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觀鳥營以溼地鳥類保育為主題構想的建議

2020-12-06 騰訊公益

對2010年觀鳥營以溼地鳥類保育為主題構想的建議

-沈尤

首先,對mars廈大綠野的構想表示讚賞,鳥營若能回歸基地化、長期化、從身邊的鳥類和鳥類棲息地環境關注起,實在是善莫大焉。我很樂觀地預言,中國新一代鳥類學家將從這裡誕生。

其次,從生態學的角度看,鳥類是具有環境指示意義的物種,其中溼地鳥類的指示性更加突出。某一溼地的鳥類的多樣性程度、對環境的選擇、其行為改變的情況都深刻反映著該溼地環境的狀況。

再次,在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人類的認知過程是一個求真的過程,也是一個證偽的過程。有鳥固然很好,可以滿足物種觀察的需要。但無鳥也許更重要,更能反映深刻的生態問題。大家在觀鳥的時候必須要完成從生物學範疇到生態學範疇的遞進。

下面,我提供一個簡單的邏輯框架來說明鳥與環境的關係

1、食物,鳥類對於環境的選擇首先是基於食物,食物的多樣性導致鳥類的多樣性,食物的豐富程度決定鳥類類群規模。

2、營巢條件,鳥類環境選擇的第二條件便是有合適的營巢條件以滿足自然繁殖的需要。

3、受幹擾程度,若受幹擾程度超出了鳥類耐受的範圍,再多的食物,再好的營巢條件,也無法留住更多的鳥類。

4、對於遷徙過程中的鳥類而言,其經停和越冬的場所依然滿足第1和第3條件。當然還受氣候等其他因素的影響。

最後,基於上述邏輯提出如下建議:

1、大多數地區天然溼地消失殆盡,人工溼地、類溼地是人類活動頻繁地區如城市的基本類型,因此建議多關注人工溼地和強幹擾程度下的溼地環境鳥類的棲息、繁殖、遷徙、越冬等。

2、注意觀察溼地能夠為鳥類提供的食物的狀況,魚蝦、浮遊生物、水生植物等等,還需要關注非主觀的人工投食(如放生客觀上給鳥類帶來的食物)對溼地鳥類類群的影響。

3、注意觀察溼地及周邊地區(5公裡半徑內)溼地鳥類營巢的環境情況,看看哪些環境成為了鳥類營巢的場地,哪些東西成為了鳥類營巢的材料。

4、注意觀察溼地水量和水位的變化對溼地鳥類的影響。對應指標:種類、數量、行為的變化等。

5、注意觀察鳥類遷徙經停、越冬對溼地環境的選擇,有哪些基本的特徵?

6、建議各個觀鳥營以自身所在的地區溼地(包括海灘、湖泊、河流、水庫、沼澤等)為觀察對象,活動範圍半徑在100公裡以內為宜。

7、建議作長期的觀察,確定工作斷面和工作方法,進行1~2年為周期的觀察。頻率為每月2~5次。

8、作好觀察記錄,並進行數據分析,努力將結果在專業刊物上發表。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各個鳥營應根據自身條件確定方向和內容,不求完全,只求思之而行,行之有效,效以為用)

