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不是珊瑚礁變白的唯一因素,漂白的珊瑚意味著死亡嗎?

2020-12-03 悟空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自然氣象#系列徵文

在地球的海洋裡,石珊瑚是一類海生多細胞的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骨骼組成了一種大型的水下結構,被稱作珊瑚礁。它們需要從海水中提取碳酸鈣,形成堅硬耐用的外骨骼,以保護其柔軟的囊狀體。它們在為許多海洋動植物提供生存環境的同時,還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比如,它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珊瑚灰巖可作水泥的原料,以及千姿百態的珊瑚還可用作裝飾工藝品等。然而,越來越多珊瑚礁被漂泊,這些漂泊的珊瑚會直接面臨死亡嗎?除了氣候的變化,還有哪些因素導致了它的生存環境變得愈加惡劣?

珊瑚礁生存環境被持續惡化的表現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也是生物體在地球上製造的最大結構,它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的昆士蘭海岸外,這裡有2900個獨立珊瑚礁,從最北端的託雷斯海峽到達南部的弗雷澤島,綿延超過2575公裡,佔地約344400平方公裡。然而,早在2017年4月10日的時候,研究人員就表示它長度的三分之二都正在遭受漂白,即大約1500公裡的珊瑚礁已經被漂白,這也意味著珊瑚組織內的多彩共生藻類被排出。大約有50萬年歷史的大堡礁,每年都有大約200萬人前來參觀,人們普遍認為,雖然如此巨大的人流量帶動了的旅遊業,但卻很可能會傷害脆弱的珊瑚礁。

2019年7月15日,「海洋生物學」發布了一則內容,這是一個名為佛羅裡達群島Looe Key Sanctuary的保護區,研究人員對該地區30年來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最後得這裡的珊瑚覆蓋率已經從1984年的33%,下降到了2008年的6%。面對如此巨大的比例差異,科學家們的第一反應是分析該時間段內當地平均氣溫的變化,因為一旦水溫飆升到30.5攝氏度的閾值以上,就會發生漂白事件。然而,雖然全球氣候變暖,出現了溫度普遍出上升的情況,但此處的平均氣溫卻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並且,在研究所涵蓋的時期內(1984年至2014年),這種飆升事件只發生了15次。

漂白的珊瑚礁是否意味著死亡

珊瑚有數百種不同種類,更有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形狀和顏色,從圓形、摺疊的「大腦珊瑚」到高大優雅的海鞭和海扇,讓它們看上去像錯綜複雜、色彩斑斕的樹木或植物。珊瑚有兩種餵養方式,一種是通過在身體外緣使用刺痛觸手,捕捉小型海洋生物;另一種則是依賴蟲黃藻的藻類,通過光合作用提供能量,珊瑚與蟲黃藻之間具有共生關係或互利關係。這些藻類生活在珊瑚息肉的體內,它們在那裡進行光合作用,為自己和息肉產生能量。反過來,息肉為藻類提供家庭和二氧化碳。

珊瑚礁由珊瑚蟲組成,珊瑚蟲是海蜇科的動物,還有被稱為蟲黃藻的藻類。作為一個舒適,安全的生活場所的回報,藻類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構建塊息肉,並製作石灰石來建造珊瑚礁結構。而珊瑚中的藻類,即蟲黃藻,它可以為珊瑚提供關鍵營養,幫助珊瑚清除廢物。如果沒有它們,珊瑚就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並且,當藻類無法使珊瑚重新定殖之時,那麼,珊瑚也很容易受到飢餓的影響。漂白雖然並不一定會直接殺死珊瑚,但會使它們在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的能力方面面臨癱瘓。除此此外,因為大多數珊瑚息肉體清澈無色,蟲黃藻還為珊瑚提供了生動的色彩。

化學物質會對珊瑚礁產生致命影響

氣候變化正在扼殺世界上的珊瑚礁,但這卻並不是將它們變成白色死皮的唯一因素。如果將氣候變化作為全球珊瑚礁滅絕的唯一原因,那麼就會隱藏了水質也會發揮作用的這個關鍵點,而大堡礁汙染的主要因素就是水質下降。在熱帶洪水期間,含有肥料和殺蟲劑的徑流,被分配到珊瑚礁的水域,並損害其精細平衡的生態系統。昆士蘭沿岸的沿海溼地的流失,也使得徑流問題變得更加嚴重,而這些溼地是毒素的天然過濾器。科學家們經過研究還發現,人類傾倒入海洋的所有化學物質,會讓變熱的天氣更容易對珊瑚礁造成致命的傷害,而水中氮和磷的比例,也被證明是決定珊瑚漂白時間和程度的關鍵因素。

