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種溼地植物,一百多種鳥類,難怪觀鳥的都往這裡跑」

2020-11-30 瀟湘晨報數字報

    □撰文/劉海波高佳(實習)

    「大澤湖這樣原生態的生境,長沙市內很難找到第二處」。2011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環保組織對大澤湖周邊鳥類進行調查,統計留鳥、夏候鳥、冬候鳥等共135種,依賴溼地生活的鳥類有58種,包括白鶴、小天鵝、彩鷸、水雉、棉鳧等珍稀鳥種。2013年8月23日,植物學教授喻勳林實地考察大澤湖,細數狹葉香蒲、菱角、菰草、蘆葦、芡實等十多種水生植物。雖至今沒有真正的本底調查,這植物學家與觀鳥愛好者眼裡的溼地科普,是我們留住溼地的理由之一。

    親近大澤湖的方式,有很多種。或在湖邊隱蔽處觀鳥,或踩著柔軟溼潤的草甸,細數腳下植物,還可以駕著小划子,穿行在長滿菱角、荷葉的湖面。

    湖湘地理與大澤湖的一次不期而遇,是在經過湖邊小路的一片西瓜地時,兩隻環頸雉,俗稱野雞,先後從西瓜藤蔓中「撲騰」出來,「咯咯」叫著,呈拋物線飛向遠處。環頸雉離我們那麼近,以至於我能看清它們肥厚的身軀和黃黑交錯的尾羽。

    這是2013年8月22日,「天空城市」還在打地基時期的大澤湖的清晨。

    大澤湖的湖面屬於淺灘靜水,適合生長菱角、芡實、荷花等水生植物

    8月22日一大早,湖湘地理與湖南師範大學動物學專家王斌博士、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長沙辦主任蔣勇一起,圍著大澤湖邊走了一圈,環保志願者們管這叫「巡湖」。

    大澤湖的早晨,應該是從白頰噪鶥、椋鳥、烏鶇等此起彼伏的鳴叫聲中開始的。早晨5點多,天剛蒙蒙亮,習慣早起的白頰噪鶥就開始呼朋引伴,「吉呀,吉呀」,喋喋不休,在樹枝和灌木叢中跳上跳下。

    它們長得圓頭圓腦,生性膽小、活潑。觀鳥者可以超近距離觀察,只要接近時,「動靜儘量不要太大」,白頰噪鶥就會慢慢適應。它們吃得很雜,既吃昆蟲,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經常到菜地裡搗亂。因而,深受觀鳥者喜愛的它們,卻令附近農民頭痛。

    此時,湖中水鳥也在湖面活動開來。大澤湖的湖面屬於淺灘靜水,適合生長菱角、芡實、荷花等水生植物。它們為許多水鳥提供了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環境。比如苦草,白鶴就喜歡吃它的根莖。

    黑水雞清早喜歡在菱角的葉面上「軋馬路」,一旦有響動,就鑽到了菱角底下。雖然它的腳趾沒有腳蹼,但遊泳和潛水並不比其他水鳥慢。它在大澤湖屬於留鳥,把巢築在距水面不高的草叢裡。這裡有豐富的水草、植物嫩芽,以及昆蟲幼蟲和魚蝦。每年春夏時節,氣溫回升後,大澤湖還會吸引許多夏候鳥如牛背鷺、白鷺、麥雞、斑魚狗等來此繁殖,其中不乏珍稀品種。

    累人效益低,很多地方都不種植芡實了,而水雉喜歡把卵產在這大型浮水植物葉片上

    大澤湖東南邊湖面上,漂著一個個綠色多刺大鍋蓋大小的圓形葉片,它的葉稈浸在水下,圓葉一片挨一片,連綴在湖面,如同一個綠色的平臺。這就是俗稱「雞頭米」的芡實。為湖南省小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由於各地水域大多成為精養魚塘,已難覓蹤跡了。「它的果實和葉柄可以食用,葉片卻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雉的棲息地。」王斌介紹道。

