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開始調查神秘的南大西洋異常現象

2020-08-30 全球每日趣聞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Sky News)當地時間8月18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NASA)的科學家們,正在調查一個位於南大西洋的神秘異像。在這個區域內,地球的磁場,正因某種未知的原因而明顯減弱。在過去的兩百多年裡,地球上各個區域的磁場平均同比減弱了10%,但在非洲到南美洲之間,有一個明顯的比其他地區弱的地磁區域。

這一未知原因的現象,被稱為南大西洋異常現象(the South Atlantic Anomaly)這個區域的磁場在過去五十年裡,不斷的減弱,區域的範圍也在不斷的增大和向西移動。近五年裡,科學家們也發現了第二個磁場最弱中心,被定位在非洲大陸的西南方向。

地球磁場的減弱是非常危險的,眾所周知,地磁是保護地球生命不被太陽輻射和宇宙粒子傷害的重要屏障。地磁的減弱,意味著,宇宙粒子的活動以及太陽輻射可以更加接近地球表面,更加接近地球生命生存的高度,甚至破壞飛機和船隻的計算機系統。就目前發現的磁場變化而言,已經造成了部分近地軌道衛星的出現技術問題。在過去發生過的「拉尚」事件中( the Laschamp event)地磁大幅度減少,導致地球遭到遠超正常強度的宇宙射線的狂轟濫炸。同時,科學家們也通過對極地冰核內的放射性元素對比後,得出地球正在遭受比以往更多的輻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地球物理學家,特裡莎貝卡,和鄺偉家(音譯)博士,正在通過歐洲太空總署的衛星群,來觀察南大西洋異常現象的變化。「儘管這一區域的移動非常緩慢,但它形態也在不斷的產生變化。這對我們的觀察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莎貝卡博士說,「我們可以通過它產生的變化,來作出模型和預測。」

這種變化可能來自於地球的內部。地殼的最外層內,附還有大量的金屬,有綿延超過2900公裡的鐵。當地球內部磁場發生變化時,外層也可能產生相應的變化。目前,為了避免繞地衛星被高能質子撞擊而發生短路或造成更大程度的隨壞,許多運營商,已經關閉了該區域內不必要的衛星組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也一直在對南大西洋相對宇宙空間區域,電離層的變化進行定位和追蹤。國際空間站雖然是嚴密防護起來的,但出於對生活在空間站內的太空人的考慮,任何的保護都不為過,特別是當國際空間站飛過南大西洋上空時。

全球生態系統動態調查局(the Global Ecosystem Dynamics Investigation (GEDI))的布萊恩布萊爾表示,國際空間站飛過南大西洋異常區域的時候,電池板需要每個月都進行一次復位以保證其正常工作。「對於全球的生態動態,目前的異常區域還不會造成傷害。」布萊爾說道,「國際空間站探測到的雷達雜音很少,在環繞地球拍攝時,每一百萬張照片才會出現一次。雖然復位會丟失幾個小時的數據,但每個月也僅有這幾個小時。」

目前就各種猜想而言,最多人認同的一種說法是,出現磁場減弱的現象,是地球磁極反轉的前兆。地磁兩極,並不會突然間南北兩極對掉,更可能出現的是,在全球範圍內,出現多個對應的地磁兩極。「這類事件在地球的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歐洲航天局表示,「平均每二十五萬年,就會出現地磁兩極的改變,我們可以通過這個規律和速度還來推斷地磁的變化。」


背景信息:

NASA代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是美國政府機構,負責與航空和太空相關的科學技術。其太空時代始於1957年蘇聯人造衛星Sputnik的發射。

NASA於1958年10月1日成立。該機構的成立是為了監督美國的太空探索和航空研究。
管理員負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由總統提名,並經參議院投票確認。

很多人對NASA的工作有所了解。但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該機構做了多少不同的事情。

其太空探測器研究太陽系和更遠的地方。新的發展改善了航空旅行和飛行的其他方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開始了一項新的計劃,將人類送到月球和火星進行探索。除了這些主要任務外,NASA還做許多其他事情。

該機構分享它所學到的東西,這樣其信息就可以讓世界各地的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例如,公司可以利用NASA的發現來創造新的衍生產品。

