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素養】高考熱點——珊瑚礁白化現象

2021-01-19 中學地理研究

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珊瑚礁白化是由於珊瑚失去體內共生的蟲黃藻或共生的蟲黃藻失去體內色素而導致五彩繽紛的珊瑚礁變白的生態現象。1998年和2002年曾兩度發生過嚴重的珊瑚白化事件。到了2014年,由於全球溫度上升了0.9℃,珊瑚白化現象又一次大規模出現。2015年,由於白化,澳大利亞大堡礁淺水區67%的珊瑚不幸死亡。

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珊瑚礁白化產生的根本原因及應對措施。


參考答案:

根本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燒,森林的破壞,溫室氣體增加,全球氣候變暖;

措施: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開發利用新能源;植樹造林;加強宣傳教育,樹立環保意識;發展清潔燃料技術;回收利用CO2和CH4等溫室氣體;加強國際合作;制定法律法規,實現達標排放


3.(2019·廣東高三期末)閱讀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潿洲島位於廣西北部灣中部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島嶼北部、東部海岸主要為基巖巖灘,西部海岸以海蝕崖為主,該島是全球珊瑚礁分布的北緣,珊瑚主要生活在熱帶海域,其生長條件較苛刻,最適宜溫度為25℃—27℃之間,對水環境要求高。隨著氣候變化,全球的珊瑚礁正在不斷減少。目前科學家正在潿洲島海域進行人工繁育珊瑚多項實驗,主要採用固定式苗圃和懸浮式苗圃進行海底珊瑚種植,由於海況複雜,工作人員在海底種植珊瑚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下圖為潿洲島等深線及珊瑚礁的分布圖(陰影區為現代珊瑚覆蓋度>5%)

(1)推測潿洲島西部和南部地區珊瑚分布較少的原因。


(2)分析氣候變暖對潿洲島珊瑚的影響。


(3)簡述在潿洲島海底種植珊瑚可能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4)指出潿洲島珊瑚礁的可持續開發利用方向。


參考答案:

(1)西部風浪大,侵蝕強,水較深,形成侵蝕海岸;南部為海灣,人類活動密集,水體汙染較嚴重,海底以淤泥沉積物為主,不利珊瑚生長。

(2)氣候變暖導致海水溫度升高,影響珊瑚生存,導致珊瑚總量減少;使熱帶的珊瑚類型增加,成為熱帶珊瑚的避難所;珊瑚分布範圍向北擴大。

(3)珊瑚易受風浪、颱風破壞,種植難度大;水下工作量大,成本高;工作人員可能會遇到海底有毒或危險生物,威脅人身安全;海底壓力大和缺氧環境,長時間工作影響身體健康。

(4)利用珊瑚礁發展水產養殖;開展海洋科普教育和科研;發展潛水觀光等旅遊項目。


4.(2019·山西高考模擬)(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閱讀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佔海洋面積不足2‰的珊瑚礁,養育著全球1/4的海洋生物。珊瑚的生存對水溫和水質的要求較為苛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27°C之間。近30年來,由於海水升溫、人為破壞等原因,珊瑚礁的全球性衰退已達40~50%。廣西潿洲島(圖8)位於珊瑚分布的北緣,表層海水多年平均溫度為24.6°C,將成為熱帶珊瑚未來的避難所。目前科學家正在潿洲島海域進行人工繁育「種」珊瑚的實驗,積極保護和修復珊瑚礁。

 分析潿洲島能夠成為未來熱帶珊瑚生存避難所的原因,並說明在潿洲島「種」珊瑚的生態意義。


參考答案:

原因:全球氣候變暖,海水溫度升高,導致熱帶海域適合珊瑚生存的空間縮小;涸洲島緯度較高,處於珊瑚分布的北緣,隨著水溫的升高,將適合珊瑚的生長。

生態意義:在珊瑚礁自然恢復力不足的情況下,通過人工繁育的方法,積極修復珊瑚礁,保證珊瑚生長的持久性;保護海洋生物的棲息地,維護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平衡;為成為未來避難所奠定基礎。


