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白化:科學家「找到讓珊瑚更耐熱的方法」

2020-12-03 一文章議世界

澳大利亞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通過提高珊瑚礁的耐熱性,來幫助珊瑚礁對抗白化的破壞性影響。

海水溫度的不斷升高使珊瑚排出了生活在珊瑚體內的微小藻類。這會讓珊瑚變白,讓它們挨餓。

為此,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實驗室培養的微藻,這種微藻更耐熱。

當注入到珊瑚體內時,藻類可以更好地處理溫暖的海水。

海水溫度的不斷升高使珊瑚排出了生活在珊瑚體內的微小藻類

什麼是珊瑚白化?有多嚴重?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發現可能有助於恢復珊瑚礁,他們說,珊瑚礁「正遭受海洋熱浪造成的大量死亡」。

研究小組通過增強珊瑚體內微藻共生體的耐熱性,使這種海洋無脊椎動物對溫度誘導的白化更有耐受性。微藻共生體是一種生活在珊瑚組織內的微小藻類細胞。

然後他們讓培養的微藻在四年的時間裡暴露在越來越高的溫度下。這有助於它們適應和在更炎熱的環境中生存。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澳大利亞國家科學研究組織的Patrick Buerger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一旦微藻被重新引入到珊瑚幼蟲中,新建立的珊瑚藻共生關係比原來的更耐熱。」

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和墨爾本大學的馬德琳·范·奧本教授說:「我們發現耐熱微藻更擅長光合作用,改善了珊瑚動物的熱反應。」

「這些令人興奮的發現表明,微藻和珊瑚之間是直接相互聯繫的。」

下一步是在一系列珊瑚物種中進一步測試海藻菌株。

珊瑚白化有多嚴重?

「全世界的珊瑚礁都在減少,」Buerger博士說。

「氣候變化減少了珊瑚的覆蓋範圍,隨著水溫上升,珊瑚白化的頻率和嚴重程度都在增加,倖存的珊瑚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今年早些時候,澳大利亞大堡礁遭遇了大規模白化,這是短短5年內的第三次。

更溫暖的海水溫度——尤其是在2月份——恐怕已經造成了大面積的珊瑚死亡。

科學家說,他們已經發現了大面積的漂白現象,包括大面積的嚴重損害。但他們也找到了健康的口袋。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的三分之二在2016年和2017年遭受了類似的破壞。

