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裸尾鼠:首個因全球氣候變暖滅絕的哺乳動物

2020-11-29 驅動之家

凱文登上前往澳大利亞的飛機,飛機緩緩起飛,凱文打開手裡的筆記本,筆記本的第一頁貼著一張泛黃的照片,照片上是凱文的高祖父,雖然他們從未謀面,但高祖父交代的任務凱文從未忘記。

凱文的曾祖父戴維是一名來自英國的水手,他大部分時間都漂泊在海面之上,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碧海藍天,能踏上陸地的時間總是那樣的寶貴,每當船隻停靠在岸邊,戴維都會滿臉興奮地探索著具有當地特色的動植物。

沒人知道,在戴維成為水手之前,他曾夢想著成為一名動物學家,因為他聽得懂動物的語言。

1845年的一天,戴維和船員們途徑澳大利亞大堡布蘭布爾礁,位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北部的託雷斯海峽、大堡礁的最北端,面積約為5萬平方米,上面覆蓋大面積草地,最高點海拔不到3米[1]。戴維在給船隻補給淡水和食物的時候結識了珊瑚裸尾鼠斯汀一家。


珊瑚裸尾鼠(圖片來自網絡)

第一次的相識並不算愉快,斯汀一家被水手們歌唱的聲音的吸引而來,它們的鼻子快速地嗅著,小心翼翼地向船隻靠攏。可不能讓老鼠混到船上!

戴維正要趕走斯汀一家,卻被它們古怪的、微微隆起的鼻子和棕紅色的毛所吸引。

這個時候戴維意識到,這並不是什麼普通的老鼠,而是屬於澳大利亞特有的嚙齒類動物。

戴維小心翼翼地接近斯汀一家:「哈嘍,你們好,我不會傷害你們的!」

斯汀一家警惕地看著戴維,它們快速地散開,縮緊著身體,做出戒備的姿勢。

「我是一名船員,我只是路過這個地方,很高興認識你們,你們叫什麼名字?」

「我叫斯汀,這些是我的家人,我們是珊瑚裸尾鼠,也叫荊棘礁裸尾鼠。」斯汀先生瓦聲瓦氣地說,它湊到戴維面前,聞了聞他的手。

「我好像沒在別的地方見過你們?」

「是啊,因為我們只棲息在澳大利亞北端珊瑚礁上的低洼島嶼沙洲,從來沒有去過別的地方。你是從哪裡來?」

戴維笑了起來:「英國!」

「英國?」斯汀先生的幾個孩子瞪大了眼睛:「英國是不是離這裡很遠啊?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這片島嶼。」

「確實不太近,在大洋彼岸。你們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嗎?」戴維問。

「還是算了,這裡有新鮮的植被和果實可以供我們啃食,足夠了,我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

這個時候船上的笛音響起,戴維跟斯汀一家揮揮手:「我們要啟程了,很高興認識你們!」

之後很多年戴維先生都往返於英國和澳大利亞之間,他把外面的新聞和故事帶給斯汀一家,幾年間,戴維先生和珊瑚裸尾鼠斯汀一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之後他將維持這段友誼的任務交代給了自己的兒子,希望後人能繼續關注珊瑚裸尾鼠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段神奇的友誼在凱文的家族中延續著,一直到戰爭的爆發才被迫中斷。

1978年,凱文的父親再次踏上布蘭布爾礁,可惜的是原本數量的龐大的珊瑚裸尾鼠的數量已經銳減,僅剩近百隻了。

凱文的父親找到了斯汀家族的後代,了解到珊瑚裸尾鼠數量大幅減少的真正原因:氣候的變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導致布蘭布爾礁多次被海水淹沒,珊瑚裸尾鼠的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

從未離開過布蘭布爾礁的小傢伙們無處可去,只能在風雨和暴漲的海水中尋找所剩無幾的棲息地。

凱文的父親十分痛心,他四處奔走,希望能引起的人們的注意,救救珊瑚裸尾鼠。只可惜他的呼籲並未引起注意。

2008年,澳大利亞政府還出了一份保護計劃,認為氣候變化不太可能對珊瑚裸尾鼠的生存造成太大的威脅,他們都低估了珊瑚裸尾鼠滅絕的風險[2]。

如今,凱文的父親因為身體欠佳,已經無法再前往布蘭布爾礁了,保護珊瑚裸尾鼠的重任落在了凱文身上,繼承了家族遺志,凱文成為了一名動物學家,並一直在關注氣候給動物帶來的影響。

由於氣候變化,8%的全球物種將滅絕,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美被認為是最脆弱的地區,6%-9%的鳥類、11%-15%的兩棲動物和6%-9%的珊瑚都極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而且更多的島嶼物種很可能會被氣候變化引起的海潮上漲所帶走[3],甚至面臨滅絕的危險。

