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洋46航次環球科考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中國網12月15日訊 日前,記者從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了解到,經過兩個航段、長達60多天的走航和作業取樣,「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的科學調查結束,不僅獲取到豐富的海底巖石和生物樣品等,為後期科研積累了寶貴樣品和數據,也意味著此次科考大西洋航段的科考任務順利完成。
-
「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原標題:「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經過兩個航段、長達60多天的走航和作業取樣,「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的科學調查日前結束,不僅獲取到豐富的海底巖石和生物樣品等,為後期科研積累了寶貴樣品和數據,也意味著此次科考大西洋航段的科考任務順利完成。
-
航程近4萬海裡 向陽紅01完成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科考
北京時間5月18日消息,我國新一代具有無限航區及全天候觀測能力的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1」圓滿完成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順利返回山東青島。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林山青、航次組織實施單位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領導、各參航單位領導等出席航次科考任務總結活動儀式。
-
中國海洋科考探秘南大西洋 探查"海底黑煙囪"
查清中國海,登上南極洲,進軍三大洋」是中國幾代海洋人的夢想。目前,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向陽紅01」船航行在南大西洋上。自10月8日於南非開普敦港起航後,它逐漸向任務作業區靠近。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人類認知相對薄弱的南大西洋?這一海域有何特殊科研價值?記者採訪了船上專家。
-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11日電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新華社記者王卓倫「查清中國海,登上南極洲,進軍三大洋」是中國幾代海洋人的夢想。目前,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向陽紅01」船航行在南大西洋上。自8日於南非開普敦港起航後,它逐漸向任務作業區靠近。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人類認知相對薄弱的南大西洋?這一海域有何特殊科研價值?記者採訪了船上專家。
-
「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海底獲得形態奇特玄武巖
「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海底獲得形態奇特玄武巖 (1/4) "← →"翻頁
-
「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獲取海底熱液硫化物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24日電(記者王卓倫)當地時間23日晚,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暨中國大洋46航次科考的「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成功獲取了海底熱液硫化物。
-
「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獲海底熱液硫化物,富含金銀銅鐵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24日電 當地時間23日晚,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暨中國大洋46航次科考的「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成功獲取了海底熱液硫化物。 帶有實時攝像功能的電視抓斗從約3000米的南大西洋海底獲取熱液硫化物後升出海面(10月23日攝) 據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大西洋航段領隊孫永福介紹,探查海底熱液活動及其形成的硫化物是本次環球科考航次在南大西洋海域的重要工作
-
我國最先進科考船出徵太平洋 尋找海底"黑煙囪"
據新華社電 目前正行進在東太平洋的中國海洋科考船「大洋一號」7月1日開始執行第22航次第6航段科考任務。船長甄松剛告訴新華社記者,未來半年,他們將在太平洋中脊上尋找海底「黑煙囪」,爭取發現新的熱液硫化物區。
-
雪龍2號獲取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 創造中國北極科考新紀錄
阮煜琳 攝「雪龍2」號最新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9月8日13時,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的「雪龍2」號,經過近4小時的奮戰,利用重力活塞取樣器,在北冰洋北風海盆(Northwind Basin)內1870米水深處,成功取得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18.65米,創造了中國北極科考的新紀錄。
-
雪龍2號獲取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創造中國北極科考新紀錄
「雪龍2」號最新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9月8日13時,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的「雪龍2」號,經過近4小時的奮戰,利用重力活塞取樣器,在北冰洋北風海盆(Northwind Basin)內1870米水深處,成功取得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18.65米,創造了中國北極科考的新紀錄。
-
雪龍2號獲取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 創造中國北極科考新記錄
阮煜琳 攝「雪龍2」號最新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9月8日13時,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的「雪龍2」號,經過近4小時的奮戰,利用重力活塞取樣器,在北冰洋北風海盆(Northwind Basin)內1870米水深處,成功取得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18.65米,創造了中國北極科考的新紀錄。
-
中國「大洋一號」尋找海底「黑煙囪」
新華網巴拿馬城7月2日電(記者黨琦 王沛)目前正行進在東太平洋的中國海洋科考船「大洋一號」7月1日開始執行第22航次第6航段科考任務。船長甄松剛告訴新華社記者,未來半年,他們將在太平洋中脊上尋找海底「黑煙囪」,爭取發現新的熱液硫化物區。
-
中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好威水
8月28日上午,「中山大學」號科考船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廠下水,其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設計排水量約6800噸,是目前我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作為國內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具備多個「首次」。
-
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在北冰洋成功獲取18.65米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
阮煜琳 攝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阮煜琳)「雪龍2」號最新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9月8日13時,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的「雪龍2」號,經過近4小時的奮戰,利用重力活塞取樣器,在北冰洋北風海盆(Northwind Basin)內1870米水深處,成功取得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18.65米,創造了中國北極科考的新記錄。
-
原創連載|《進軍三大洋—— 中國「大洋一號」船大洋科考20年》(5):承載民族海洋夢想的科學之舟
1978 年 3 月 15 日到 6 月 1 日,「向陽紅 5 號」萬噸級遠洋調查船在太平洋進行地質取樣時,首次獲得了一些深海錳結核樣品。同年 12 月,「向陽紅 5 號」船作為 718 工程船隊中的一員,並為執行遠程運載火箭發射飛彈濺落數據艙回收任務進行了再次改裝。
-
江南造船開建國內最大海洋綜合科考船
10月28日上午10時28分,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山大學建造的60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在正式開工建造。中山大學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估算總投資8.5億元,建設周期不長於26個月;該船由中船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總長約114.3米,設計排水量約6800噸,定員100人,入級中國船級社(CCS)和DNV GL,具備B3冰級加強,採用直流母排+蓄電池儲能技術,艉部配有兩套永磁電機驅動的齒輪全迴轉主推進裝置、艏部配有兩套輪緣永磁側推裝置,具備DP1動力定位能力。
-
我國綜合性能最強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圖片來源:中山大學黨委宣傳部2016年6月教育部批覆同意中山大學在「十三五」期間新建一艘6000噸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該船於2019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造。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山大學科考船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孫冬柏介紹說,「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具備科學考察和人才培養的雙平臺功能。它配備了大量先進科考儀器和科考操控支撐設備,建有設施先進、功能齊全、能滿足樣品處理、檢測分析和數據處理的各類實驗室,船舶平臺的綜合性能和科考功能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大型「移動實驗室」。
-
全國最大最強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中山大學」號科考實習船創造多個「首次」 中山大學供圖系國內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兼科考和人才培養雙功能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據悉,「中山大學」號是我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其設計排水量約6800噸、船長114.3米,具備無限航區全球航行能力。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任陳大可指出,時至今日,人類對海洋的了解遠不如對太空的了解,原因在於海洋考察設備少、裝備弱、人才缺。
-
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3」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
新華社廈門3月26日電(記者 付敏)26日,我國先進的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3」船在廈門交付使用,併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據介紹,「向陽紅03」船總長99.6米,型寬17.8米,型深8.9米,設計吃水5.6米,設計排水量4800噸,續航力15000海裡,自持力60天,載員能力80人,電力推進,具備進行高精度、長周期的動力環境、地質環境、生態環境、大氣環境等綜合海洋環境觀測、探測以及保真取樣和現場分析能力,是一艘全球無限航區、集多學科、多功能、多技術手段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科考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