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氣候變化、人類活動,正導致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崩潰!

2021-01-07 網易

2020-12-31 11:11:51 來源: 物理

舉報

  一項新研究顯示,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和來自當地人類活動的壓力相結合,正在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熱帶地區生態系統崩潰。現今發表的這項研究繪製了100多個熱帶雨林和珊瑚礁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的地點,如颶風、洪水、熱浪、乾旱和火災。概述了這些非常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如何受到持續的氣候變化、日益極端的天氣和破壞性的當地人類活動的共同威脅。國際研究小組認為,只有採取國際行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才能扭轉這一趨勢。

  

  來自巴西Embrapa Amazônia Oriental和蘭開斯特大學的首席研究員Filipe França博士說:熱帶森林和珊瑚礁對全球生物多樣性非常重要,因此它們越來越多地受到氣候幹擾和人類活動的影響,這非常令人擔憂。許多當地對熱帶森林和珊瑚礁的威脅,如砍伐森林、過度捕撈和汙染,降低了這些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功能。

  這反過來又會使它們更難抵禦極端天氣或從極端天氣中恢復過來。 研究突出了這些相互作用的威脅對熱帶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造成的破壞程度。 蘭開斯特大學海洋生態學家卡桑德拉·E·本克維特(Cassandra E.Benkwitt)博士說: 氣候變化正在引發更強烈、更頻繁的風暴和海洋熱浪。

  

  對於珊瑚礁來說,這樣的極端事件,會減少珊瑚的活體覆蓋率,給珊瑚和魚類群落帶來長期的變化,加劇了糟糕的水質和過度捕撈帶來的當地威脅。儘管珊瑚礁的長期軌跡將取決於極端事件與這些當地壓力源的相互作用,但即使是相對原始的珊瑚礁,也很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的影響。熱帶森林物種也正受到日益頻繁的極端颶風的威脅。

  

  熱帶森林記錄了一系列颶風后的生態後果:這些極端天氣對植物的破壞,影響到了依賴它們作為食物和庇護所的動物、鳥類和昆蟲。在一些地區,如加勒比海群島,極端天氣事件導致野生動物大量死亡,數量減少了一半以上。曼徹斯特大都會大學的Alexander Lees博士解釋說:隨著森林的碎片化將數量減少到臨界水平,我們開始看到另一波全球熱帶鳥類的滅絕。更高的氣溫,加上更長更嚴重的旱季,也導致了熱帶森林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野火蔓延。

  

  例如2015年底,巴西帕拉州桑塔雷姆是當年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的震中之一。該地區經歷了嚴重的乾旱和大面積的森林火災,看到對森林野生動物造成的嚴重後果,相信你我都會感到非常難過。乾旱還影響了森林從火災中恢復的能力,屎殼蟲通過傳播種子,在森林恢復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項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表明在2015-2016年厄爾尼諾期間受乾旱條件影響最大的森林中,這種種子傳播活動急劇下降。

  

  蘭開斯特大學尼克·格雷厄姆(Nick Graham)教授解釋說:同樣的厄爾尼諾現象也對珊瑚礁造成了嚴重破壞。2015-2016年珊瑚白化事件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全球許多地方損失了大片有價值的珊瑚。令人擔憂的是,由於全球變暖導致的海洋溫度上升,這些全球白化事件正變得越來越頻繁。研究表明:需要採取緊急行動和新的保護戰略,以減輕對熱帶森林和珊瑚礁的多重威脅影響。來自Embrapa Amazônia Oriental的Joice Ferreira博士說:

  

  為了實現成功的氣候緩解戰略,需要『行動研究』方法,讓當地人和機構參與進來,並尊重熱帶地區當地需求和多樣化的社會生態條件。科學家們發出警告:如果我們不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在當地管理熱帶生態系統可能是不夠的。如果我們真的想為子孫後代保護熱帶雨林和珊瑚礁,所有國家都迫切需要共同行動。其研究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哲學會刊B》上,由來自巴西、英國和紐西蘭的8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的11名科學家進行。

  博科園|研究/來自:蘭開斯特大學

  參考期刊《皇家學會哲學會刊B》

  DOI: 10.1098/rstb.2019.0116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我們傾心打造的 科學 軟體:博科園

  如下vivo手機應用商店截圖

  已開放註冊啦

  你想看的大美宇宙科學

  博科園這裡都有

  

  (左右滑動)發現頁截圖>>

  

  (左右滑動)登錄頁截圖>>

  (左右滑動)科學圈截圖>>

  (左右滑動)搜索頁截圖>>

  

