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提出大尺度生物多樣性監測方法

2020-11-27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郭爽) 近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Douglas Yu課題組提出了大尺度生物多樣性監測方法,為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全面的科學依據。相關成果已發表於《自然—生態學與進化》,並被選為封面文章。

大尺度實時生物多樣性管理監測,對精細研究生物多樣性格局動態和物種適應策略、預測生物興衰和分布格局態勢有重要意義。但是生物多樣性不能完全通過遙感技術觀測到,並且單一的觀測結果可能會產生誤導,以致降低自然保護的效率,影響保護成效。

為此,研究人員通過將自動記錄裝置、高通量DNA測序技術、先進的生態模型和遙感技術結合起來,實現有效、實時、大尺度的生物多樣性管理監測的構想。研究人員指出,遙感數據和其他的地理數據可以得到時間、空間上連續的生物物理數據,在樣點上利用傳統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方法得到信息。但這些樣點信息通常是不連續的,無法覆蓋到整個景觀區域。因此,可以將這些樣點信息結合遙感技術推測整個景觀的生物多樣性組成,並繪製出生態系統功能和生態系統服務的地圖。

文章認為,現有的統計模型方法可以利用樣點信息和遙感技術來構建連續的物種地圖,甚至可以根據採樣和分析方法來估計物種豐富度或者生物量。目前有3種統計模型可以實現這一目標,它們分別是聯合物種分布模型、群落佔據檢測模型以及廣義相異模型。