5.(2019·廣東高二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珊瑚棲息於微鹽、水面平靜、水質清澈、光照充足、水溫為25℃—27℃的淺海巖礁中。潿洲島是全球珊瑚礁分布的北緣。隨著氣候變化,全球的珊瑚礁正在不斷減少。目前科學家正在潿洲島海域進行人工繁育珊瑚多項實驗,主要採用固定式苗圃和懸浮式苗圃進行海底珊瑚種植,由於海況複雜,工作人員在海底種植珊瑚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

材料二:2019年5月10日,北海至潿洲島水上飛機航線正式開通,這標誌著全國首條水上飛機固定航線在北海開通。水上飛機可以進行水面起降,作為通航的新興業態,或將成為發展旅遊業的重要交通工具。

(1)推測圖中①②海域珊瑚分布較少的原因。


(2)分析氣候變暖對潿洲島珊瑚的影響。


(3)你認為珊瑚培育宜使用固定式還是懸浮式,並簡述理由。


(4)簡述水上飛機作為新興旅遊通航方式的優勢。


參考答案:

(1)西部風浪大,侵蝕強,水較深,形成侵蝕海岸;南部為海灣,人類活動密集,水體汙染較嚴重,海底以淤泥沉積物為主,不利珊瑚生長。

(2)氣候變暖導致海水溫度升高,導致珊瑚總量減少;使熱帶的珊瑚類型增加,成為熱帶珊瑚的避難所;珊瑚分布範圍向北擴大。

(3)固定式  理由:結構堅固穩定,利於珊瑚造礁;不易受颱風、風暴潮影響;無需定期更換,成本低,使用方便。

或懸浮式  理由:距海面近,光照條件較好;不易受海底沉積物、敵害生物的影響;高度可隨潮位調節,靈活性強。

(4)地面輔助設施較經濟,成本低;速度快、航程遠;具備水陸起降特性,可達性強,適航能力強;能為遊客提供新奇的度假出行體驗;安全性好。


6.(2010·安徽高三月考)珊瑚礁是海洋最絢麗多彩的部分,它的製造者通常是僅僅2—3毫米長的微小海洋生物珊瑚蟲。珊瑚蟲生長需要的能量主要靠在它們體內共生的單細胞藻類蟲黃藻提供。蟲黃藻的共生和光合作用是珊瑚生存的必要條件,並賦予了珊瑚繽紛的色彩。蟲黃藻需要生長在22—30攝氏度、溫暖且有一定鹽度(海水中鹽類物質的質量分數)的海水中,同時它的光合作用還要求有充分的光照。圖為世界珊瑚礁分布圖。根據材料和圖完成下列問題。(8分)

(1)從緯度、溫度帶和海水深淺三個方面簡要概括珊瑚礁的分布規律。(3分)

(2)分析同緯度的美洲和非洲西海岸珊瑚礁分布很少甚至沒有的原因。(2分)

(3)推測巴西東北海岸和孟加拉國沿岸缺少珊瑚礁的原因。(3分)


參考答案:

(1)大部分布在南北緯30度之間;(2分)熱帶和亞熱帶;(2分)淺水海域。(2分)

(2)這地附近都是寒流.上升的強冷洋流大大降低了當地的海水溫度。(3分)

(3)亞馬孫河和恆河向這裡的海域注入了大量的淡水,降低了海水的鹽度。(2分)


7.(2019·湖南高考模擬)(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珊瑚生長對水溫、鹽度、水深和光照等條件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因而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之間的印度洋、西太平洋、加勒比海及紅海等熱帶海區,同緯度的非洲、美洲西海岸及南美東部沿海珊瑚礁分布卻很少。珊瑚礁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近年來發現珊瑚礁大面積死亡或者退化,估計全球有60%的珊瑚礁受到威脅,尤其在東南亞遭受威脅特別嚴重。

