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研討會召開

2021-01-08 網易

2020-12-22 13:56:34 來源: 今日國土

舉報

  

  12月17日,在自然資源部辦公大樓會議室,來自政界、學界、基金會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主題展開研討,旨在深化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為相關管理決策提供科學支撐。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並將於2021年作為東道主舉辦聯合國第十五屆生物多樣性大會。從自然資源管理的角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符合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思路。

  「未來1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將設立什麼的目標?那就是實現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曲線反轉。」來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員馬克平作了題為「全球生物多樣保護進展與趨勢」的報告。馬克平表示,要實現生物多樣性喪失曲線的反轉,光靠保護是不夠的,還要靠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是生態修復;二是變革性轉變,即綠色發展。因此,生物多樣性保護不能只考慮「建保護地」這一條途徑,也要與生態修復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聯繫起來。

  目前,我國野生動植物資源數量有多少、是如何進行調查監測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副司長王維勝提供了最新數據:我國野生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脊椎動物有7300多種、定名昆蟲有13萬餘種、高等植物約3萬餘種,特有物種、瀕危物種較多,分布範圍廣,且多處於偏遠區域。1995年、2001年,我國分別開展了全國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掌握了種群數量、原生地範圍及生境狀況、威脅因素等。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並將於2021年作為東道主舉辦聯合國第十五屆生物多樣性大會。從自然資源管理的角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符合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思路。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肖能文針對「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做了翔實的介紹;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院長雷光春作了題為「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的高科技手段運用」的發言;雲南林科院研究員楊宇明講述了西南山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監測情況。會議還邀請了清華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環境基金會的專家進行了發言。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目前在政府部門,包括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等相關部委都有關於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的相關規範制度、技術體系;在學界,科研院所、高校等也有關於生物多樣性的調查監測網絡體系研究。針對此,各部門、單位應形成合力,發揮強項,在實現優勢整合的基礎上,統一調查監測機制體系,建立數據共享平臺,真正查明生物多樣性情況,實現對其有效監測,為更長遠地保護與發展奠定基礎。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作者:寧晶

  

  《今日國土》雜誌

  形象描繪國土資源

  科學利用國土資源

  保護培育國土資源

  法律規範國土資源

  ◆《今日國土》雜誌社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國土經濟學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彩色,新聞綜合性學術期刊。

  ◆《今日國土》雜誌堅持「大國土」理念,以「形象描繪國土資源、科學利用國土資源、保護培育國土資源、法律規範國土資源」為辦刊宗旨,宣傳國土政策,傳播國土知識,展示國土新貌,倡導國土科技,弘揚國土文化,所關注的領域涵蓋土地、礦產、海洋、水、生物(植物、動物)、能源、人口與勞動力、文物、氣候、旅遊……為科學開發保護與經營「今日之國土」譜寫新的篇章。

