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獲得者陳槐:喜歡這裡的人文氛圍 成都對科研工作者很有吸引力

2020-09-07 成都科技

2020年度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評選結果9月2日揭曉,由科技部提名的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槐因其對溼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脫穎而出,成為今年此獎項的唯一獲獎者。

人物簡介

陳槐,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成都大邑縣人。

2003年於重慶大學獲得環境工程專業學士學位和英語專業學士學位;

2008年於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獲得植物學博士學位;

2008年至2012年在重慶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並於其間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了研究工作,先後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骨幹人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人才計劃。

談及此次獲得2020年度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陳槐說,在高興的同時,他也感受到自己的幸運,「國內在這一領域的優秀研究者不少,能夠從層層選拔中脫穎而出,當然是件幸運的事。同時,如果沒有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對基礎研究的重視,我們的研究也很難取得目前的成果。」

關於獲獎

  • 這代表我的研究成果 在純科研領域之外獲得了影響力

問:您是在怎樣的情形下得知自己獲獎的?獲獎後您的感受是怎樣的?

陳槐:大約在正式對外公布前兩周,我就收到了授獎委員會發來的獲獎通知郵件。按照往年的慣例,確認獲獎後,將前往主辦國頒獎現場。但今年因為疫情,頒獎儀式改為8月21日晚在網上進行。我應邀作了主題發言。

在我看來,此次獲獎和我以往獲得的科研獎項有很大不同。因為此次所頒發獎項要求與教育、合作發生聯繫,研究所得的成果也需要與其他經濟體合作,這也代表我的研究在純科研領域之外獲得了影響力。

問:今年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的主題是「為了繁榮經濟的生物多樣性」,請介紹一下您的研究工作與這一主題的關聯,此次獲獎後,您下一步有怎樣的打算?

陳槐: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溼地、特別是泥炭地碳循環等領域,本質是研究大自然對人類的貢獻。

目前我關注的一個領域是水稻田。我目前研究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在節水的條件下,減少水稻田的甲烷排放,並穩定水稻田的產量。另外,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立足青藏高原,解答全球泥炭地和溼地問題,評估溼地究竟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和影響。

關於研究

  • 從小就對自然、生物很感興趣 從而步入溼地研究領域

問:您是大邑人,本科獲得環境工程專業學士學位和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後來在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獲得植物學博士學位,您是從什麼時候確定從事今天的研究工作的呢?在您的成長過程中,是怎樣的契機讓您選擇了今天的研究領域?

陳槐:我生長在大邑鄉村,從小就對自然、生物很感興趣,經常和朋友一起採集標本,把樹葉做成書籤。高考選擇環境工程專業,也是看到裡面有「環境」兩個字。做大學畢業論文時,我的指導老師正好是研究生態學方向的,我們一起研究了三峽消落帶溼地水植物多樣性。在這個過程中讓我感受到自己還是更喜歡生態學的研究,所以碩士就報考了生態學,後來在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攻讀植物生態學方向,繼續研究溼地的功能和生態系統服務。

問:您現在也同時負責博士生人才培養工作,您通過什麼方式培養他們?要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身您所研究的領域,您有怎樣的建議?

陳槐:從事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對這一領域感興趣。因為科研很多時候非常辛苦,如果沒有興趣,對研究者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我會要求自己的研究生每周舉辦一個讀書會,每次讀書會有兩個同學來分享學習心得,其他同學進行提問。互動的過程,也幫助我們整個團隊找到新的思想火花,發現前沿的研究問題。

要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溼地研究領域,科普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另一方面培養他們的興趣。工作中,我曾與央視一檔節目合作,普及溼地知識,在高校做報告時,我也嘗試讓更多不同專業的本科、研究生了解溼地,產生研究溼地的興趣。

關於成都

  • 舒適的自然環境,寬容的文化氛圍等 讓這座城市更有吸引力

問:您是成都人,也在成都工作多年,您對成都的感受如何?

陳槐:我出生於成都農村,先後在重慶、西安、加拿大等地生活,最後回到成都工作,還是更喜歡成都的氣候、環境以及人文氛圍。另一方面,岷江孕育了成都平原的富庶,都江堰進一步保證了成都平原溼地農業的穩定,產生出獨有的溼地文化,這也是非常吸引我的地方。

目前,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重視科研對一個城市發展的重大影響,您覺得成都是否為科學家提供了合適的科研環境?如果要吸引更多的科研人才來到成都,您有怎樣的建議?

陳槐:在我看來,成都自然環境舒適,生活配套相對完善,文化也有一種寬容性,從而讓這裡的科研管理、科研投入等都在全國範圍內處於靠前位置,因此對科研工作者來說,成都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同時,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成渝兩地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推動城市政策、功能進一步完善,對更多科研工作者有了更強的吸引力。

在我看來,成都要吸引更多國外人才也不是問題,因為成都人非常友好,包容度高,又有創新的文化。如果成都能進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英語能力,提供讓國外人才到來後即使不懂中文也能很舒適生活的環境,相信將進一步提升成都的吸引力。

(來源:成都日報)