澳大利亞近年來出現的極端高溫天氣,也構成了致命的危險,大堡礁的珊瑚有一半死於白化和熱應力,這場生態災難威脅到包括小丑魚和海龜在內眾多物種的棲息地[4]。

凱文長嘆了一口氣。珊瑚裸尾鼠最後一次被人類看到是在2009年,這些年他不斷前往布蘭布爾礁以及澳大利亞大堡礁附近的沙島尋找珊瑚裸尾鼠的蹤跡,可依然沒能找到它們。


澳大利亞持續高溫(圖片來自網絡)

「先生,需要報紙嗎?」空姐走過來遞過當天的報紙。

凱文打開報紙,視線落在了報紙鮮紅的標題上《澳大利亞政府日前宣布,該國特有物種珊瑚裸尾鼠已經滅絕》,凱文握緊了拳頭,淚水不禁漫上眼眶,報紙幾乎要被他捏碎了。

凱文看向窗外,他要繼續努力,不能放棄除了尋找珊瑚裸尾鼠,他還要避免下一個「珊瑚裸尾鼠」的出現。

————————————————————

參考文獻

[1]澳政府宣布其特有物種珊瑚裸尾鼠滅絕,新華網

[2]聞心. 氣候變化的未來受害者 [J]. 世界科學, 2018,No.478 10 6-9.

[3]澳宣布珊瑚裸尾鼠滅絕 系首種因氣候變化消失的哺乳動物,參考消息

[4]安娜. 全球氣候變暖威脅珊瑚礁魚群 [J]. 生命與災害, 2009,No.106 03 41-43.

