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

2020-11-22 騰訊網

為展現廣東省自然保護地的多彩生境和大美風光,呼籲大家愛護自然,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氛圍,廣東省林業局推出「粵野覓鏡——大美保護地探秘」系列宣傳活動。

本期我們將帶領大家走進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秘珊瑚礁。

珊瑚屬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的軟體動物,珊瑚是以群體形式存在,由許多珊瑚蟲聯合在一起形成活體組織,在活組織底下是鈣質骨骼,這些骨骼是由珊瑚蟲不斷堆積碳酸鈣而形成。珊瑚的活體單元是珊瑚蟲,珊瑚蟲像個可伸縮的小花,只在頂端有一個開口,食物由這個開口進。口的周圍環繞著一圈或數圈觸手,用於捕食小動物。口底下是一個囊袋狀的腔腸。珊瑚利用觸手過濾海水雜質,並從中獲取食物。海水中的鈣、鎂,還有一些懸浮微生物等都是珊瑚的食物。

從生態學角度看,珊瑚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造礁珊瑚(石珊瑚),一種是非造礁珊瑚(軟珊瑚)。石珊瑚在生長過程中可以形成珊瑚礁,而多數軟珊瑚則不能。

▲造礁珊瑚(石珊瑚)

▲非造礁珊瑚(軟珊瑚)

造礁珊瑚適宜生長溫度在20-30度之間,18度以下的低溫和30度以上的高溫對於絕大多數珊瑚來說都是不利的環境,會引起珊瑚白化或死亡。從全球水溫的分布來看,造礁珊瑚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5度之間的海域,並且以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海域生長最為繁盛。造礁珊瑚分布在水質清淨、流速中等的淺海,珊瑚幼蟲須附著在堅硬的底質上,如巖石、礁塊、珊瑚骨骼等。

珊瑚礁的重要價值

對於評估熱帶海域的環境汙染方面,珊瑚是很好的指標生物。

全球約有5億人直接依賴於珊瑚礁生態系統生活。

珊瑚礁生態系統的三維空間結構框架,為多種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珊瑚礁區有超過2500種魚類,700種造礁石珊瑚;全球珊瑚礁面積佔海洋總面積

▲實拍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珊瑚生長情況

珊瑚能將二氧化碳轉變為碳酸鈣,有助於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輕溫室效應

珊瑚堅硬的骨骼可以抵抗波浪對海岸的衝擊,減少波浪的衝擊力,保護海岸,有著消波和護岸作用。

珊瑚是海水的過濾器,無數細小的珊瑚蟲用它們的觸手不停地過濾著海水中各種微粒,從中獲取營養和保持海水的潔淨。

珊瑚可廣泛應用於古地質地貌和古地理研究以及氣候研究。

我國大陸沿海從北回歸線往南均有珊瑚礁生態分布

珊瑚礁生態系統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生產力最高的典型生態系統之一,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我國的華南沿岸具有豐富的珊瑚礁資源,主要分布在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澎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大亞灣-大鵬灣區域,廣西潿洲島-斜陽島水域,香港水域,最北緣到福建漳州東山周邊海域。

▲開展徐聞保護區珊瑚礁資源調查

2019年對南澎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調查中,首次在南澎列島位於北回歸線的海域中發現至少15種造礁石珊瑚,其中包括較大面積以鹿角珊瑚和薔薇珊瑚為主的石珊瑚群落,種類數和分布面積均遠高於我國大陸沿海造礁珊瑚分布最北緣的東山海域(5種)。此次調查,證實我國大陸沿海從北回歸線往南均有珊瑚礁生態系統分布。

▲珊瑚苗培育工作

以科技之力為珊瑚礁健康生長保駕護航

徐聞珊瑚礁是我國大陸沿岸唯一發育和保存完好的現代珊瑚岸礁,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保護珊瑚礁及其生態系統持續開展了珊瑚礁調查、水質監測、珊瑚礁修復、人工育苗和種植等工作,以科技之力為珊瑚礁健康生長保駕護航。

▲定點投放珊瑚人工生態礁

開展保護區水質環境和珊瑚礁生物資源調查。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保護區水質環境監測工作,及時掌握保護區水質生態因子變化情況。同時利用生態學調查常規方法,對保護區內珊瑚的分布、珊瑚生態健康狀況、底質生物狀況等進行監測與調查。

▲珊瑚苗海底種植

開展珊瑚礁人工生態修復研究。一是開展珊瑚移植和種植,將實驗室培育的珊瑚苗移植到受損的珊瑚礁區,進行固著生長,以豐富活珊瑚數量,從而促進礁區珊瑚的恢復,至今,共培育並移植珊瑚幼苗共計2500多株。二是投放人工生態礁,根據對角尾海域水質及生物資源調查的結果,針對性的設計、開發、製作人工生態礁,促進保護區海域珊瑚的生長和恢復,截至目前共製作並投放了220個人工生態礁,取得了一定修復成效。