    水雉在繁殖期身披金黃褐白羽色,拖著長長的尾羽,細長的腳爪輕步於芡實、菱角等的葉片上,翩翩姿態為它贏得了「凌波仙子」的美稱。水雉不築巢,把卵產在大型浮水植物的葉片上,芡實葉是首選。「種芡實挺累人的,效益也不高,所以現在很多地方都沒有種植芡實」,王斌說,「水雉可利用的繁殖場所少了,水雉數量也跟著下降」,「大澤湖是水雉在長沙為數不多的容身地之一」。

    在大澤湖與水雉處境類似的,還有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棉鳧,「紅皮書」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編寫,指示我國瀕危物種的受威脅程度。王斌介紹,棉鳧在湖南較為少見,有記錄的只有幾隻。它在雁形目中,是「體型最小的鴨子」,體長只有30釐米左右。全身黑色羽毛,長著張「小白臉」,喜歡在有荷花、芡實、菱角等浮葉植物的水域裡活動。佔據大澤湖水域過半荷花,正好給予了棉鳧以庇護。

    從中國觀鳥記錄中心裡有關大澤湖的20條歷史記錄中可知,每年5月份,是夏候鳥在長沙鳥種最豐富的時候。而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大澤湖則成了冬候鳥的樂園,過境、越冬候鳥數量非常多,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白尾鷂、普通鵟等。

    這裡距離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僅40公裡,曾在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的蔣勇認為:「大澤湖就是候鳥往返洞庭湖的前沿『驛站』。」

    高大的禾草群落裡,黑水雞、小等最喜歡在裡面築巢

    黑水雞、水雉等水鳥不喜歡空蕩蕩的湖面,大澤湖上豐茂的水生植物給了它們遮蔽。8月23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植物學教授喻勳林考察大澤湖,注意到大澤湖的局部湖汊水灣處,菱角、水葫蘆等過分集中茂盛,他擔心大澤湖有「水體富營養化趨向」。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大程度上在於,附近居民的生活汙水和農田的肥料流入了湖裡。

    這是喻勳林第一次到大澤湖,他的擔憂,建立在對大澤湖生境的驚喜上,「這是一個值得保護的地方」。

    蔣勇當初也有這樣的驚喜,他開玩笑說,若洞庭湖邊有這樣大片水域,早變成魚塘了。上世紀90年代,大澤湖一帶還是農田,到了本世紀初,因為「排澇不划算,湖底田土漸荒,水渠和田塍廢棄,沉入水底」。大澤成湖後,也曾有外地人承包這裡養魚和龍蝦,但因為湘江洪水倒灌,魚苗全跑光了。

    這兩年雖也開始在邊緣有人圍起水面挖出池塘搞農家樂,但大澤湖基本保持在沉寂狀態。而大澤湖與湘江相連的兩個閘門則保證了水的存在。自排閘的水位黃海高程保持在31米(湘江排澇一般是29米),它滋潤著湖中生物。

    因這些機緣,大澤湖成了一處名副其實的自然溼地。人工渠也未被硬化,灘地自然漲漫。這裡魚蝦豐富,水草鮮美。沼澤邊長滿了遊草,這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淺灘上則是大片的菰草,它的嫩莖就是我們吃的「茭白」。湖面上,狹葉香蒲夾雜在菱角和芡實之間,根深深地扎在了淤泥底下,穗狀花序像蠟燭一樣高聳水面,因此它又叫做「毛蠟燭」。荷花與蘆葦,將大澤湖的東南部一分為二。因為大澤湖屬於靜水緩流,水漲水落時,留下了深厚的淤泥。蘆葦在上面連片生長,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黑水雞、小等最喜歡在裡面築巢。

    喻勳林還看到了一個不和諧的外來物種——空心蓮子草。它的別稱霸氣,叫「革命草」,和水葫蘆一樣,能夠吸納重金屬,充當水體清潔工。但它的壞處也很明顯,瘋狂繁殖的「革命草」,會擠佔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間,堵塞水道。當它們腐爛後,富集的重金屬又會散逸沉落水底。

    「幾十種溼地植物,一百多種鳥類,難怪觀鳥的人都往這裡跑。大澤湖能保持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喻勳林說。

