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技術讓珊瑚礁「死而復活」 支撐保護脆弱的生態系統

2020-12-06 騰訊網

由於氣候變化,海水升溫,珊瑚礁的命運堪憂。有人在陸地上種植珊瑚,再移植到水下;還有一群研究人員試圖用3D列印「復活」這片水下「熱帶雨林」。

如果你碰巧在以色列埃拉特市附近的海灘潛水,你可能會在水下看到一根高高的杆子,串起了一個個甜甜圈形狀的附屬裝置。

「我是一名潛水者,早在5年前,我就目睹了珊瑚死亡的早期跡象。」以色列理工學院工業設計教授埃茲裡塔拉齊說道。「如果一個珊瑚礁完全萎縮了,也就是說已經死了,沒有枝幹了,魚無法躲藏,我們怎麼才能重新激活它的生命呢?作為一名工業設計師,我首先想到的就是3D列印。」

圖|2016年5月大堡礁蜥蜴島死去的珊瑚

導致珊瑚礁消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炸藥捕魚、防曬用品中的有毒化學物質,但最重要的是氣候變化:海水的溫度上升,酸性變強,加上海平面上升,導致珊瑚礁生存艱難。

2019年初,大堡礁部分區域的珊瑚覆蓋面積創下歷史新低。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攝氏度,99%的珊瑚礁將會消失。這將會導致食物系統的部分環節摧毀,因為珊瑚礁是孕育魚類的「溫床」。

雖然使用3D印表機建造一個結構,替換珊瑚礁受損的部分並不能解決珊瑚礁面臨的深層問題,但對於珊瑚礁受到嚴重破壞、不太可能自行再生的區域,這種做法或許有助於支撐脆弱的生態系統。

塔拉齊指出,新設計的「珊瑚礁」目前正在以色列進行測試,它的外形不太像珊瑚,但有著同樣複雜的結構。他說:「它可以大大增加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研究人員通過電腦程式生成設計上的差異,讓列印出來的每個部件吸引不同種類的魚。材料方面,他們使用了一種由當地粘土製成的陶瓷,成本十分低廉,這些結構體可以快速安裝,然後種上珊瑚。

在採訪塔拉齊時,他剛剛結束潛水,正在查看測試現場。

他認為,現在世界各地的海水正在升溫,人類需要找到保護珊瑚的方法。研究小組希望在該地區建造一個大型3D列印花園。正如塔拉齊所說:「我們想把它作為一種測試,看看能否讓珊瑚礁『死而復活』。」

其實早在2018年,就有澳大利亞的一名工業設計師成立了珊瑚礁設計實驗室,他們在馬爾地夫海底安裝了世界上最大的3D列印珊瑚礁。

這一人工珊瑚礁長約7米,由成百上千個陶製和混凝土製模塊構成。

圖|世界上最大的3D列印珊瑚礁

他們運用精密的計算機建模技術,通過模擬馬爾地夫海域天然珊瑚礁,設計出相似的結構。一臺大型3D印表機在經過24小時不停運作後,完成珊瑚礁結構模具的列印。

這些模具的材質採用了一種近似天然珊瑚礁中碳酸鈣的黏土材料,之後通過海路運輸至馬爾地夫,再用混凝土填充,然後再像拼接樂高積木那樣把220個模塊搭在一起,這一人工珊瑚礁也就製作完成了。

研究人員們希望,3D列印的珊瑚礁能夠吸引原先生活在珊瑚中的海洋生物前來生活、繁衍,重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棲息地。

●3D列印海龜蛋,裝GPS騙過偷獵者,揭發137公裡非法貿易鏈!

●3D列印助力動物保護,給瀕臨滅絕的海象製造牙齒保護套!

