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熱帶生物多樣性及基因組學專題研討會在版納園召開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6月27日至7月1日, 國際熱帶生物多樣性及基因組學專題研討會(Workshop on Tropical Biodiversity and Genomics, WTBG@XTBG)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召開,來自十多個不同國家的三十餘名科研人員參加了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歷時五天,由版納園生態進化組的 Chuck CANNON 研究員和柯彩賢助理研究員主持,主要為籌劃和建成一個長期合作的工作小組,相關合作人員主要著眼於對熱帶植物基因組的多樣性問題,將以分析熱帶樹木的榕屬(無花果)和殼鬥科(櫟樹,石櫟,板慄,山毛櫸等)植物的Illumina全基因組數據為主題。研討會期間,參會者撰寫論文、分析數據、討論建議,並討論了下次會議的議程。參會專家均是基因組學和相關領域的資深科學家,在研討會上做出啟發式報告並引導相關討論,包括:Mike ARNOLD,美國喬治亞大學及昆明動物研究所,基因組分類學;Jeff BOORE,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比較基因組學及基因組系統學;Chuck CANNON,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植物園及美國德州理工大學,無參照分析方法;David GALBRAITH,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生物技術及基因組學;Rhett HARRISON,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榕屬的生態學學特性;Chai-Shian KUA,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前沿生物技術在熱帶森林保護中的運用;Manuel LERDAU,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及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表型測量;Christian LEXER,瑞士弗裡堡大學,表型適應性遺傳學;Hendrik-Jan MEGENS,瓦格寧根大學,全基因組測序揭示豬及相關物種的生物地理因素;阮珏,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二代無參照基因數據分析;孫曄,華南植物園,栲屬的種群遺傳結構;Yann SURGET-GROBA,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及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轉錄組分析及生物多樣性;葉承羲,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基於稀疏de Bruijn圖的基因組組裝算法;以及中國科學院的各位研究員和專家。

6月27日,版納植物園主任陳進致開幕辭後,CANNON研究員簡短地介紹了樣品種類及其生物學特性,以供參會人員熟悉該類物種特徵並了解這些樣本的生物學背景。研討會進行的五天中,除了一系列發人深省的前沿報告,參會人員還分組討論了基因組大小、比較基因組學、重複序列、轉錄組等相關論題。參會的科學家和研究生們均表示受益匪淺,並對下一次研討會的開展提出建議和意見。