轉自濟溪論壇:http://forum.gsean.org/viewthread.php?tid=55650&page=1&extra=#pid301463

青國青城2010活動官網:http://gongyi.qq.com/zt/2010/green/

相關焦點

  • 觀鳥天堂府河溼地首發鳥類名錄 149種鳥類榜上有名
    武漢府河鳥類名錄,是結合近10年來的各種歷史資料、歷史數據、民間組織和個人的觀鳥記錄等數據源,對武漢府河溼地的越冬候鳥、水鳥以及鳥類類群進行了分別的統計和整理,最終形成的。監測報告統計出的武漢府河溼地冬候鳥、夏候鳥、水鳥、林鳥等各類鳥類種類的總數,共計149種,佔武漢市所有鳥類種類數量的39%。
  • 又是一年觀鳥季 江蘇記錄在冊鳥類超450種
    每年4月20日—26日是江蘇省暨南京市愛鳥周,今年愛鳥周的主題是「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江蘇記錄在冊的鳥兒超450種,可以稱得上「鳥類天堂」。 江蘇記錄在冊的鳥類超450種 江蘇地跨南北兩個氣候帶,鳥類資源十分豐富。
  • 2020「北京秋季觀鳥月」觀鳥大賽及鳥類攝影大賽活動通知
    此次大賽旨在鼓勵市民到戶外去觀察野生鳥類,在欣賞鳥類的同時,記錄鳥類的數量和分布信息,留下相關影像資料,為北京市鳥類資源調查提供數據支持。此次活動共有「觀鳥大賽」及「鳥類攝影大賽」兩項賽事及相關科普宣傳活動。
  • 118種鳥類現身 刷新觀鳥圖鑑
    (通訊員 陳園園 記者 張源源)昨天,2018江蘇省暨南京市「愛鳥周」系列活動之第二屆「震旦杯」城市觀鳥邀請賽在紅山森林動物園落幕。由專業觀鳥者和業餘隊員共同組成的10支隊伍在短短12個小時內,記錄下118種鳥類身影,並為南京觀鳥圖鑑更新了大濱鷸、白額燕鷗等鳥種。
  • 最佳觀鳥時期到了!官方發布廣東十佳觀鳥勝地,大量美圖來了
    以珠江口溼地圈為例子,這裡匯聚了廣東廣州南沙溼地公園、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香港米埔溼地等四大重要溼地,這裡野鴨成群、蒼鷺佇立,共同構成珠江口溼地水鳥遷徙繁殖區域,被譽為珠江三角洲的「候鳥天堂」。秋冬時節,大批候鳥飛臨廣東各觀鳥勝地,廣大市民可帶著「大炮」去觀鳥。廣東省林業局也提醒市民要文明觀鳥,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 「幾十種溼地植物,一百多種鳥類,難怪觀鳥的都往這裡跑」
    2011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環保組織對大澤湖周邊鳥類進行調查,統計留鳥、夏候鳥、冬候鳥等共135種,依賴溼地生活的鳥類有58種,包括白鶴、小天鵝、彩鷸、水雉、棉鳧等珍稀鳥種。2013年8月23日,植物學教授喻勳林實地考察大澤湖,細數狹葉香蒲、菱角、菰草、蘆葦、芡實等十多種水生植物。雖至今沒有真正的本底調查,這植物學家與觀鳥愛好者眼裡的溼地科普,是我們留住溼地的理由之一。
  • 青島最全「觀鳥地圖」 這些鳥類你都見過嗎?
    輕寒薄暖暮春天,  又是一年觀鳥時。  為您精心繪製一張「觀鳥地圖」  讓市民在高山、在草場、在水中,  觀深澗黃鸝鳴、賞翠柳白鷺飛。  到底要去哪裡觀鳥呢?  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出來了~  近400種鳥類,珍稀的不少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山海相依、植被繁茂、 溼地類型多樣,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
  • 「觀鳥中國愛心伴鳥在旅途」鳥類放飛活動在秦皇島啟動(組圖)
    3月31日上午,秦皇島第十四屆「觀鳥中國·愛心伴鳥在旅途」鳥類放飛活動在北戴河國家溼地公園舉行。圖為放飛現場。劉震攝河北新聞網3月31日秦皇島電(記者孫也達 通訊員劉震)今天上午,秦皇島第十四屆「觀鳥中國·愛心伴鳥在旅途」鳥類放飛活動在北戴河國家溼地公園舉行,白尾海雕、雕鴞、紅隼等13隻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被放歸自然。
  • 2020年洋湖國家溼地公園秋季趣味觀鳥賽圓滿結束
    10月17日,由洋湖國家溼地公園主辦的"感受溼地之美,共賞飛羽精彩"2020年洋湖溼地秋季趣味觀鳥賽在洋湖國家溼地公園舉行。本次大賽邀請了湖南省十大愛鳥護鳥衛士,斯巴魯生態保護獎獲得者、《湖南鳥類圖鑑》作者李劍志老師,秘境中國和TNC籤約攝影師、湖南省創意環境科技傳播中心負責人劉科老師,湖南環保志願服務聯合會生態保護行動中心主任施楊老師作為專家評委,共有15支觀鳥隊伍,通過限時觀鳥、鳥類知識競答、鳥印象手工賽三個環節進行比拼。
  • 溼地生態美,福州閩江河口迎來最佳觀鳥季
    根據統計,目前閩江河口溼地保護區已有小天鵝521隻,鴻雁150隻,黑臉琵鷺137隻,白額雁68隻,赤頸鴨、斑嘴鴨、針尾鴨、黑腹濱鷸、環頸鴴、三趾濱鷸數量高達數千隻,非常適宜前往觀賞。閩江河口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閩江河口溼地位於長樂區東北部潭頭鎮、梅花鎮閩江入海口南側,是福州地區保留下來的最大的原生態河口溼地,生態環境良好。
