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全球變暖趨勢若繼續持續,本世紀內全球多數的珊瑚礁(約為99%)都將發生嚴重的年度白化現象。該研究同時指出,如果國際社會能夠採取更加有效的減排措施,將可使珊瑚礁平均白化的時間往後推遲11年。
珊瑚礁白化嚴重威脅著全球海洋生態系統。該研究針對珊瑚礁建立了氣候預測模型,能夠揭示全球珊瑚礁發生白化的時間。研究顯示,位於西印度洋群島中的英屬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的珊瑚礁將成為世界上首先經歷年度白化的珊瑚礁。其他的珊瑚礁,如巴林、智利和法屬玻里尼西亞海岸的珊瑚礁也將在幾十年後出現白化。
珊瑚礁是由成千上萬珊瑚蟲的骨骼在數百年至數千年的生長過程中形成的,為許多動植物提供了生活環境。珊瑚礁白化是由於珊瑚失去體內共生的蟲黃藻而導致珊瑚礁變白的生態現象。大範圍珊瑚礁白化主要是由全球環境變化引起的,尤其是全球變暖和紫外輻射增強。近年來,頻繁發生的珊瑚礁白化導致了珊瑚礁生態系統嚴重退化,並已經影響到全球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平衡。
相關研究顯示,《巴黎協定》所設定的期望性目標——將全球溫度的升高控制在1.5℃以內的目標即使得以實現,也只能延緩珊瑚礁白化的進程。
該研究指出,在遭受白化之後,珊瑚礁需要5年的時間恢復。每年的白化過程將對珊瑚礁的生態功能產生影響,威脅珊瑚礁的生存。
在2014年至2016年間,全球發生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長時間珊瑚白化事件,珊瑚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滅亡。2016年,在世界上最大和最長的珊瑚礁——大堡礁中,90%的珊瑚礁遭遇白化危機,其中20%的珊瑚礁滅亡。
珊瑚礁被許多人稱為「世界的水下城市」,為成百上千萬人提供著食物和收入。據估算,每年珊瑚礁在漁業、旅遊和海岸保護方面所創造的價值高達3750億美元。(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