相關焦點

  • 美國宇航局正在調查神秘的南大西洋異常現象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正在調查神秘的南大西洋異常現象,這是一個地球磁場的薄弱區域,其面積在不斷擴大。這一區域被稱為南大西洋異常,在過去的50年裡,該區域的磁場強度迅速縮小,而該區域本身也在增長並向西移動。在過去的五年裡,第二個強度最小的中心在非洲的西南部發展起來,研究人員認為這表明異常可能分裂成兩個獨立的細胞。這一弱點可能會使地球面臨危險,因為地球磁場會排斥並捕獲危險的太陽輻射,但這一弱點意味著這些粒子會越來越接近地球表面。
  • 南大西洋異常的原因是什麼?科學家推測南北磁極將開始反轉
    磁場異常行為由於熔融物質的運動方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磁場方向和強度也會產生些許變化,但一般情況下磁場強度不會相差超過1%。可近200年的數據表示,北極區域的磁場強度已經損失了全球平均磁場強度的9%,並且北極磁場位置也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在非洲和南美洲之間,已經形成了磁強度降低的區域,這被稱為南大西洋異常。
  • NASA啟動緊急調查:南大西洋異常區域正急速擴張,非洲南部已陷落
    覆蓋範圍在南美洲南部到南大西洋海域,1958年柯策(Pieter Kotze)發現這個異常區域,科學家研究後發現,這裡的異常現象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此前儘管磁場強度異常且偏低,但一直以來不太變化!從1590年以來都非常平穩,但在1750年之後地磁強度逐年下降,從1850~1860年開始,全球磁場強度也開始下降
  • 南大西洋現磁場異常,是地球磁場要翻轉嗎?專家稱或出現獨立磁場
    南大西洋磁場異常區最早發現於1958年,它的中心在南美洲與非洲之間的大西洋中,包括南美洲西南、非洲南端以及大西洋南部,科學家通過研究分析發現,這一帶的磁場從1750年就開始變弱了,其強度至今仍然在降低中,還有研究甚至認為這一帶的磁場減弱現象,從大約10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 南大西洋異常怎麼辦?地球磁場的怪異行為 1100萬年前就早已存在
    南大西洋異常怎麼辦?在南大西洋異常區是地球磁場,保護地球從高劑量的太陽風和宇宙輻射的一個薄弱點。之所以存在這種異常,是因為地球內部的Van Allen輻射帶最靠近行星表面,從而導致高能粒子通量增加。反過來,這種異常也會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衛星和太空飛行器造成技術幹擾。
  • 南大西洋異常區早在800萬至1100萬年前就已存在
    ,南大西洋異常區早在800萬至1100萬年前就已存在,這表明這種現象是一種反覆出現的特徵,不太可能代表地球磁場即將發生逆轉。所謂南大西洋異常區是地球上一片地磁最弱的區域,覆蓋範圍涉及南美洲南部及南大西洋海域。由於該區的地磁較其它地區弱,阻擋太陽粒子的範艾倫輻射帶在該區域上空形成凹陷,這讓太陽粒子可以到達更接近地球的位置,導致穿越該區域上空的人造衛星受粒子影響而出現運作異常。哈勃太空望遠鏡也曾在穿越該區域上空時出現運作異常。因此,現在每當哈勃望遠鏡穿越該區時都會停止運行。
  • 南大西洋磁場表現異常,衛星過頂受影響!
    地磁逆轉現象發生的時間沒有規律,非常隨機。比如在白堊紀時期,地磁場曾經在數千萬年間保持一個方向。但是有的時期逆轉的又非常頻繁,最快的時候五萬年間發生了兩次逆轉。地磁逆轉確實是自然現象,但是磁極逆轉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磁場強度的減弱,地球近地空間5.8萬公裡高的磁層和電離層也會不斷削弱,而且完成一次地磁逆轉最快也要近百年。
  • 削弱地球磁場的神秘異常現象是一個反覆出現的特徵
    據外媒CNET報導,地球的磁場一直有點異常。 從非洲到南美洲的南大西洋上空的一個區域自1950年代以來經歷了強烈的減弱,在過去五年裡,異常現象似乎準備一分為二。 這引起了科學家的一些關注,因為磁場就像地球的保護傘,保護我們不受太空中帶電粒子的影響。
  • 中科院南美實驗室研究揭示南大西洋異常區電離層特性
    中新社北京7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設在該中心的中科院南美空間天氣實驗室/中巴空間天氣聯合實驗室(簡稱「中科院南美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南大西洋異常區電離層特性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利用中科院南美實驗室巴西聖瑪利亞臺站和中國子午工程武漢臺站數字測高儀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 中科院南美實驗室研究揭示南大西洋異常區電離層特性
    中新社北京7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設在該中心的中科院南美空間天氣實驗室/中巴空間天氣聯合實驗室(簡稱「中科院南美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南大西洋異常區電離層特性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利用中科院南美實驗室巴西聖瑪利亞臺站和中國子午工程武漢臺站數字測高儀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揭示出南大西洋異常區電離層特性。
