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殺死了珊瑚礁

2021-01-07 人民網環保

原標題:是誰殺死了珊瑚礁

 珊瑚礁,眾多海洋生物繁衍棲息之地,歷史上無數生命的進化源泉,得天獨厚的科學研究寶庫,被稱為「海底森林」。但全球變暖引起的海水溫度上升,已導致珊瑚礁發生了嚴重的白化,這種破壞對其生態系統產生了致命性影響。

然而,威脅還不僅於此。英國《自然》雜誌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報導的一項生態學研究稱,珊瑚礁和周圍生態系統之間存在密切聯繫,甚至島嶼上失去控制的老鼠數量,都會讓珊瑚礁脆弱的生態系統雪上加霜。

島嶼鼠患 始料未及

通常來講,在開闊大洋上捕食的海鳥,會通過鳥糞向附近島嶼輸送大量營養。這一過程聽起來髒兮兮,但其營養素非常有助於增加植物的生產力。科學家猜測其很可能會經過滲透重流回海洋,滋養著珊瑚礁群落。

此次,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研究人員表明,鳥糞確實可以作為島嶼附近珊瑚礁的「養料」,但老鼠肆虐卻會嚴重破壞這種營養素來源。

他們仔細考察了位於印度洋的查戈斯群島北部環礁,環礁上棲息著鰹鳥、軍艦鳥、燕鷗、海鷗、浮鷗和鸏等鳥類。附近島嶼無人居住,但在18世紀和19世紀,老鼠曾被帶至一部分島嶼。老鼠的肆意捕食使得鳥類數量銳減,鳥糞也大幅減少。團隊發現,無鼠島的海鳥密度是鼠害島的760倍。根據鳥群密度、估算排便率和鳥糞含氮量的計算得出,鳥類在無鼠島上「釋放」的氮是鼠患島嶼的250倍。

通過測量土壤和灌木的氮同位素比值,科學家把來自大洋裡資源較豐富地區的氮和來自鳥糞的氮進行區分。結果顯示,無鼠島上來自鳥糞的氮明顯偏多,附近珊瑚礁周圍生長的海藻、濾食海綿、單皮狀海藻和魚類所含的氮也多來自鳥糞,而植食性雀鯛的生長速度也更快;生物侵蝕率和攝食活動率這兩大主要生態系統功能也分別增加了3.2倍和3.8倍。此外,無鼠島通常也更肥沃,連其周圍魚類的生物量都總體上升了48%。

白化形勢 很難逆轉

毫無疑問,考慮到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命運,當務之急是要消除島上鼠患,讓營養素恢復「供應」。但對於珊瑚礁來說,這卻並不能解決其全部問題。

人們早已知道,受2015年至2016年厄爾尼諾事件中的創紀錄高溫驅動,2016年發生了最嚴重的珊瑚礁白化事件,以全世界目前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大堡礁來說,其90%以上都受到波及;而2015年6月,中國南海海平面溫度上升2℃,這一影響導致東沙環礁的溫度上升6℃,殺死了當地生存的近40%的珊瑚群落,成為過去40年裡最嚴重的一次衝擊。

更悲哀的是,去年3月,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珊瑚礁很難從嚴重白化事件中完全恢復。世界最大珊瑚礁系統有近三分之一的生態功能發生了變化,那些已經白化的珊瑚集群不太可能逆轉,許多倖存下來的珊瑚群仍在緩慢死亡,即使是生長較快的珊瑚,至少也需要十年時間更新換代。

科學家們評估了1998年、2002年和2016年發生的三次重大白化事件,發現白化事件表現出明顯的地域特徵,而這主要受海水溫度模式驅動,極端高溫正是造成大規模白化事件的主要原因。隨著溫度持續上升,還有可能發生進一步白化事件,導致珊瑚礁系統徹底陷入不可恢復的境地。

