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09:00:46 來源:科技日報
生物多樣性下降態勢有可能逆轉
需採取保育手段 增加糧食系統可持續性
科技日報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張夢然)人類壓力,比如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為農林讓路,正在造成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並將我們所依賴的生態系統置於風險之中。很多人認為,這一風險或許已無逆轉的機會。但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生態學最新研究,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的模型分析指出,逆轉全球生物多樣性下降是可能的,但這需要同時採取大膽的保育手段以及增加糧食系統的可持續性,才有可能逆轉生態環境改變導致的地球生物多樣性下降。
去年5月6日,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的《全球評估報告》警告稱,可能有100萬個物種在今後數十年裡滅絕。這份由來自50個國家的145名專家參與撰寫的評估報告發布後,震驚了世人,被認為抨擊了人類在陸地、海洋、天空中對自然的破壞性影響。
現在,雖然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宏大目標已經被提出,但人們依然不清楚如何能在實現這些目標的同時,確保有能力養育越來越多的人口。
在位於奧地利的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內,科學家戴維·萊克樂利及其同事通過土地利用和生物多樣性模型,證明了這種可能性。
他們的研究顯示,保育者需要增加受到積極管理的土地面積,修復退化土地,實行景觀水平上的一般性保育計劃;與此同時,人們需要減少動物性熱量的食用,減少食物浪費,並想辦法加強可持續的糧食生產。
保護生物多樣性,還應利用當前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今年稍早時間,英國肯特大學科學家查理·戈登納在評論文章中寫道:「如果我們不這麼做,可能會錯過挽救100萬個物種、使之免於滅絕的最佳機會,還會妨礙我們阻止氣候加速崩潰的最壞局面。」氣候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危機不能拆開解決,因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需要完整的生態系統。
此次研究團隊也認為,如果能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或能避免將來因生境改變而導致超過2/3的生物多樣性喪失。不過,研究人員也提醒道,氣候變化等其他威脅必須得到解決,才能真正扭轉生物多樣性的下降趨勢。
總編輯圈點
人類至少應該有這點自知之明:儘管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高級智慧生命,但若地球上只剩下人類孑然獨存,我們距離滅絕可能也不遠了。生物多樣性是維繫地球生態系統良性運轉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多年來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使生物多樣性迅速下降。不少學者甚至認為,我們可能正在親眼目睹「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根據這項最新研究,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存在「逆轉」可能,我們不應錯失這一「戴罪立功」的好機會。
編輯: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