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證實在2019年滅絕的動物,中國的斑鱉和長江白鱘在列!

2021-01-17 騰訊網

過去的5億年裡,地球出現了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每次大滅絕都令地球損失了75%以上的物種。科學家根據種種跡象推測,我們地球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聯合國去年曾警告,目前地球有超過百萬種生物,將在未來數十年內滅絕。而與過去火山爆發或小行星撞擊導致的大滅絕不同,這次大滅絕可以說人類一手導致的。

根據《Revelator》報導,科學家公布了證實及確定在2019年滅絕的物種約有20種,其中包括了我國的斑鱉和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的長江白鱘。ps:儘管滅絕的物種總數可能有數千種,但是一個物種宣布正式滅絕之前,科學家往往必須經過數十年分析和廣泛搜索,直到真正確認再也沒有發現蹤跡為止,才宣告其滅絕。

1、斑鱉

斑鱉,一種分布在長江流域和紅河流域(雲南南部和越南北部)的淡水鱉,存在地球約有2.7億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鱉。體長1-2米,體重可達115公斤。

斑鱉在古代被稱為「癩頭黿」,《西遊記》中通天河馱著唐僧師徒過河的那隻巨龜就是癩頭黿。在民國時期,國內斑鱉的數量還有很多。但後來學者認為它走向滅絕的一個原因是,幼年斑鱉的體型和黿(太湖黿)類似,因此被混淆當成了黿一起捕殺。到1972年,國內再也沒有野生斑鱉的存在。

2019年4月13日,我國唯一的雌性斑鱉在蘇州動物園去世。目前全球僅存的斑鱉只剩下3隻,均為雄性,一隻在蘇州動物園,其他兩隻在越南。沒有了雌性,種族延續的希望只能寄託人類的生物技術了。

2、金頂夏威夷樹蝸牛

金頂夏威夷樹蝸(學名:Achatinella apexfulva),屬於小瑪瑙螺科,是一種分布在夏威夷的樹棲蝸牛,僅分布在夏威夷瓦胡島森林中。其體色有紅色、褐色、黑色、白色、綠色、橙色、黃色等,體長7-11釐米。由於夏威夷樹蝸牛實在是太漂亮了,被人當成藝術品收藏從而遭到瘋狂捕捉。加上老鼠的入侵,給它們帶來了滅頂之災。

在1997年,地球上最後10隻金頂夏威夷樹蝸被送往夏威夷大學圈養,進行人工飼養,但最後僅有喬治存活,由於這與已絕種的平塔島象龜「孤獨喬治」情況相似,因此將這世上最後一隻的金頂夏威夷樹蝸取名為「喬治」,雖然科學家嘗試找另一隻同類與喬治繁殖,但最後仍是無功而返,其於2019年1月去世,確定該物種完全滅絕。

3、珊瑚裸尾鼠

珊瑚裸尾鼠(Melomys rubicola),屬於齧齒目鼠科鼠亞科物種,是澳洲特有種哺乳類動物,僅分布在大堡礁(GreatBarrierReef)最北端的一個小珊瑚礁島荊棘巖礁(Bramble Cay)上。它在1845年被歐洲人發現,他們當時射殺這種「大老鼠」作為消遣活動,最後一次確認發現活體是在2009年。

在上世紀70年代,小島上仍生活有數百隻珊瑚裸尾鼠。不過種群數量在這之後就開始迅速下降,到998年,種群數量僅剩兩位數。2019年,澳洲正式宣告此物種滅絕,更是因氣候變化滅絕的第一種哺乳動物(海平面上升摧毀了小島97%的植被)。

4、長江白鱘

長江白鱘,是世界十大的淡水魚之一,有「水中大熊貓」、「中國淡水魚之王」之稱,體型巨大,成魚的長度可以長達7-8米、體重傳說可達萬斤。俗語中的「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指的是長江白鱘。

長江白鱘屬於鱘形目勺吻鱘科,存在地球約有1.5億年之久,唯一親戚是北美的匙吻鱘,但食性不同,白鱘為肉食性、以各種水生動物為食,而匙吻鱘以濾食為主。

長江白鱘最後一次現身是在2003年,科學家當時救助了一條長江白鱘,隨後放生並跟蹤其下落,但不久失去了信號。誰也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2019年12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告該物種滅絕)。

5、草原無耳龍(Tympanocryptis pinguicolla)

又叫維多利亞草原無耳龍,是一種蜥蜴,曾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大部分地區的草原上。由於棲息地嚴重退化及野貓、森林大火等因素,澳洲一直將其列為「極度瀕危」。而它上一次出現在1969年,如果它不是躲起來的話,它將是澳大利亞首個已知滅絕的爬行動物。

6、逝絕真鯊

逝絕真鯊(學名:Carcharhinus obsolerus,英文名:Lost shark),又稱為遺失之鯊,屬真鯊科真鯊屬物種,具體分布的地區與棲息地尚不明確,曾在中西太平洋被發現過,推斷可能與其他小尾真鯊亞組下的其他物種一樣在沿岸淺水域活動。

人類對於逝絕真鯊的認識僅限於三具標本,一具來自泰國曼谷(時間不明),其餘兩具標本分別採集於1894年的馬來西亞砂拉越和1934年的越南胡志明市,而在1934年後就沒有任何逝絕真鯊的野外目擊記錄,這也是科學家將其命名為「遺失之鯊」的原因。

......