(1)指出亞馬遜河河口珊瑚礁分布很少的原因。

(2)說明東南亞珊瑚礁遭受威脅嚴重的原因。


參考答案:

(1)大量淡水注入降低了鹽度;河流帶來泥沙使海水渾濁、光照變弱,不適宜珊瑚的生長。

(2)對珊瑚礁直接破壞:颱風(颶風)和海嘯;海底火山和地震;濱海開發(包括工農業和旅遊業;過渡捕魚(拖網、炸藥以及藥物等);海底油氣資源開發;開採和販賣珊瑚礁。影響珊瑚生長:陸地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汙染物排入海洋;全球變暖或者海洋酸化。


8.(2014·福建高三月考)珊瑚礁是指造礁石珊瑚群體死後其遺骸構成的巖體,它為許多動植物提供了生活環境。珊瑚蟲常生長在熱帶淺海且有一定鹽度的海水中,同時它還要求有充分的光照。目前由於人類活動,珊瑚礁面積大為減少。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與同緯度相比,美洲和非洲西海岸珊瑚礁分布很少甚至沒有,分析其原因。(6分)

(2)筒述珊瑚礁海岸帶開發方式和保護意義。(9分)


參考答案:

(1)(6分)美洲和非洲西海岸受寒流影響大,海水水溫偏低,(2分)鹽度偏低,不適合珊瑚蟲的生長發育;(2分)寒流流經海區多霧,海水較深,光照不足,也一定程度地影響珊瑚蟲的生長發育。(2分)(美洲和非洲西海岸海水較深,不利於珊瑚蟲的生長發育)

(2)(9分)旅遊;養殖或捕撈;保護海岸;保護生物多樣性(每點3分,答對其中三點得9分)


9.(2018·山西高考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珊瑚礁白化是由於珊瑚失去體內共生的蟲黃藻或共生的蟲黃藻失去體內色素而導致五彩繽紛的珊瑚礁變白的生態現象。1998年和2002年曾兩度發生過嚴重的珊瑚白化事件。到了2014年,由於全球溫度上升了0.9℃,珊瑚白化現象又一次大規模出現。2015年,由於白化,澳大利亞大堡礁淺水區67%的珊瑚不幸死亡。

材料二 世界某兩大相鄰區域示意圖。

(1)說出防止珊瑚礁白化現象出現應採取的措施。

(2)試分析A、B兩地氣候類型相同但降水有明顯差異的原因。

(3)比較7月份C、D兩個海峽的風浪大小,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開發利用新能源;植樹造林;加強宣傳教育,樹立環保意識;發展清潔燃料技術;回收利用CO2和CH4等溫室氣體;加強國際合作;制定法律法規,實現達標排放。(任答4點)  

(2)1月份,澳大利亞大陸比海洋升溫快,形成低壓中盡;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南移,北半球的東北信風超過赤道偏轉成為西北風;西北風經過海洋攜帶大量暖溼水汽,給A地帶來豐富的降水,形成溼季。7月份,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西風帶影響B地,給B地帶來降水,形成溼季  

(3)D海峽風浪大。(庫克)海峽西北-東南走向與西風帶風向基本一致;海峽西寬東窄,呈喇叭口狀,狹管效應顯著,風力強勁,多大風大浪;澳大利亞大陸對西風有阻擋作用(任答2點)


10.(2018·湖南高考模擬)【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7年8月29日,央視CCTV-13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播放新聞《海南三亞:人工珊瑚生態系統恢復明顯》。報導指出,近年來,三亞市附近部分海域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正在逐步得到恢復,點讚三亞珊期礁恢復工作。下圖為人工修復珊瑚礁圖。

(1)分析珊瑚礁遭到破壞的原因。

(2)簡述保護珊瑚礁海洋環境的措施。


參考答案:

(1)①全球氣候異常變化(變暖)對生長環境的破壞;②過度捕撈及破環性捕魚方式;③珊瑚礁破壞性開採;

④海洋汙染:⑤水產養殖:⑥海洋旅遊。

(2)①提高公眾意識,保護珊瑚礁及其生態環境;②加強對海洋漁業養殖和捕撈的管理;③減少汙染物的排放;④合理開發海洋生態旅遊;⑤嚴禁破環性開採珊瑚礁。


11.(2015·福建高考模擬)珊瑚一般生長在溫度高於20℃、水深100-200米的平靜而清澈的巖礁、平臺、斜坡和崖面、凹縫中。下圖是我國雷州半島西南沿海近年珊瑚礁監測結果統計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指出該地活珊瑚平均覆蓋度變化趨勢,並分析其人為原因。(9分)

⑵簡述保護珊瑚礁生態環境的主要非工程措施。(6分)


參考答案:

(1)變化趨勢:顯著(1分)下降(2分)。原因:沿岸開發活動(海水養殖規模的迅速擴大,填海造地及海洋工程建設,珊瑚礁的過度開採等)(2分);海水汙染(工業汙染物、農業汙染物、生活汙染物向海洋排放,油輪等石油類汙染海水)(2分);海水水體透明度降低(2分)。

(2)加大海洋環境監測監視管理力度;在沿岸海域珊瑚礁分布地帶標明區界,設立珊瑚礁保護區;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增強公民海洋環境保護意識;設立相關的保護組織等。(每點2分,答對三點滿分)


12.(2013·黑龍江高考模擬)(2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西沙群島分布在50多萬平方公裡的南海海域上,共有島礁40多個,主要集中在兩群島:較東的是宣德群島,較西是永樂群島。漁民在永樂群島從事傳統的漁業生產、登島避風。琛航島是永樂群島中的一島,清末一艘名為「琛航號」的軍艦曾到此尋訪,「琛航島」因此得名。植被茂密的琛航島是群島的交通中心,號稱西沙群島航行條件最好的港口。

材料二 珊瑚蟲是造就珊瑚礁的主力軍。珊瑚蟲的生長,需要進食海水中的浮遊生物,水中還需有足夠的溶解氧。浮遊生物及營養物質需藉助海浪才能被帶到水上,所以哪裡有風浪,哪裡的營養物質就輸送得快,哪裡就有更多的溶解氧,哪裡的珊瑚蟲就會茁壯成長。

(1)酷暑為35℃以上的氣溫,這樣的氣溫讓人難以承受。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夏季經常出現這種天氣,但琛航島夏溫較高卻無酷暑,其原因是什麼?(6分)

(2)列舉琛航島港口建設的有利條件。(8分)

(3)廣布南海的珊瑚礁,大小不一,但都長成了橢圓形。那麼南海海域的橢圓形珊瑚礁主要延伸方向和原因分別是什麼?(8分)


參考答案:

(1)地處熱帶,溫度較高(2分);琛航島四周是海洋,海水熱容量大,夏季升溫慢;茂密的森林可以調節氣溫;海島中部海灣的海水也能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4分答出2點即可)

(2)港區海域封閉,避風避潮(2分);開口朝西偏北,位於颱風等背風處,港區風浪更小(2分);港區開闊利於船隻的停靠(2分);港區和西部開口海水較深,利於航行(2分)。

(3)東北—西南方向。(2分)原因:南海海域冬半年主要盛行東北季風,風吹動著海洋表層的海水,自東北往西南流動;(2分)夏半年主要風向變為夏季風,即西南風,表層的海水便往相反方向流動;(2分)珊瑚蟲迎著風浪生長,所以珊瑚礁長成了東北—西南走向的橢圓形。(2分)


