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

2020-11-30 中國政府網

狀 況

    生態系統多樣性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擁有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溼地等地球陸地生態系統,以及黃海、東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態系。

    物種多樣性 我國擁有高等植物34984種,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動物6445種,佔世界總種數的13.7%;已查明真菌種類1萬多種,佔世界總種數的14%。

    遺傳多樣性 我國生物遺傳資源豐富,是水稻、大豆等重要農作物的起源地,也是野生和栽培果樹的主要起源中心。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栽培作物1339種,其野生近緣種達1930個,果樹種類居世界第一。我國是世界上家養動物品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有家養動物品種576個。

受威脅情況

    部分生態系統功能不斷退化 我國人工林樹種單一,抗病蟲害能力差。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內陸淡水生態系統受到威脅,部分重要溼地退化。海洋及海岸帶物種及其棲息地不斷喪失,海洋漁業資源減少。

    物種瀕危程度加劇 據估計,我國野生高等植物瀕危比例達15%—20%,其中,裸子植物、蘭科植物等高達40%以上。野生動物瀕危程度不斷加劇,有233種脊椎動物面臨滅絕,約44%的野生動物呈數量下降趨勢,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下降趨勢明顯。

    遺傳資源不斷喪失和流失 一些農作物野生近緣種的生存環境遭受破壞,棲息地喪失,野生稻原有分布點中的60%—70%已經消失或萎縮。部分珍貴和特有的農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魚等種質資源流失嚴重。一些地方傳統和稀有品種資源喪失。

措施與行動

    成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 2011年6月,國務院批准成立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李克強副總理擔任委員會主席,25個部門的主管領導任成員,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效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指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

    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議第六次會議召開 2012年1月10日,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議第六次會議在京召開。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7個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部際聯席會議第六次工作報告,「關於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的任務分工」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方案」。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發布 2010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明確了未來二十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中長期目標,提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任務和優先行動。戰略與行動計劃的發布,標誌著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進一步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我國綜合考慮生態系統類型的代表性、特有程度、特殊生態功能,以及物種的豐富程度、珍稀瀕危程度、受威脅因素、地區代表性、經濟用途、科學研究價值、分布數據的可獲得性等因素,劃定了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包括大興安嶺區、三江平原區、祁連山區、秦嶺區等32個內陸陸地及水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以及黃渤海保護區域、東海及臺灣海峽保護區域和南海保護區域等3個海洋與海岸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行動 2010年,按照「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國家委員會」審議通過的《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行動方案》,國家委員會各部門組織開展了自然保護區專項執法檢查,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外來入侵物種滅除,進出境生物物種資源查驗,世博園熊貓展,海洋自然保護區工作二十周年紀念活動以及兩岸三地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交流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行動,取得了積極成果,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行動宣傳活動 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是我國為響應聯合國號召,慶祝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而專門組織開展的各項行動和活動的總稱。國家層面,組織各類大型宣傳活動40項,發放各類宣傳品37萬餘件,通過各類媒體宣傳影響受眾8.04億人次。地方層面,舉辦大型宣傳活動191次,印發宣傳材料35萬餘份,製作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片25部。各地還積極動員自然保護區、動物園、植物園、公園、環境保護宣教與科研機構以及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共約2萬家單位,面向大中小學生、公眾開展了系列宣傳,覆蓋面達1億人次。通過宣傳教育,公眾的參與熱情高漲,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獲得廣泛認同。