▲實拍保護區內珊瑚生長情況

近幾年的珊瑚礁資源調查結果顯示,徐聞保護區造礁石珊瑚平均覆蓋率基本維持在15%左右,主要的優勢品種基本穩定,主要包括角孔珊瑚、陀螺珊瑚、蜂巢珊瑚、濱珊瑚、菊花珊瑚等。部分調查站位石珊瑚覆蓋率上升明顯,增幅超過10%,而調查發現的新增死亡珊瑚數量極少。

相關焦點

  • 三沙地理·珊瑚礁——三沙珊瑚礁:海底熱帶雨林
    海南師範大學地理與旅遊學院教授畢華說,珊瑚礁是很金貴的,新興的三沙市肩負著開發建設的重任,同時還承擔著加大珊瑚礁保護的重任。  成因:珊瑚蟲繁殖而成  南海諸島屬於海洋島,是在海洋中自行生成的島嶼,一般與大陸的構造、巖性、地質演化沒有關係。而大陸島,系因地殼上升、陸地下沉或海面上升、海水侵入使部分陸地與大陸分離而成。
  • 我從事珊瑚礁保育工作,珊瑚礁對海洋有多重要,問我吧!
    我從事珊瑚礁保育工作
  • 珊瑚:亟需保護的海洋「熱帶雨林」
    珊瑚和珊瑚蟲為眾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地,被稱為海洋裡的「熱帶雨林」。據統計,珊瑚礁的覆蓋面積不到海底的0.2%,卻生活著2500種魚類、約700種造礁珊瑚,以及種類還在不斷增加的無脊椎動物。我們在海底見到的美麗景象,多與它們有關。
  • 珊瑚礁是海洋特別是熱帶地區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假如海洋...
    珊瑚礁是海洋特別是熱帶地區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珊瑚蟲通過分泌碳酸鈣,在身體四周築造了一間「小房子」,而珊瑚礁就是一代代珊瑚蟲留下的「空房子」。神奇的珊瑚礁還為眾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家園,堪稱「海中熱帶雨林」。然而,科學家們多年研究認為,到本世紀末,人類可能將面對一片沒有珊瑚的海洋。
  • 海底探秘—熱帶雨林正在消逝,專家稱50年內珊瑚礁或全部消失
    同時還是阻擋海浪潮汐侵蝕海堤,分解海中有害物質和淨化海水的有力屏障。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學者們發現珊瑚群礁嚴重化,珊瑚群礁受到了生存危機。聯合國公布:1998年,席捲全球珊瑚群礁白化事件,引起歐美學者高度關注。
  • 熱帶雨林歷險記:驚險從凱恩斯開始(二)
    舉報 不僅能探秘熱帶雨林
  • 海洋汙染!珊瑚礁正從災難中恢復得很差,而深海珊瑚礁也無能為力
    本周有兩個關於珊瑚礁未來的重大消息,都是壞消息。一項對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的研究發現,破壞事件後的恢復時間增加了6倍。最重要的是,許多人希望的深海珊瑚礁能夠證明淺灘的拯救是不適合這項任務的。儘管海洋科學家仍然希望我們能拯救地球上最珍貴的珊瑚礁,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絕大多數珊瑚礁將在幾十年內毀滅。
  • 人類已失去超世界半數的珊瑚礁,誰來拯救珊瑚?
    全球約有5億人直接依賴於珊瑚礁生態系統生活。瑚礁生態系統的三維空間結構框架,為多種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珊瑚礁區有超過2500種魚類,700種造礁石珊瑚。全球珊瑚礁面積佔海洋總面積<0.2%,卻為孕育了30%的海洋生物。對於評估熱帶海域的環境汙染方面,珊瑚是很好的指標生物。
  • 海底綠洲——珊瑚礁--中國數字科技館
    它和珊瑚礁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繫?  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珊瑚其實是人們對珊瑚蟲的習稱,它並非植物,而是一種叫珊瑚蟲的微小腔腸動物,有很高的經濟和生態價值。珊瑚蟲以群體為主,它們是海洋裡的「吉普賽」人,喜歡到處漂遊,四海為家。
  • 美麗珊瑚礁20年後將消亡?
    由於珊瑚礁對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此舉引起海洋生態專家的強烈擔憂。國際珊瑚礁學會為號召各國和地方政府推動珊瑚礁研究與保育工作,將1997年定為國際珊瑚礁年(IYOR),並對全球的珊瑚礁進行了一番「總體檢」。經過「體檢」發現珊瑚礁的狀況極不樂觀,於是將今年定為第二個國際珊瑚礁年。珊瑚礁對人類有什麼意義呢?
  • 珊瑚礁與珊瑚蟲有什麼關係?珊瑚礁有什麼作用呢?
    樹狀珊瑚珊瑚屬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 珊瑚蟲綱( Anthozoa) ,是腔腸動物門中最大的一個綱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骼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珊瑚,珊瑚多了就形成了珊瑚礁。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中生長著許多珊瑚。珊瑚蟲們喜歡生活在一起,珊瑚蟲與珊瑚蟲之間以一種叫共生的結構彼此連接,共生部分能分泌石灰質的骨骼。在珊瑚蟲死亡之後,石灰質骨骼就慢慢地積累下來了,而它們的後代又在這些骨骼上繁殖、生長,如此長年累月地堆積,珊瑚礁就形成了。
