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頭條 | 本世紀最嚴重珊瑚白化事件,其原因竟然又和人類有關!

2021-02-15 生態中國網

澳大利亞大堡礁的主要管理機構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日前證實,大堡礁正在經歷新一次的大規模白化。該機構稱,今年2月以來海水溫度過高導致了這次大面積白化,氣候變化仍是珊瑚礁面臨的最大挑戰。

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熱帶珊瑚礁系統,將近9000種海洋生物的家園,這已是2016年以來大堡礁區域內經歷的第三次大規模白化。


我們熟悉的珊瑚是五彩繽紛的,但是,珊瑚也會「生病」、死亡……那就是珊瑚白化!

       珊瑚體內生存著它的好朋友——蟲黃藻,珊瑚蟲與蟲黃藻的關係是共生關係,珊瑚為蟲黃藻供給住所,而且供給氮、磷等珊瑚代謝產品,而蟲黃藻則將光合作用發生的90%能量供養給珊瑚。蟲黃藻不僅供給珊瑚蟲氧氣和營養物,而且與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骼的形成密切相關。同時,蟲黃藻含有的葉綠素a等光合色素是大多數珊瑚色彩的主要來源。                                 然而,隨著全球變暖、環境汙染的加劇,升溫的海水,酸化的環境,嚴重的汙染,這些都使得蟲黃藻與珊瑚蟲之間脆弱的共生關係受到嚴峻考驗。如果溫度稍微高於正常範圍,蟲黃藻的光合作用和提供動物養分的能力就會受到影響。當珊瑚蟲察覺到:「我體內的植物怎麼沒有發揮作用?」,它們就會想辦法驅逐那些無法發揮作用的小夥伴,只剩下透明裸露的組織。同時,它們也失去了最重要的食物來源,開始餓肚子。藻類的離開使原本豔麗的珊瑚礁黯然失色,這個現象被稱為珊瑚白化。                        然而珊瑚白化並不意味著死亡,它們在失去藻類之後依舊能夠存活一段時間,如果環境復原,還是有機會將藻類重新吸收,恢復健康。                      在列入世界遺產名單的區域當中,有超過90%的珊瑚礁受到1998、2002、2016和2017年重大白化事件的影響。氣候變化使得珊瑚白化現象的出現頻率、爆發規模在近年迅速增加 。1998年,大堡礁首次發現了大規模漂白現象,研究發現,目前珊瑚的白化現象的發生頻率大約是以前的五倍,從1980年代初的每27年一次到現在的每6年一次。                                    珊瑚礁從白化中恢復大約需要10到15年,這意味著目前白化的發生頻率很可能超出了珊瑚礁的承受能力。看到這「皚皚白骨」,沒有人會不痛心吧。       造成珊瑚白化主要是全球環境變化引起的,尤其是全球變暖和紫外線輻射增強兩個方面。根據最近15年來對全球白化珊瑚礁的研究,得出結論:除非氣候不再變化,否則珊瑚白化將日趨頻繁,2030至2070甚至每年都會有這種現象發生。100年內,珊瑚礁將會從地球上的絕大部分地方消失。

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

珊瑚是存在於深海裡的生物;

在日常生活中,

它並不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首先,

珊瑚礁被稱作是海洋的「動物繁殖場」。

全世界有25%的海洋生物;

都要仰賴珊瑚礁才能生存下來。

如果珊瑚礁消失了。

那這25%的海洋生物也會隨之徹底消失。

假如珊瑚真的滅絕,說不定還會有更多可怕的連鎖反應發生,所導致的嚴重後果是我們現在都難以想像的。

小編相信,無論是讓棲息在珊瑚裡的生物變得無家可歸,還是曾經美麗的海底城市成為荒涼的廢墟,抑或是只有在紀錄片中才能看到曾經美麗的大堡礁,都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未來。而阻止這一切發生的關鍵,就在於我們是否可以行動起來,保護美麗而脆弱的珊瑚。它們的命運,掌握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手中。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吧,垃圾分類,低碳生活等等,微薄的力量也能將珊瑚從難以忍受的高溫中解救出來,重歸五彩斑斕。

