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地球磁場對地球上的生命來說至關重要,但該場並不是靜態的。最近的研究表明,北極磁場的位置就在發生著變化。
地球磁場的構成方式很複雜,它就像一層看不見的保護膜,保護著地球免受宇宙輻射和太陽帶電粒子的傷害。地球磁場構成的重要一環就是我們腳下3000公裡處的熔融物質,它還組成了地球的外核,這些鐵水一般的熔融物質相互旋轉,就會產生電流,進而產生不斷變化的電磁場。
磁場異常行為
由於熔融物質的運動方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磁場方向和強度也會產生些許變化,但一般情況下磁場強度不會相差超過1%。可近200年的數據表示,北極區域的磁場強度已經損失了全球平均磁場強度的9%,並且北極磁場位置也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在非洲和南美洲之間,已經形成了磁強度降低的區域,這被稱為南大西洋異常。

更具體的數據表現為:從1970年到2020年,非洲和南美洲之間的最小場強已由24000特斯拉降低到22000特斯拉(場強單位)。並且還在非洲西南部發現了另一個場強降低中心,這表明南大西洋異常可能分裂成兩個獨立的單元。與此同時,北極磁場位置還在以每年約20公裡的速度向西移動。
調查南大西洋異常
然而問題的重點在於:地球磁場異常的起因是什麼?關於這一點科學家也沒法直接解釋,畢竟以目前的科技還沒辦法深入地核深處。但科學家準備發射更多的探測衛星,以此來監視地球磁場的不同磁信號。比如可將地球磁場視為一個巨大的雙極條形磁鐵,並且相對於中心軸傾斜約11度。只要衛星監測到地球磁場發生變化,就可以精準定位該變化發生的地點。

根據科學家掌握的更詳細數據,了解到在過去十年中,出現了南大西洋異常新的最低峰值,並在持續降低中。科學家還推測,當地球磁場減弱到某一個值,也許會發生地球兩極反轉(南北極反轉)的事件。因為回顧整個地球發展過程中,地球兩極反轉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時間內(大約25萬年以內)應該發生不了這種情況,南大西洋異常也處於一個正常的水平。
不過這些磁場異常還有對人類日常生活有些影響的,由於南大西洋磁場減弱,因此飛過該區域的衛星和航天探測器更容易出現技術故障和定位上的幹擾。所以就苦了這些被科學家發射用於探測地磁場的衛星,它們必須忍受著這種磁場異常的幹擾來進行探測。
雖然南大西洋異常的起源奧秘還未解開,但科學家又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下一步計劃:通過研究地球磁場,可以更好地觀測到地球的內部,我們腳下3000公裡的世界,才是最令科學家興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