的恢復變得越來越難。他說:「我們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時間正變得越來越少。」
研究人員指出,目前在全球所有近海海域,珊瑚礁的健康水平每況愈下。之前的全球性研究已然表明,主要的珊瑚礁系統正在更加緩慢地鈣化,此舉旨在建立它們的石質骨骼。其中一項研究顯示,澳大利亞沿岸大堡礁的生長速度在過去30年中下降了40%。
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位於南半球,它縱貫於大洋洲的東北沿海,北從託雷斯海峽,南到南回歸線以南,綿延伸展共有2011公裡,最寬處161公裡。有2900個大小珊瑚礁島,自然景觀非常特殊。大堡礁的南端距海岸最遠有241公裡,北端較靠近,最近處距海岸僅16公裡。在落潮時,部分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島。這裡有魚類1500種,軟體動物達4000餘種,聚集的鳥類242種,並有著得天獨厚的科學研究條件。這裡還是某些瀕臨滅絕的動物物種(如儒艮和巨型綠龜)的棲息地。(趙熙熙)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編:趙竹青、馬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