相關焦點

  • 珊瑚白化的原因竟然又和人類有關!
    失去了共生藻的珊瑚也會失去漂亮的顏色,只剩下灰白的珊瑚蟲,奄奄一息地附著在骨骼上,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珊瑚白化。  白化是死亡的前兆,如果環境變好,共生藻會再回來,珊瑚又可恢復生機及原來漂亮的顏色。如果環境繼續惡化,白化的珊瑚就會死亡,最後只剩下白色的碳酸鈣骨骼了!
  • 澳洲大堡礁珊瑚面臨史上最嚴重白化危機
    核心提示:從1998年和2002年之後,這是大堡礁經歷的第三次大規模白化事件,嚴重白化的珊瑚礁數量甚至更多。澳大利亞大堡礁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嚴重的白化事件,因為暗礁上的珊瑚失去了為它們提供豐富色彩和食物的共生藻類。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如果白化嚴重,珊瑚最終會因為缺乏營養供應而死亡,進而導致珊瑚礁的退化甚至消失。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如果白化嚴重,珊瑚最終會因為缺乏營養供應而死亡,進而導致珊瑚礁的退化甚至消失。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
  • 導致珊瑚白化的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全球氣候變暖
    多種因素對珊瑚生存造成危脅珊瑚礁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許多珊瑚個體色彩絢麗,不遜色於陸地上的各種鮮花。但是五彩斑斕的珊瑚為什麼會有顏色,又為什麼會出現白化現象呢?這與珊瑚蟲和寄生在珊瑚蟲身上的一種藻類有關。首先我們要知道,珊瑚蟲會分泌一種石灰質骨骼,這些外骨骼構成了我們所看到的珊瑚。
  • 【中國科學報】揭示珊瑚白化的秘密
    但是,近20年來,全球珊瑚礁生態系統嚴重退化,大量珊瑚在短時期內死亡並失去色素變白,即珊瑚礁白化,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珊瑚礁白化不是新出現的生態現象,歷史上早已有之,國際上對珊瑚礁白化現象的記錄開始於1982年。「只是過去人們沒有研究它而已。」餘克服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如今這種現象大範圍出現,並且威脅海洋生態安全和人類生存環境,才引起人們的重視。
  • 氣象科普|海水溫度升高 大堡礁出現5年內第三次大規模珊瑚白化
    正常情況下,健康的珊瑚會呈現多種色彩,但這些顏色並非珊瑚本身所有,而是來自珊瑚體內的共生藻。氣候變化導致海水溫度持續升高、海水酸化,導致珊瑚體內的共生藻死亡或離開,從而出現珊瑚白化現象。珊瑚最主要的營養來源是共生藻光合作用的產物,因此,如果白化嚴重,珊瑚將無法自我修復,從而走向死亡。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利用水下和空中觀測到的最新信息,並以現有的最佳科學技術為基礎來了解當前的白化狀況。
  • 新研究追蹤過去一個世紀太平洋珊瑚礁嚴重白化事件
    然而,對於太平洋中部的一些珊瑚礁而言,厄爾尼諾引起的熱浪是它們日常的生活環境。目前科學家還不清楚這些珊瑚礁是如何適應反覆出現的極端高溫環境。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處於厄爾尼諾中心的珊瑚礁白化歷史,以及部分珊瑚在面臨極端環境後是如何恢復的,研究成果發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雜誌上。
  • 珊瑚白化原因大揭秘
    4 海水鹽度鹽度是限制珊瑚分布的重要因素, 適合珊瑚生長的鹽度範圍為32~40 。造礁珊瑚是真正的海洋物種,對高鹽度海水錶現了較強的耐受性,在有些海區,如波斯灣,鹽度高達42,珊瑚可以很好的生長 。
  • 大堡礁珊瑚死亡 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的原因或因氣溫上升造成
    大堡礁珊瑚死亡 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的原因或因氣溫上升造成時間:2016-06-09 16:3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森森白骨!氣候暖化致大堡礁珊瑚大量死亡來源:新華網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7日報導,澳大利亞大堡礁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嚴重的白化事件,因為暗礁上的珊瑚失去了為它們提供豐富色彩和食物的共生藻類,被集體漂白。 專家表示,令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礁出現大規     原標題:森森白骨!
