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與生物多樣性

2021-01-10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種內遺傳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集結而成的複雜的生物學複合體系,既包括生存個體及其攜帶的遺傳信息本身,也包括它們與其生存環境所組成的生態系統,以及各組成部分間的相互作用。

           一、生物多樣性在銳減

           目前,生物多樣性的銳減特別是物種的加速滅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並成為當今世界重大環境問題之一。其具體表現是:

           生態系統簡化、退化和破壞嚴重。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現在世界每年減少森林1800――2000萬公頃。大規模的毀林導致生態系統嚴重退化,如地力衰退、土地沙漠化、鹽鹼化、沼澤化等。此外,草地過度放牧和毀草墾地導致草地生態系統退化和沙漠化。

           物種滅絕加速。地球自出現生命以來,已形成了500到3000萬種動植物及微生物,自人類出現以來,特別是20世紀末,物種的滅絕速度越來越快。最近300年間,平均每兩年就滅絕一種;進入20世紀後,每年就滅絕一種。據估計,按目前這種滅絕速度,到本世紀末將有50萬到100萬種生物滅絕。

           物種遺傳資源匱乏。目前世界物種基因資源日益匱乏,一個物種種群內沒有兩個個體基因組合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滅絕一個物種,也就喪失了成千上萬個物種基因資源。如果本世紀末將損失50萬個物種的話,那麼物種基因資源的損失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二、森林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

           森林特別是熱帶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因此森林消退將是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最大威脅。森林對生物多樣性的作用表現在3個層次上:生態系統、物種資源、遺傳基因,其中森林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影響是最關鍵的。

           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由高等植物體、灌、草組成的森林約覆蓋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3,森林植物生物量約佔整個陸地生態系統生物量的90%,淨生產量約佔陸地生態系統淨生產量的70%,因此森林是陸地上最典型、最多樣、生物量最大、最重要的生態系統。由森林群落和其生境組成的森林生態系統不僅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底和營養來源,也為動物提供了棲息場所和豐富的食物,因此,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森林中物種和遺傳多樣性的保證。

           森林是物種最豐富的區域。地球上的生物有半數以上的物種在森林中棲息繁衍,特別是熱帶林。熱帶林只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7%,卻集中了全球50%以上的物種,擁有世界80%的昆蟲,90%的靈長類動物。森林破壞不僅導致生物鏈的短缺,而且會破壞森林生境,使野生動植物喪失「庇護所」。根據目前估計,一種植物的滅絕常常導致10―30種生物的生存危機。有人估計,如果地球上熱帶林有一半消失,至少有75萬個物種滅絕。

           森林特別是熱帶林是最豐富的遺傳基因庫。生態系統中森林多樣化的生境是影響物種變異度的主要因子,是遺傳多樣性和物種進化的保證。例如,作為人類食物的幾十種作物和果樹(如水稻、玉米、咖啡、菠蘿等),其中有一半是從熱帶林植物中由人工選育而來的。

           三、保護生物多樣性

           森林消退是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最大威脅,因此,要從根本上保護生物多樣性,首先要珍惜和維護現有的自然森林生態系統,使殘存的物種多樣性得以生存延續。

           首先要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據統計,1989年世界自然保護區有5289個,佔陸地總面積4%。我國已建自然保護區600處,佔國土總面積的3%,其中70%為森林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但目前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面積、類型遠遠不夠滿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要求。

           其次,要集約經營農、林業,提供充足的林產品和農產品,緩解木材危機和耕地不足,減輕毀林毀草的壓力。我國將於本世紀末建設1億畝速生豐產林基地,滿足目前日益膨脹的林業經濟需求,這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第三,要加強國際合作。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必須加強國際合作。目前自然與自然資源同盟(IUCN)、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不僅組織開展了世界範圍的大規模保護活動,而且籌集資金,資助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

           最後,要儘快進行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其內容可以是:研究生態系統的分布規律,確定典型的生態系統;確定不同生物區系生物多樣性的中心;研究種群的結構、變異和分布狀態,開發價值高的種群、個體;研究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土地利用方式;研究全球生態環境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制定相應的措施,以使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相關焦點