相關焦點

  • 利用定向進化技術,科學家首次成功開發出抗白化的「耐熱」珊瑚
    面對氣候變化和海洋變暖,世界珊瑚礁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科學家被迫創造性地想出各種長期解決方案,其中就包括開發更耐熱的新型珊瑚的想法。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通過一種被稱為「定向進化」的技術在這一領域取得了新的成功。在了解這一技術之前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珊瑚白化。為什麼珊瑚會白化?
  • 珊瑚白化,更應關注「警報」之後
    一提到珊瑚,人們腦海中就會浮現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然而,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越發頻繁的珊瑚白化現象正在使這幅畫卷「失色」。  今年3月,澳大利亞大堡礁海域發生了近5年內的第3次珊瑚白化現象,1/4的珊瑚礁受到影響,為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珊瑚白化。
  • 白化的珊瑚有望在溫暖水域中「康復」
    氣候變暖會使珊瑚將生活在其組織內提供營養的共生藻類排出,這將導致珊瑚白化,使珊瑚更容易受到飢餓、疾病和死亡的影響。雖然有些藻類能讓珊瑚更耐高溫,但有一些研究表明,白化珊瑚需要水溫恢復正常後,才能重新獲得藻類並恢復。
  • 國際最新研究:珊瑚與共生藻類關係變化可助白化珊瑚恢復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生態研究論文稱,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可以幫助白化珊瑚在持續溫暖的水域中恢復過來,但只有在當地沒有強烈的人類幹擾的情況下才可以。這項研究可能對管理珊瑚和預測它們對未來氣候變化的反應產生影響。
  • 珊瑚白化了還能恢復嗎?
    由於科普力度不足,又或者是大多報導珊瑚礁衰退的文章本身混用了白化與死亡卻缺乏解釋,可能有不少人認為珊瑚白化就是珊瑚死亡。而事實並非如此。珊瑚白化coral bleaching,是指珊瑚因為各種因素(如高溫、低溫、高光等等)而失去珊瑚細胞內共生的蟲黃藻zooxanthellae,透過了透明的組織層,顯示出了其中骨骼的顏色(絕大部分珊瑚骨骼是白色的)。
  • 驚人的珊瑚白化現象
    同一地區不同時期驚人的珊瑚白化現象對比蓋茲博士說:「我們的工作是試圖善用25年的基礎科學知識,通過一些線索,能稍微改變『珊瑚生物學』的既定想法。然後我們專注研究強健珊瑚,才能解決救治、繁殖珊瑚等問題。進而面對更暖和、更具酸性的大環境。」
  • 「熬過」白化 珊瑚變得更「堅韌」—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電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澳大利亞大堡礁可能比人們認為的更頑強。
  • 白化的珊瑚礁又變成了彩色?珊瑚:保命而已
    一些呈現彩色的白化珊瑚 | 參考文獻[3]為了證明這個假設,科學家們利用聚焦的紅光(這個波長只會誘發珊瑚白化,不會使其產生綠色螢光蛋白)促使地衣微孔珊瑚(Porites lichen)白化,之後分別照射低能量的綠光和高能量的藍光,觀察有沒有色素生成。
  • 外媒:研究發現「超級海藻」可防珊瑚白化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外媒稱,隨著海洋溫度升高,珊瑚在逐漸減少,因為珊瑚體內的海藻因承受不了高溫而離去。不過,研究人員找到了對海藻進行基因改造的方法,使其可以承受更高的溫度,且能夠繼續與珊瑚保持共生關係。
  • 白化的珊瑚礁又變成了彩色?珊瑚:保命而已
    一些呈現彩色的白化珊瑚 | 參考文獻[3]為了證明這個假設,科學家們利用聚焦的紅光(這個波長只會誘發珊瑚白化,不會使其產生綠色螢光蛋白)促使地衣微孔珊瑚(Porites lichen)白化,之後分別照射低能量的綠光和高能量的藍光,觀察有沒有色素生成。
  • 澳洲大堡礁珊瑚白化 科學家稱短期內恐難復原
    據法新社4月10日報導,科學家警告稱,澳大利亞東北部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經歷了兩年嚴重的珊瑚白化危機之後,「完全不可能」在一年內復原,因為他們已確認該地再次受到海水升溫的影響。   詹姆斯?
  • 臺灣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會否造成珊瑚滅絕
    新華社臺北3月19日電(記者喻菲 祁星)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一些地區的珊瑚礁出現白化現象,未來珊瑚會否因此滅絕?臺灣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海水酸化、溫度上升會影響珊瑚生長,但某些珊瑚依然能夠適應變化存活下來。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如果白化嚴重,珊瑚最終會因為缺乏營養供應而死亡,進而導致珊瑚礁的退化甚至消失。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如果白化嚴重,珊瑚最終會因為缺乏營養供應而死亡,進而導致珊瑚礁的退化甚至消失。
  • 珊瑚白化還能恢復嗎?
    我是講堂空空--珠寶玉石收藏知識傳播者,跟大家分享珊瑚的相關知識。周圍環境的變化,珊瑚會出現生長不良的情況,俗稱白化,這並不等同於珊瑚死亡,如果生長環境得到良好的改變,珊瑚白化並不是不可逆轉的,而是可以恢復得到緩解。
  • 熱水中的尼莫:珊瑚白化和珊瑚礁的未來
    它的周圍曾經被大量的五彩繽紛的珊瑚所環繞著,但是現在,這些珊瑚已經變成了一種可怕的褐色陰影。珊瑚白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在試圖緩解這一現象的發生。在過去的三年裡,珊瑚白化導致了大堡礁北部地區大面積的珊瑚減少和棲息地的喪失。
  • 大堡礁出現珊瑚白化現象
    據新華社電 澳大利亞專家日前表示,大堡礁近來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珊瑚白化現象,這說明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日前發布公告說,學校珊瑚礁研究項目中心主任特裡·休斯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在3月份最後兩周從空中觀察了大堡礁區域的1036個珊瑚礁,結果發現了大面積白化現象,特別是大堡礁南部首次出現珊瑚大規模白化。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
  • 澳科研團隊培育出「耐熱珊瑚」
    新華社坎培拉5月14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14日發布聲明說,由該機構領銜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一種對海水溫度升高更具抵抗力的珊瑚,未來有望減少珊瑚白化現象。此前有研究指出,珊瑚白化是因為海水溫度變化等原因而出現的顏色變化,在白化現象嚴重時,許多珊瑚會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