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2010年觀鳥營以溼地鳥類保育為主題構想的建議
-沈尤
首先,對mars廈大綠野的構想表示讚賞,鳥營若能回歸基地化、長期化、從身邊的鳥類和鳥類棲息地環境關注起,實在是善莫大焉。我很樂觀地預言,中國新一代鳥類學家將從這裡誕生。
其次,從生態學的角度看,鳥類是具有環境指示意義的物種,其中溼地鳥類的指示性更加突出。某一溼地的鳥類的多樣性程度、對環境的選擇、其行為改變的情況都深刻反映著該溼地環境的狀況。
再次,在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人類的認知過程是一個求真的過程,也是一個證偽的過程。有鳥固然很好,可以滿足物種觀察的需要。但無鳥也許更重要,更能反映深刻的生態問題。大家在觀鳥的時候必須要完成從生物學範疇到生態學範疇的遞進。
下面,我提供一個簡單的邏輯框架來說明鳥與環境的關係
1、食物,鳥類對於環境的選擇首先是基於食物,食物的多樣性導致鳥類的多樣性,食物的豐富程度決定鳥類類群規模。
2、營巢條件,鳥類環境選擇的第二條件便是有合適的營巢條件以滿足自然繁殖的需要。
3、受幹擾程度,若受幹擾程度超出了鳥類耐受的範圍,再多的食物,再好的營巢條件,也無法留住更多的鳥類。
4、對於遷徙過程中的鳥類而言,其經停和越冬的場所依然滿足第1和第3條件。當然還受氣候等其他因素的影響。
最後,基於上述邏輯提出如下建議:
1、大多數地區天然溼地消失殆盡,人工溼地、類溼地是人類活動頻繁地區如城市的基本類型,因此建議多關注人工溼地和強幹擾程度下的溼地環境鳥類的棲息、繁殖、遷徙、越冬等。
2、注意觀察溼地能夠為鳥類提供的食物的狀況,魚蝦、浮遊生物、水生植物等等,還需要關注非主觀的人工投食(如放生客觀上給鳥類帶來的食物)對溼地鳥類類群的影響。
3、注意觀察溼地及周邊地區(5公裡半徑內)溼地鳥類營巢的環境情況,看看哪些環境成為了鳥類營巢的場地,哪些東西成為了鳥類營巢的材料。
4、注意觀察溼地水量和水位的變化對溼地鳥類的影響。對應指標:種類、數量、行為的變化等。
5、注意觀察鳥類遷徙經停、越冬對溼地環境的選擇,有哪些基本的特徵?
6、建議各個觀鳥營以自身所在的地區溼地(包括海灘、湖泊、河流、水庫、沼澤等)為觀察對象,活動範圍半徑在100公裡以內為宜。
7、建議作長期的觀察,確定工作斷面和工作方法,進行1~2年為周期的觀察。頻率為每月2~5次。
8、作好觀察記錄,並進行數據分析,努力將結果在專業刊物上發表。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各個鳥營應根據自身條件確定方向和內容,不求完全,只求思之而行,行之有效,效以為用)
轉自濟溪論壇:http://forum.gsean.org/viewthread.php?tid=55650&page=1&extra=#pid301463
青國青城2010活動官網:http://gongyi.qq.com/zt/2010/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