●把石窟「搬走」了!全球首個可移動石窟 利用3D列印1:1複製雲岡12窟

● 關注我們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3D列印的水母機器人用於監控脆弱的珊瑚礁
    來自佛羅裡達大西洋大學(FAU)和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的科學家團隊建造了3D印表機器人水母,有朝一日它可用於跟蹤和監測世界海洋中瀕臨滅絕的珊瑚礁。來自佛羅裡達大西洋大學的埃裡克·恩格伯格博士說:「研究和監測脆弱的環境,如珊瑚礁,對海洋研究人員來說一直是個挑戰。軟體機器人有很大的潛力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基於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的軟機器人在過去幾年中在研究界得到了普及。水母是非常優秀的候選者,因為它們是非常有效的遊泳運動員。
  • 海底世界最美的景點是珊瑚礁 珊瑚礁生態科普小知識
    3、珊瑚礁維護了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的財富,在所有的海洋生態系統中,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是最豐富的,其豐富的程度只有熱帶雨林可以比擬。 4、珊瑚礁保護海岸線。珊瑚礁對於保護脆弱的海岸線免於被海浪侵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珊瑚礁:脆弱之美
    新一代珊瑚長在上一代舊珊瑚的外甲殼上,年復一年,慢慢形成了珊瑚礁。珊瑚礁每年可以長高1-100釐米,在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後,就形成巨型結構,最終成為地球上最龐大和最古老的生物系統。例如,1250海裡長的大堡礁就是在500多萬年前形成的。當地人潛水捕撈海參 印度尼西亞蘇祿海
  • 上海交大生科院與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聯合建立南海珊瑚礁生態...
    2021年1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與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籤約與掛牌儀式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舉辦。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院士、常務副院長馮雁、副院長李志勇,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魯佳寶、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所長吳川良及三亞市委、三亞珊瑚礁國家自然保護區、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海南大學、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領導和代表參加了聯合實驗室籤約與啟用儀式。李志勇與吳川良代表雙方籤署聯合實驗室協議,該實驗室同時在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掛牌。
  • 珊瑚礁:脆弱之美(全文)
    新一代珊瑚長在上一代舊珊瑚的外甲殼上,年復一年,慢慢形成了珊瑚礁。珊瑚礁每年可以長高1-100釐米,在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後,就形成巨型結構,最終成為地球上最龐大和最古老的生物系統。例如,1250海裡長的大堡礁就是在500多萬年前形成的。
  • 電化學方法,去除金屬3D列印支撐結構
    最近,他設計了一種電化學工藝,可用來「吃掉」金屬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由於像Stratasys這樣的公司的開創性工作以及特殊的可溶性材料的開發,塑料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變得容易得多。相對應地,金屬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仍然是一個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Hildreth的最初想法是「如果控制好局部的化學環境,任何金屬都可以溶解」。
  • 常見3d列印技術簡介和優缺點分析(FDM篇)
    3d列印作為一個新興技術,近些年開始走向普通大眾。作為一個3d列印從業者,是時候給大家做個簡單的科普了。3d列印主要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列印技術:FDM、SLA、SLS、SLM等。FDM熔融層積成型技術是將絲狀的熱熔性材料加熱融化,同時三維噴頭在計算機的控制下,根據截面輪廓信息,將材料選擇性地塗敷在工作檯上,快速冷卻後形成一層截面。一層成型完成後,機器工作檯下降一個高度(即分層厚度)再成型下 一層,直至形成整個實體造型。優點:便宜、操作簡單。缺點:精度低、需要添加支撐,支撐去除難度和廠家支撐優化、列印材料有關,零件表面有較明顯的列印紋理。
  • 海南啟動珊瑚礁保護行動 放生45塊活珊瑚礁
    新華網海南頻道7月7日消息(記者董昕 王慶欽)海南省珊瑚礁保護聯合大行動6日在海口市假日海灘啟動,同時宣告「保護珊瑚礁志願者宣傳監護隊」成立。海南省領導和學生代表現場放歸了查獲的珊瑚礁。      保護珊瑚礁是海南省生態省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 3D列印材料新突破:乳膠3D列印