13.(2018·全國高考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賈維斯島位於太平洋的中部,島上多大風,海拔最高處僅為7米,地表多為沙質土壤,生長有極為稀疏低矮的灌木植被,珊瑚礁環繞周邊,但最近太平洋異常的水溫使這裡成了「珊瑚墳場」。下面左圖示意該島地理位置,右圖示意該島平均各月晴天天數。

(1)分析賈維斯島氣候乾旱的原因。

(2)生態習性是生物與環境長期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固有適應屬性。推測賈維斯島上植被的生態習性。

(3)簡析這裡形成「珊瑚墳場」的原因。


參考答案:

(1)緯度低,氣溫高,蒸發旺盛;晴天天數多,日照強烈;多大風天氣,地表蒸發旺盛;島嶼地勢低平,水汽難以抬升形成降水。

(2)該島處於熱帶,植被耐高溫;島上氣候乾旱,植被耐旱;植物多生長在沙質土壤中,植被耐貧瘠;島上多大風天氣,植被抗大風。

(3)該島嶼位於熱帶地區,周圍有大量珊瑚生長;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導致該海域水溫異常,導致大量珊瑚死亡。

相關焦點

  • 南太平洋島嶼周圍的珊瑚礁,遭遇了最嚴重的白化現象
    一份最新的調查報告表明,研究人員剛記錄下被他們描述為最為嚴重的珊瑚白化現象。這些珊瑚白化症狀侵襲了世界上最南端的珊瑚礁——位於澳洲東部的豪勳爵島,持續的海洋高溫使一些珊瑚礁白化程度高達 90%。這個島的周圍擁有最靠近極地的珊瑚礁,其間藏有一些稀有物種。 然而在過去兩周裡,來自紐卡斯爾大學、詹姆斯庫克大學與澳洲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研究人員們,對島嶼周圍的珊瑚礁進行檢查後發現,靠近海岸線淺水地帶的珊瑚白化十分嚴重,多達 95%顯露白化跡象,其中硬珊瑚、軟珊瑚和海葵種群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白化,且差異隨位置分布變化很大。
  • 全球變暖趨勢若持續 99%的珊瑚礁或將白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全球變暖趨勢若繼續持續,本世紀內全球多數的珊瑚礁(約為99%)都將發生嚴重的年度白化現象。該研究同時指出,如果國際社會能夠採取更加有效的減排措施,將可使珊瑚礁平均白化的時間往後推遲11年。珊瑚礁白化嚴重威脅著全球海洋生態系統。該研究針對珊瑚礁建立了氣候預測模型,能夠揭示全球珊瑚礁發生白化的時間。
  • 熱水中的尼莫:珊瑚白化和珊瑚礁的未來
    珊瑚白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在試圖緩解這一現象的發生。在過去的三年裡,珊瑚白化導致了大堡礁北部地區大面積的珊瑚減少和棲息地的喪失。據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Great Barrier Reef Marine Park Authority)的調查所示,有明顯的證據指出,發生在蜥蜴島的這兩件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事件,導致了大約29%的淺水珊瑚礁集體死亡。2015年12月,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導致大堡礁的海面溫度高於平均水平。出現了珊瑚白化現象。
  • 大堡礁出現珊瑚白化現象
    據新華社電 澳大利亞專家日前表示,大堡礁近來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珊瑚白化現象,這說明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日前發布公告說,學校珊瑚礁研究項目中心主任特裡·休斯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在3月份最後兩周從空中觀察了大堡礁區域的1036個珊瑚礁,結果發現了大面積白化現象,特別是大堡礁南部首次出現珊瑚大規模白化。
  • 科學家激辯珊瑚礁白化事件走勢—新聞—科學網