  • 走進水務海洋 | 一展盡覽海洋知識,科普解鎖「申藍」密碼
    >海洋是地球生命之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本期「走進水務海洋」活動來到上海自然博物館,以短視頻形式帶領大家「雲觀展」,打卡「走近海洋·感受申藍」海洋科普主題展,一起探秘海洋世界上海的海洋文化也十分豐富,像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媽祖文化和沙船文化,都對上海的航運和城市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影響。海中小精靈、多彩珊瑚礁……蔚藍世界裡「有什麼」寶貝
  •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11日電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新華社記者王卓倫「查清中國海,登上南極洲,進軍三大洋」是中國幾代海洋人的夢想。目前,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向陽紅01」船航行在南大西洋上。自8日於南非開普敦港起航後,它逐漸向任務作業區靠近。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人類認知相對薄弱的南大西洋?這一海域有何特殊科研價值?記者採訪了船上專家。
  • 神秘海洋巨獸出沒群山!這個國際海洋藝術節馬上來,送票!
    在神秘的海底世界,生長著一些形態萬千、色彩繽紛的珊瑚,因為它們的存在,海底世界生機無限,就像海中森林一樣。有珊瑚的地方,那裡就是一片生命的天堂。10月24日-11月1日,「山雲庭首屆國際海洋藝術節」夢幻登場,將深海中的森林引入群山,海洋巨獸鯊魚、尖嘴鱷、海牛及五彩繽紛的熱帶魚群、珊瑚世界,即刻親密接觸。
  • 西沙:長棘海星侵蝕 五彩珊瑚礁成白骨
    張利城 攝    在一群群長棘海星的侵蝕下,一片片珊瑚礁成為了「白骨」,這是記者29日看到的水下攝影師張利城拍攝的畫面。張利城向記者反映,西沙海域正在遭受大批長棘海星的侵襲,造成當地珊瑚礁大片死亡。     來自福建的水下攝影師張利城多次在西沙、南沙、東海、渤海等海域,進行水下考古,拍攝海洋生物。
  • 9月7日,「中國珊瑚礁狀況報告「線上發布會,邀您參與
    珊瑚礁是熱帶亞熱帶淺海區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組成的以石珊瑚為主的三維淺水結構。珊瑚礁因其極高的生物多樣性和資源生產力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全世界的珊瑚礁總面積約2.8~6×105 km²。中國珊瑚礁的總面積約38461km²,主要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的海域。早在225~230年三國時期,康泰就在《扶南傳》中記載了南海的珊瑚礁。珊瑚礁對我國海洋自然資源與環境、社會經濟發展乃至科學研究均具有重要價值。然而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劇與人類活動的影響,我國珊瑚礁面臨的威脅日趨加重,整體狀況不斷衰退。
  • 世界海洋日:「蛟蛟」帶你探秘神奇的海洋世界
    我們生活的地球擁有著非常豐富的海洋資源,海洋佔地球面積的71%,海洋地域遼闊,神秘的海底世界隱藏著無窮的寶藏: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水資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間資源等。隨著中國深海裝備的突飛猛進,中國大洋科考船每次都能滿載而歸。深海生物、海洋礦產也不再那麼遙不可及。在這個特別的一天,今天的主人公——蛟蛟,將帶領大家探秘神奇的海洋世界。
  • 珊瑚,珊瑚蟲,珊瑚礁,傻傻分不清?我來告訴你!
    ,它孕育著許許多多的生命,而珊瑚,則是海洋中的一種奇特生物。在浩瀚的海洋中,珊瑚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珊瑚蟲雖小,卻與其他生物一起,共同構建了美麗的珊瑚礁。眾多鮮明而珍異的生物,又共同生活在珊瑚礁裡,彼此共生,彼此共棲,形成五彩斑斕的海底世界。
  • 近年來珊瑚礁大片變白死去,這是怎麼了?
    在2020年世界海洋科技會議上提出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上升的海面溫度和酸性水可能會在2100年之前對所有現存的珊瑚礁棲息地造成毀滅性破壞,這也對珊瑚礁保護工作帶來全新挑戰。科學家預測在未來20年內,由於氣候變化和海洋汙染,70%到90%的珊瑚礁將消失。
  • 湛江特呈島驚現珊瑚礁!
    ·澎湃號·媒體 近日,特呈島附近海灘中的紅怪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