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07日 15:09 來源:今日早報
參與互動(
)
全球變暖成海洋首要威脅
世界上50%的珊瑚已經消失
海洋又有壞消息傳來。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等機構5月6日發布的《重振海洋經濟》報告,全球海洋的價值超過24萬億美元,但如今由於人類過度地依賴化石能源,氣候變化已經成為海洋面臨的首要威脅,這使得全球海洋經濟正在下滑。
海洋經濟急速地走下坡路
如果把海洋比做一個國家、它每年的生產總值等同於一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那麼海洋將是排在美中日德等國之後的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它的年生產總值約為2.5萬億元。海洋所提供的價值,包括每年為人類提供各種水產品,它是各種貿易和運輸的載體,它吸收了約30%由人類燃燒化石能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它還是人類所嚮往的旅遊勝地。另外,海洋還間接地產生許多無形資產。
這篇報告分析說,全球2/3的海洋基礎經濟依賴於健康的海洋環境,然而它正在急速地走下坡路。
2050年是珊瑚礁的「末日」
當氣候變化懷疑論者正在舉棋不定時,海洋已經成為全球氣候變暖「最大的受害者」。
海水錶層溫度的上升使得海水pH值隨之降低,導致海洋生態環境隨之改變,已經威脅到海洋動植物的棲息地。
工業和城市的擴張正在改變海岸線的面貌,填海工程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這份報告指出,在海岸線上,紅樹林的毀滅速度超過森林消失速度的3-5倍。
除了紅樹林之外,許多其它海洋物種也正在經受「劫難」。報告說,世界上50%的珊瑚已經消失,如果溫度上升和人類的破壞持續下去,2050年將是珊瑚礁的「末日」。
是按下重啟鍵的時候了
聯合國糧農組織2014年最新的全球漁業資源報告顯示,海洋在2012年為人類提供了超過1億噸水產品。《重振海洋經濟》卻指出,全球90%的漁業資源都已經被過度開發或充分利用。
海洋漁業的退化在全球各地都顯現出來。在中國,從北方的黃海渤海到南方的三沙,漁民也在經歷著漁業資源退化的惡果。在三沙海域捕魚的老漁民王振金說,20年前出海一個月就滿載而歸 ,現在2個月也不行。
儘管海洋的問題聽起來極為嚴重,但報告的作者們認為現在扭轉困局還為時不晚。
「是按下重啟鍵的時候了。」他們寫道。 據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