當佛羅裡達州降雨導致含有氮和磷的農業肥料流入海洋時,珊瑚的死亡變得更為常見。水中的營養成分增加,導致了藻類大量繁殖,但這似乎預示著更大規模的珊瑚死亡。特別是氮氣,它就是與大規模珊瑚白化有關的最重要因素。隨著海洋中的氮磷平衡失控,珊瑚中的某些膜也隨之開始分解。珊瑚不能得到足夠的磷,導致了「磷限制和最終飢餓」,降低了它們的光照和溫度閾值,也意味著降低了這些生物在高光和高溫下存活的能力。雖然生活在珊瑚礁附近的社區幾乎沒有辦法阻止全球變暖,但他們可以做很多工作來減少氮氣徑流,保護珊瑚礁的鬥爭最需要的就是首先局部改善,而不僅僅是一個全球性的行動。

相關焦點

  • 2100年珊瑚消失
    在近日於美國聖地牙哥舉行的2020年海洋科學會議上,一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100年,不斷上升的海水表面溫度和酸性水域可能讓現存的珊瑚礁棲息地全部消失,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的修復項目可能面臨嚴重挑戰。由於氣候變化和汙染,科學家預測,未來20年內,70%到90%的珊瑚礁或消失殆盡。一些組織試圖通過將實驗室裡生長的活珊瑚移植到瀕臨死亡的珊瑚礁上,來遏制珊瑚數量的下降。他們提出,新珊瑚將促進珊瑚礁的恢復,使其重回健康狀態。但新研究發現,到2100年,合適的珊瑚棲息地將所剩無幾。
  •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
    >一項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不斷上升的海水表面溫度和酸性水域可能會導致幾乎所有現存的珊瑚礁棲息地消失,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的修復項目可能會面臨嚴重的挑戰。科學家預測,由於氣候變化和汙染,未來20年內,70%到90%的珊瑚礁將會消失。一些組織試圖通過將實驗室裡生長的活珊瑚移植到瀕臨死亡的珊瑚礁上來遏制珊瑚數量的下降。他們提出,新的年輕珊瑚將促進珊瑚礁的恢復,使其恢復健康狀態。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到2100年,合適的珊瑚棲息地將所剩無幾。初步結果表明,海洋表面溫度和酸度是決定一個遺址是否適合恢復的最重要因素。
  • 熱水中的尼莫:珊瑚白化和珊瑚礁的未來
    隨著氣候變化和海水溫度上升,曾經五顏六色的珊瑚變成了褐色並死亡,研究人員將探索珊瑚白化對於那些稱為珊瑚礁的生物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們潛入一個巨大的死珊瑚殘肢,通過觀看它的外表,我們猜測它曾經是一個巨大的桌形軸孔珊瑚。 伍倫貢大學(UOW)魚類行為生態學家Marian Wong博士指著死珊瑚的殘肢,通過用手划過脖子的動作來指出該珊瑚已經死亡了。
  • 什麼樣的想法可以拯救地球上最大的珊瑚礁,它們正在死亡路上?
    大堡礁正在死亡也不是什麼秘密,氣候變化引發的變暖水正在殺死珊瑚。但是,澳大利亞有一筆超過一百萬美元的資金和一些節約意識的競爭,正在努力結束這場危機。(一)珊瑚礁有什麼好處?通過藻類的光合作用,珊瑚成為食物進入熱帶或亞熱帶海洋食物鏈的重要投入物,並協助回收營養物質,珊瑚礁為海洋中25%以上的魚類和高達200萬的海洋物種提供棲息和棲身之所,它們也是許多海洋生物的少年形式的託兒所。(二)是什麼原因造成大堡礁珊瑚正在死亡呢?
  • 珊瑚自救漂白成神奇霓虹色,卻仍是令人心碎的最後嬌豔
    全球變暖導致海洋升溫,四分之一海洋物種的棲息地珊瑚礁首當其衝,正在不斷漂白死去,海洋生態環境面臨嚴重威脅,我們的海鮮供應也岌岌可危。然而從10年前開始,科學家們就發現,有些珊瑚竟然神秘地漂白成不可思議的霓虹色而繼續生存下來,科學家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 遺傳學或將幫助珊瑚礁免受全球變暖影響
    研究顯示基因測序可以揭示造礁珊瑚的進化差異,這些發現將幫助科學家確定哪些珊瑚種類可以適應水溫更高的海洋。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熱帶海洋中的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具多樣性、最有價值的生態系統之一。珊瑚礁為各種海洋物種提供了棲息地,保護海岸線免受暴風雨、洪水和侵蝕作用,並幫助促進漁業和旅遊業。
