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致公黨員陳槐榮獲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

2020-09-16 中國經濟時報四川


2020年9月2日,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APEC Science Prize for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2020年度評選結果揭曉,致公黨成都市武侯區支部黨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槐因其對溼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榮獲此項殊榮。

亞太經合組織21個經濟體均只能提名1名科學家,今年入圍最終評選的共有12位科學家。由科技部提名的陳槐研究員脫穎而出,成為今年此獎項的唯一獲獎者。

亞太經合組織(APEC)在宣布獲獎者的聲明中說,溼地能夠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溼地保護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陳槐的研究有助於更好理解溼地,包括發展新一代的甲烷排放模型、加強對碳儲存和生態價值的評估。

今年獎項的主題是「為了繁榮經濟的生物多樣性」。馬來西亞科技和創新部秘書長西蒂·哈米薩表示,陳槐博士的研究很好地展現了今年的主題,生物多樣性對自然資源豐富的各個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非常重要,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生物多樣性有利於更好應對挑戰以及促進經濟增長。

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旨在表彰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研究人員間學術交流所促進的前沿理念與技術,以及他們為這一地區的貿易與經濟增長所作出的貢獻,提名者要求是40歲以下的跨國研究科學家。

陳槐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先後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骨幹人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人才計劃。致力於溼地生態學研究,取得的學術成績主要包括:系統評估了若爾蓋泥炭地土壤碳庫和我國泥炭地土壤碳庫,發現青藏高原泥炭地土壤碳儲量豐富,具有較大固碳潛力;系統闡述了若爾蓋泥炭地甲烷排放的時空格局,發現水位和植被是主導因子,進而與合作者一起開發了整合主導因子―「水文過程及植被功能」的新一代溼地甲烷排放過程模型;初步揭示了泥炭地土壤碳庫對全球變化的響應特徵,發現環境變化顯著促進了泥炭地土壤碳排放,相對穩定的深層泥炭在全球變化背景下表現出較大的不穩定性。近年來,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等刊物上發表第一/通訊作者SCI論文40餘篇, ESI高被引論文2篇,主編英文專著1部,相關成果被包括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等在內的SCI刊物他引1000餘次。以上部分成果收錄於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1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14年發布的調查報告及最新一期全球甲烷收支評估報告。兼任四川省植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溼地保護協會高原溼地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態學會溼地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湖泊與溼地專業委員會委員;Global Change Biology編委,《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編委等。