    要實現科學工程的突破,需要大量的工作和研究,更需要專業團隊技術攻關。 近日,據白令三維了解,來自高分子創新研究所、科學院和工程學院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跨學科團隊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乳膠3D列印方法,並獲得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也與米其林北美合作開展這個項目。
  • 自主海洋衛星助力我國南海海域珊瑚礁保護與修復
    記者日前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計劃利用自主海洋衛星和高分衛星數據開展南海珊瑚礁分布調查監測和分布狀況遙感技術研究。此外,結合其他遙感衛星海面溫度數據,計算珊瑚白化熱點、珊瑚礁白化周熱度等珊瑚礁白化指標,為我國南海海域珊瑚礁保護與修復跟蹤監測提供支撐。據悉,珊瑚礁不僅是海洋生態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高效的天然防波堤。
  • 海南三亞: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恢復明顯
    近30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赤道兩側海水溫度上升,導致大量的珊瑚礁出現白化退化和消亡現象,這一危急至今仍在持續。近日,記者來到海南省三亞市,看到附近部分海域的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正在逐步得到恢復。海南島三亞附近的蜈支洲島,周邊海域10到30米的水下有若干珊瑚礁群。
  • 3D列印的珊瑚礁「宿舍」或能為魚類的生存提供庇護
    據外媒CNET報導,由於全球範圍內的珊瑚礁系統遭受毀滅性的白化破壞,研究人員一直希望能保存重要的海洋特徵以及拯救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德拉瓦大學周二發布的研究結果可能會帶來一些希望:一些魚類很樂意在3D列印的珊瑚礁中穿梭,就像在真實環境的珊瑚礁中一樣。
  • 3DP 3D列印工藝的原理、特點及應用
    立體噴墨列印法(Three-Dimension Printing,3DP)是出現很早的一種3D列印技術。1993年由MIT發明,1995年 Z Corporation公司獲得專屬授權,2011年被3D Systems收購(技術名稱更改為ColorJet Printing)推出,是世界上最早的全彩色3D列印技術。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問吧精選|如果珊瑚礁滅絕,我們的海底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本期題主我是廖寶林,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海洋環境保護高級工程師,珊瑚保育中心主任。2006年開始從事珊瑚礁保護與基礎研究,至今已從事珊瑚礁保育事業十幾年。 致力於珊瑚礁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珊瑚人工繁殖以及海洋生物的保護與救助等。
  • 專家:南沙島礁擴建工程未對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當然,在珊瑚礁區域開展建設,必須執行嚴格的保護標準。 2.南沙群島珊瑚礁生態系統概況 南沙群島呈現典型的熱帶珊瑚礁群島的景觀。為了做好該區域的生態保護和利用工作,我國有關部門自1955年以來就組織開展了大量科學考察和研究工作,對於珊瑚礁生態系統特徵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 技術交流: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技術
    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系統要根據以下幾點原則:(1)綠色發展,保護優先,努力向事前保護和自然恢復的方向轉變,改變從前的「以需定供、經濟最優、技術可行」的思路,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把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策略相互融合,以此才能建設友好生態水工程。(2)流域總體規劃和系統修復。
  •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文章來源:撒羅滿3d列印) 3D列印技術可以運用生活中的許多領域,這一期,撒羅滿將帶您走進3D列印技術類型的具體分享,同時為您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帶您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3D列印為設計增添了視覺複雜性,已成為創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創新性地挑戰傳統珠寶和配飾的推動者。時裝領域多年來一直在應用3D列印技術,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和降低成本,但主要是為了開發很難以其他方式製造的產品。對稱性,細節和可用設計的無限結合,為新公司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 為狗狗定製3D列印假眼,助力動物保護
    從假牙、人工骨骼到塑料槍械,3D列印技術的神奇功用令人驚嘆。然而實際上,它的「功力」遠不止如此。日前,韓國忠北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為那些失去眼睛的狗狗開發了低成本的3D列印眼球。同時,3D列印技術不僅經常被用於製造人類解剖結構的複製品,而且還用於生產個性化的面部移植手術植入。使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團隊理論上可以為狗製造眼睛植入物,根據它們的品種、大小和形狀量身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