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是指一定範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 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 這種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我們目前已經知道大約有200萬種生物,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種就構成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具有豐富的價值:生物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纖維、建築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業原料。生物多樣性還有美學價值,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美化人們的生活。另外,生物多樣性還能激發人們文學藝術創作的靈感。無論哪一種生態系統,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野生生物之間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係,它們共同維繫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減少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要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就要受到影響。就藥用來說,發展中國家人口的80%依賴植物或動物提供的傳統藥物,以保證基本的健康,西方醫藥中使用的藥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發現的物質。
雖然,生物多樣性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福祉。但近現代,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及科技革命以來,人類的活動日益影響著地球的自然環境。
生物多樣性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破壞,目前世界上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消失。這是地球資源的重大損失,因為物種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種不僅會使人類失去一種自然資源,還會通過食物鏈引起其他物種的消失。
據國外的科學家估計,物種喪失的速度比人類幹預以前的自然滅絕速度要快1000倍。據聯合國環境計劃署估計,在未來的20-30年之中,地球總生物多樣性的25%將處於滅絕的危險之中。在1990-2020年之間,因砍伐森林而損失的物種,可能要佔世界物種總數的5-25%,即每年損失15000-50000個物種,或每天損失40-140個物種。在IUCN 2009年公布的紅色名錄中,2008年全世界有2496種動物、8457種植物受到滅絕威脅。中國的不少特有物種,如黑猩猩、藍鯨、小熊貓、大熊貓、東北虎、華南虎、亞洲象、麋鹿、犀牛、藏羚羊、丹頂鶴、揚子鱷、中華鱘、水杉、銀杏、紅豆杉、闊葉蘇鐵、長白松等等都面臨滅絕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