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雒建斌、施一公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2020-09-04 清華大學

8月28日下午

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

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

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雒建斌

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

兩位教授的科研項目

榮獲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

新聞發布會現場 供圖 中科院

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雒建斌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技術科學獎,獲獎項目是《摩擦中微粒作用機制及超滑機理》。

雒建斌教授

雒建斌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摩擦學專家,現任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名譽院長;兼任國際摩擦學理事會執委,全球工學院長委員會(GEDC)執委;曾擔任國際機構學與機器科學聯合會(IFToMM)摩擦學技術委員會主席,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主任,兩屆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儀器專項、重大項目和創新群體項目負責人;先後擔任9個國內外學術刊物的主編、副主編或編委。雒建斌教授長期從事納米摩擦學研究和納米製造研究。獲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12項;並作為首位中國人獲得2013年美國潤滑工程師學會(STLE)最高獎——國際獎和中國摩擦學最高成就獎。作為第一作者出版英文專著1部,參編英文論著1部,翻譯英文專著1本;發表論文500餘篇,其中SCI收錄300餘篇;獲發明專利授權90餘件。在國際會議上作會議報告(Plenary和Keynote)30餘次。

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施一公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生命科學獎,獲獎項目是《剪接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

施一公教授

施一公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結構生物學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施一公教授主要運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細胞內生物大分子機器的結構與功能,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系統闡述了哺乳動物、果蠅、線蟲三種模式動物細胞凋亡蛋白酶激活、抑制、再激活及調控的分子機理。施一公教授曾獲2010年國際賽克勒生物物理學獎(The Raymond &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2010年香港求是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2010年談家禎生命科學終身成就獎、2014年度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Gregori Aminoff Prize)。2013年5月入選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EMBO)外籍成員。201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017年獲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的前身是陳嘉庚獎。陳嘉庚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1988年,陳嘉庚先生的親屬出資設立了陳嘉庚獎,用於獎勵對我國科教事業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並委託中國科學院負責該獎的組織及評審工作。1998年,因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陳嘉庚獎的獎勵工作被迫中斷。

為繼續發揚陳嘉庚先生「科學興國」精神,獎勵我國基礎科學領域的原創性成果,2003年2月,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銀行共同出資,正式註冊成立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並設立陳嘉庚科學獎。陳嘉庚科學獎定位於獎勵近期在中國做出的重大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2010年,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又設立了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在中國獨立做出重要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的、40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兩個獎項評獎標準均突出強調做出「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截至目前,陳嘉庚科學獎共評出35項獲獎成果(40位獲獎科學家),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共評出26位青年科技人才。

