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相互影響

2021-01-08 中國氣象局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礎之一。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利於生態平衡,並為人類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生物多樣性,從而影響可持續發展。同時,生物多樣性也影響著全球氣候變化。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小編和您一去去看看。

  氣候變化影響生物多樣性

  1.物種向「溫涼」的地方遷移。研究發現,生活在北美洲和歐洲的斑蝶分布區已經向北遷移了多達200千米。

  2.物種之間出現生態失調。植物開花、卵孵化,青蛙產卵都會提前。動植物為適應氣候變化,不斷地改變其活動範圍和行為,有些造成生態災難。例如,由於遷徙鳥類到達歐洲的時間太晚,以致其產下的後代錯過了毛毛蟲生長旺季,因缺少足夠的食物而生存困難。

  3.物候期改變,生物節律被打亂。植物不能移動,「遷移」滯後於動物,它們主要通過改變物候期而適應逐漸升高的全球氣溫。動物例如許多遷徙的鳥類正在改變它們的旅行日程,英國蝴蝶春天出現的時間較20年前提前了6天。一些冬眠的動物如蛇類因氣溫上升而提前結束「冬眠」,生物節律受到影響。

  4.帶菌或傳染病傳播生物爆發。隨著溫度的升高,帶菌者的繁殖速度、數量增長;寄生蟲的生長速度加快,傳染期加長。

  5.物種瀕危或消失。這是全球變化帶來的最大危害。有人悲觀地估計,當地球平均溫度升高6℃時,地球上將有90%以上的物種消失。

  6.土地利用格局的變化。全球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陸地表面被人類活動所改變。擁有全球50%物種的熱帶雨林面積消失了一半;三分之一的溫帶森林已被砍伐;溫帶雨林已成為瀕危生態系統類型。

  7.氣候變化會引起外來生物的入侵,擴張地盤,排擠本地物種。

  生物多樣性影響氣候變化

  生物基因與物種水平的改變會導致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的改變,及其與水、碳、氮等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相互作用的改變,進而影響到地區或全球氣候。

  人類活動導致的土地覆被變化已經顯著地為大氣增加了溫室氣體。碳主要儲存在森林裡,森林大火或砍伐森林,二氧化碳就會釋放到大氣中。據科學家估計1850到1998年間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三分之一來自於陸地,絕大多數是由於森林毀滅。另外,全球土壤中的碳將近三分之一儲存在沼澤和泥炭地裡。每當沼澤或泥炭地退化或被燒毀、排乾變為農業用地時,溫室氣體就釋放到大氣中。森林的蒸騰作用和熱反射率會影響該地區的水循環,因此植被覆蓋率的減少會導致地區乾旱頻率和持續時間的上升。亞馬遜河流域50%的降水都來自流域內植物的蒸騰作用,當地森林的砍伐已經減少了20%的降水,並造成了季節性乾旱,使溫度升高了2℃,導致熱帶雨林進一步衰退並促使其向更乾燥的落葉林演替。(來源:中國氣象報)

  保護生物多樣性從我做起

  1.愛護一草一木,從小事做起。

  2.節能減排,減緩氣候變化。

  3.不吃珍稀動植物和國家保護動植物。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指在一定時間和一定地區所有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變異和生態系統的複雜性總稱。它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由來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為了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當時的首都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籤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2001年將每年12月29日改為5月22日。

  201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

  (新氣象網綜合 責任編輯:顏昕)

  

相關焦點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
    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並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讓我們共同保護這些寶貴財富。  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1.物種向「溫涼」的地方遷移。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為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籤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中國是這個公約的最早締約國之一。從1995年起,聯合國將每年的12月29日確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今天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又稱:生物多樣性國際日),是鑑於公共教育和增強民眾生態意識對在各層面執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重要性,聯合國大會於2000年12月20日通過了第55/201號決議,宣布每年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2020-05-24 0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2000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55/201號決議,宣布每年5月22日,即《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之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在這一天,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將舉辦系列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共建美麗地球家園。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一起學習《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又稱:生物多樣性國際日),是鑑於公共教育和增強民眾生態意識對在各層面執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重要性,聯合國大會於2000年12月20日通過了第55/201號決議,宣布每年5月22日,即《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之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棕櫚科植物揭示氣候變化對熱帶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日前,丹麥奧胡斯大學教授Daniel Kissling指出,物種將受到當前和未來的氣候變化的強烈影響,這意味著氣候變化將長期影響生物的多樣性,這一影響或許遠超人們的想像。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萬物薈靈,養治有方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包括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 氣候對雨林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可能比森林砍伐更大
    例如,一項新研究對南美洲小型哺乳動物的龐大數據集進行了處理,並在處理過程中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事情:氣候對雨林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可能比森林砍伐更大。,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衡量生物多樣性,包括功能多樣性和系統發育多樣性。
  • ...上論壇: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應對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危機
    會議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之間的協同增效、不同公約之間的整合、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和國土空間規劃等議題,展開研討。 通過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維持和改善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穩定性、恢復力,依靠自然的力量構建應對氣候變化的綠色屏障,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降低氣候災害風險的影響,推動形成生態系統保護恢復與應對氣候變化之間的協同增效,高水平的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雲南省生態環境系統積極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雲南省生態環境系統積極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 2020-05-23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突然喪失
    作者丨未玖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在整個21世紀造成全球範圍內生物多樣性突然、潛在的災難性損失。該研究的主要作者Alex Pigot博士(UCL生物多樣性與環境研究中心)說:「我們發現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風險並非逐漸增加。相反,隨著氣候變暖,大多數物種在一定溫度範圍內還能夠應付一段時間,但當超過溫度閾值時,大部分物種將突然面臨它們從未經歷過的條件。」
  • 溼地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暨中國生態學學會溼地專業委員會2010年...
    11月10日至12日,由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生態學學會溼地專業委員會、中科院溼地研究中心及廣西科學院等主辦、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承辦的「溼地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暨中國生態學學會溼地專業委員會2010年年會」在美麗的廣西北海圓滿結束。
  • 國際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保護
    5月22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這一天,很多國家都會舉辦各類宣傳活動,用宣傳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來喚起人們對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當全球化讓世界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時,任何一個區域環境的優劣往往會影響各國民眾的福祉,也因此生態資源的保護就已成為全人類應該關注的話題。2020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國將將圍繞《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進行宣傳。
  • 背景資料: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新華網北京5月22日電  背景資料: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聯合國將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確定為「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  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境。
  • 科普一下 | 什麼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科普一下 | 什麼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又稱:生物多樣性國際日),是鑑於公共教育和增強民眾生態意識對在各層面執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重要性,聯合國大會於2000年12月20日通過了第55/201號決議,宣布每年5月22日,即《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之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生物多樣性離不開公眾的參與
    央廣網北京5月20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產、生活都有密切聯繫。再過兩天,5月22日,是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據悉,每年用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的資金僅為780億~910億美元,遠低於全球上千億美元的資金需求。報告呼籲人們改變舊習,為此提出了8個轉變以扭轉環境惡化趨勢,恢復生態系統及減少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並且特別強調要運用聯合國提出的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將其作為響應氣候變化的最有效舉措之一。這8個應實現的轉變包括:1.
  • 生態文明時代的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周晉峰致辭第五屆中國...
    人類應該如何應對氣候變化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在11月14日召開的2020年第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氣候影視大會上,周晉峰應邀在主論壇——「氣候變化與綠色復甦」做主旨演講,演講的題目為「生態文明時代的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就上面三方面問題進行細緻講解。
  • 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京舉辦
    5月22日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日,日前,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京舉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活動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明顯成效,對進一步推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