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在哪裡?我國綜合性能最強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2020-09-05 光明網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28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劈波斬浪,順利平安。

圖片來源:中山大學黨委宣傳部

2016年6月教育部批覆同意中山大學在「十三五」期間新建一艘6000噸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該船於2019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造。此次下水後將立即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中山大學」號船長114.3米,型寬19.4米,型深9.25米,整個船體線型優美、高大威武。該船具備無限航區全球航行能力,經濟航速11.5節,最大試航速度16節,經濟航速下續航能力15000海裡,額定人員編制下自持力60天,定員100人。

「中山大學」號強在哪裡?

據該船總設計師、中船集團第708所主任助理吳剛介紹,「中山大學」號是目前我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

我國是海陸兼備大國,有廣泛的海洋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進入21世紀,海洋領域國際競爭愈發激烈,與世界海洋強國相比,我國的海洋科考、海洋科技相對滯後。

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山大學科考船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孫冬柏介紹說,「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具備科學考察和人才培養的雙平臺功能。它配備了大量先進科考儀器和科考操控支撐設備,建有設施先進、功能齊全、能滿足樣品處理、檢測分析和數據處理的各類實驗室,船舶平臺的綜合性能和科考功能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大型「移動實驗室」。

據該船總建造師、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張文龍介紹,「中山大學」號的科考作業實驗空間大,而且具有可擴展性強。除了760平方米的固定實驗室,艉甲板作業面積超過610平方米,可搭載十多個移動貨櫃式實驗功能模塊,大大提高船舶的綜合科考作業能力和工作效率。

此外,該船還擁有直升機熱降平臺,可有效提高人員輸送和物資轉運能力,並可作為無人機的起降平臺,從三維空間上大大擴展了本船科考觀測的範圍。

作為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中山大學」號在國內科考船中具備多個「首次」。吳剛說,該船在國內科考船中首次採用L型全迴轉低噪聲推進器、首次採用輪緣永磁側推、首次採用直流母排+儲能蓄電池的組合設計、首次採用全航速主動式減搖鰭等。「中山大學」號非常注重綠色環保性能,滿足最新國際排放要求,並將取得中國船級社 Clean標誌,確保對大氣環境、水體等科考調查的影響降至最低。

「中山大學」號要幹什麼?

中山大學地處我國南海之濱,有著悠久的海洋科考和研究歷史。自上個世紀20年代起,中山大學就在我國南海開展海洋科考。1928年,中國歷史上首次對西沙群島的科學考察就是由中山大學的朱庭祜和朱翽聲兩位教授完成的。上世紀60年代,中山大學還在國際上率先開展海洋生物化合物研究,開啟了國內外海洋藥物研究的新局面。

圖片來源:中山大學黨委宣傳部

「建造世界一流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打造高水平海上移動科研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與國內外優秀海洋科學家交流與合作,是歷代中大人從不懈怠的海洋夢想。」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說。

參加下水命名活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表示,時至今日,人類對海洋的了解遠不如對太空的了解,原因在於海洋考察設備少、裝備弱、人才缺。「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體現了這所大學對國家海洋戰略、對人類經略海洋的深刻認識以及堅毅決心,也必將為國家了解海洋、發展海洋、守護海洋發揮重要作用。

羅俊院士向記者表示,作為一所毗鄰南海的「雙一流」綜合性高校,中山大學發展海洋科學、培養海洋人才、服務國家海洋戰略的初心不改、決心不變,我們將以「中山大學」號為平臺和載體,加強與國內各涉海兄弟單位的交流與合作,為國家走向深海遠洋貢獻力量。

冷知識

為什麼「中山大學」號的英文名是「Zhong Shan Da Xue」?

在儀式上,當幕布下垂,「中山大學「四個字映入眼帘,引來現場歡呼。

但是,細心的網友注意到了,為什麼船體上「中山大學」號英文名用的是「Zhong Shan Da Xue」拼音呢?

記者查閱了大量資料,終於找到答案!

原來,根據交通運輸部令2016年第85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辦法》第三章第一節「船舶命名」規定:

「船名包括中文名稱和英文名稱。中文名稱由兩個及兩個以上規範漢字或兩個及兩個以上規範漢字加阿拉伯數字組成。」

重點來了!

「英文名稱為中文名稱中規範漢字的漢語拼音或者中文名稱中規範漢字的漢語拼音加阿拉伯數字組成」。

原來如此!