    在動物、植物和沼澤間,仍有一種原生態的生境關係,大澤湖提供了豐富生境

    「有怎樣的溼地環境,就長怎樣的溼地植物,有怎樣的溼地植物,就來怎樣的鳥類」,喻勳林在考察大澤湖之後總結道。

    蔣勇最近來過多次大澤湖,每每面對著這片「淤泥層厚,沒怎麼清淤也沒抽乾」的水域,很欣慰。「你看這裡,有沼澤淺灘、坡地、池塘、稻田、菜地,還有小山坡長滿樟樹等,給不同的鳥類提供了不同生境。」一切都很豐富、自然,在觀鳥愛好者眼裡,是「長沙為數不多特徵典型的溼地」。

    眼前的大澤湖,拋開那些建築工地、漁場、農家樂,在動物、植物和沼澤間,仍有一種原生態的生境關係,王斌將這稱為「生態位」。簡言之,「生態位」就是任何一個物種,在競爭激烈的生存環境下,找到適合生存的條件,如食物、水源、隱蔽地等,體現其所在生境的位置。

    為了贏得其「生態位」,動物在不斷的生存、競爭中,產生了種種個體行為。在大澤湖,棲息著一種領地意識很濃厚的麥雞,它在沼澤的草叢裡築巢,一旦有生物接近巢穴,它便尾隨並不時飛出警告,很有範兒;鴴鷸類的彩鷸,則一反鳥類「一夫多妻」、雄鳥比雌鳥美麗的常態,雌鳥身披斑斕羽衣,光彩照人,雄鳥卻黯淡無光。原來,彩鷸是雄鳥負責築巢、孵卵和育雛,忙得不亦樂乎。這種珍稀的鳥種,在大澤湖有繁殖記錄。

    只是人類幹預還是越來越多。除了工地,比如養鴨子,「養鴨的地方寸草不生」。大澤湖附近的居民在沼澤裡採摘芡實、蓮子、菱角,這是出於自然需求,無可厚非。然而,當他們放置「地籠」撈捕魚蝦等,等到沼澤乾涸後,「地籠」露出了水面。水鳥啄食蟲子,往往誤闖籠中,造成死亡。「地籠」對水鳥的「誤傷」,是人類對其生存條件的幹預和剝奪。還好,在環保志願者去得越來越多的今天,村民看到地籠裡的傷鳥,第一反應就是給志願者打電話。

    據2007年長沙市溼地資源普查數據顯示,長沙城區溼地僅有1055公頃,十年內減少522公頃,「核心城區的自然溼地面積接近於零」。那麼,距城甚近的大澤湖更顯得珍貴了。而且它並非一處生態孤島,在大澤湖西北邊、南邊,還有大量稻田、水塘等形成的人工溼地,它們與東緣湘江中的香爐洲、馮家洲連成一片,「是長沙城周邊不可多得的生態綠地」。