    對珊瑚礁白化風險的最新預測 圖片來源:NOAA 海洋生物學家正在對西太平洋日益上升的溫度影響下的珊瑚礁保持著警惕
  • 澳大利亞海水將異常升溫 或致珊瑚礁產生嚴重白化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2月6日電據澳洲新快網報導,澳大利亞氣象臺預測稱,澳大利亞2019年的夏天,海水水溫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異常升高,這會使澳大利亞部分地區的珊瑚礁產生嚴重白化。詹姆斯庫克大學的珊瑚研究員摩根普拉切特說:「西澳的近岸珊瑚礁很有可能產生嚴重的白化」。白化現象將主要出現在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寧加洛海洋公園的東北部,但普拉切特教授認為,它最終也可能波及到公園內部。
  • 夏威夷近半數珊瑚礁白化
    一群科學家告訴州議員,夏威夷近半數珊瑚礁在2014及2015年的熱浪期間白化,且沿岸附近漁場正在減少。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官員指出,夏威夷大島(Big Island)有56%的珊瑚礁白化,西毛伊島(WestMaui)沿岸的珊瑚礁也有44%白化,歐胡島(Oahu)則有32%的珊瑚礁白化。科學家表示,珊瑚白化的情況預期將更嚴重且更頻繁。
  • 大堡礁正面臨著最廣泛的白化現象
    最近的兩次白化事件分別發生在2016年和2017年,大約摧毀了一半的珊瑚礁。但是,根據3月下旬對大堡礁1036個珊瑚礁的調查顯示,今年珊瑚白化的嚴重程度僅次於2016年,當時有三分之一的珊瑚死亡。而且,這次的情況與以往不同,相較於以前只有北部和中部地區受到影響,現在珊瑚礁的所有區域都在遭受白化事件的折磨。
  • 驚人的珊瑚白化現象
    1998年,全球18%的珊瑚礁因大規模白化而亡。很多人認為,現在多達全球30%的珊瑚礁已無法恢復,另有30%則處於危機狀態。
  • 白化的珊瑚礁又變成了彩色?珊瑚:保命而已
    這就是珊瑚白化現象。正常珊瑚(左)和白化珊瑚(右) | 參考文獻[1]珊瑚為什麼會白化?珊瑚為什麼會白化?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珊瑚顏色的本質。它們看上去像是海底的植物,實際上是由腔腸動物珊瑚蟲構成的集合體。
  • 研究發現全球暖化令太平洋珊瑚礁大規模白化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月23日報導,科學家22日說,隨著全球暖化危及整個太平洋北部的珊瑚礁,馬紹爾群島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珊瑚白化情況。海洋研究人員表示,近幾個月來已經發展出厄爾尼諾天氣型態,海洋溫度上揚,對敏感的珊瑚礁造成壓力。
  • 三沙地理·珊瑚礁——三沙珊瑚礁:海底熱帶雨林
    三沙的珊瑚礁六成以上是環礁,圖為西沙鴨公島。 宋國強 攝  三沙地理·珊瑚礁 三沙市的島礁,幾乎都是珊瑚島礁,換句話說,三沙市就是珊瑚礁市。 海南師範大學地理與旅遊學院教授畢華說,珊瑚礁是很金貴的,新興的三沙市肩負著開發建設的重任,同時還承擔著加大珊瑚礁保護的重任。  成因:珊瑚蟲繁殖而成  南海諸島屬於海洋島,是在海洋中自行生成的島嶼,一般與大陸的構造、巖性、地質演化沒有關係。而大陸島,系因地殼上升、陸地下沉或海面上升、海水侵入使部分陸地與大陸分離而成。
  • 新研究追蹤過去一個世紀太平洋珊瑚礁嚴重白化事件
    然而,對於太平洋中部的一些珊瑚礁而言,厄爾尼諾引起的熱浪是它們日常的生活環境。目前科學家還不清楚這些珊瑚礁是如何適應反覆出現的極端高溫環境。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處於厄爾尼諾中心的珊瑚礁白化歷史,以及部分珊瑚在面臨極端環境後是如何恢復的,研究成果發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雜誌上。
  • 白化的珊瑚礁又變成了彩色?珊瑚:保命而已
    這就是珊瑚白化現象。但是,2020年5月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埃琳娜·博拉蒂(Elena Bollati)團隊發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一些因生存環境惡劣而白化的珊瑚,竟然呈現也了斑斕的色彩。