  • 世界最大珊瑚礁群迎來最廣泛白化
    4月7日,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大堡礁遭受了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珊瑚白化,科學家星期二就氣候變化對這個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構成的威脅發出了嚴重警告。珊瑚本身是白色的,它的美麗顏色來自於體內的共生海藻,珊瑚依賴體內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過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如果共生藻離開或死亡,珊瑚就會變白,最終因失去營養供應而死。由於海洋溫度不斷升高,致使珊瑚所依賴的海藻減少,珊瑚也因此更易受到白化的影響。
  • 珊瑚被漂白了!已顯示出物種大滅絕特徵,或迎來第6次生物大滅絕
    正常情況下,珊瑚蟲會有許多色彩,這些色彩並不是珊瑚所有,而是寄居在珊瑚體內的海藻。,溫度變暖,海水汙染等都有可能導致寄生在珊瑚上的藻類死亡,當藻類死亡之後,珊瑚就會變白,而且珊瑚也會失去營養供應而死亡。
  • 嚴重白化現象導致大堡礁北部35%珊瑚死亡
    在這個炎熱得異乎尋常的夏季,研究人員已經在澳大利亞的大堡礁證明了一場慘烈的傷亡——大規模白化現象已經導致位於這一2300公裡長自然構造北部及中部的35%珊瑚死亡。 研究人員指出,在進行調查的84個珊瑚礁中,有24個珊瑚礁中50%的珊瑚已經死亡,其中包括一些具有50年甚至100年歷史的樣本。湯斯維爾市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珊瑚礁卓越研究中心主任Terry Hughes表示:「這些珊瑚礁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過來,至少在10年之內是不可能的。」 今年早些時候進行的空中調查在大堡礁北部2/3的珊瑚礁中發現了廣泛而嚴重的白化現象。
  • 近年來珊瑚礁大片變白死去,這是怎麼了?
    在2020年世界海洋科技會議上提出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上升的海面溫度和酸性水可能會在2100年之前對所有現存的珊瑚礁棲息地造成毀滅性破壞,這也對珊瑚礁保護工作帶來全新挑戰。科學家預測在未來20年內,由於氣候變化和海洋汙染,70%到90%的珊瑚礁將消失。
  • 為什麼澳大利亞大堡礁20年後會消失,美麗的珊瑚大量死亡的原因
    2009年,幾十位珊瑚礁及氣候變化方面的專家發出警告,日益變暖的氣候和日漸酸化的海水將對珊瑚礁的生存產生嚴重威脅,珊瑚礁的生長將逐漸停止直至「毀滅」。科學家們預言,在短短20年時間內,全球變暖將讓大堡礁這一世界自然遺產蕩然無存。
  • 珊瑚白化:科學家「找到讓珊瑚更耐熱的方法」
    澳大利亞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通過提高珊瑚礁的耐熱性,來幫助珊瑚礁對抗白化的破壞性影響。海水溫度的不斷升高使珊瑚排出了生活在珊瑚體內的微小藻類。這會讓珊瑚變白,讓它們挨餓。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發現可能有助於恢復珊瑚礁,他們說,珊瑚礁「正遭受海洋熱浪造成的大量死亡」。研究小組通過增強珊瑚體內微藻共生體的耐熱性,使這種海洋無脊椎動物對溫度誘導的白化更有耐受性。微藻共生體是一種生活在珊瑚組織內的微小藻類細胞。
  • 珊瑚礁正以驚人速度死亡,基因技術或許能夠拯救
    圖片來源:Austrail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 / Eric Matson由於全球變暖、汙染和人類活動,全球海水溫度上升,珊瑚礁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死亡。7月17日,相關論文刊登於《科學》,它為了解珊瑚的基因過程提供了一個窗口,這些基因使一些珊瑚能夠抵抗劇烈的氣候變化。「我們需要使用儘可能多的工具進行幹預,否則將繼續看到珊瑚礁消失。」