(新華社、APEC)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獲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
    新華社吉隆坡9月2日電(記者林昊)2020年度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評選結果2日揭曉,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槐因其對溼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獲獎。亞太經合組織在宣布獲獎者的聲明中說,溼地能夠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溼地保護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陳槐的研究有助於更好理解溼地,包括保護、發展新一代的甲烷排放模型、加強對碳儲存和生態價值的評估。今年獎項的主題是「為了繁榮經濟的生物多樣性」。
  • 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獲得者陳槐:成都對科研工作者很有吸引力
    8月2日,2020年度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評選結果揭曉,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槐因其對溼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獲獎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旨在表彰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研究人員之間學術交流所促進的前沿理念與技術,以及他們為這一地區的貿易與經濟增長所作出的貢獻,提名者要求是40歲以下的跨國研究科學家。由科技部提名的陳槐研究員脫穎而出,成為今年此獎項的唯一獲獎者。
  • 成都科學家獲獎: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揭曉
    2020年度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評選結果2日揭曉,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槐因其對溼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獲獎。亞太經合組織在宣布獲獎者的聲明中說,溼地能夠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溼地保護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
  • 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揭曉!成都科學家獲獎
    9月2日,2020年度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評選結果揭曉,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槐因其對溼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獲獎。亞太經合組織在宣布獲獎者的聲明中說,溼地能夠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溼地保護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陳槐的研究有助於更好理解溼地,包括保護、發展新一代的甲烷排放模型、加強對碳儲存和生態價值的評估。今年獎項的主題是「為了繁榮經濟的生物多樣性」。
  • 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獲得者陳槐:喜歡這裡的人文氛圍 成都對科研工作者很有吸引力
    2020年度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評選結果9月2日揭曉,由科技部提名的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槐因其對溼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脫穎而出,成為今年此獎項的唯一獲獎者。2003年於重慶大學獲得環境工程專業學士學位和英語專業學士學位;2008年於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獲得植物學博士學位;2008年至2012年在重慶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並於其間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了研究工作,先後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骨幹人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人才計劃。
  • 專訪:期待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出堅持多邊主義的信號...
    新華社吉隆坡11月18日電 專訪:期待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出堅持多邊主義的信號——訪亞太經合組織工商諮詢理事會主席魯哈娜新華社記者林昊 鬱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舉行前夕,亞太經合組織工商諮詢理事會主席魯哈娜在吉隆坡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 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2020-11-20 21:05 |新華視點微博
  • 推動亞太合作健康穩定發展——寫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六次領導人...
    合作之風起於大洋,共贏之光灑滿亞太。  11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主席將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各方期待在這裡看到世界和亞太發展大勢、亞太合作的未來和中國開放的態度,期待深化夥伴關係,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促進亞太共同發展和繁榮。
  • ...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
    今天《人民日報》頭版的主要內容有:1、習近平接見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代表;2、就法國前總統德斯坦逝世,習近平向馬克龍總統致唁電;3、《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單行本出版;4、「十三五」——義務植樹一百一十六億株,人工林面積佔森林總面積三分之一以上;5、慄戰書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座談會上強調,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 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雙語...
    以下為講話雙語全文:   攜手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Working Together for an Asia-Pacific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發言(2020年11月
  • 川大馮小明院士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我校化學學院馮小明院士榮獲本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化學科學獎,獲獎項目名稱為「新型優勢雙氮氧配體和高效不對稱催化」。馮小明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家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
  • 【光榮榜】這3位黨員和1個黨員所在集體獲「2020年上海市勞動模範...
    【光榮榜】這3位黨員和1個黨員所在集體獲「2020年上海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模範集體」稱號 2020-12-02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公黨黨員馮小明獲陳嘉庚科學獎
    ,其主要完成人四川大學教授馮小明是致公黨黨員,現任致公黨四川省委會副主委,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公開資料顯示,1963年出生於四川武勝的馮小明是有機化學家,主要從事不對稱催化合成領域的研究工作,在新型手性配體和催化劑的設計合成、不對稱催化反應、手性藥物和生理活性化合物的高效高選擇性合成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 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凝聚地區合力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
    2020年,全球經濟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如何推動全球經濟在「後疫情時代」的復甦發展,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11月20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共同商討如何推動亞太地區經濟復甦以及該地區未來的合作。
  • 2020年致公「留學生看北碚」活動暨西南大學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12月30日,致公2020年「留學生看北碚」活動暨西南大學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揭牌儀式舉行,30餘名來華留學生走進重慶順多利駕考集團和順多利機車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北碚區民營經濟發展情況,並為西南大學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揭牌。
  • 清華大學雒建斌、施一公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雒建斌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兩位教授的科研項目榮獲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新聞發布會現場 供圖 中科院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雒建斌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技術科學獎,獲獎項目是《摩擦中微粒作用機制及超滑機理》。
  • 川大馮小明院士獲陳嘉庚科學獎
    8月28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四川大學化學學院馮小明院士榮獲本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化學科學獎,獲獎項目名稱為「新型優勢雙氮氧配體和高效不對稱催化」。
  • 北大4人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北京大學共有4人獲獎,其中高原寧院士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陳興、關啟安、肖雲峰(按姓氏拼音排序)3位教授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關於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的決定「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 新冠病毒全球肆虐下 經合組織下調2020年經濟增長預期
    來源:金融界網站隨著新冠病毒病例繼續在全球範圍內出現,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簡稱「經合組織」)下調了自己對2020年的展望。
  • 川大馮小明院士獲得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四川在線記者 範芮菱8月29日,川報觀察記者從四川大學獲悉,該校化學學院馮小明院士獲得本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化學科學獎,獲獎項目名稱為「新型優勢雙氮氧配體和高效不對稱催化」。川報觀察記者了解到,馮小明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家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