相關焦點

  • 2020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大會將於10月5~9日召開
    近日,中國綠髮會國際部獲悉,2020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大會(Biodiversity Genomics 2020)將於10月5日~9日召開。此次會議線上舉辦,旨在探索挑戰,展望地球上所有生命序列的未來 。
  • 中科院十五所四屆一次黨務工作研討會在版納植物園召開
    在中共十八大召開之際,為進一步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加快創新生態系統體系建設,不斷為科技創新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由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承辦的中國科學院十五所四屆一次黨務工作研討會於11月9日至11日在科研中心國際學術報告廳召開,來自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福建物構所、近代物理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上海微系統所、版納植物園等15個單位的領導和黨務工作者40餘人參加了會議
  • 「綠會國際訊」2020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大會將於10月5~9日召開
    近日,中國綠髮會國際部獲悉,2020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大會(Biodiversity Genomics 2020)將於10月5日~9日召開。此次會議線上舉辦,旨在探索挑戰,展望地球上所有生命序列的未來 。
  • 安諾優達攜手中科院遺傳所召開基因組學前沿技術應用研討會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12月5日,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肖軍研究員的大力促成及鼎力支持下,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安諾優達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籌辦的基因組學前沿技術應用研討會在北京圓滿落幕。
  • 第五屆金屬組學國際研討會會議在北京召開
    第五屆金屬組學國際研討會會議在北京召開 2015-09-16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金屬組學」概念提出者、金屬組學研討會發起人、日本名古屋大學榮譽退休教授H. Haraguchi,中科院院士、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法國國家科學中心教授R. Lobinski等42位金屬組學領域科學家受邀作了會議重點報告。大會還為青年科研人員安排了36個口頭報告、63個牆報。
  • 首屆中國計算蛋白質組學研討會在京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為了總結交流近年來我國計算蛋白質組學領域的基礎研究與前沿動向,推動計算技術在蛋白質組研究中發揮更加切實的作用,2010年11月10-11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主辦的「首屆中國計算蛋白質組學研討會」在北京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召開。
  • 中科院版納植物園樟科植物比較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然而,這一類群的遺傳學與基因組學研究背景十分薄弱,目前僅有鱷梨(Persea americana)、山胡椒(Lindera glauca)和山雞椒(Litsea cubeba)等少數種類的轉錄組學數據公布。
  • 第二屆趨磁細菌與生物礦化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9月1日至4日,第二屆趨磁細菌與生物礦化國際研討會(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gnetotactic Bacteria and Biomineralization)在北京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召開。與生命科學的交叉已經成為21世紀地球科學發展的趨勢。
  • 林木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國際研討會召開
    7月24日,由東北林業大學主辦,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林木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國際研討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順利召開。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等12個國家與地區、65家國內外單位的300餘代表出席此次會議。
  • 版納植物園召開「橡膠林固碳增匯技術實驗示範」
    5月18日上午,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召開了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子課題「橡膠林固碳增匯技術實驗示範」項目實施動員會議。西雙版納州生物產業辦、景泰公司、雲南省熱作物研究所、雲南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普文林場)、以及版納植物園經濟推廣站和版納生態站等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 美史密森學會成立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研究所
    原標題:美史密森學會成立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研究所   HURLBERT   緊隨兩項針對鳥類和昆蟲的大型基因組學分析研究之後,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學會近日宣布將成立一個生物多樣基因組學實體研究機構,以加速獲得與編纂地球上所有植物和動物的DNA。   史密森學會每年已投入1000萬美元用於進化生物學、生物多樣性、物種保護以及生態研究等方面的基因組學研究。
  • 林木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東北網7月24日訊(記者姜姍姍)24日,林木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市舉辦,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智利、日本等國家與地區的370餘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林木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國際研討會現場。
  • 「「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的「仙境」
    美麗的致命吸引蘭花螳螂、將螞蟻屍體背在背上獵蝽、雌雄雙態的絡新婦、和蜘蛛長得一樣的蟻蛛、喜歡埋藏種子的姬鼠……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熱帶雨林感受生物多樣性的神秘和獨特。
  • 第二屆中國生物樣本庫倫理論壇暨第四屆組學與生命倫理學研討會召開
    2017年4月21-23日,由華中科技大學、深圳國家基因庫和華大基因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生物樣本庫倫理論壇暨第四屆組學與生命倫理學研討會
  • 「C位」參展·金開瑞與您相約第六屆國際三維基因組學研討會
    為促進三維基因組學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展示三維基因組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第六屆國際三維基因組學研討會」將於2019年10月10日—12日在清華大學召開。本屆大會由清華大學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主辦,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生物信息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中心、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華中農業大學協辦。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記者團探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12月5日,「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記者團帶著各樣疑團探訪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了解熱帶、亞熱帶地區的生命多樣性。該植物院立足於中國熱帶,面向我國西南地區和東南亞國家,開展以森林生態學、資源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學研究、物種保存等工作。
  • 版納植物園「藝術邂逅科學——熱帶雨林中國畫寫生作品展」預告
    版納植物園「藝術邂逅科學——熱帶雨林中國畫寫生作品展」預告 2016-06-03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 版納植物園藝術邂逅科學畫展網站上線
    本次畫展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主辦,中國植物園聯盟協辦,旨在更好地促進科學與藝術的融合與發展,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新途徑,其開幕式暨研討會將於9月28日上午10點在版納植物園舉行。此外,版納植物園的官方網站以及微信、微博也將同步發布畫展相關動態。
  • WWF生物多樣性新書推介及研討會在京召開
    》新書推介及研討會在京召開。趙樹叢理事長回顧了WWF與中國政府部門合作推動野生動植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歷史,充分肯定了享譽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專著《原野之窗》在WWF中國團隊努力下面世新版,該書從理論和實務上提出了生物多樣性教育的新理論和新方法,是倡導和推動自然教育的新專著,是為即將在中國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
  • 「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線上專題研討會召開
    2020年4月29日,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CCSD)組織召開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專題研討會,拉開了ICCSD近期組建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NBS)」合作平臺的序幕。何教授指出,中國通過推動NBS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夠更加突出我國生態文明的指導思想,也能夠擴大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引領作用。中國有很多成功的實踐以及優秀的案例,可以為全球推進NBS提供中國智慧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