相關焦點

  • 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獲得者陳槐:成都對科研工作者很有吸引力
    8月2日,2020年度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評選結果揭曉,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槐因其對溼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獲獎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旨在表彰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研究人員之間學術交流所促進的前沿理念與技術,以及他們為這一地區的貿易與經濟增長所作出的貢獻,提名者要求是40歲以下的跨國研究科學家。由科技部提名的陳槐研究員脫穎而出,成為今年此獎項的唯一獲獎者。
  • 四川致公黨員陳槐榮獲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
    >2020年9月2日,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APEC Science Prize for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2020年度評選結果揭曉,致公黨成都市武侯區支部黨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槐因其對溼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榮獲此項殊榮。
  • 中國科學家獲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
    新華社吉隆坡9月2日電(記者林昊)2020年度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評選結果2日揭曉,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槐因其對溼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獲獎。亞太經合組織在宣布獲獎者的聲明中說,溼地能夠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溼地保護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陳槐的研究有助於更好理解溼地,包括保護、發展新一代的甲烷排放模型、加強對碳儲存和生態價值的評估。今年獎項的主題是「為了繁榮經濟的生物多樣性」。
  • 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揭曉!成都科學家獲獎
    9月2日,2020年度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評選結果揭曉,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槐因其對溼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獲獎。亞太經合組織在宣布獲獎者的聲明中說,溼地能夠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溼地保護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陳槐的研究有助於更好理解溼地,包括保護、發展新一代的甲烷排放模型、加強對碳儲存和生態價值的評估。今年獎項的主題是「為了繁榮經濟的生物多樣性」。
  • 成都科學家獲獎: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揭曉
    2020年度亞太經合組織創新、研究與教育科學獎評選結果2日揭曉,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槐因其對溼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獲獎。亞太經合組織在宣布獲獎者的聲明中說,溼地能夠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溼地保護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
  • 推動亞太合作健康穩定發展——寫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六次領導人...
    合作之風起於大洋,共贏之光灑滿亞太。  11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主席將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各方期待在這裡看到世界和亞太發展大勢、亞太合作的未來和中國開放的態度,期待深化夥伴關係,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促進亞太共同發展和繁榮。
  • 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以色列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籤約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9月24日,以色列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籤約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據悉,該項目是以色列Kamedis公司聯合成都農高技轉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在亞太地區唯一一個集「研發+種植+中試+銷售」的中心,由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以色列科學與人文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伊蘭切特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並同四川農業大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共同組成專家團隊。
  • ...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
    今天《人民日報》頭版的主要內容有:1、習近平接見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代表;2、就法國前總統德斯坦逝世,習近平向馬克龍總統致唁電;3、《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單行本出版;4、「十三五」——義務植樹一百一十六億株,人工林面積佔森林總面積三分之一以上;5、慄戰書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座談會上強調,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 專訪:期待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出堅持多邊主義的信號...
    新華社吉隆坡11月18日電 專訪:期待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出堅持多邊主義的信號——訪亞太經合組織工商諮詢理事會主席魯哈娜新華社記者林昊 鬱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舉行前夕,亞太經合組織工商諮詢理事會主席魯哈娜在吉隆坡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 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雙語...
    亞太經合組織成立以來的30多年,是世界格局加速演變、全球治理深刻重塑的30多年,也是亞太地區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30多年。   今年,亞太經合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開啟2020年後的合作願景,我們達成了共建亞太共同體的目標。我們應該以此為新起點,開啟亞太合作新階段,延續亞太地區強勁發展勢頭,迎接亞太地區共同繁榮未來,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
  • 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20日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 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凝聚地區合力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
    11月20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共同商討如何推動亞太地區經濟復甦以及該地區未來的合作。那麼,亞太地區以及APEC在抗擊疫情和推動經濟復甦與發展等方面又將扮演何種角色,帶著相關問題,《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廖淑萍。
  • 第十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在京頒獎 上海科學家鄧子新院士等獲殊榮
    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創設於 2008 年 5 月,是談家楨先生提議,經國家科技部批准的生命科學技術獎項,由聯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捐資創立,其後得到了上海復星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和談家楨基金會的資助,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承辦、談家楨生命科學獎獎勵委員會組織。
  • ...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
    應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1月20日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應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國王薩勒曼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11月21日至22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  上述會議將以視頻方式舉行,習近平主席將在北京出席有關活動並發表重要講話。
  • 專訪美國高級科學促進會院士洪明奇:成都吸引力離不開優良的科創環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名揚 攝「四川很多研究機構給我的感覺,就是願意向上,而且向上發展的速度很快。我來到成都,一方面是來學習,一方面更是為了來幫忙。」洪明奇笑容可掬地說。9月10日,第十七屆中國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談會在成都舉行,包括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18名海內外院士等約800名中外嘉賓共聚一堂。美國高級科學促進會院士洪明奇受邀出席,並在會後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
  • 2020.9.3 星期四 中科院最新科研、科技動態
    科研進展1、長春應化所等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究中取得進展2、科學家建立大樣本獼猴腦影像標準化模型3、東北地理所在線蟲趨化性研究中取得進展4、大連化物所等提出椅式能帶結構調控無機鈣鈦礦材料光電性能新策略5、成都山地所等在喜馬拉雅冰湖潰決災害研究中取得進展6、地環所揭示中亞黃土中蝸牛化石的古氣候研究意義
  • 首屆南開大學科學研究獎重大成就獎獲得者周其林——以卓越科研...
    我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著名學者、文學院教授羅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獲得首屆南開大學科學研究獎重大成就獎。該獎授予為學校科研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科研工作者,其在專業領域內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取得國際領先的高水平創新性研究成果,產生重大學術貢獻或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