  • 嚴重白化現象導致大堡礁北部35%珊瑚死亡
    原標題:大堡礁北部35%珊瑚死亡為過去18年裡最嚴重白化事件 大堡礁中的死珊瑚 圖片來源:Johanna Leonhardt 研究人員指出,在進行調查的84個珊瑚礁中,有24個珊瑚礁中50%的珊瑚已經死亡,其中包括一些具有50年甚至100年歷史的樣本。湯斯維爾市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珊瑚礁卓越研究中心主任Terry Hughes表示:「這些珊瑚礁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過來,至少在10年之內是不可能的。」 今年早些時候進行的空中調查在大堡礁北部2/3的珊瑚礁中發現了廣泛而嚴重的白化現象。
  • 大堡礁的珊瑚發生大規模的白化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大堡礁的珊瑚發生大規模的白化現象的原因是什麼?事實上,大多數珊瑚體本身是透明的,但當含有色素的共生藻進入珊瑚體內後,珊瑚組織就會顯現出五顏六色的美麗珊瑚群聚。然而當環境(海水質量)不佳時,這些共生藻就會自珊瑚體內釋放出來,因此珊瑚的顏色就會僅剩下體內白色的碳酸鈣骨骼,這時就稱之為「白化」。
  • 熱水中的尼莫:珊瑚白化和珊瑚礁的未來
    兩種物種之間的共生是通過各種方式實現的,包括與掠食者的相互保護和營養物質的交換。小丑魚還可以忍受海葵那覆蓋著數以千計的微小刺胞囊的觸手。「大多數人都知道海葵魚,這得要感謝電影《海底總動員》。但並不是很多人都知道,由於大堡礁的珊瑚白化事件,尼莫正在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Marian Wong博士說。
  • 大堡礁再次大規模珊瑚白化,與生物大滅絕真的有聯繫?
    當一代代死亡的珊瑚蟲骨骼堆積起來,就構成了珊瑚礁這個海洋中最獨特的生態系統。珊瑚礁中最著名的要數澳大利亞的大堡礁了。有著「世界自然奇蹟「之稱的大堡礁是現存最大的珊瑚礁,距今已有2500萬年的歷史。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水酸化,大堡礁的生態環境在急劇惡化。
  • 大堡礁出現最廣泛珊瑚白化現象 專家解釋背後原因值得思考
    澳大利亞專家日前表示,大堡礁近來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珊瑚白化現象,這說明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7日發布公告說,該校珊瑚礁研究項目中心主任特裡·休斯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在3月份最後兩周從空中觀察了大堡礁區域的1036個珊瑚礁,結果發現了大面積白化現象,特別是大堡礁南部首次出現珊瑚大規模白化。這也是有記錄以來首次發現大堡礁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都出現嚴重白化現象。
  • 正在消亡的生態系統和那些種珊瑚的人
    ,萬物誕生於海洋,萬物棲息於珊瑚礁,珊瑚礁也因此成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態系統。但,最古老的生態系統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停止"運轉"。其實早在 2004 年,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供的數據就表明,全世界的珊瑚礁就有 11% 正在遭受滅頂之災,16%已不能發揮生態功能,60% 正面臨嚴重威脅。然而除了白化之外,過度捕撈、汙染、海岸工程破壞、海水酸化、海平面上升、珊瑚疾病、長棘海星暴發等問題都是威脅珊瑚礁生態環境的原因。
  • 「熬過」白化 珊瑚變得更「堅韌」—新聞—科學網
    一項新研究發現,儘管白化事件威脅大堡礁珊瑚,但能夠「熬過」白化的珊瑚會變得更為堅韌,能更好地抵禦環境壓力。 正常情況下,珊瑚會呈現多種色彩,但這些顏色並非珊瑚本身所有,而是來自寄居於珊瑚體內的海藻。微小的共生海藻通過光合作用為珊瑚提供能量。沒有了這些藻類,珊瑚就會變白,最終因失去營養供應而死亡。由於氣候變化引起海洋溫度上升,致使珊瑚所依賴的海藻減少,珊瑚也因此更易出現白化現象。
  • 外媒:研究發現「超級海藻」可防珊瑚白化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外媒稱,隨著海洋溫度升高,珊瑚在逐漸減少,因為珊瑚體內的海藻因承受不了高溫而離去。不過,研究人員找到了對海藻進行基因改造的方法,使其可以承受更高的溫度,且能夠繼續與珊瑚保持共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