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大堡礁
位於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外的大堡礁,分布面積達35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從空中俯瞰,一個個礁島宛如豔麗的花朵,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上怒放,美輪美奐,可謂大自然創造的一個奇蹟。
澳大利亞大堡礁
然而,後人可能再也不能親眼見到這個奇蹟了。2009年,幾十位珊瑚礁及氣候變化方面的專家發出警告,日益變暖的氣候和日漸酸化的海水將對珊瑚礁的生存產生嚴重威脅,珊瑚礁的生長將逐漸停止直至「毀滅」。科學家們預言,在短短20年時間內,全球變暖將讓大堡礁這一世界自然遺產蕩然無存。
海洋
佔地球約70%面積的海洋,就是一個巨大的「碳調節器」,不斷吸收並分解著地球上大量的二氧化碳。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海洋變得越來越「酸」。雖然人們對此並沒有太多感覺,但對海洋環境極為敏感的珊瑚礁則完全不同。因為海水酸化對那些外殼或骨骼含鈣的生物(如珊瑚)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就像你把一顆牙齒長久泡在可樂裡,牙齒不壞掉才怪。
海洋珊瑚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世界已有多達20%的珊瑚礁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與工業化之前的水平相比,珊瑚明顯放慢了它們的生長速度。研究表明,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百萬分之五百六十時,所有的珊瑚礁不但會停止生長,而且將開始溶解。可以想像,隨著海洋酸化的進步加重,珊瑚難逃完全覆滅的命運。
白色珊瑚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不僅促進了海洋的酸化,也直接導致了氣溫上升。由於珊瑚和珊瑚礁動物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較弱,當海水溫度升高時,寄居在珊瑚上的生物就會大量離開,彩色珊瑚將變成白色珊瑚,然後漸漸死去。如1990年12月,當泰國普吉島附近的安達曼海域水溫高出通常溫度2℃時,有一半的珊瑚變成了白色。而在厄爾尼諾較劇烈的1997年至1998年間,全球的珊瑚普遍出現了漂白現象,珊瑚大量死亡,一些地區的死亡率甚至超過了90%這種現象被稱為珊瑚的「漂白」或「白色瘟疫」。
當然,珊瑚死亡現象還可能是由於紫外線輻射、汙染加劇、淡水稀釋等因素,目前,科學家對部分珊瑚開展了長期監測,以期找到更為全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