  (左右滑動)首頁截圖

  以上截圖中的功能均可使用

  全新版本暫僅支持安卓手機

  蘋果iOS系統手機敬請期待

  記得下載安裝應用後,還望各位童鞋們能在各自手機應用商店下載後 給個5星好評呀 (*´︶`*)

  同時也希望幫忙宣傳分享一下,博科園專注於科學(科學、科技、科研、科普)謝謝(^∇^*)

  其他支持手機的下載平臺:

  1、任意搜尋引擎搜:博科園

  2、華為手機應用商店

  3、小米手機應用商店

  4、魅族手機應用商店

  5、OPPO手機軟體商店

  6、vivo手機應用商店

  7、應用寶(騰訊手機管家等)

  8、360手機助/手應用市場

  9、搜狗應用市場/助手

  10、百度手機助手/應用市場

  11、聯想手機/樂商店

  名字:博科園(不要打錯字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相互影響
    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生物多樣性,從而影響可持續發展。同時,生物多樣性也影響著全球氣候變化。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小編和您一去去看看。擁有全球50%物種的熱帶雨林面積消失了一半;三分之一的溫帶森林已被砍伐;溫帶雨林已成為瀕危生態系統類型。  7.氣候變化會引起外來生物的入侵,擴張地盤,排擠本地物種。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
    植物開花、青蛙產卵提早,珊瑚礁大規模白化,多種生物瀕臨滅絕威脅.....多姿多彩的世界正面臨嚴峻挑戰。據專家估計,由於人類的活動和日益加劇的氣候變化,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正在以相當於正常水平一千倍的速度消失,全世界目前約有3.4萬種植物和5200多種動物瀕臨滅絕。
  • 生態文明時代的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周晉峰致辭第五屆中國...
    如何深刻學習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文明建設包括什麼?人類應該如何應對氣候變化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在11月14日召開的2020年第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氣候影視大會上,周晉峰應邀在主論壇——「氣候變化與綠色復甦」做主旨演講,演講的題目為「生態文明時代的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就上面三方面問題進行細緻講解。
  • 專家稱生態系統萬一崩潰人類將無法生存
    終於有一天,全球生態系統大崩潰,動植物相繼死亡,環境再也無法給予人類食物、資源……  啟示  人類對於自然的索取,不應是無止境的,而且要給予自然足夠的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當下,物種滅絕、生態赤字,或局部生態系統的崩潰,都是自然向人類鳴響的一次次警鐘。令人欣慰的是,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並正在被越來越廣泛地付諸實施。因為愛環境,就是愛人類自己。
  • 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可能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氣候變化和生態系統是如何產生相互作用的    簡單地說,氣候變暖使水汽蒸發量加大而導致洪澇、乾旱,破壞了地表下墊面狀態使生態環境惡化,生態系統又反饋變化,使地球水圈的水循環的周期縮短(延長)而導致洪澇、乾旱頻繁發生和強度加激。因此,生態系統根本無法進行自然的遷移,致使原生態系統內物種的重大損失。
  •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突然喪失
    作者丨未玖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在整個21世紀造成全球範圍內生物多樣性突然、潛在的災難性損失。該研究的主要作者Alex Pigot博士(UCL生物多樣性與環境研究中心)說:「我們發現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風險並非逐漸增加。相反,隨著氣候變暖,大多數物種在一定溫度範圍內還能夠應付一段時間,但當超過溫度閾值時,大部分物種將突然面臨它們從未經歷過的條件。」
  • 全球變暖正導致地球生態系統的物種組成快速變化
    北京時間10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期一項新研究指出,儘管某些局部地區的物種數量相對保持不變,但其物種組成卻在迅速變化。地球不同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危機有著明顯差別。在全球範圍內,物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據估計,在沒有人類的情況下,生物滅絕的速度只是目前的千分之一。
  • 昆明植物所揭示多維生物多樣性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機制
    全球變化(包括氣候變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蓋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導致了生物多樣性的加速喪失,進而影響了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近年來,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機制受到廣泛關注,是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
  • 西南山地典型生態系統植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響應項目啟動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西南山地典型生態系統植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啟動會於2月19日至20日在昆明召開。  李德銖從項目的立項背景和意義、國際研究動態和趨勢、項目的關鍵科學問題、課題的設置與研究內容、項目實施方案和預期目標等方面向專家組介紹了項目的總體情況。各課題負責人和部分學術骨幹對各自課題和專題的相關情況進行了匯報。  項目組專家就項目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各課題的實施方案等進行了認真質詢,並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 多樣性喪失導致生態系統功能衰減 集約化生態農業或為治「病」良方
    全球75%農作物遺傳多樣性已經喪失,亟須在保護農田生物多樣性、提高農田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等相關重大科學問題上開展聯合攻關。「要想從源頭上避免此類病毒的大暴發,我們需要吸取教訓反思人類行為。保護自然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實現人類和自然和諧共處,這是疫情給我們帶來的重要啟示。」
  • ...上論壇: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應對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危機
    會議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之間的協同增效、不同公約之間的整合、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和國土空間規劃等議題,展開研討。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對於正確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充分認識人類賴以生存地球家園的生態價值,有效利用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中國生態保護紅線的做法與經驗是值得推廣的。