這進一步說明,如果世界各國無法將全球變暖限制在不超過工業化前水平1.5℃至2℃以內,那麼人類有必要重新審視珊瑚礁生態系統崩潰的風險。

預估前景 不容樂觀

西澳大利亞大學與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認為,海平面短期的溫度升高現象,本身不太可能對該區域的珊瑚礁造成大範圍破壞。但是,異常高壓系統會降低風速和海面浪高,使海平面溫度變異值在原基礎上再次升高。這就是東沙環礁珊瑚群落死亡的主要原因——僅在2015年6月至7月之間的6個星期裡,東沙環礁的珊瑚就死了33%至40%。

這又一次證明,此前人們對珊瑚礁系統的前景預測可能過於樂觀。因為這些對珊瑚礁命運的描繪,都還僅僅依賴對海洋水溫升高的預估。

珊瑚礁是一項絢爛多彩的旅遊資源,一份蘊藏豐富的油氣資源,一片萬千動植物的寶貴家園,它更保護著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岸線。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研究認為,如果珊瑚礁的生長率不能與預計的海平面上升速度保持同步,那麼眾多小島國可能會失去對抗洪水和侵蝕的重要保護傘。可惜的是,海洋酸化和熱量正在抑制珊瑚生長,從而使海岸線更容易受到侵蝕。

無獨有偶,今年6月,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發表的研究稱,基於洪水模型估算,若無珊瑚礁,全球每年因水災造成的損失預計將增加一倍,達到2720億美元。換句話說,珊瑚礁既能保護海岸,又能保護「錢袋子」。

更多的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科學家們提交數據的同時也提交著希望,他們企盼政府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能進一步考慮到珊瑚礁於生態環境、經濟效益甚至人類生命安全等多方面的價值,挽救這份岌岌可危的自然財富。(張夢然)

(責編:施麟、賀迎春)