《中國科學報》 (2017-07-12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北部灣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監測報告發布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 肖琪 由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共同主辦的北部灣濱海溼地保護研討會日前召開。會議發布了《北部灣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公眾監測報告(2019-2020)》(下文簡稱《報告》),並就北部灣地區中國鱟、水鳥的保護工作做學術報告。  據了解,NGO組織美境自然等3家機構結成北部灣濱海溼地保護核心合作夥伴,開展了2019年~2020年的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調查,共同編寫了《報告》。
  • 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研討會召開
    12月17日,在自然資源部辦公大樓會議室,來自政界、學界、基金會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主題展開研討,旨在深化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為相關管理決策提供科學支撐。
  • 研究提出改善生物多樣性完善森林恢復
    本報訊(記者崔雪芹)10月12日,《自然—生態與進化》在線發表了中科院院士傅伯傑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提出「完善森林恢復,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5」。作為17項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目標15(陸地生物)強調保護和恢復森林生態系統是世界各國的重要任務。根據2015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從1990到2000年,全球天然林面積的年淨損失率為0.18%,且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更為嚴重。進入21世紀,各項國際大規模森林保護和恢復項目在減緩森林淨損失率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過去20年的遙感衛星觀測結果表明,全球陸地生態系統呈現出「變綠」現象。
  • Methods Ecol Evol:研究建立新的生物多樣性快速監測法
    生物多樣性測量在解決我國環境問題的工作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例如對具有豐富及特有生物多樣性的地區進行調查和監測、病害蟲及環境汙染的監控、生態保護項目(如人工橡膠林種植)的管理與監督等。然而,傳統的生物多樣性測量既耗時又費錢。尤其需要很多分類學家的加入,而目前優秀的分類學家越來越少。不同於普通的管理問題,「分類學障礙」已成為了人們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絆腳石。
  • 日報告分析日本生物多樣性受損原因並提出對策
    新華網東京5月21日電 (報導員呂聖璞)日本環境省專家委員會5月首次公布了關於日本生物多樣性狀況的評估報告。報告指出,日本生物多樣性遭受了嚴重損失,並且提出了改善建議。  該報告以20世紀50年代至今的日本全國生物多樣性狀況作為研究對象,利用30個指標和104項數據進行評估。
  • 經濟視角解讀:我們為什麼要保護生物多樣性—新聞—科學網
    之所以說這個項目很重要,是因為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國,按照公約第7條規定,履行編目和監測需要保護的重要生物多樣性組成部分是一項明確的義務。 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馬克平一直致力於國內生物多樣性科學的發展。他說,只有做好了生物多樣性的監測和評估,才有可能準確地了解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空間分布、重要物種種群的動態變化等。
  • 研究揭示中國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學機制
    由於受到漁業捕撈、水利工程、工農業發展、城鎮化、航運、岸帶開發、江湖阻隔、採砂和採礦等多重人類活動的幹擾,中國的淡水生物多樣性正處在極危險的邊緣,有些珍稀淡水生物如白鱀豚、白鱘等已經功能性滅絕,長江江豚和中華鱘已經極度瀕危,魚類和其它淡水生物的資源量和多樣性都呈現大量衰竭和急劇下降的趨勢。
  • 全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監測數據培訓班在植物所古田山站舉辦
    10月27日至31日,全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監測數據培訓班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古田山森林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研究站舉辦。本次培訓班由掛靠在植物所的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以及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和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CForBio)共同主辦,古田山站和錢江源國家公園管委會承辦。
  • 水環境的生物監測方法及其應用
    相對於傳統的理化監測技術,生物監測方法具有敏感性、穩定性、多樣性及長期性等優勢,可直接、有效地反映水環境面臨的生態風險。總結了生物監測方法的重要性、優勢及主要監測生物類型;基於國內外大量文獻,綜述了水環境生物監測的主要生物類型——微生物、浮遊植物、浮遊動物、著生生物、底棲動物、高等水生植物和魚類等監測方法的研究進展;對生物監測方法國內外的實踐和應用進行了探討,對生物監測方法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 研究揭示厄爾尼諾多樣性對北赤道流分叉點的影響—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研究員王鑫等,在厄爾尼諾(El Niño)多樣性對北赤道流分叉點的影響上取得新進展
  • 生物多樣性的主要組成
            (1) 遺傳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         遺傳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廣義的遺傳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攜帶的各種遺傳信息的總和。這些遺傳信息儲存在生物個體的基因之中。因此,遺傳多樣性也就是生物的遺傳基因的多樣性。
  • 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應該怎麼做?
    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為了減緩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率,人們選擇了建立保護地,而這也成為了公認相對有效的方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這樣定義保護地:通過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自然及文化資源的土地或海洋。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曆年主題 2001年 「生物多樣性與外來入侵物種管理」 2002年 「林業生物多樣性」 2003年 「生物多樣性和減貧-對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2004年 「生物多樣性:全人類食物、水和健康的保障」 2005年 「生物多樣性
  • 生物多樣性公約
    轉自搜狐  轉自搜狐  第7條 查明與監測轉自搜狐  每一締約國應儘可能並酌情,特別是為了第8條至第10條的目的:轉自搜狐  (a)查明對保護和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組成部分,要顧及附件1所載指示性種類清單;
  • 「聽」來的生物多樣性 音景生態學大起底—新聞—科學網
    許多傳統的生物聲學項目一次只關注某一種或幾種生物的聲音,而音景生態學家摒棄了這種方法,他們試圖描繪出整體景觀中的雜音,包括非生物的聲音,例如流水聲、雷聲、汽車啟動和飛機起飛的聲音。 研究人員希望找到更多高效的方式描繪生態系統的特性。
  • C.Hughes:利用新工具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監測...
    C.Hughes:利用新工具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監測模型| ICG-15分論壇 2020-11-20 1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該報告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定期發布的旗艦出版物,通過分析總結生物多樣性狀況和趨勢的最新數據,提出進一步實施公約的方向和方式。《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基於一系列指標、研究、評估報告和各國實施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報告,對全球實現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總結,並基於國家報告,總結了《2010-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實施取得的成功和面臨的挑戰。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一起學習《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有關規劃時,應當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或者計劃銜接,分析、預測、評估可能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產生的影響,提出預防或者減少不良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定期開展生物多樣性資源普查和專項調查編目工作,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評估和預警預報等制度。
  • 水生生物多樣性家底尚未摸清,我國淡水魚類物種保護現狀不容樂觀
    4月,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水利部三部門下發《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指出,由於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我國水生物種資源嚴重衰退,已成為影響中國生態安全的突出問題。多位專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提出:保護的基礎是摸清家底,開展水生生物資源系統性調研迫在眉睫。
  • 景觀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景觀生態學的發展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新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從景觀多樣性與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各層次生物多樣性之間的相互關係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景觀規劃等方面評述近年來景觀生態學應用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內容及研究進展,闡述了生物多樣性動態及反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地理途徑(GAP分析)、景觀生態安全格局、區域和大陸尺度的生態網絡等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