相關焦點

  • 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新華社上海8月28日電(記者賈遠琨)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28日在位於上海長興島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這艘科考實習船命名,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洋求索的使命與擔當。
  • 海洋科考船綜合性能哪個強?「中山大學」號
    來源:科技日報圖集 近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據該船總設計師、中船集團第708所主任助理吳剛介紹,「中山大學」號是目前我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我國是海陸兼備大國,有廣泛的海洋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進入21世紀,海洋領域國際競爭愈發激烈,與世界海洋強國相比,我國的海洋科考、海洋科技水平相對落後。
  • 海洋科考船綜合性能哪個強?「中山大學」號!
    近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  據該船總設計師、中船集團第708所主任助理吳剛介紹,「中山大學」號是目前我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我國是海陸兼備大國,有廣泛的海洋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進入21世紀,海洋領域國際競爭愈發激烈,與世界海洋強國相比,我國的海洋科考、海洋科技水平相對落後。
  • 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新華社上海8月28日電 (記者 賈遠琨)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28日在位於上海長興島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這艘科考實習船命名,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洋求索的使命與擔當。
  • 我國最大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圖說: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昨天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
  • 全國最大最強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中山大學」號科考實習船創造多個「首次」 中山大學供圖系國內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兼科考和人才培養雙功能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28日,我國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英文名:「ZHONG SHAN DA XUE」)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廠下水。此次下水後,「中山大學」號將進入設備安裝、系統調試、內裝施工等階段,計劃於2020年年底試航,預計2021年年初交付使用。
  • 「中山大學」號今天下水!中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好威水
    8月28日上午,「中山大學」號科考船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廠下水,其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據悉,「中山大學」號在2016年6月獲教育部批准立項後,經過項目可行性研究、船舶初步設計、承建船廠及科考設備招標等階段,於2019年10月正式開工建造。此次下水後將立即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 新一代大型海洋綜合科考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中國船級社CCS 今天8月28日,由中國船級社(CCS)審圖和檢驗的我國最大的中山大學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H2639)在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行下水暨命名儀式。「中山大學」號長約114.3米,型寬19.4米,型深9.25米,具備無限航區全球航行能力
  • 海上大型「移動實驗室」,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下水
    8月28日,中國船舶集團七〇八所設計、江南造船建造的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命名下水 「中山大學」號總長114.3米,型寬19.4米,型深9.25米,吃水6米。該船具備無限航區全球航行能力,經濟航速11.5節,最大試航速度16節,經濟航速下續航能力15000海裡,額定人員編制下自持力60天,定員100人。 「中山大學」號是目前我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
  • 「中山大學」號今天下水,全國最大最強
    「我命名你為『中山大學』號,願你承續並光大中山大學永恆的家國情懷,滿載一代又一代中大人和建設者的熱切期盼……」 28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這艘高大威武的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
  • 全國最大最強!「中山大學」號今天下水了,又一大國重器取得突破
    ,「鯤龍」海上首飛……而今天我國海洋科考船也迎來好消息!28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這艘科考實習船命名,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洋求索的使命與擔當。
  • 「實驗6」號科考船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實驗6」號是一艘採用國際最先進設計理念,科考能力突出的特種用途船舶,探測手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海海洋所原所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表示,「實驗6」號填補了我國目前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發揮專業調查船與綜合科考船功能,大力提升我國地球深部結構和深海大洋極端環境探測研究水平。
  • 海洋科考實習船下水調試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28日,中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下水後將開展舾裝調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據介紹,「中山大學」號是目前中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 本報記者 賀林平攝
  • 「實驗6」號科考船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重器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通訊員 黃林叢 徐曉璐 7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下水暨命名儀式在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舉行。
  • 「實驗6」號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海海洋所原所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表示,「實驗6」號填補了我國目前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發揮專業調查船與綜合科考船功能,大力提升我國地球深部結構和深海大洋極端環境探測研究水平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新型科考船「實驗6」號下水
    該新型科考船被命名為「實驗6」號,預計2021年入列服役,是未來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重要海上科技平臺。據悉,新船下水將極大提高我國深遠海的科考能力,也標誌著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科考事業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 江南造船開建國內最大海洋綜合科考船
    因此,中山大學必須擁有一艘大型綜合科考船支撐海洋科學、海洋工程、海洋技術、海洋經濟、海洋人文等多學科的海洋科考研究。中山大學科考船具備無限航區(毗鄰冰區)的全球航行能力,能夠對航線及其周圍開展從海底到高空區域的海洋、大氣、地質、地球物理、生態、環境和資源要素的探測和監測,將作為世界一流的深遠海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應用平臺,與「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一起形成強大的海洋研究支撐。
  • 「中山大學」號科考船將聯手中國氣象局開展大型海上試驗
    「依託大氣學科和科考船等優勢,中山大學將參與中國氣象局氣象觀測技術發展引領計劃等新一代氣象觀測設備研製。」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在與中國氣象局的合作籤約儀式上表示。中大科考實習船將成為重要依託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中大與中國氣象局「牽手」確定多項合作內容,其中包括依託「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聯合開展大型科學實驗及氣象觀測,共享科學數據和成果。雙方還將在世界氣象組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和未來地球計劃等國際組織的合作領域展開合作。
  • 海洋科考船「三兄弟」亮相!我國深海探測立體技術體系形成
    「海洋地質十號」是集海洋地質、地球物理、水文環境等多功能調查手段為一體的綜合地質調查船。船身總長75.8米、寬15.4米、深7.6米,結構吃水5.2米,排水量約3400噸,續航力8000海裡,定員58人。新華社發(黃國保 攝)  新華社廣州6月28日電 題:海洋科考船「三兄弟」亮相!
  • 中國最新極地科考船下水 未來可建核動力破冰船
    【環球網軍事綜合報導】9月10日,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在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向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目標又邁出堅實一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的下水受到外界廣泛關注。到底「雪龍2」號的性能有哪些提升,「雪龍」兄弟未來將給中國極地科考能力帶來哪些提升呢?就此《環球時報》記者專訪了多位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