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11日電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
新華社記者王卓倫
「查清中國海,登上南極洲,進軍三大洋」是中國幾代海洋人的夢想。目前,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向陽紅01」船航行在南大西洋上。自8日於南非開普敦港起航後,它逐漸向任務作業區靠近。
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人類認知相對薄弱的南大西洋?這一海域有何特殊科研價值?記者採訪了船上專家。
深海奧秘:探查「海底黑煙囪」
大西洋航段首席科學家李傳順表示,南大西洋海域的核心工作是探查海底熱液硫化物分布特徵。「海底熱液硫化物是一種富含金、銀、銅、鐵、鋅的礦產資源,由洋殼內高溫熱液噴發至海底冷卻沉澱形成。它俗稱『海底黑煙囪』。」
「海底黑煙囪」主要出現在大洋中脊的斷裂帶上。由於海水沿裂縫下滲、受洋殼深部的巖漿等高溫物質加熱,形成接近400攝氏度的高溫熱液流體,可溶解洋殼內多種金屬化合物,便從洋底呈煙霧狀噴出,看起來猶如「黑煙」。
南大西洋中脊為典型的慢速擴張洋中脊,與其他大洋中脊有明顯不同,比如它的巖漿活動相對較弱,海底熱液系統不易受到頻繁的巖漿活動破壞,因而噴發時間較長,可達10萬年以上,有利於形成大範圍的熱液硫化物堆積。
生命奇蹟:並非「萬物生長靠太陽」
在「海底黑煙囪」周圍,無氧、無光、高溫、高壓的環境下,依然有生命存在,並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科學家稱之為「暗黑生物鏈」。
這些熱液生態系統構成了繁榮的深海生物圈,顛覆了「萬物生長靠太陽」的固有認知。「深海熱液活動周邊的生存環境,很類似地球形成早期的極端環境。一些生物基因組的研究也發現,這些生物非常原始,接近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李傳順說,為此科學界的一部分科學家有了新的看法:深海熱液可能就是生命起源的地方。
此外,令人驚嘆的是,海底熱液周圍生物的多樣性和生物密度,可與熱帶雨林相媲美,目前已發現的生物達到10個門類500多個種屬。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大西洋航段領隊孫永福表示,熱液活動區「暗黑生物鏈」神奇的生命表現,改變了傳統的極端環境下無生命存在的認識,豐富了深海生物基因庫,有廣泛應用前景。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