相關焦點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2020-05-24 0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
    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並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讓我們共同保護這些寶貴財富。  4.在可能的情況下,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知識,與危害生物多樣性的行為作鬥爭。  生物多樣性受威脅的主要原因  1.大面積森林採伐、火燒和農墾。  2.草地過度放牧和墾殖。  3.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  4.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  5.外來物種的大量引進或侵入。
  • 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即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生命、世界以及生命在整個世界的變遷。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中心,是指地球上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種類的豐富程度。「世界上有多少物種」,這是生物學專家都無法確切解答的問題。
  • 森林與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種內遺傳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集結而成的複雜的生物學複合體系,既包括生存個體及其攜帶的遺傳信息本身,也包括它們與其生存環境所組成的生態系統,以及各組成部分間的相互作用。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保護生物多樣性迫在眉睫
    中新社聯合國9月30日電 (記者 馬德林)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3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多位與會人士強調生物多樣性正遭破壞,呼籲各國立即行動,加大保護力度。此次會議由第75屆聯合國大會組織召開。無論是從道德角度、經濟角度,還是生存角度,都有理由保護生物多樣性,「人類在這顆星球上的存續,取決於我們保護自然界的能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生態破壞並不純粹是環境問題,它涵蓋經濟、健康、社會正義等多方面,甚至會影響地緣政治。正在威脅人類健康的新冠肺炎就是生態平衡破壞的後果之一。
  • 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是指一定範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 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這種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我們目前已經知道大約有200萬種生物,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種就構成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相互影響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礎之一。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利於生態平衡,並為人類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 生物多樣性專欄 |今天 安徽各市廣泛開展「生物多樣性日」宣傳
    今天,江淮大地活躍著一個主題——「生物多樣性日」。各市生態環境局以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為重點,開展了科普課堂、實施競賽、野外放生、主題宣講等繽彩紛呈的活動。活動以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為要點,號召全社會關注並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共同守護生物多樣性!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一起學習《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又稱:生物多樣性國際日),是鑑於公共教育和增強民眾生態意識對在各層面執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重要性,聯合國大會於2000年12月20日通過了第55/201號決議,宣布每年5月22日,即《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之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GBO-5)報告,針對全球自然狀況進行了權威性的概述。該報告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定期發布的旗艦出版物,通過分析總結生物多樣性狀況和趨勢的最新數據,提出進一步實施公約的方向和方式。《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基於一系列指標、研究、評估報告和各國實施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報告,對全球實現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總結,並基於國家報告,總結了《2010-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實施取得的成功和面臨的挑戰。
  • 生物多樣性 都在講生物多樣性,它到底是個什麼鬼?
    知識點: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就是基因的多樣性。生物數量的減少,將導致基因資源損失,並且必然影響它所在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將會加速生物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 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意義
    第2頁: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簡單地說,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    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1、遺傳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廣義的遺傳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攜帶的各種遺傳信息的總和。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2000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55/201號決議,宣布每年5月22日,即《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之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在這一天,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將舉辦系列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共建美麗地球家園。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
  • 生物多樣性公約
    序 言轉自搜狐  締約國,轉自搜狐  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價值,和生物多樣性及其組成部分的生態、遺傳、社會、經濟、科學、教育、文化、娛樂和美學價值,轉自搜狐  還意識到生物多樣性對進化和保護生物圈的生命維持系統的重要性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日前,由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財政局、築城海關聯合制定的《貴陽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案(試行
  • 生物多樣性的主要組成
            (1) 遺傳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         遺傳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廣義的遺傳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攜帶的各種遺傳信息的總和。這些遺傳信息儲存在生物個體的基因之中。因此,遺傳多樣性也就是生物的遺傳基因的多樣性。
  • 為生物多樣性而喝彩
    聯大把《生物多樣性公約》決議通過的日子定為國際日,有助於提高全世界對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強調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福祉的重要性,呼籲全球社會聯手確保全人類的可持續未來。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命的多樣性以及形成的自然模式。我們今天所見的生物多樣性是數十億年進化的成果。它經過天然過程以及越來越多的人類影響被塑造成了今天的樣子。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為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籤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中國是這個公約的最早締約國之一。從1995年起,聯合國將每年的12月29日確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生物多樣性離不開公眾的參與
    央廣網北京5月20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產、生活都有密切聯繫。再過兩天,5月22日,是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生物多樣性
    基礎知識鞏固   一、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它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多樣性(即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者關係:   (1)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種類多樣性影響生態系統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