滅絕名單上還有:亞拉哥亞斯拾葉雀、布倫格斑點石龍子、墨西哥大鱂、Corquin robber frog(宏都拉斯的一種青蛙)、馬氏樹獵雀、卡利小銀漢魚、Lake Oku puddle frog(喀麥隆的一種蛙類)、紅色疣猴(西非)、毛島蜜雀、塞氏鱂......

「代、紀」這樣的地質年代是用來記錄地球的重大歷史事件,而有科學家發表研究稱,地球已經進入所謂「人類世(Anthropocene)」,即人類主導的大滅絕。雖說這些公布出來的滅絕物種屬於局部區域的典型例子,但歸根結底,還是人類對地球毫無節制的索取和擴張造成的。在地球生命發展至今,很多物種都可以存活千萬年以上,而我們人類才誕生短短的20萬年。如果人類在下一個百年就玩完了,還好意思稱自己是『智人』嗎?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End—

相關焦點

  • 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噩耗: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
  •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 宣布滅絕
    」長江白鱘      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來源:新京報長江白鱘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研究,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2003年以來沒有再發現過白鱘。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告訴新京報記者,「這個結論是科學的,不會改變的。」
  • 穿山甲、斑鱉、大鯢,那些因為人類而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我第一次見到斑鱉是在蘇州動物園,在水池中有一隻雌性的斑鱉,當時沒有看到雄性斑鱉,不曾想這竟然是我最後一次見到它。2019年4月14日那天,中國僅存的一隻雌性斑鱉去世了,現在世界上僅存三隻斑鱉。剩下的斑鱉現在也是風燭殘年,時日無多,用不了多久,整個斑鱉家族都會從地球上消失。斑鱉也稱斯氏鱉或黃斑巨鱉,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鱉,背甲可長達1.5米,體重可達115千克。
  • 長江白鱘未能進入2020年,滅絕動物名單加一
    近日,著名國際學術刊物《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張輝等人的研究論文。研究稱,預計2005-2010年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長江白鱘,成魚體型巨大,可達7~8米,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的壽命一般在30年左右,最後發現白鱘是在2003年,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的個體存在,可以推斷已經滅絕。專家指出,白鱘是洄遊魚類,產卵地只在長江上遊。
  • 白鱘滅絕!長江又一物種消失……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
  • 長江白鱘滅絕!科學家是如何定義物種滅絕的?
    剛剛跨入新的一年,我們就迎來了一個令人悲傷難過的消息:2020年1月2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等人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中發表論文,論文的內容顯示白鱘這一中國長江特有物種,很可能在2005-2010年就已經滅絕。
  • 「中國淡水魚王」長江白鱘滅絕,意味著什麼?
    來自長江的「中國淡水魚王」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一下子成為今年初最揪心的報導之一。美麗又奇特的長江白鱘,很多人都不知道,直到新聞報導我國珍稀動物,都驚訝又心疼!長江白鱘稱作中華匙吻鱘,名為中國劍魚,又俗稱為象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事實上,在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在長江流域生活的白鱘已經滅絕,大家怎麼看待白鱘的滅絕?
    長江白鱘又稱作中華匙吻鱘,另名為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長為2-3米,體重200-300千克,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因為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為象魚。白鱘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生活在中國長江流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種白鱘魚是一種匙吻鱘魚類,已經存在了1億多年,據了解,白鱘魚是生活在中國長江流域和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是僅存的兩種匙吻鱘科魚類,它們的祖先早在上億年前(白堊紀)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
  • 長江白鱘滅絕:17年前,人類最後一次見到活體白鱘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這一結果正在上報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辦公室,隨後將在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近日,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噩耗。雖然這一消息是最近才宣布,但其實長江白鱘並不是這兩年就滅絕的。
  • 長江白鱘已滅絕 禁漁十年能改變啥?
    白鱘郵票     今天,中國之聲 採訪了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院危起偉博士。然而,2019年9月中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是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目前,這一結果正在上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辦公室,隨後將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 長江白鱘滅絕,最後的珍貴視頻曝光
    據澎湃新聞和楚天都市報報導,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
  • 長江白鱘宣告滅絕,這種美麗的動物沒能來到2020
    今天凌晨,「白鱘滅絕」的消息佔據熱搜榜前列,令網友痛心難過。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上述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院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博士,第一作者是該所的張輝博士。危起偉介紹,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2020年第一個噩耗:「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
    噩耗傳來: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 近日,有著「中國淡水魚之王」稱號的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
  • 長江白鱘已滅絕,可怕的是從2003年起就未見其蹤影!
    2019年的年底,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被全國各大媒體報導,而一篇「很不幸,它們始終沒有熬到2020年」的文章也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上刷屏。長江白鱘最終還是沒能挺過2019年,這一消息也讓無數的網友惋惜不已。中國郵政發行的白鱘紀念郵票長江白鱘,從名字中便可知道,它主要在長江流域中生存。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危起偉介紹,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此後,科學家和漁民苦苦搜尋,這一江中精靈始終未現身。IUCN專家稱,目前沒有包括影像學等在內的任何證據證明白鱘還存在。如果人們再拍到或捕捉到任何一個長江白鱘個體,IUCN將重新考慮調整其物種瀕危等級。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危起偉介紹,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它和長江中華鱘一樣,是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