  • 研究提出改善生物多樣性完善森林恢復
    本報訊(記者崔雪芹)10月12日,《自然—生態與進化》在線發表了中科院院士傅伯傑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提出「完善森林恢復,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5」。作為17項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目標15(陸地生物)強調保護和恢復森林生態系統是世界各國的重要任務。根據2015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從1990到2000年,全球天然林面積的年淨損失率為0.18%,且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更為嚴重。進入21世紀,各項國際大規模森林保護和恢復項目在減緩森林淨損失率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過去20年的遙感衛星觀測結果表明,全球陸地生態系統呈現出「變綠」現象。
  • 氣候對雨林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可能比森林砍伐更大
    例如,一項新研究對南美洲小型哺乳動物的龐大數據集進行了處理,並在處理過程中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事情:氣候對雨林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可能比森林砍伐更大。,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衡量生物多樣性,包括功能多樣性和系統發育多樣性。
  • 昆明植物所揭示多維生物多樣性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機制
    全球變化(包括氣候變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蓋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導致了生物多樣性的加速喪失,進而影響了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近年來,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機制受到廣泛關注,是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相互影響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礎之一。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利於生態平衡,並為人類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 植物所在亞熱帶森林群落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我國獨特的森林植被類型,在我國的分布範圍最廣、面積最大、生物多樣性最高,約佔我國國土面積的1/4,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安全極其重要。然而,由於對亞熱帶森林群落多樣性維持機制缺乏足夠的認識,如何保育和修復我國各類退化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面臨著核心理論「瓶頸」。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馬克平研究團隊近20年來一直致力於亞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研究。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年 「森林生物多樣性」 2012年 「海洋生物多樣性」 2013年 「水和生物多樣性」 2014年 「島嶼生物多樣性」 2015年 「生物多樣性助推可持續發展」 2016年 「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 2017年 「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旅遊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43) | 種子植物·水晶蘭:森林中的「白色幽靈」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43) | 種子植物·水晶蘭:森林中的「白色幽靈」 2020-05-18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
    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並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讓我們共同保護這些寶貴財富。擁有全球50%物種的熱帶雨林面積消失了一半;三分之一的溫帶森林已被砍伐;溫帶雨林已成為瀕危生態系統類型。  7.氣候變化會引起外來生物的入侵,擴張地盤,排擠本地物種。同時可能對水陸交通運輸業的影響。
  • 生物多樣性
    狀 況    生態系統多樣性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擁有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溼地等地球陸地生態系統,以及黃海、東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態系。措施與行動    成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 2011年6月,國務院批准成立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李克強副總理擔任委員會主席,25個部門的主管領導任成員,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效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指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
  • 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是指一定範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 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這種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我們目前已經知道大約有200萬種生物,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種就構成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 亞馬遜創新:生物多樣性與生物技術
    從生物多樣性到生物技術; 揭開亞馬遜隱藏的秘密的潛力猖獗的流浪蜘蛛也被稱為香蕉蜘蛛,是巴西最可怕的生物之一。人們擔心它的一些痛苦的咬傷會引起一些男性受害者的特殊反應:一種持久而痛苦的勃起。僅去年一年,巴西衛生服務就從該物種註冊了四千個叮咬。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73) | 節肢動物·馬來昏蛛:森林中的「遊騎兵」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73) | 節肢動物·馬來昏蛛:森林中的「遊騎兵」 2020-09-27 1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物多樣性專欄 |今天 安徽各市廣泛開展「生物多樣性日」宣傳
    今天,江淮大地活躍著一個主題——「生物多樣性日」。各市生態環境局以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為重點,開展了科普課堂、實施競賽、野外放生、主題宣講等繽彩紛呈的活動。活動以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為要點,號召全社會關注並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共同守護生物多樣性!
  • 保護生物多樣性 建設美麗彩雲南
    5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  當天,雲南省發布《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倡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雲南大學、雲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全國首部!《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在昆發布
    5月2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海埂會堂召開2020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全國第一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正式在昆明發布。此次發布的《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分為前言、保護成效、保護舉措、未來行動方向和結束語五個部分,共約2萬多字。
  • 生物多樣性不能沒有你
    生物多樣性概念包含了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四個層次,其中基因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物質基礎,基因的物質形態需要通過科學儀器才能夠探測到;而其他三個層次的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現實世界中的直觀表現形式,用肉眼就可以分辨。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以國家目標推動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COP15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2020後框架」),描繪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國際社會將此視為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歷史性機遇。回顧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無論是《公約》COP6通過的2010年目標,還是COP10通過的2020年目標,全球層面上未能實現上述目標的最核心問題在於執行。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該報告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定期發布的旗艦出版物,通過分析總結生物多樣性狀況和趨勢的最新數據,提出進一步實施公約的方向和方式。《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基於一系列指標、研究、評估報告和各國實施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報告,對全球實現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總結,並基於國家報告,總結了《2010-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實施取得的成功和面臨的挑戰。
  • 巢湖市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宣傳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巢湖消息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加強宣傳,提高市民知曉度,共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近日,市林園中心在龜山公園開展了「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主題宣傳,號召更多的志願者們加入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什麼是生物多樣性?為什麼要保護生物多樣性?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雲南省生態環境系統積極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
    昆明市生態環境局啟動「2020·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助推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系列活動,邀請全民一起參與守護生物多樣性,用「雲力量」助力昆明生物多樣性保護。為讓更多人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主辦方專門研發了「參與即力量:2020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從自然中尋找解決方案」線上互動小程序,於5月20日正式上線,上線兩日已吸引2萬餘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