  • 國際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保護
    5月22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這一天,很多國家都會舉辦各類宣傳活動,用宣傳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來喚起人們對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為了能夠讓大家了解到生物多樣性是如何對人類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我們先來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其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並在一定時期內處於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生態系統的存在並不單一,不同的生態系統還會相互交錯,互相產生影響。
  • 研究揭示氣候和土地利用相互作用對熱帶雨林和乾熱河谷生態系統中...
    人類活動導致的土地利用格局變化,正深刻改變物種的生存環境;全球氣候變化加速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然而,學界缺乏關於區域物種多樣性如何應對氣候和生境變化的研究。蝴蝶物種豐富,分類學和生態學特徵明確,是國際上公認的高靈敏性環境變化指示生物。
  • 成都生物所闡明青藏高原特有兩棲類遺傳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山地生態系統蘊藏著進化的獨特性與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諸多特有種與受脅物種的庇護所,不僅扮演著生物多樣性產生的「搖籃」和維持的儲藏庫角色,還擁有關鍵生態服務功能及人類所需的重要自然資源。山地物種因其分布範圍有限、環境適應性獨特及地理隔離,面臨著更高的滅絕風險,成為氣候變化下最可能受威脅的類群之一。  研究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往往關注物種與生態系統。
  • 「西南山地典型生態系統植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年度會議召開
    12月16日至17日,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西南山地典型生態系統植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響應」2016年度學術交流會議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召開。該項目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李德銖擔任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所、華南植物園和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及復旦大學、四川大學的課題負責人、研究骨幹和研究生,以及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技處代表40餘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山地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中的植物多樣性尤其敏感,氣候變化改變物種的分布,進而影響物種間的相互作用,導致群落結構和生態系統功能變化。
  • Science:利用古生態、古氣候、古基因記錄保護生物多樣性
    當前全球平均溫度正趨近於過去120萬年來的上限,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管理生態系統成為學術界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古生態學、古氣候學、古基因組學、宏觀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的交叉研究為預測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對氣候和其他環境變化的響應及應對策略提供了新的方法。最近Science期刊發表了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Damien A.
  • 生物多樣性下降態勢有可能逆轉
    ,正在造成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並將我們所依賴的生態系統置於風險之中。但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生態學最新研究,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的模型分析指出,逆轉全球生物多樣性下降是可能的,但這需要同時採取大膽的保育手段以及增加糧食系統的可持續性,才有可能逆轉生態環境改變導致的地球生物多樣性下降。去年5月6日,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的《全球評估報告》警告稱,可能有100萬個物種在今後數十年裡滅絕。
  • 周晉峰: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的根本
    然後是生態系統多樣性,有沙漠才有沙漠植物、動物,有海洋才有海洋生物。生態系統養育了生物、植物,物種培育了基因。生物多樣性保護是這三個多樣性的保護。前段時間中國科學院有關部門召開植被病蟲害防治大會。在線兩萬人參加,主要的支持單位,農業和農村部與林業和草原局都有參加,主要是病蟲害防治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大會請我去做第一個主旨發言。我的發言讓很多人感到震驚。
  • 【專稿】孔鋒:氣候變化多樣性風險及其應對的全球機制
    氣候變化導致的負面影響已經開始超出預計,並可能逐漸加劇。由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天氣不僅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還會對農業和自然生態系統造成危害。歷史記錄表明,氣候變化所造成的異常可以導致一個高度發展的文明社會在短期內迅速消亡。工業革命以後,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累積效應逐漸顯現,人口、社會與經濟所呈現的指數型上升,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也日趨顯著。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與改變的程度,與氣候的多樣性和人類活動的方式、廣度與深度有關。首先,人類活動改變了大氣成分。
  • 關注|生物多樣性下降態勢有可能逆轉
    人類壓力,比如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為農林讓路,正在造成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並將我們所依賴的生態系統置於風險之中。很多人認為,這一風險或許已無逆轉的機會。但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生態學最新研究,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的模型分析指出,逆轉全球生物多樣性下降是可能的,但這需要同時採取大膽的保育手段以及增加糧食系統的可持續性,才有可能逆轉生態環境改變導致的地球生物多樣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