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探訪西太平洋的「海底花園」
新華社「科學」號4月10日電 通訊:探訪西太平洋的「海底花園」 新華社記者張建松 深海大洋中的海山又被稱為「海底花園」。近日,中國「科學」號科考船上的「發現」號深海機器人多次探訪西太平洋的麥哲倫海山,並「現場直播」了壯美「山景」。
-
「科學」號完成西太平洋開放共享航次科考任務
2019年西太平洋開放共享航次科考任務,返回青島母港。此外,航次還獲取了海洋上1500米層高空間解析度湍流結構剖面數據,為低緯度西太平洋湍流混合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這些觀測將極大地推動我國在西太平洋海洋科學與技術相關領域取得持續突破。
-
感受海洋科技魅力!雲遊「科學」號海洋科學考察活動舉行
8月24日-26日,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全國活動——「科學」號海洋科學考察活動舉行,通過雲遊「科學」號科考船、與船長和首席科學家面對面、海洋科學考察連線、邀請航次首席科學家作專題報告等形式,讓營員們了解海洋科學考察,探索海洋科學奧秘,感受海洋科技魅力。活動由中國科協、教育部主辦,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聯合承辦。
-
「雲上科學營」帶領營員走近「大洋移動實驗室」探索海洋科學奧秘
,在雲端感受大國重器魅力,並詳細了解了「科學」號的整體性能、科考隊員的海上科考工作及生活環境。活動還與「科學三號」科考船進行了海上科考連線,營員們不但了解了科考船舶的運作、船長和科學家如何配合開展科考調查作業,還目睹了海上科考樣品採集及實驗室處理等場景,全面了解了科考隊員的海上作業及生活。
-
我國新一代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科學號」啟航赴西太平洋科考
央廣網青島11月26日消息(青島臺記者楊有宗)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我國新一代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科學號」今天在青島啟航,赴西太平洋海域,執行相關觀測網升級及洋流觀測任務。
-
「科學」號在馬裡亞納海溝發現多處罕見「海底花園」
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科考隊員28日在馬裡亞納海溝南側海山發現了近10片五彩斑斕的珊瑚林。林內各種珊瑚和柱星螅等集聚生長,猶如「海底花園」一般,實屬罕見。在約880米深度,「發現」號實時回傳的高清視頻畫面中出現了一片色彩斑斕的「海底花園」,有金柳珊瑚、醜柳珊瑚、棘柳珊瑚、黑珊瑚、柱星螅等,還有海綿、蛇尾、鎧甲蝦等在珊瑚林間生長。在隨後「登山」過程中,「發現」號又發現了多處類似的「海底花園」。雖然面積都不大,但與其他只有零星生物的地方相比,顯得蔚為壯觀。
-
我國最先進科考船出徵太平洋 尋找海底"黑煙囪"
據新華社電 目前正行進在東太平洋的中國海洋科考船「大洋一號」7月1日開始執行第22航次第6航段科考任務。船長甄松剛告訴新華社記者,未來半年,他們將在太平洋中脊上尋找海底「黑煙囪」,爭取發現新的熱液硫化物區。
-
海洋四號科考船奮戰123天 國旗在太平洋升起(圖)
海洋四號科考船奮戰123天 國旗在太平洋升起(圖)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北京時間9月30日,在「海洋四號
-
我國大洋45航次科考獲海洋地質和水文與氣象等多學科調查成果
隨著科考隊員近日將在5200多米海底成功取樣的箱式取樣器回收至「向陽紅03」科學考察船甲板,中國大洋45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作業順利收官,這也意味著大洋45航次的科考任務全部完成。目前,「向陽紅03」船已駛離作業海域,踏上回國之路。
-
氣象探測中心完成西太平洋共享航次科考任務
中國氣象報記者簡菊芳報導 11月16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學」號綜合考察船圓滿完成歷時33天、總航程5600海裡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7年西太平洋開放共享科考任務。
-
「科學」號圓滿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科考返回廈門
「科學」號圓滿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科考返回廈門】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圓滿完成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航次任務後,於22日返回廈門。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徐奎棟說,本航次,船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共下潛19次,對海山進行了精細調查。
-
中國海洋科考探秘南大西洋 探查"海底黑煙囪"
目前,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向陽紅01」船航行在南大西洋上。自10月8日於南非開普敦港起航後,它逐漸向任務作業區靠近。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人類認知相對薄弱的南大西洋?這一海域有何特殊科研價值?記者採訪了船上專家。
-
探秘奇妙海底世界
這個夏天,跟隨著上天的「神九」和入海的「蛟龍」,無數人的目光觸及了過去只停留在想像中的神秘世界。上周,剛剛從馬裡亞納海溝凱旋的「蛟龍號」帶回人類對於深海的種種疑問,回到青島。這艘紅色潛水器曾數度探秘深海。中國人的深海之路走了10多年,隨著下潛深度的不斷創新,神秘的海底面紗也在慢慢揭開。
-
我首次在西太平洋回收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系統
中國網7月26日訊(記者 舒珺 通訊員 蘭聖偉)日前,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當地時間7月25日7時,中國大洋50航次科考隊乘「向陽紅03」船,抵達西太平洋牛郎平頂海山區首個作業站位。經過近2個小時的努力,科考隊員成功回收了一套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系統,本航次A段科考作業首站告捷。
-
"海洋六號"隨船見聞及對我海洋科考事業發展思考
尤其是在大洋深海區,水深上千米,取樣設備下沉到海底便需幾個小時,等到了海底,船位早已偏離,設備的位置更難確定。記者了解到,有一年「海洋四號」船科考人員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調查點,但第二年再去時,卻找不到了。 「海洋六號」改變了這個狀況。2011年8月的一天清晨,「海洋六號」抵達鑽探站位,準備工作。船長下令啟動動力定位系統後,在茫茫大洋之中,「海洋六號」就在這一預定位置紋絲不動了。
-
在西太平洋研究暖池、在南極探索磷蝦……青島多艘科考船假期馳騁深海大洋
——青島多艘科考船假期馳騁深海大洋10月的西太平洋,美麗靜謐。中國科學院海洋所「科學」號考察船的隊員們,在遠洋大海度過了今年的國慶、中秋「雙節」。「在海上過節過年,對我們來說也算是『常態化』的工作狀態了。」康中平是本航次「科學」號科考船政委,他告訴記者,「科學」號剛剛完成在西北太平洋執行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2020年度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項目。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探索二號」科考船在結束與「探索一號」的聯合作業後,繼續在馬裡亞納海溝弧前區進行科考任務。總臺的直播團隊也跟隨「探索二號」繼續開展下一個階段的海試任務。
-
趕赴西太平洋!「科學」號科考船從青島啟航執行科考任務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齊春贊日前,「科學」號科考船啟航赴西太平洋海域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11月23日,「科學」號科考船從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園區碼頭起航,赴西太平洋中低緯度海域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西太平洋多圈層相互作用板塊俯衝起始機制科學考察實驗研究暨NORC2020-581航次科考任務。
-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11日電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新華社記者王卓倫「查清中國海,登上南極洲,進軍三大洋」是中國幾代海洋人的夢想。目前,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向陽紅01」船航行在南大西洋上。自8日於南非開普敦港起航後,它逐漸向任務作業區靠近。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人類認知相對薄弱的南大西洋?這一海域有何特殊科研價值?記者採訪了船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