    也是我們希冀能留下的一片綠地。

相關焦點

  • 觀鳥天堂府河溼地首發鳥類名錄 149種鳥類榜上有名
    武漢府河鳥類名錄,是結合近10年來的各種歷史資料、歷史數據、民間組織和個人的觀鳥記錄等數據源,對武漢府河溼地的越冬候鳥、水鳥以及鳥類類群進行了分別的統計和整理,最終形成的。監測報告統計出的武漢府河溼地冬候鳥、夏候鳥、水鳥、林鳥等各類鳥類種類的總數,共計149種,佔武漢市所有鳥類種類數量的39%。
  • 青島最全「觀鳥地圖」 這些鳥類你都見過嗎?
    、山林、溼地,觀察記錄著青島的鳥類,他詳細介紹了島城觀鳥的去處。薛琳介紹,這裡發現過斑臉海番鴨、赤嘴潛鴨、斑背潛鴨等少見鳥種,尤為難得是每年都有極危物種青頭潛鴨的記錄。  薛琳說,春秋遷徙季節,鳥類更多,這裡有過丹頂鶴、東方白鸛、黑鸛、白琵鷺、大天鵝、青頭潛鴨、烏雕、靴隼雕的停留記錄,夏天有大量的夜鷺、池鷺、白鷺在這裡繁殖。這兩處「鳥類天堂」都得益於封閉性的管理。
  • 對觀鳥營以溼地鳥類保育為主題構想的建議
    對2010年觀鳥營以溼地鳥類保育為主題構想的建議-沈尤首先,對mars廈大綠野的構想表示讚賞,鳥營若能回歸基地化我很樂觀地預言,中國新一代鳥類學家將從這裡誕生。其次,從生態學的角度看,鳥類是具有環境指示意義的物種,其中溼地鳥類的指示性更加突出。某一溼地的鳥類的多樣性程度、對環境的選擇、其行為改變的情況都深刻反映著該溼地環境的狀況。再次,在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人類的認知過程是一個求真的過程,也是一個證偽的過程。有鳥固然很好,可以滿足物種觀察的需要。
  • 青島膠州灣溼地成鳥類天堂,5種極危鳥類都能在這裡看到
    膠州灣溼地成鳥類天堂,5種極危鳥類都能在這裡看到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好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其中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既關係到生物安全、人民健康,同時也是生態環境的「風向標」。
  • 難怪,綿陽這個地方入選四川最佳觀鳥地!
    難怪,綿陽這個地方入選四川最佳觀鳥地!若爾蓋高原溼地是中國最美溼地,除了看鳥,也可以觀賞溼地風光,感受藏族文化。2、臥龍-巴郎山-夢筆山這裡是邛崍山系比較集中而又很有代表性的一個區域。這一區域集中著一些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鳥,比如綠尾虹雉、紅腹角雉、紅腹錦雞、藏雪雞等。
  • 野鴨湖溼地生態保護效果明顯 10年新增鳥類62種
    並對退化的溼地進行綠改恢復,從媯水河入口處引水進地,補種補植蘆葦、蒲草等多種水生植物,建立了適合鳥類停留的水域和島嶼。 據統計,截至目前,野鴨湖溼地累計恢復2萬畝溼地,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 野生鳥類10年增加62種 經過溼地恢復,野鴨湖溼地的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恢復與可持續利用。
  • 福州最全觀鳥路線圖出爐 福建鳥類多達557種
    福州作為省內鳥類資源豐富的城市,市民也希望觀賞到更多的鳥類。愛鳥周,東南快報(微博)記者聯合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劉伯鋒、福建省觀鳥會會長楊金以及廣大資深鳥友,獨家推出觀鳥攻略,提供觀鳥路線。今日,福州最全的觀鳥路線圖新鮮出爐,20處觀鳥點的鳥類分布、特色等,從公園、高校、郊區到家門口,都有各種各樣的鳥兒。
  • 珍稀鳥類來京記: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
    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得益於生態功能的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溼地成為北京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 118種鳥類現身 刷新觀鳥圖鑑
    (通訊員 陳園園 記者 張源源)昨天,2018江蘇省暨南京市「愛鳥周」系列活動之第二屆「震旦杯」城市觀鳥邀請賽在紅山森林動物園落幕。由專業觀鳥者和業餘隊員共同組成的10支隊伍在短短12個小時內,記錄下118種鳥類身影,並為南京觀鳥圖鑑更新了大濱鷸、白額燕鷗等鳥種。
  • 最佳觀鳥時期到了!官方發布廣東十佳觀鳥勝地,大量美圖來了
    以珠江口溼地圈為例子,這裡匯聚了廣東廣州南沙溼地公園、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香港米埔溼地等四大重要溼地,這裡野鴨成群、蒼鷺佇立,共同構成珠江口溼地水鳥遷徙繁殖區域,被譽為珠江三角洲的「候鳥天堂」。秋冬時節,大批候鳥飛臨廣東各觀鳥勝地,廣大市民可帶著「大炮」去觀鳥。廣東省林業局也提醒市民要文明觀鳥,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 鄭州觀鳥森林公園正式開園了!國慶假期來這裡賞秋看鳥吧
