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志雲:中國生態學研究發展40年
40 年來,一代又一代生態學工作者懷著對生態事業無比熱愛的精神,以及對保護生態環境、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崇高使命感,無私奉獻,成就了中國生態學學會的不斷發展壯大,中國生態學學會已發展成為擁有27 個專業委員會、10000 多名會員的學術團體,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生態學學會之一。
-
【中國科學報】認知陸海河相互作用支持黃河三角洲溼地保護
但是,黃河三角洲地區也是我國重點開發區域,石油開採、農業生產、水資源利用以及水利工程等人類活動都在不同程度上破壞了溼地生態與環境,造成溼地退化和生物多樣性降低。例如,過去30年 (1986~2015年),黃河三角洲約35%的自然溼地被破壞,而退化溼地面積佔溼地總面積的40%。同時,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生態系統的破碎度及分離度日益加劇,導致棲息地退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一系列問題。
-
中國林科院副院長崔麗娟:滋潤生命——溼地的力量(二)多樣的溼地生態系統服務
視頻:滋潤生命——溼地的力量(二)多樣的溼地生態系統服務溼地是地球上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是重要的生存環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景觀之一,在維持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減緩災害等方面有著其他系統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
對觀鳥營以溼地鳥類保育為主題構想的建議
對2010年觀鳥營以溼地鳥類保育為主題構想的建議-沈尤首先,對mars廈大綠野的構想表示讚賞,鳥營若能回歸基地化我很樂觀地預言,中國新一代鳥類學家將從這裡誕生。其次,從生態學的角度看,鳥類是具有環境指示意義的物種,其中溼地鳥類的指示性更加突出。某一溼地的鳥類的多樣性程度、對環境的選擇、其行為改變的情況都深刻反映著該溼地環境的狀況。再次,在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人類的認知過程是一個求真的過程,也是一個證偽的過程。有鳥固然很好,可以滿足物種觀察的需要。
-
溼地保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自然解決方案
2019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應對氣候變化」,旨在提醒公眾: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們並非無能為力。事實上,溼地保護能夠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重大問題的自然解決方案。溼地是重要的「儲碳庫」在人們的印象中,沼澤是一種熟悉的溼地類型。
-
中國生態學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暨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通知
中國生態學學會定於2013年10月17-19日在南昌召開「中國生態學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暨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大會主題為「面向國家需求,促進生態學科發展」。本次大會由中國生態學學會主辦,江西農業大學承辦,江西省生態學會、江西省生態經濟學會等單位協辦。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中國水生、溼地生態系統類型可劃分為五大類,38 類天然水體、溼地,以及 11 類人工溼地。(2)在溼地生態系統的恢復中,釐定出該系統內的限制因子是很重要的。退化溼地生態系統中一般包括以下限制因子:生物多樣性下降(棲息地喪失和片段化,過度狩獵、外來入侵種威脅和氣候變化)、水文水利狀況(侵蝕、乾旱、氣候變化、河流水質治理)和水質狀況(富營養化、點源和面源汙染、生物群落變化)、全球變化(海平面上升和全球變暖)和人為幹擾(人類幹擾、土地利用和城市化)。
-
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視角
多規合一將規劃的專業構成拓展到更廣泛的領域,這就需要我們搭建更好的平臺促進跨專業和跨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袁軍處長重點介紹了從十一五到十三五溼地規劃的編制情況,讓我們對全國溼地資源狀況、變化趨勢有了更為清晰的了解,並在報告中指出我們應該繼續加強三區四帶溼地保護與修復,落實習總書記關於溼地保護與修復作出的重大闡述。以編制十四五規劃為依託,持續推進溼地生態保護修復,探索創新合理利用溼地資源,加快完善溼地支撐體系,把黨和國家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要求落到實處。
-
「中國溼地植物資料庫」上線 作家明星呼籲保護生物多樣性
2020年2月2日,被網友稱為:「千年一遇的對稱日」,因為諧音是愛你愛你的意思,大家都想搶著在這一天登記結婚,但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而無法實現。少有人知道,其實這一天也是第24個世界溼地日。今年,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與生物多樣性——溼地滋潤生命。
-
四川致公黨員陳槐榮獲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
亞太經合組織(APEC)在宣布獲獎者的聲明中說,溼地能夠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溼地保護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陳槐的研究有助於更好理解溼地,包括發展新一代的甲烷排放模型、加強對碳儲存和生態價值的評估。今年獎項的主題是「為了繁榮經濟的生物多樣性」。
-
溼地與溼地功能
溼地與森林,農田、草地等生態環境一樣,廣泛地分布於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豐富、生產力很高的生態系統。 溼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環境資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樣性和較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它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
-
關於中國溼地保護的思考