相關焦點

  • 人類已失去超世界半數的珊瑚礁,誰來拯救珊瑚?
    同年9 月,英國《自然》雜誌發布的相關文章稱:如果氣候持續變暖,預計全世界的珊瑚礁將在 2070 年全部消失。珊瑚是什麼?為什麼重要?它消失得有多快?我們還能看到美麗的珊瑚礁嗎?數據難以想像。幸運的是,在中國,已經有了一批種珊瑚的人。
  • 神秘疾病侵襲 加勒比海珊瑚礁群陷「白化」危機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加勒比海地區中美洲珊瑚礁的紅、黃和紫色珊瑚原本極為美麗,如今卻有一部分變為了病態的白色。目前,研究人員正努力研究,希望了解和對抗殺死當地珊瑚的神秘疾病。專家警告,這種疾病可能造成大部分中美洲珊瑚礁死亡。這處龐大的弧狀珊瑚礁群範圍超過1000公裡,為墨西哥、貝裡斯、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等國家共有。報導稱,SCTLD已使這個地區陷入困境,這種疾病可能摧毀環礁地區民眾賴以為生的觀光產業。中美洲珊瑚礁是僅次於澳大利亞大堡礁的世界第2大珊瑚礁。
  • 全球珊瑚礁面臨生存危機:防曬霜是兇手之一
    據統計,僅有46%的珊瑚礁處在健康、不受威脅的生長環境下。等到了21世紀50年代,將有超95%的珊瑚礁受到威脅。造成這種危機的因素有多個,如海洋汙染、過度捕撈,它們都在破壞著珊瑚礁的生態平衡系統。但你知道嗎?在你塗上防曬霜下水之後,你也在對珊瑚礁造成傷害。
  • 斷背山傑克被誰殺死的?
    首先感謝提問者,問的是傑克是被誰殺死的?而不是怎麼死的?點明了傑克的死因並非是洛琳在和埃尼斯電話裡對外公布的因為換輪胎時意外受傷而亡,那麼到底是誰呢?最後埃尼斯給洛琳打電話時,洛琳嘆了一口氣說:「oh,yeh」同時眼神飄忽不定,心理學中人在撒謊時眼神就是會不自覺向斜上方看一下,然後編制自己的謊言,她知道是誰殺死了傑克。
  • 什麼樣的想法可以拯救地球上最大的珊瑚礁,它們正在死亡路上?
    大堡礁正在死亡也不是什麼秘密,氣候變化引發的變暖水正在殺死珊瑚。但是,澳大利亞有一筆超過一百萬美元的資金和一些節約意識的競爭,正在努力結束這場危機。(一)珊瑚礁有什麼好處?珊瑚礁以多種方式有益於環境和人類。
  • 還沒看過美麗的珊瑚礁?以後,你可能永遠見不到它們了,就因為這個...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執教的生態學教授霍華德·拉斯克(Howard Lasker)作出了補充:「我不喜歡說,珊瑚礁要完。但是我們再也不會有像現在這樣的珊瑚礁了。」拉斯克並未參與這次研究,但他對珊瑚礁生物群有三十年的研究。他特別關注柳珊瑚目:海扇和海羽,「就是你看的電視專題片裡搖搖擺擺的東西,」他這麼解釋。
  • 科學家再次警告本世界末珊瑚礁將從地球上消失危及人類生存
    人工種植珊瑚研究人員之一的雷妮·塞特說目前的形勢極為嚴峻,儘管一些環保組織和珊瑚礁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培養了一部分珊瑚,並將它們放回海洋環境中嘗試恢復垂死的珊瑚礁,但這種方式杯水車薪,遠遠不及珊瑚礁的死亡速度。
  • 三沙地理·珊瑚礁——三沙珊瑚礁:海底熱帶雨林
    三沙的珊瑚礁六成以上是環礁,圖為西沙鴨公島。 宋國強 攝  三沙地理·珊瑚礁 三沙市的島礁,幾乎都是珊瑚島礁,換句話說,三沙市就是珊瑚礁市。 巨大的珊瑚礁塊也會固結形成珊瑚石灰巖,新的珊瑚又在它的上面生長。這樣,經過幾百年、幾千年甚至更長時間,這些珊瑚礁就可以由淺水區生長到海面附近,甚至低潮時還可以露出海面,形成淺礁、暗礁,甚至成為低平的小島。  但是海盆是不斷下沉的,如果珊瑚向上的生長量不能超過海盆的下沉量,珊瑚蟲就會因得不到陽光和浮遊生物食料而逐漸死亡,這時珊瑚礁就成為沉沒的海底隆起高地。
  • 實拍珊瑚礁白化的過程!竟然是自我殘殺!
    我們也最多的接觸到了「珊瑚礁白化」這個詞,那什麼是珊瑚礁白化呢?其實珊瑚本身顏色就是白色的,是一種有著脆脆的石灰巖外骨骼的軟體動物。 珊瑚礁為什麼是五顏六色的呢? 被迫的自殺!
  • 海底世界最美的景點是珊瑚礁 珊瑚礁生態科普小知識
    3、珊瑚礁維護了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的財富,在所有的海洋生態系統中,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是最豐富的,其豐富的程度只有熱帶雨林可以比擬。 4、珊瑚礁保護海岸線。珊瑚礁對於保護脆弱的海岸線免於被海浪侵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海南啟動珊瑚礁保護行動 放生45塊活珊瑚礁
    新華網海南頻道7月7日消息(記者董昕 王慶欽)海南省珊瑚礁保護聯合大行動6日在海口市假日海灘啟動,同時宣告「保護珊瑚礁志願者宣傳監護隊」成立。海南省領導和學生代表現場放歸了查獲的珊瑚礁。      保護珊瑚礁是海南省生態省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 是誰殺死了伊朗頂尖核科學家?以色列高官回應
    以色列高官回應伊朗頂尖核科學家被殺【是誰殺死了伊朗頂尖核科學家?以色列高官回應】路透社消息,當地時間周六以色列內閣部長哈扎比表示,對於是誰殺死伊朗頂尖核科學家,他「毫不知情」。「誰做的這件事我毫不知情,我什麼也沒說並不是因為我對此負有責任,而是我真的不知道。」
