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的珊瑚礁「宿舍」或能為魚類的生存提供庇護

2021-01-07 cnBeta

據外媒CNET報導,由於全球範圍內的珊瑚礁系統遭受毀滅性的白化破壞,研究人員一直希望能保存重要的海洋特徵以及拯救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德拉瓦大學周二發布的研究結果可能會帶來一些希望:一些魚類很樂意在3D列印的珊瑚礁中穿梭,就像在真實環境的珊瑚礁中一樣。

德拉瓦大學地球、海洋與環境學院海洋科學與政策學院副教授Danielle Dixson表示:「如果珊瑚礁中的魚類不使用3D列印的珊瑚模型作為野外棲息地,則可能使它們更有可能被其他更大的物種捕獲。如果珊瑚蟲的幼蟲不能依靠3D列印的材料,它們將無法幫助重建珊瑚礁。」

研究人員在測試中發現,魚類似乎沒有偏愛,即使存在天然珊瑚礁,在人造珊瑚礁附近的行為也一樣。為了獲得合適的擬合度,研究人員通過使用從各個角度拍攝的50張iPhone圖像複製珊瑚骨骼來創建3D珊瑚礁模型。然後研究人員3D列印了四種不同的人造珊瑚模型。

研究人員目前仍在分析斐濟的現場數據,在確定使用安全性之後,他們將在當地部署了由可生物降解的玉米澱粉絲製成的3D列印珊瑚。

相關焦點

  • 3D列印技術讓珊瑚礁「死而復活」 支撐保護脆弱的生態系統
    「如果一個珊瑚礁完全萎縮了,也就是說已經死了,沒有枝幹了,魚無法躲藏,我們怎麼才能重新激活它的生命呢?作為一名工業設計師,我首先想到的就是3D列印。」,比如炸藥捕魚、防曬用品中的有毒化學物質,但最重要的是氣候變化:海水的溫度上升,酸性變強,加上海平面上升,導致珊瑚礁生存艱難。
  • 3D列印的水母機器人用於監控脆弱的珊瑚礁
    來自佛羅裡達大西洋大學(FAU)和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的科學家團隊建造了3D印表機器人水母,有朝一日它可用於跟蹤和監測世界海洋中瀕臨滅絕的珊瑚礁。這款名為「果凍機器人」以現實生活中的月亮水母為模型,可以通過比機器人身體更窄的地方而不會有碰撞和損壞的風險。
  • 全球珊瑚礁魚類生物量分布確認
    全球珊瑚礁魚類生物量分布確認 研究結果顯示:加強漁業管理有助珊瑚礁保護 2016-06-17 科技日報 張夢然 【字體:大 中 小】
  • 給大家推薦一本很不錯的珊瑚礁魚類圖譜
    前些天我去某科學院參觀,在那邊看到了一本蠻好的魚類圖譜,我大致翻閱了一下,真心覺得能編這麼一部圖譜真的不容易,而且是國內民間機構出資拍攝並整理(www.trackocean.cn有本書的介紹),我們應該支持作者的這種付出,今天想起來就推薦給大家。
  • 在帛琉能看到的那些珊瑚礁魚類(Coral reef fish)
    珊瑚礁魚(Coral reef fish)是指那些生活在珊瑚礁中或與珊瑚礁有緊密關係的魚類。珊瑚礁構建了複雜的生態系統,具有極大的生物多樣性。
  • 南沙群島珊瑚及珊瑚礁魚類圖鑑出版
    本報訊 近日,由南海環境監測中心主持編撰的《南沙群島珊瑚圖鑑》《南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鑑》經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南沙群島珊瑚圖鑑》和《南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鑑》兩本書涵蓋了南海環境監測中心近年在南沙群島調查期間拍攝的珊瑚和珊瑚礁魚類影像資料,其中造礁石珊瑚14科170餘種、珊瑚礁魚類45科381 種,用細節豐富的照片和簡明專業的文字,系統展示了南沙群島造礁石珊瑚和珊瑚礁魚類的形態特徵、生態分布等內容。
  • 香港大學建築與海洋生物學者合作研製創新3D列印人工礁盤 重建香港...
    那裡的珊瑚群落,佔全港造礁珊瑚品種的四分之三以上,魚類有120多種。然而,受生物侵蝕現象影響,棲息的珊瑚礁生態環境近年逐漸惡化,2015-2016年的珊瑚白化和局部死亡事件,揭示了本港珊瑚群落生長面對的危機。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
  • 近年來珊瑚礁大片變白死去,這是怎麼了?
    珊瑚礁被譽為「海底熱帶雨林」,和地面上的一樣,其物種多樣性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它這裡生存的物種佔整個海洋物種的四分之一,但它覆蓋的海底面積卻不到0.1%,可見它有多珍貴。這個珊瑚蟲對生存環境要求較高,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溫保持在22-28攝氏度的水域,且水質必須潔淨、透明度高,陽光照射充足,退潮時不能長時間暴露在水面之上,滿足以上的苛刻條件,珊瑚蟲才能繁茂生長,建造出珊瑚礁。
  • 科學家再次警告本世界末珊瑚礁將從地球上消失危及人類生存