1、中國溼地概況 中國地處太平洋西岸,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盛行東亞季風,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溼潤,特別是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雨量豐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以上)。它能抵禦洪水、調節徑流、控制汙染、消除毒物、淨化水質,是自然環境中自淨能力很強的區域之一,它對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蓄滯洪水、涵養水源、補充地下水、穩定海岸線、控制土壤侵蝕、保墒抗旱、淨化空氣、調節氣候等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 1 溼地的生態功能 溼地的生態功能主要體現在物質循環、生物多樣性維護、調節河川徑流和氣候等方面。
-
北部灣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監測報告發布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 肖琪 由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共同主辦的北部灣濱海溼地保護研討會日前召開。會議發布了《北部灣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公眾監測報告(2019-2020)》(下文簡稱《報告》),並就北部灣地區中國鱟、水鳥的保護工作做學術報告。 據了解,NGO組織美境自然等3家機構結成北部灣濱海溼地保護核心合作夥伴,開展了2019年~2020年的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調查,共同編寫了《報告》。
-
溼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
2020年被譽為「生物多樣性超級年」,今年10月將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為迎接COP15召開,加大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宣傳力度,讓廣大中小學生關注、保護生物多樣性,「雲課堂」應運而生。
-
中科院長期生態學研究為濱海溼地保護提供科技支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濱海溼地是介於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間複雜的自然綜合體。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濱海溼地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重要經濟魚類資源的產卵場、索餌場和越冬場,也是鳥類遷徙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濱海溼地具有物質生產、汙染淨化、抵禦海嘯和風暴潮災害、造陸和固碳等多重生態服務功能。
-
什麼是溼地,為什麼保護溼地...溼地知識你知多少?戳進來為你科普!
常見的自然溼地有沼澤地、泥炭地、淺水湖泊、河灘、海岸灘涂和鹽沼等。溼地具有很強的調節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它能夠淨化汙水,調節區域小氣候;溼地還是水生動物、兩棲動物、鳥類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棲息地。溼地還是全球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在孕育和豐富地球生物多樣性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
多規合一將規劃的專業構成拓展到更廣泛的領域,這就需要我們搭建更好的平臺促進跨專業和跨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袁軍處長重點介紹了從十一五到十三五溼地規劃的編制情況,讓我們對全國溼地資源狀況、變化趨勢有了更為清晰的了解,並在報告中指出我們應該繼續加強三區四帶溼地保護與修復,落實習總書記關於溼地保護與修復作出的重大闡述。以編制十四五規劃為依託,持續推進溼地生態保護修復,探索創新合理利用溼地資源,加快完善溼地支撐體系,把黨和國家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要求落到實處。
-
第二屆全國溼地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2020年年會在京召開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1月23日訊11月13日,第二屆全國溼地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簡稱溼地保護標委會)成立大會暨2020年年會在北京召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溼地管理司司長、溼地保護標委會主任委員吳志民,科學技術司副司長黃髮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調研員閆虹光出席會議並講話。
-
西安滻灞溼地公園改善區域小氣候
中國園林網7月1日消息:6月20日,中省市媒體走訪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感受這片神奇的溼地在改善區域小氣候環境中所貢獻的力量。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地處渭灞交匯區域,將渭河生態景觀帶與灞河生態景觀帶的黃金集合完美承襲。
-
2020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溼地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組科研助理...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聚集了我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等領域的優勢隊伍和傑出人才,擁有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我國生態環境科學做出了奠基性、系統性和開創性的重大貢獻。生態環境中心現有職工504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4人,正高級研究人員120人,副高級研究人員12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1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溼地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組,長期致力於鳥類及其棲息地的研究和保護工作,服務國家重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