  • 病毒選擇搭乘而不是殺死細菌群體!
    人們普遍認為這種不斷增加的病毒群體接著會殺死越來越多的細菌,從而限制細菌群體規模。這是一種被稱作「殺死獲勝者(kill-the-winner)」的模型---勝利者是這些茁壯生長的細菌細胞,殺手是感染它們的病毒(大多數殺菌病毒被稱作噬菌體)。然而,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珊瑚礁附近的病毒-宿主之間的動態行為,研究結果提示著在某些條件下,病毒能夠改變它們的感染策略。
  •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縱貫澳洲東北沿海長2000多公裡,卻即將消亡
    導語: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縱貫澳洲東北沿海長2000多公裡,卻即將消亡。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我們國家雖然幅員遼闊,旅遊資源豐富,但在海洋景觀上還不算特別突出。對於喜歡大海的朋友來說,多姿多彩的珊瑚礁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景觀,這種珊瑚蟲的造物色彩絢麗,形態各異,堪稱自然界一大奇景。目前世界上最大也是最美的珊瑚礁群是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大堡礁縱貫澳洲東北沿海,北起託雷斯海峽,南至南回歸線,全長超過2000公裡,最寬的地方足有160多公裡,像一條彩帶漂在澳大利亞東部的海面上。
  • 拯救珊瑚礁
    到今年4月,破壞已經很明顯了:珊瑚礁已經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白化事件,因為珊瑚驅逐了作為它們食物來源的共生藻類,而共生藻類為它們提供了顏色有四分之一的海洋魚類在它們的生命周期中依賴於珊瑚礁,科學家說我們迫切需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來保護這些重要的棲息地。
  • 珊瑚礁與珊瑚蟲有什麼關係?珊瑚礁有什麼作用呢?
    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骼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珊瑚,珊瑚多了就形成了珊瑚礁。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中生長著許多珊瑚。珊瑚蟲們喜歡生活在一起,珊瑚蟲與珊瑚蟲之間以一種叫共生的結構彼此連接,共生部分能分泌石灰質的骨骼。在珊瑚蟲死亡之後,石灰質骨骼就慢慢地積累下來了,而它們的後代又在這些骨骼上繁殖、生長,如此長年累月地堆積,珊瑚礁就形成了。
  • 珊瑚礁白化有多嚴重?趁現在多看看它們吧,看一眼少一眼
    但有一處生態系統的瓦解速度之快似乎超過其他:水下的熱帶雨林,珊瑚礁。1月4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新研究,對人們普遍印象裡快速蔓延的大規模破壞進行了量化。這篇論文綜合了對100處珊瑚礁自1980年至今的觀察,發現嚴重的白化現象要遠比35年前普遍得多。「我不喜歡說:珊瑚礁要完。
  • 澳大利亞大堡礁,絢麗多彩的珊瑚礁,令人沉醉的迷人魅力
    今天小語給大家介紹的是澳大利亞大堡礁,絢麗多彩的珊瑚礁,令人沉醉的迷人魅力大堡礁(英文:The Great Barrier Reef),是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區,延伸於澳大利亞東北岸外,長逾2,000公裡(1,250哩),距岸16~160公裡(10~100哩),由數千個相互隔開的礁體組成。許多礁體在低潮時顯露或稍被淹沒,有的形成沙洲,有的環繞島嶼或鑲附大陸岸邊。
  • 澳大利亞世界最大活珊瑚礁正走向「死亡」
    世界上最大的活珊瑚礁群,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觀」之一的大堡礁宛如一塊奇麗的瑰寶閃耀在澳洲東北部海岸,作為澳大利亞最著名的旅遊景觀。然而,近年來,這塊瑰寶卻逐漸消退了她美麗的顏色,而且正一步步走向「死亡」。  路透社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最近發現,今年夏天,由於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大堡礁所在的海域的海水溫度達到了歷史上最高點,大片的珊瑚礁正面臨不斷升級的「白化」危機。
  • 饑荒海難珊瑚礁怎麼獲得 珊瑚礁有什麼用
    饑荒海難珊瑚礁怎麼獲得 珊瑚礁有什麼用 來源:www.18183.com作者:皮卡時間:2015-12-09 《饑荒海難》中的珊瑚是用來做解毒劑等多用途的物品,一些玩家發現了珊瑚卻不知道怎麼獲取,其實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