    2100年全世界的珊瑚礁可能全部滅絕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最近的一次海洋科學會議上提出,由於海洋變暖、二氧化碳增加導致的海水酸化以及嚴重的汙染,未來20年內全世界範圍內將有70~90%的珊瑚礁將會消失。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3d列印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願景,希望其能實現許多無法實現的東西,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中,如果能列印心臟、腎等器官該是多麼令人欣喜的事。但是3d列印的面世並沒有帶給人們預期的喜悅,引得人們好評如潮,反而引發了人們的吐槽,說我明明能花很少的錢到市面上去買一個東西,為什麼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去3d列印一個呢?
  • 珊瑚礁:脆弱之美
    珊瑚礁為人類提供豐富的魚蝦,譬如這種杉斑魚,但現行的多種捕魚方法卻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因而不可持續。例如,使用氰化物捕獲的珊瑚礁魚類能為亞洲的熱帶水產市場和飯店增添味鮮肉美的珍饈佳餚,但採用這種方法捕撈時產生的毒氣卻也會毒死魚苗和其它海洋動物。炸魚、水底拖網捕魚和敲石布網捕魚(用棍棒敲擊珊瑚礁驚魚入網)等方法也很常見,都會破壞珊瑚群系。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這代表了可以使用基於擠壓的列印技術列印的材料調色板的顯著增加。圖1提供了懸浮介質中列印策略的示意圖,為製造冠狀動脈樹而量身定製。(E和F)在海藻酸鹽懸浮液中列印的人腦模型3d。比例尺,1釐米。在二維細胞培養中,細胞的形態發育和運動比在三維環境中受到更多的限制。科學界越來越意識到,在細胞分化和組織組織方面,3D細胞培養更能反映複雜的細胞自然環境。
  • 珊瑚礁:脆弱之美(全文)
    珊瑚礁為人類提供豐富的魚蝦,譬如這種杉斑魚,但現行的多種捕魚方法卻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因而不可持續。例如,使用氰化物捕獲的珊瑚礁魚類能為亞洲的熱帶水產市場和飯店增添味鮮肉美的珍饈佳餚,但採用這種方法捕撈時產生的毒氣卻也會毒死魚苗和其它海洋動物。炸魚、水底拖網捕魚和敲石布網捕魚(用棍棒敲擊珊瑚礁驚魚入網)等方法也很常見,都會破壞珊瑚群系。
  • 養活四分之一海洋物種,如果所有珊瑚礁都消失,地球會怎樣?
    生物多樣性的美妙之處在於,每一個生物體都很重要,並以各種方式為其他生物體提供支持。物種多樣性產生的奇蹟之一——珊瑚礁,便是數以億計的珊瑚蟲歷經千百年的積澱而形成,養活著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種,以及十億人口,並直接影響地球生態系統。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國之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要在樹人!解決好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這個問題,關乎民族未來,國運興衰,意義重大而深遠。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
  • 製造珊瑚礁 小說黃金漁場
    你知道,紐芬蘭地區靠北極,夏天時間短,冬天時間長,而在夏天的時候,楓樹利用光合作用生產澱粉,入冬前會轉化為糖類。」  「冬季嚴寒,植物體液結冰的話,細胞膜就會破裂,植物自然就會死亡。楓樹的樹汁因為飽含糖分,所以冰點以下不容易結冰,這樣它們才可以在高緯度寒冷地區生存。」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感覺3D列印技術就是為創造新事物而生的,為設計和製造過程帶來了新的方式。因此,我們看到藝術家開始注意並利用該技術的獨特品質來創作3D列印藝術。通過逐層製作授予的設計自由度和3D可列印材料的多功能性為各類藝術家開闢了新的前沿。經濟實惠的3D列印技術有助於在雕塑,時尚,裝置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和規模創新,以及跨學科的合作。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 珊瑚礁會發出「聲音」,吸引魚類來安家,有時還會驅趕海魚
    對於海洋也是如此,在海洋下面存在無數浩淼的聲音,而海洋表面我們能聽到波濤的聲音。對於海洋內部,裡面的聲音也許無法被人們聽到,但是確確實實尋在著。當海水從珊瑚礁流過時,便會發出聲音,這種聲音比較微弱,聽起來像是早餐麥片撞擊牛奶時發出的喀噠聲。就像風吹過孔洞發聲一樣,海水就像風一樣吹襲海底世界而發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