  • 實拍珊瑚礁白化的過程!竟然是自我殘殺!
    我們也最多的接觸到了「珊瑚礁白化」這個詞,那什麼是珊瑚礁白化呢?其實珊瑚本身顏色就是白色的,是一種有著脆脆的石灰巖外骨骼的軟體動物。 珊瑚礁為什麼是五顏六色的呢? 被迫的自殺!白化過程:當海水溫度比珊瑚理想溫度僅僅高出幾度時,珊瑚就會驅逐它賴以生存的蟲黃藻,沒有了蟲黃藻,珊瑚就變成了幽靈一樣的白色。更嚴重的問題在於珊瑚這種行為切斷了食物供給,蟲黃藻不能再繼續為它提供養分了。如果溫度長期保持過高,藻類就不會回來,珊瑚就餓死了。
  • 嚴重白化現象導致大堡礁北部35%珊瑚死亡
    在這個炎熱得異乎尋常的夏季,研究人員已經在澳大利亞的大堡礁證明了一場慘烈的傷亡——大規模白化現象已經導致位於這一2300公裡長自然構造北部及中部的35%珊瑚死亡。 研究人員指出,在進行調查的84個珊瑚礁中,有24個珊瑚礁中50%的珊瑚已經死亡,其中包括一些具有50年甚至100年歷史的樣本。湯斯維爾市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珊瑚礁卓越研究中心主任Terry Hughes表示:「這些珊瑚礁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過來,至少在10年之內是不可能的。」 今年早些時候進行的空中調查在大堡礁北部2/3的珊瑚礁中發現了廣泛而嚴重的白化現象。
  • 珊瑚礁白化有多嚴重?趁現在多看看它們吧,看一眼少一眼
    但有一處生態系統的瓦解速度之快似乎超過其他:水下的熱帶雨林,珊瑚礁。1月4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新研究,對人們普遍印象裡快速蔓延的大規模破壞進行了量化。這篇論文綜合了對100處珊瑚礁自1980年至今的觀察,發現嚴重的白化現象要遠比35年前普遍得多。「我不喜歡說:珊瑚礁要完。
  • 大部分世界遺產珊瑚礁遭白化,若不減排本世紀末將全部死亡
    當溫度較高的海水導致珊瑚礁排出名為蟲黃藻的共生藻類時,白化現象便發生了。而蟲黃藻能夠利用光合作用產生自己及其寄主所需的養分。失去彩色藻類的珊瑚逐漸變為白色,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白化。一旦海水的溫度在幾天或幾周內下降,這些共生藻類還會回來。然而如果白化現象持續下去,等待珊瑚礁的便只有死亡。珊瑚礁是支撐100多萬種海洋物種的生態系統。
  • 大堡礁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珊瑚白化現象
    澳大利亞專家近日表示,大堡礁近來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珊瑚白化現象,這說明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新華社報導,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4月7日發布公告說,該校珊瑚礁研究項目中心主任特裡·休斯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在3月份最後兩周從空中觀察了大堡礁區域的1036個珊瑚礁,結果發現了大面積白化現象,特別是大堡礁南部首次出現珊瑚大規模白化。這也是有記錄以來首次發現大堡礁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都出現嚴重白化現象。
  • 一半以上的珊瑚礁因白化而死亡,好好珍惜現在的珊瑚美景,珍惜吧
    據BBC報導,因氣候變暖,全球已有一半以上的珊瑚因白化而死亡。在世界上有著眾多的珊瑚礁旅遊景點,但是最著名的有:世界上最大的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附近的海域;馬爾地夫的珊瑚礁;紅海的珊瑚礁;斐濟第二大島和第三大島之間的彩虹礁;菲律賓的圖巴塔珊瑚礁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