- THE END -

#動物#滅絕#氣候變暖

原文連結:蝌蚪五線譜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澳洲珊瑚裸尾鼠滅絕--首個因人為引起氣候變化滅絕的哺乳動物
    澳大利亞環境局於2月19日宣布,棲息於大堡礁附近一帶的珊瑚裸尾鼠正式確認絕種,成為全球首種證實因氣候轉變而絕種的哺乳類動物。有學者表示,海平面上升,棲息地出現極高水位和破壞性風暴潮頻發,這些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是導致其滅絕的根本原因。據2016年一份研究指出,海平面上升令珊瑚裸尾鼠10年間,失去97%的棲息地。
  • 錘錘看丨又一品種的滅絕:珊瑚裸尾鼠
    人類是什麼時候發現珊瑚裸尾鼠的存在?1845年,英國海員們在進行飲用水和食物的補給時,發現了一隻體型龐大且不尋常的老鼠,它有著古怪的、隆起的鼻子和棕紅色的毛。這是人們第一次發現珊瑚裸尾鼠的存在。人類最初有關這種動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9世紀。
  • 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危害,這種動物開始走向滅絕,為人類敲響警鐘
    說到全球變暖,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吧,這個問題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被提出來了,但是卻很少有人去真正的關注它,了解它並且重視它。但是當全球變暖所帶來的自然災害,真正的威脅到我們人類的生活的時候,我們才會追悔莫及。
  • 2019年生物滅絕情況:1個宣布滅絕,1個區域性滅絕,兩個可能滅絕
    ,越來越多的極端氣候現象也進入到了一個新狀態,生物在不能適應環境的狀態之下,就可能會出減少或滅絕。根據聯合國科學報告指出,地球上800萬個物種中,有100萬個正因人類而遭受滅絕威脅。所以說,除了生態環境,生物競爭等自然因素產生對物種的影響之外,人類也在逐步的導致生物走向消失或滅絕。2019年就要結束了,而2019年滅絕或可能滅絕的生物已經出現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個情況。
  • 氣候變化還會讓多少它離開我們?
    它是珊瑚裸尾鼠,生活在位於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之間的託雷斯海峽的島嶼上。不過,我們再也見不到它了。2019年2月18日,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正式將珊瑚裸尾鼠確定為滅絕物種。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和澳大利亞政府的研究者們認為,導致珊瑚裸尾鼠滅絕的根本原因是——由人類參與的氣候變化。
  • 地球進入新的地質年代,全球治理如何破局?
    北極熊食幼崽,珊瑚裸尾鼠滅絕 面對極端天氣,人類尚且如此,動物們更是無處安家,只能絕望地哀嚎,走向滅亡。 由於海冰消融、冰面變薄,將近八成的小海豹剛出生就被溺死,海豹瀕臨滅絕;北極熊入侵人類居住區,甚至捕食幼崽。南極磷蝦南遷,國王企鵝失去主要食物來源,大量死亡。
  • 城市消失、物種滅絕、人類變笨……全球變暖到底有啥影響?
    2019年11月,義大利威尼斯經歷了自1872年以來最危險的一周,整個水城被淹了個底朝天,遭遇「末日般的破壞」。有研究表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威尼斯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被全部淹沒,徹底消失。2019年11月15日,義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在漲潮時被洪水淹沒。
  • 氣候變暖是一場全球騙局?第6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
    末日鍾其實就是一種災難指標,它是綜合了全球核武擴張、氣候變遷、以及新科技威脅所做出的一種評估。但是想不到才剛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卻說,氣候暖化只是一場騙局而已,川普的激進言論引發了專家們的強烈不安。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感覺的到全球氣候近幾年變得相當異常,年均溫幾乎一年比一年還要熱,全球的氣象單位更是同一時間指出,2016年已經是氣象史上最熱的一年。
  • 身陷多重困境,北極熊或將於2100年滅絕
    珊瑚裸尾鼠,這一澳大利亞特有的物種,已經滅絕。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導致其棲息地被淹。這使它們成為第一種因全球變暖而滅絕的哺乳動物。珊瑚裸尾鼠約書亞樹,生長在北美西南部沙漠地區,歷史比猛獁象還要悠久。
  • 身陷多重困境,北極熊或將於2100年滅絕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
    珊瑚裸尾鼠,這一澳大利亞特有的物種,已經滅絕。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導致其棲息地被淹。這使它們成為第一種因全球變暖而滅絕的哺乳動物。珊瑚裸尾鼠約書亞樹,生長在北美西南部沙漠地區,歷史比猛獁象還要悠久。
  • 地球的滅絕仍在繼續,是前進還是後退?
    珊瑚裸尾鼠。澳大利亞政府宣布該國特有的珊瑚裸尾鼠滅絕。古生物學家在化石記錄中確認了五次大滅絕。在大約4.43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估計所有海洋物種中有86%消失了。在大約3.6億年前的泥盆紀末期,75%的物種滅絕了。二疊紀末期,大約2.5億年前,發生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滅絕事件,滅絕率達96%。
  • 大多數瀕危動物救援項目未將氣候變化納入考慮範圍
    儘管如此,一些自然資源保護論者常常不將氣候變化納入考慮範圍,而這意味著保護這些物種的計劃很可能以失敗告終。就算世界並沒有在變暖,野生動植物的前景仍將是灰暗的。去年有報導稱,一百萬種物種或將被抹除——這會是第六場大滅絕。其發生的原因目前主要是棲息地的破壞,但是本世紀的氣候變化預計會將更多物種推下滅絕的峭壁。沒了家園,如何拯救動物?
  • 滅絕動物生前最後影像曝光,看哭了所有人……
    珊瑚裸尾鼠(已滅絕) 2019年2月21日, 澳大利亞政府宣布, 該國特有物種珊瑚裸尾鼠已經滅絕。
  • 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長江白鱘的滅絕並不是個例     2、珊瑚裸尾鼠     根據澳大利亞科學報告稱,該生物是在2019年2月份被宣布滅絕的,這種棕色的齧齒目小動物曾生活在澳洲一塊四到五公頃大小的巖礁上。     科學家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而且海洋風暴更頻繁、猛烈,致使珊瑚裸尾鼠消失。根據科學記錄顯示,珊瑚裸尾鼠最後一次被人類看到是在2009年的時候。
  • 科學家證實在2019年滅絕的動物,中國的斑鱉和長江白鱘在列!
    但後來學者認為它走向滅絕的一個原因是,幼年斑鱉的體型和黿(太湖黿)類似,因此被混淆當成了黿一起捕殺。到1972年,國內再也沒有野生斑鱉的存在。 2019年4月13日,我國唯一的雌性斑鱉在蘇州動物園去世。目前全球僅存的斑鱉只剩下3隻,均為雄性,一隻在蘇州動物園,其他兩隻在越南。沒有了雌性,種族延續的希望只能寄託人類的生物技術了。
  • 為什麼說人類滅絕了老鼠也不會滅絕?
    但搞了這麼多年的滅鼠運動,城裡的老鼠似乎並沒有減少(據稱紐約市內的老鼠數量已大致與該市居民人數一致),人類不免生出"恐怕人類滅絕了老鼠也不會滅絕"的感嘆。鼠年之際,筆者結合自己所學給大家介紹一下,為什麼如此強大的人類也打不敗老鼠。鼠非鼠?豬非豬?漢語中的"老鼠"可以大致對應生物學裡"齧齒動物"這個概念。
  • 導致珊瑚白化的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全球氣候變暖
    近日,根據一項綜合調查結果顯示,澳大利亞大堡礁遭遇了5年內第3次大規模白化事件,此次白化事件也是該珊瑚礁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個部分首次同時遭遇重創。為了與大規模白化作鬥爭,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雲彩增亮試驗,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看看反射部分太陽輻射(光)是否有助於減輕海洋變暖對脆弱的珊瑚造成的損害。雲彩增亮技術是什麼原理,它是如何對珊瑚實施保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