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造礁珊瑚為核心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養活著1/4的海洋物種,迄今為止,地球上還沒有發現像珊瑚礁一樣支持如此多物種的其他生態系統。可以說,地球的健康與珊瑚礁密不可分。
然而受氣候變化影響,對溫度異常敏感的珊瑚生存前景不容樂觀。世界經濟論壇不久前發布的《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若全球平均氣溫再上升1.5攝氏度,地球上70%—90%的珊瑚將消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報告則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攝氏度,全球99%以上的珊瑚將消失。
這樣的警告並非聳人聽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大堡礁,縱貫澳大利亞東北沿海,全長2300多公裡。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受全球變暖影響,已經歷4次「白化潮」,小珊瑚數量急劇下降89%,優質珊瑚物種瀕臨滅絕。2019年,澳大利亞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在5年一次的大堡礁「體檢」報告中指出,氣候變化引起的海洋溫度上升及極端天氣事件,是大堡礁中的珊瑚面臨的最大威脅。報告還將大堡礁的前景展望從「糟糕」調低至「非常糟糕」,並呼籲即刻採取一切可能措施來拯救這一世界遺產。
「不能以為珊瑚發生變化是很久以後的事情。」正如澳大利亞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的報告所指出,搶救、保護珊瑚礁,恢復生物多樣性,還地球以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這是人類刻不容緩的共同任務。
在加勒比島國牙買加,一群普通民眾也在與時間「賽跑」。他們在海裡種植珊瑚,等每個珊瑚殘根長到人類一隻手那麼大時,他們就將其「移植」到礁石上,用釣線暫時綁牢,直到它們的碳酸鈣骨架生長並徹底附著在巖石上。由於整個過程與育苗植樹類似,他們也被形象地稱為「珊瑚園丁」。
「珊瑚園丁」的付出頗有成效。牙買加的珊瑚礁曾是世界最著名的珊瑚礁之一,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一系列自然災害和人為災難,導致牙買加失去了85%的珊瑚礁。如今,人們欣慰地看到「珊瑚和魚又回來了」。美國海洋生物學家斯圖爾特·桑丁說:「這可能是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在牙買加看到的最活躍的珊瑚礁之一。」
給大自然一個機會,讓它恢復自我,「珊瑚園丁」的貢獻給世界以啟示。從長遠看,拯救珊瑚的唯一辦法還是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人人都可以像「珊瑚園丁」一樣行動起來,為保護健康的地球家園作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11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