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ko238/譯
Ent/校
從北極到亞馬遜,幾乎每一個地方都被人類活動引發的全球氣候系統變暖所波及。但有一處生態系統的瓦解速度之快似乎超過其他:水下的熱帶雨林,珊瑚礁。
1月4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新研究,對人們普遍印象裡快速蔓延的大規模破壞進行了量化。這篇論文綜合了對100處珊瑚礁自1980年至今的觀察,發現嚴重的白化現象要遠比35年前普遍得多。
「我不喜歡說:珊瑚礁要完。但是我們再也不會有像現在這樣的珊瑚礁了,」在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執教的生態學教授霍華德·拉斯克(Howard Lasker)這樣說,他並未參與上述研究。
拉斯克對珊瑚礁生物群有三十年的研究。他特別關注柳珊瑚目:海扇和海羽,「就是你看的電視專題片裡搖搖擺擺的東西,」他這麼解釋。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見證了這些自然瑰寶走向枯竭,並且預測這種狀態將持續。
「我個人相信,20年以後人們會去潛水,看他們稱之為『珊瑚礁』的東西,」他說,「那些礁體上還是會有珊瑚的,也會有很多魚類,以及柳珊瑚——而且人們將會為之驚嘆。但是那些礁體與現在我們擁有的相比,會有非常非常明顯的不同,當然也與30、50或100年前的樣子更加不同。」
白化事件是殺死珊瑚礁最快的方式之一——它也是氣候變化、海洋升溫後,珊瑚出現的主要反應。珊瑚是生活在龐大、分叉的石灰巖中的微小動物。(珊瑚每一「樹」可能包含著數十萬計的微小珊瑚個體。)每個珊瑚蟲又帶有少量的光合藻類,這些藻類為珊瑚提供食物,幫助其保持健康。
當水溫僅比往常上升幾度時,面對環境壓力的珊瑚蟲會把藻類驅逐出去,先前的整支珊瑚群會變白——這就是珊瑚白化。如果水溫不能及時回冷,那麼珊瑚可能會死於飢餓或感染。即使珊瑚能逃過一劫,也要耗費約10年時間完全復原。
「研究了20年珊瑚礁之後,我在1998年第一次見到了大規模白化——那是第一次全球性珊瑚白化。那也是大堡礁第一次發生嚴重的白化現象,」特裡·修斯(Terry Hughes)說,他是這個新研究的作者之一,是澳大利亞科學委員會珊瑚礁研究傑出人才中心的主任,這是澳大利亞政府領導珊瑚研究的官方機構。
「自那以來,在2002年、2016年和2017年大堡礁又發生了三次白化,從沒有白化到連續兩次白化只用了20年。」他說。
該研究發現,在1980年代早期,白化事件很少出現,每25至30年發生一次。到2016年,這個速度增加了5倍。今天,平均每6年就有一次大規模珊瑚白化侵害,遠遠超過了生態系統恢復的速度。
受打擊最嚴重的珊瑚礁分布在加勒比海和西大西洋,包括美屬維京群島範圍在內。西大西洋是全球範圍內最先變暖的海域,此區域內一半以上的珊瑚礁在1980年後遭受了7次以上白化。而算平均值的話,西太平洋平均每個珊瑚礁白化了10次。
這種打擊對美國珊瑚礁兇殘尤甚。2005年,當熱流席捲波多黎各和美屬維京群島時,美國失去了在加勒比海的一半珊瑚礁。
世界其他區域暫時不至於如此。位於澳大利亞周邊及印度洋區域一半以上的珊瑚礁在1980年後經受了3次白化。但澳大利亞的礁體似乎是惡化最快的。
「現在所有人感覺到世界和30年前不同了,這個印象是對的,」拉斯克說,「有研究能向政策制定者證明那不僅僅是印象而是現實發生的事情,這是一件好事。這非常重要。」
「不過,這個研究對政府官員能有多少衝擊力……這是另一個問題了。」他又說。
也許最令人擔心的是,這份研究認為很快將不需要一場全球性的熱浪——比如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就足以殺死珊瑚。「隨著全球變暖漸進發展,現在拉尼娜現象時熱帶海面的平均溫度,比30年前厄爾尼諾現象時的還要高。」文章指出,「我們很快就要步入一個境地,不管有沒有厄爾尼諾現象,每個夏天都有可能發生區域性的珊瑚白化和死亡。」
這並不意外。去年,一份由澳大利亞政府研究人員實施的研究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期刊上,研究發現即使全球變暖平均只上升1.5攝氏度——「達到」巴黎協定目標——大堡礁將每兩年遭受一次嚴重白化。
「到那時,每年都能達到發生白化的溫度,那時很可能就沒有珊瑚礁了。5到6次白化就足以讓珊瑚礁死亡,」夏威夷大學的珊瑚生物學家、國際珊瑚礁學會主席露絲·蓋茨( Ruth Gates)說。她並未參與上述兩項研究。
「每次珊瑚白化情況都會惡化,」她說。「每次失去珊瑚礁的一部分,總有一天它在功能上將不再是一個珊瑚礁。」
颶風「瑪利亞」和颶風「厄瑪」對珊瑚的損害:兩次前後光顧的颶風將珊瑚從根基處扯出、撕裂,2013年生機勃勃的健康珊瑚區(左)變為2017年表面剝落、附著物稀疏的山頭(右)。圖片來源:霍華德·拉斯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白化並不是毀滅珊瑚礁的唯一方式。在颶風「厄瑪」和颶風「瑪利亞」過境後1個月,拉斯克去看了位於美屬維京群島國家公園中聖約翰島附近的珊瑚礁。雖然並非全境受到侵害,但接踵而至的兩次颶風橫掃了當地大量珊瑚。
「有些珊瑚群損毀嚴重,你能看到別的生物開始長在那上面了,這最終會導致這塊珊瑚死亡,」拉斯克說,「石珊瑚被吹翻,海扇、海羽被連根拔起。」
換言之,人們能看到另一種氣候混亂導致了天氣現象惡化,而珊瑚正開始以種種反應適應環境改變。但是拉斯克認為白化是最大的威脅。「颶風幾千年來一直存在,」他說,「白化是近期才有的現象,發生得更隱蔽。雖然颶風強度在增加,但我們更應該擔心珊瑚礁的白化。」
編譯來源:The Atlantic,Coral Reefs Are Bleaching Too Frequently to Recover.
題圖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