  ◆主要欄目有:刊首寄語、權威訪談、要聞發布、高層聲音、三農聚焦、國土論壇、空間規劃、國土論壇、理論研究、小城故事,國土文苑、企業文化等。

  歡迎訂閱《今日國土》雜誌

  發行:今日國土雜誌社發行部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方莊六號2號樓1單元213室

  發行熱線:010-87557760

  傳真:010-87696931

  郵編:100078

  雜誌全年定價:180元(單價:單月刊15元/本,雙月刊22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WWF生物多樣性新書推介及研討會在京召開
    》新書推介及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中國自然資源部門、林業部門、動植物保護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生態環境和自然教育機構、相關出版機構和媒體代表四十餘人參加。趙樹叢理事長回顧了WWF與中國政府部門合作推動野生動植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歷史,充分肯定了享譽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專著《原野之窗》在WWF中國團隊努力下面世新版,該書從理論和實務上提出了生物多樣性教育的新理論和新方法,是倡導和推動自然教育的新專著,是為即將在中國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
  • 北部灣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監測報告發布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 肖琪 由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共同主辦的北部灣濱海溼地保護研討會日前召開。會議發布了《北部灣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公眾監測報告(2019-2020)》(下文簡稱《報告》),並就北部灣地區中國鱟、水鳥的保護工作做學術報告。  據了解,NGO組織美境自然等3家機構結成北部灣濱海溼地保護核心合作夥伴,開展了2019年~2020年的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調查,共同編寫了《報告》。
  • 國際熱帶生物多樣性及基因組學專題研討會在版納園召開
    6月27日至7月1日, 國際熱帶生物多樣性及基因組學專題研討會(Workshop on Tropical Biodiversity and Genomics, WTBG@XTBG)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召開,來自十多個不同國家的三十餘名科研人員參加了研討會。
  • 大自然保護協會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大自然保護協會目前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項目有:1、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遠景規劃項目:》,為未來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自然資源的管理提供科學依據,促進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項目的主要合作夥伴包括涉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和綜合規劃的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部門、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國際組織和民間組織。
  • 關於召開自然資源地理信息服務新型技術網絡研討會的通知
    關於召開自然資源地理信息服務新型技術網絡研討會的通知 2020-03-24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生物多樣性與社會共融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央廣網青島11月18日消息(記者王偉)11月18日,由青島市城陽區科協主辦,青島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城陽區林業發展中心、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等單位承辦的生物多樣性與社會共融研討會在青島舉辦。分別就森林火災防控、自然教育、鄉村振興、高等教育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作用、生物多樣性保護對新時代環境類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生態環境教育對生態保護意識的影響等方面做了解讀,並與現場觀眾進行了問答互動。
  • 研究所組織召開地球空間網格項目專題研討會
    研究所組織召開地球空間網格項目專題研討會 2020-04-10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要做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十年調查與監測?周道生態文明(第49講)
    為什麼要做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十年調查與監測?2019年初,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和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聯合組成的卓乃湖科考隊來到卓乃湖,親眼見證了正在進行時的沙漠化。衛星數據顯示,從2011-2018年,衛星影像已經總共統計到了113次沙塵暴。考察當時周晉峰就提出來:卓乃湖未來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羅布泊?卓乃湖流域的荒漠化將對生態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未來如何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 綠會研究室參加海洋生物多樣性現狀與保護研討會
    #生態文明建設#11月20日,由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辦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現狀與保護研討會使用騰訊會議召開,首先是來自天津科技大學教授孫軍為大家帶來報告,報告主題是「全球變化下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孫嬌搜提到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價值在大部分的眼中還停留在經濟層面,卻忽視了文化、倫理與美學、科學與教育、生態價值。事實上地球上每一個物種的價值都是無價的,平等的。我國幅員遼闊,具有豐富的海洋和海岸生態資源,所擁有的海洋物種數量居全世界前三。目前全球的快速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是全球變暖改變了海洋生物的生理、物候學和地理分布。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全國首部!《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在昆發布
    5月2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海埂會堂召開2020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全國第一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正式在昆明發布。此次發布的《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分為前言、保護成效、保護舉措、未來行動方向和結束語五個部分,共約2萬多字。
  • 市局召開省級三調成果典型區域專題分析試點研討會
    為深化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分析研究,推進成果應用,更好支撐自然資源管理與服務生態文明建設,12月23日,三調成果典型區域專題分析省級試點研討會召開,調查監測處、各相關業務處室、整備中心、研究中心、測繪遙感院等相關負責人及技術骨幹參加會議。
  • 林草科普|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瀕危植物調查-湖北篇
    ,且在中國 35 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內,同時還屬於 19 個特有植物多樣性熱點之一。擁有全球中緯度地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亞高山泥炭蘚沼澤溼地,植被垂直帶譜完整,是世界生物活化石聚集地和古老、珍稀、特有物種避難所,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是研究生物物種多樣性、典型性以及植被自然演替規律的理想場所。
  • 研學|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是什麼?
    那麼,彭建生老師、董磊老師、左凌仁老師所從事的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是什麼?他們又是怎樣工作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課程分享裡,那就是「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夏季研學營課堂上彭建生老師的分享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是一種生物多樣性調查方法,主要用拍攝帶有科學數據的野生動植物數碼照片和視頻來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為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籤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中國是這個公約的最早締約國之一。從1995年起,聯合國將每年的12月29日確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中藥材天地網參加第九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圖)
    【天地網訊】(本網訊)主題為產學研合作,推進我國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健康發展的2010海峽兩岸暨CSNR全國第九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於本月17-20日在廣州召開。    本次大會以「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的科學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重點研討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調查與研究、中藥材規範化生產(GAP)與產業化發展、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化學研究與綜合利用、生物多樣性與珍稀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資源的積極保護及中藥及天然藥物資源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等項議題。
  • 城市生物多樣性框架研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達成人與自然新共識
    報告同時提出了包括生態系統服務、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氣候變化、城市微氣候等十個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概念,並介紹了城市生物多樣性在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認知、保護與管理四個層面的調查內容與常用方法,總結了針對於城市的生物多樣性調查框架體系,旨在喚醒人們對身邊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給城市提供框架性指引,促成有條件的城市行動起來。
  • 第二十一屆全國光譜儀器與分析監測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5年10月23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光學儀器分會物理光學儀器專業委員會和分析儀器分會光譜儀器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北京瑞利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二十一屆全國光譜儀器與分析監測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保護生物多樣性迫在眉睫
    中新社聯合國9月30日電 (記者 馬德林)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3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多位與會人士強調生物多樣性正遭破壞,呼籲各國立即行動,加大保護力度。此次會議由第75屆聯合國大會組織召開。75屆聯大主席博茲克爾在開幕式上說,生態系統退化、不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方式和自然資源開採,正給全球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壓力。無論是從道德角度、經濟角度,還是生存角度,都有理由保護生物多樣性,「人類在這顆星球上的存續,取決於我們保護自然界的能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生態破壞並不純粹是環境問題,它涵蓋經濟、健康、社會正義等多方面,甚至會影響地緣政治。
  • 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召開第一次工會會員代表大會
    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召開第一次工會會員代表大會 2020-11-21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以國家目標推動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COP15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2020後框架」),描繪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國際社會將此視為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歷史性機遇。回顧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無論是《公約》COP6通過的2010年目標,還是COP10通過的2020年目標,全球層面上未能實現上述目標的最核心問題在於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