    園區植物有73科376種,菌類5科10餘種,木本植被主要有刺槐、楊樹等;主要動物有17科105種,其中鳥類78種;園區周圍有上萬畝的雁鳴湖溼地和水域,這裡的湖草、森林、鳥禽、魚蟹形成了良性共生的生態環境。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北京溼地穩步恢復 成野生動植物「樂園」  生態功能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多種珍稀瀕危鳥類相繼被發現  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大型涉禽黑鸛在水邊「優雅」捕食的畫面,往往讓觀鳥愛好者「眼前一亮」。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 雲南劍湖溼地迎來最佳觀鳥季 多種珍稀候鳥現身
    新華網發(劍湖溼地管護局 供) 近日,雲南劍湖溼地管護局巡護人員在日常巡護中,監測並拍攝到了黑鸛、鴛鴦、黑鳶、普通鵟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還有骨頂雞、普通鸕鷀、赤麻鴨、灰雁等大量候鳥到來,劍湖溼地進入冬季最佳觀鳥時間。
  • 河南觀鳥地圖出爐 「鳥叔」8年拍攝190種鳥類
    ,是城市之肺;這裡是鳥類天堂,是遊客樂園;這裡是攝影愛好者的雲集之地,是千百年來詩意流淌的地方……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中原大地的眾多溼地公園吸引了數百種鳥類棲息、逗留,不少「稀客」變「常客」,植被生態也更具多樣性。
  • 新疆觀鳥12年 發現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
    人民網烏魯木齊12月7日電 (記者胡仁巴)「今年4月12日,新疆鳥友會會員在烏魯木齊南郊溼地拍鳥時,在蘆葦蕩裡非常意外地發現一種國內新鳥類——須葦鶯。」7日,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介紹,新疆觀鳥會會成立12年來,鳥友們已在新疆發現了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和36種新疆鳥類新記錄。
  • 西溪溼地展開鳥類調查,最常見的水鳥是誰?還有哪些「寶藏鳥類」?
    這是他們做西溪溼地生物多樣性調查的第四次,主要是通過摸清現有溼地鳥類樣本情況,為下一步分析多樣性提供數據依據。鳥類調查怎麼做?在西溪溼地裡面還藏著什麼樣的寶藏鳥類?今天(9月10日),小時新聞記者跟著調查小組一起出發,探秘西溪溼地裡神秘的鳥類。
  • 雲南劍湖溼地迎來最佳觀鳥季 多種珍稀候鳥現身「圖」
    新華網發(劍湖溼地管護局 供)近日,雲南劍湖溼地管護局巡護人員在日常巡護中,監測並拍攝到了黑鸛、鴛鴦、黑鳶、普通鵟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還有骨頂雞、普通鸕鷀、赤麻鴨、灰雁等大量候鳥到來,劍湖溼地進入冬季最佳觀鳥時間。
  • 閩江河口溼地自然保護區迎來最佳觀鳥季
    黑臉琵鷺  N海都記者 林丹 石磊磊 羅丹凌 通訊員 鄭航文/圖  「看這隻黑臉琵鷺,它背上有GPS定位器,這是韓國的科研團隊安裝的;這些綠翅鴨,最遠的來自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進入12月,福州市長樂區東北部閩江入海口,成千上萬的候鳥在這裡越冬
  • 又是一年觀鳥季 江蘇記錄在冊鳥類超450種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江蘇記錄在冊的鳥兒超450種,可以稱得上「鳥類天堂」。 江蘇記錄在冊的鳥類超450種 江蘇地跨南北兩個氣候帶,鳥類資源十分豐富。不僅有灰喜鵲、貓頭鷹、啄木鳥等農林益鳥,也有丹頂鶴、天鵝、黑臉琵鷺、黑嘴鷗、勺嘴鷸等珍稀鳥類。 目前江蘇分布的鳥類有多少種?
  • 鳥種數量居全國第二 四川最佳觀鳥地指南速來收藏
    四川是我國鳥類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根據成都觀鳥會完成於2014年的《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統計,四川記錄有野生鳥類21目88科725種。鳥種數量居全國第二,其中中國特有鳥類41種,居全國第一。四川有46處重點鳥區(Important Bird Area,IBA),亦為全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