  • 養活四分之一海洋物種,如果所有珊瑚礁都消失,地球會怎樣?
    內外交困,處境艱難如今的珊瑚礁正面臨著極大的壓力和威脅。珊瑚礁的消失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疾病和潮汐波動等,這使珊瑚暴露在陽光直射下,對水溫、水深和光照條件要求苛刻的珊瑚大量死亡。
  • 海洋生物學家:海洋並不樂觀,拯救珊瑚礁時間不多了
    英國出生的海洋生物學家、雪梨科技大學珊瑚保護和復原力的首席研究員艾瑪·坎普戴上潛水鏡,在水面下緩慢潛水,遇到一個從未經歷過的世界,一個色彩鮮豔的水下城市。坎普回憶,愛上海洋的那一刻,正是對這個未知世界的迷戀。到2100年,氣候變化可能會消滅地球上所有的珊瑚礁,她非常擔憂。潛水尋找突破口,拯救珊瑚礁成了她的科研攻關目標。
  • 海洋奇觀生存堪憂,世界最大珊瑚礁群迎來最廣泛白化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大堡礁遭受了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珊瑚白化,科學家星期二就氣候變化對這個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構成的威脅發出了嚴重警告
  • 「漸行漸遠」的美麗「珊瑚礁島嶼」它是眾多海洋生物棲息的島嶼!
    不幸的是,近20年來人為因素所引起的熱帶海岸大規模開發、過度捕撈海產、水體汙染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使得許多珊瑚礁受到嚴重破壞,面臨絕境。消失的珊瑚礁早在上世紀90年代,人們就發現珊瑚礁正經歷著越來越明顯的大規模變化,但究其原因,尤其是在評價全球氣候變化對珊瑚礁的影響方面,還存在許多爭論。
  • 海底探秘—熱帶雨林正在消逝,專家稱50年內珊瑚礁或全部消失
    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正在急劇褪色珊瑚是海底一道亮眼的風景線,為觀光旅遊帶來了無法估量的財富。同時還是阻擋海浪潮汐侵蝕海堤,分解海中有害物質和淨化海水的有力屏障。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學者們發現珊瑚群礁嚴重化,珊瑚群礁受到了生存危機。聯合國公布:1998年,席捲全球珊瑚群礁白化事件,引起歐美學者高度關注。
  • 大堡礁珊瑚死亡 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的原因或因氣溫上升造成
    大堡礁珊瑚死亡 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的原因或因氣溫上升造成時間:2016-06-09 16:3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森森白骨!氣候暖化致大堡礁珊瑚大量死亡來源:新華網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7日報導,澳大利亞大堡礁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嚴重的白化事件,因為暗礁上的珊瑚失去了為它們提供豐富色彩和食物的共生藻類,被集體漂白。 專家表示,令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礁出現大規     原標題:森森白骨!
  • 物種日誌|2045年全球74%的珊瑚將受侵襲,怎麼治好它的「白化病」?
    在2016年漂白事件中喪生的所有珊瑚中,約有50%在秋季和冬季死亡。而近兩年來的高溫炎熱天氣,相信很多人早已經見怪不怪了。珊瑚礁死亡帶來的「連鎖效應」如果珊瑚礁繼續死亡,全球海岸線將受到嚴重打擊。他們發現,即使在我們看來很小的熱量變化,也會讓珊瑚變得非常脆弱。在溫度升高2℃的幾周內,當地大部分的珊瑚都會輕度漂白。在升高4℃的情況下,該地區的珊瑚將開始白化死亡。休斯說,如果當地的珊瑚礁溫度升高達到6℃,將遭受與2016年相當的「災難性死亡」。這些區別不只是學術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