供稿 | 科研院

封面圖 | 霍元東

編輯 | 李晨暉 程曦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公布,施一公在列
    今天,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及青年科學獎公布,其中陳嘉庚科學獎獲獎共5項。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共6位,施一公項目榮獲科學獎。詳情如下:科學獎項目:1.生命科學獎 剪接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 施一公 清華大學/西湖大學4. 地球科學獎 華北克拉通破壞 朱日祥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5. 技術科學獎 摩擦中微粒作用機制及超滑機理 雒建斌 清華大學青年科學獎獲獎人:1. 數理科學獎 關啟安 多復變中的強開性猜想和相關問題的解決 北京大學2.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揭曉 施一公獲生命科學獎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經過評選,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共5項。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共6位。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1. 數理科學獎 實驗發現五夸克態 高原寧 北京大學2.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揭曉
    &nbsp&nbsp&nbsp&nbsp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經過評選,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共5項。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共6位。
  • 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關於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的決定
    根據《陳嘉庚科學獎獎勵條例》《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條例》和《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經陳嘉庚科學獎各評獎委員會嚴格評審,並經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理事會審議批准,決定授予《實驗發現五夸克態》等5個項目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授予關啟安等6人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揭曉!施一公、馮小明等人獲獎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圖|中科院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為:數理科學獎——「實驗發現五夸克態」(北京大學高原寧)、化學科學獎——「新型優勢雙氮氧配體和高效不對稱催化」(四川大學馮小明)、生命科學獎——「剪接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
  • 施一公等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8月28日,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授予5個原創科研成果,共5位科學家獲獎,他們是高原寧、馮小明、施一公、朱日祥和雒建斌。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授予6位40歲以下青年科學家,他們是關啟安、陳興、王克劍、唐朝生、肖雲峰和孫明月。
  • 施一公等5院士獲2020陳嘉庚科學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下午,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清華大學、西湖大學教授施一公等5位院士領銜的科技成果,分別獲得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的各個獎項,獎金100萬元。
  • 陳嘉庚科學獎和青年科學獎
    2020-08-29 04:36:3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8月28日電 (記者吳月輝)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8月28日在京揭曉。5個項目5位獲獎者摘得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6位青年科學家分享了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公布,獎金100萬
    中國科學院今天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據介紹,經陳嘉庚科學獎各評獎委員會嚴格評審,決定授予《實驗發現五夸克態》等5個項目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授予關啟安等6人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度陳嘉庚信息技術科學獎空缺。
  • 陳嘉庚科學獎和青年科學獎揭曉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8月28日在北京揭曉。5個項目5位獲獎者摘得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6位青年科學家分享了陳嘉庚青年科學獎。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北京大學高原寧教授以「實驗發現五夸克態」項目獲得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四川大學馮小明教授以「新型優勢雙氮氧配體和高效不對稱催化」項目獲得陳嘉庚化學科學獎;西湖大學施一公教授以「剪接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項目獲得陳嘉庚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研究員以「華北克拉通破壞」項目獲得陳嘉庚地球科學獎;清華大學雒建斌教授以「摩擦中微粒作用機制及超滑機理
  • 2020陳嘉庚科學獎公布 北大收穫頗豐
    8月28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於2019年1月1日啟動,經過推薦、有效候選項目評審、國內外同行專家通信評審、正式候選項目評審和理事會終審等幾個階段,最終產生5項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6位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揭曉 5項目和6科學家獲獎
    中新網北京8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28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授予「實驗發現五夸克態」等5個項目陳嘉庚科學獎,授予北京大學關啟安等6人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 2020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公布(附歷屆獲獎名單)
    8月28日,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發布《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關於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的決定》。根據《陳嘉庚科學獎獎勵條例》《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條例》和《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經陳嘉庚科學獎各評獎委員會嚴格評審,並經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理事會審議批准,決定授予《實驗發現五夸克態》等5個項目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授予關啟安等6人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 重磅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頒布
    8月28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專輯,集中介紹上述獲獎成果和獲獎人,以及獲獎科學家撰寫的評述性文章,闡述各自研究領域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
  • 施一公等獲百萬大獎!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公布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於2019年1月1日啟動,經過推薦、有效候選項目評審、國內外同行專家通信評審、正式候選項目評審和理事會終審等幾個階段,最終產生5項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6位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
  • 施一公因剪接體研究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獎金一百萬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施一公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生命科學獎,獲獎項目名稱為「剪接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
  • 施一公因剪接體研究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獎金一百萬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施一公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生命科學獎,獲獎項目名稱為「剪接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
  • 院士說丨雒建斌:認準的事情堅持去做
    雒建斌院士近影。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供圖雒建斌,中國科學院院士、摩擦學專家。現任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兼任國際摩擦學理事會執委,獲2013年美國摩擦學者和潤滑工程師學會國際獎。鑽研摩擦現象數十年,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雒建斌是名副其實的摩擦學專家。前不久,2020年度陳嘉庚技術科學獎頒給了「摩擦中微粒作用機制及超滑機理」,項目主要完成人正是雒建斌。
  • 北大4人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編者按8月28日,「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新聞發布會在中國科學院舉行。北京大學共有4人獲獎,其中高原寧院士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陳興、關啟安、肖雲峰(按姓氏拼音排序)3位教授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 川大馮小明院士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我校化學學院馮小明院士榮獲本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化學科學獎,獲獎項目名稱為「新型優勢雙氮氧配體和高效不對稱催化」。馮小明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家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