  • 馬朝紅:黃河溼地鳥類的守護者(1)
    新華社照片,洛陽(河南),2019年12月18日馬朝紅:黃河溼地鳥類的守護者12月17日,馬朝紅(左)和同事在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黃河溼地保護區巡護鳥類。今年50歲的馬朝紅,是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黃河溼地保護區的一名管護員。冬日,黃河灘刺骨的寒風裡,她通過望遠鏡,靜靜凝視著遠處河面上成群的鳥兒。10隻、20隻、143隻……馬朝紅掏出筆記本,用凍得發僵的手,飛速記錄下觀測到的鳥類數據。
  • 新疆觀鳥12年 發現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
    人民網烏魯木齊12月7日電 (記者胡仁巴)「今年4月12日,新疆鳥友會會員在烏魯木齊南郊溼地拍鳥時,在蘆葦蕩裡非常意外地發現一種國內新鳥類——須葦鶯。」7日,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介紹,新疆觀鳥會會成立12年來,鳥友們已在新疆發現了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和36種新疆鳥類新記錄。
  • 星湖國家溼地公園現場直播鷺鳥傳宗接代,視頻+圖片,趕快來圍觀……
    4 觀鳥人,大自然的守護者  3月25日,星湖溼地攜手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在星湖國家溼地公園宣教中心舉辦了2017當天下著毛毛細雨,網絡招募等方式共120餘人的觀鳥愛好者也來到現場,共同聆聽動物保護專家的講座。活動的宗旨是增強及鞏固孩子們的愛鳥意識,倡導正確的護鳥、觀鳥理念,共同守護我們的綠色家園。
  • 福州最全觀鳥路線圖出爐 福建鳥類多達557種
    福州作為省內鳥類資源豐富的城市,市民也希望觀賞到更多的鳥類。愛鳥周,東南快報(微博)記者聯合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劉伯鋒、福建省觀鳥會會長楊金以及廣大資深鳥友,獨家推出觀鳥攻略,提供觀鳥路線。今日,福州最全的觀鳥路線圖新鮮出爐,20處觀鳥點的鳥類分布、特色等,從公園、高校、郊區到家門口,都有各種各樣的鳥兒。
  • 梁鴻國家溼地公園生態修復工程開工 為鳥類打造最佳安居場所
    1.7米、1.4米、1米……近日,在梁鴻國家溼地公園一處荒地上,地面用白線畫上開挖記號,挖掘機正揮舞大鏟整理地形。待水系連通後,預計今年三四月份,這片荒地就將變溼地,成為荷葉田田、水鳥翩躚的「棲鳥灣」,為鳥類打造最佳安居場所。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為了保證黑鸛不挨餓,中心工作人員選擇水面寬闊、流速緩的六渡,為黑鸛投餵小雜魚。「主要選泥鰍,它們大小適合,營養豐富。泥鰍不會隨著河水流走,而是鑽到河底淤泥和沙地裡,黑鸛在淺水區域找吃的,容易發現它們。」  NGO組織中國觀鳥記錄中心的觀測記錄了黑鸛更廣泛的分布。「由於觀鳥愛好者的路線更靈活,2014年以來,在北京的海澱等9個區的20個觀鳥地記錄到了黑鸛。」
  • 「中科館大講堂」溼地鳥類:與人類共存的精靈
    嘉賓:胡若成(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科學顧問)【嘉賓簡介】胡若成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科學顧問,主要研究方向為鳥類保護地理學,他是觀鳥愛好者,國內目擊近700種鳥類;曾參與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申請工作
  • 野鴨湖溼地生態保護效果明顯 10年新增鳥類62種
    1997年創建北京市首個溼地自然保護區,2000年升級為市(省)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單位。2013年被國家環保部和國家旅遊局聯合授予全國首批生態旅遊示範區。並對退化的溼地進行綠改恢復,從媯水河入口處引水進地,補種補植蘆葦、蒲草等多種水生植物,建立了適合鳥類停留的水域和島嶼。 據統計,截至目前,野鴨湖溼地累計恢復2萬畝溼地,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 野生鳥類10年增加62種 經過溼地恢復,野鴨湖溼地的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恢復與可持續利用。
  • 珍稀鳥類現身印證無錫生態環境日益向好 愛鳥周「雲觀鳥」將上線
    江蘇省將每年的4月20日-26日定為「愛鳥周」活動時間,今年是我省第39個「愛鳥周」,活動主題是「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受疫情影響,今年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將策劃線上「雲觀鳥」活動,特邀觀鳥達人和博物專家帶我們隨鏡頭探訪鳥類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