  • 「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原標題:「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經過兩個航段、長達60多天的走航和作業取樣,「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的科學調查日前結束,不僅獲取到豐富的海底巖石和生物樣品等,為後期科研積累了寶貴樣品和數據,也意味著此次科考大西洋航段的科考任務順利完成。
  • 南大西洋區域磁場異常變化:強度加劇減弱
    本文來源: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6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磁場中一個長期存在的強度弱值區正變得越來越奇怪,甚至可能會分裂成兩個截然不同的異常區域。南大西洋異常區(South Atlantic Anomaly)是地球磁場位於非洲和南美洲之間的一片區域,覆蓋範圍遍及南美洲南部及南大西洋海域。
  • 中國海洋科考探秘南大西洋 探查"海底黑煙囪"
    目前,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向陽紅01」船航行在南大西洋上。自10月8日於南非開普敦港起航後,它逐漸向任務作業區靠近。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人類認知相對薄弱的南大西洋?這一海域有何特殊科研價值?記者採訪了船上專家。
  • 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在南大西洋獲得20餘噸樣品
    經統計,本航段科考隊員在南大西洋共獲得了20餘噸深海地質樣品。  據本航次大西洋航段首席科學家李傳順介紹,本航次科考隊員共完成多波束測線35條,完成海底攝像綜合拖曳調查測線46條,獲取高清海底照片超過6萬張,完成電視抓斗地質取樣作業62站、深海巖芯鑽機取樣3站,累計獲取深海地質樣品超過20噸,其中包括一個重約3噸的塊狀硫化物。這也是中國採集到的單體最大塊狀硫化物。
  • 南大西洋磁場表現異常!衛星過頂受影響,地磁逆轉發生先兆?
    在南美洲和南非之間,有一個神秘的磁場區域叫做南大西洋異常區,那裡的磁場比科學家預期的要弱得多。弱磁場和不穩定磁場被認為是地磁逆轉的先兆,因此一些人認為南大西洋異常區是下次地磁逆轉到來的先兆。地磁偏角估值等高線圖從1590年至1990年的變化不過這種觀點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今年利物浦大學古磁性研究專家安德魯·比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南大西洋的磁場出現異常的原因
  • 歐空局最新發布:南大西洋磁場異常,全球平均磁場強度下降了9%!
    科學家們正在使用來自歐空局的「星群」數據來提高我們對這個被稱為「南大西洋異常」區域的理解。地球磁場對地球上的生命至關重要,地球磁場是一種複雜而動態的力量,保護我們免受宇宙輻射和來自太陽帶電粒子的傷害。在非洲和南美洲之間形成了一大片磁場強度降低的區域,被稱為南大西洋異常。
  • 歐空局最新發布:南大西洋磁場異常,全球平均磁場強度下降了9%!
    科學家們正在使用來自歐空局的「星群」數據來提高我們對這個被稱為「南大西洋異常」區域的理解。地球磁場對地球上的生命至關重要,地球磁場是一種複雜而動態的力量,保護我們免受宇宙輻射和來自太陽帶電粒子的傷害。磁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腳下約3000公裡處構成外核的過熱、旋轉液態鐵海洋產生。作為自行車發電機的旋轉導體,它產生電流,而電流反過來又產生地球不斷變化的電磁場。
  • 「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海底獲得形態奇特玄武巖
    「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海底獲得形態奇特玄武巖 (1/4) "← →"翻頁
  • 動物:南大西洋島一種孤立鳥類的起源和進化
    導語:通過機翼或可以騎在碎片上,這一種現在不那麼飛行的和稀有的小鳥,很可能在南大西洋的中部找到一個小島嶼的火山起源的小島。並且結果表明鳥、鐵軌需要改變名稱。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鳥是在150萬年前的一次遷徙中到達南大西洋島的。南大西洋島是世界上唯一有這種動物生活的地方。事實證明,按科學的說法,這種名為呆秧雞的軌道鳥需要改名。他的四人小組已經發現了將這種鳥與南美物種聯繫在一起的基因證據。這個人跡罕至的島嶼是特裡斯坦群島三個島嶼中最西端的一個,是世界上唯一有這種鐵路的地方。
  •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11日電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新華社記者王卓倫「查清中國海,登上南極洲,進軍三大洋」是中國幾代海洋人的夢想。目前,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向陽紅01」船航行在南大西洋上。自8日於南非開普敦港起航後,它逐漸向任務作業區靠近。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人類認知相對薄弱的南大西洋?這一海域有何特殊科研價值?記者採訪了船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