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趨磁細菌生物控制礦化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趨磁細菌生物控制礦化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來源:中國科學院 發布者:管理員 日期:2015-01-05 今日/總瀏覽:1/3128
-
高場核磁共振技術幫助揭示趨磁細菌生物礦化機制之謎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王俊峰課題組與智能機械研究所副研究員羅濤合作,在趨磁細菌內磁小體蛋白Mms6調控磁性納米材料形成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材料科學雜誌《材料化學雜誌B》(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2017, 5, 2888--2895)上。
-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趨磁細菌生物與礦物多樣性鑑定及其...
系統發育分析表明,這些趨磁球菌屬於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一個新的綱—η-變形菌綱;透射電鏡分析表明,這些趨磁球菌合成的磁小體形貌和結構多樣,但具有菌種或菌株特異性。研究表明,磁小體的生物礦化過程受到趨磁細菌基因水平上的嚴格調控,磁小體的形貌和結構特徵與趨磁細菌的種類存在一定程度的對應關係,因此沉積物或巖石中磁小體有望成為古趨磁細菌研究的化石材料。
-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趨磁細菌生物與礦物多樣性鑑定及其相關性研究
40多年來,來自英、德、日、巴西和中國等來自生命、地球、海洋、物理和材料科學等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陸續加入到趨磁細菌的研究行列,重點在趨磁細菌的生態分布和種類多樣性、磁小體生物礦化過程及其分子機制、磁小體化石識別及古地磁學應用、以及磁小體生物仿生和納米醫學應用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
-
地質地球所等揭示趨磁細菌複雜磁性機制
趨磁細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是生物控制礦化研究的典範和古地磁學研究的新生長點,它們能夠在細胞內合成有生物膜包被的、納米尺寸、單磁疇磁鐵礦晶體顆粒,也稱為磁小體(magnetosome)。
-
研究發現細菌胞內生物礦化可形成磁性納米化石
經過多年的研究,生命科學、地球科學和材料科學等領域的學者在趨磁細菌的生態分布和種類多樣性、磁小體生物礦化過程及其分子機制、磁小體化石識別及古地磁學應用、磁小體生物仿生和納米醫學應用等方面開展研究。磁小體合成的大致路徑和多個相關基因及其功能已被明確,諸多巖石磁學、礦物學和晶體學參數已被提出,用來識別磁小體化石。
-
科學網—微生物礦化和感磁運動起源於太古代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微生物礦化和感磁運動起源於太古代 本報訊(記者馮麗妃 通訊員周舟)近日,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研究人員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利用譜系年代學分析方法,揭示趨磁細菌起源於距今30億年前的中太古代,早於地球大氧化事件,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既能感應磁場又能進行礦化的生物類群。
-
武漢物數所舉辦第六屆國際磁共振波譜學前沿研討會
武漢物數所舉辦第六屆國際磁共振波譜學前沿研討會 2017-06-23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小】 語音播報 6月16日至18日,第六屆國際磁共振波譜學前沿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
新型趨磁細菌能合成磁鐵礦和硫復鐵礦
據美國科學促進會網站12月27日報導,最近,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UNLV)和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等機構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美國死亡谷國家公園邊緣的
-
第二屆中法固體核磁共振研討會在漢召開
研討會現場11月1日至3日,由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磁共振中心與法國裡爾科技大學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法固體核磁共振研討會」(2nd Sino-French Workshop on Solid State NMR Spectroscopy ,2010)在武漢召開。
-
國際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學會世界大會在京召開
原標題:國際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學會世界大會在京召開 2014年9月16-19日,國際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學會(CIGR)第十八屆世界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汪洋指出,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領域的科技進步,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
第二十一屆全國光譜儀器與分析監測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5年10月23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光學儀器分會物理光學儀器專業委員會和分析儀器分會光譜儀器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北京瑞利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二十一屆全國光譜儀器與分析監測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
2015國際超級抗原與生物免疫治療研討會在京召開
9月18日,2015年國際超級抗原與生物免疫治療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召開。研討會以「超級抗原與生物免疫治療」為主題,中國科學院孔祥復院士、國際生物醫學科學院楊子彬院士、歐亞國際科學院趙南明院士等來自海內外的50餘名生物免疫應用與研究的知名學者和專家就超級抗原在不同領域、不同給藥方式的臨床應用及療效做了分享與交流。
-
綜述:感磁微生物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在漫長的演化中,許多生物擁有了感應地磁場,並利用地磁場進行定向和導航的能力。然而,關於生物感磁行為的起源和演化,我們還知之甚少。 趨磁細菌起源於中太古代,以之為代表的感磁微生物很可能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感磁生物。趨磁細菌可以合成納米級、鏈狀排列的鐵磁性顆粒(稱為磁小體),磁小體作為「感磁器官」,使該類微生物具有在地磁場中定向運動的能力。
-
2015年國際超級抗原與生物免疫治療研討會在京召開
魏詩孟 攝 新華網消息:近日,由中國生物抗癌協會、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醫療中心主辦,中國空間科學協會、瀋陽協合集團有限公司、瀋陽協合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15年國際超級抗原與生物免疫治療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
-
第七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京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5年10月9-11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核磁共振儀器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承辦,紐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七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100餘位來自全國各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相關專家及學生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
第26屆日本養樂多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在東京成功召開
東京2017年11月3日電 /美通社/ -- 10月27日,由日本養樂多生命科學基金會主辦的「第26屆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在東京成功召開,來自中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捷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的500多名專業學者匯聚日本養樂多本社,聚焦腸內菌群與疾病研究。
-
科學家在遠古趨磁細菌化石中發現超新星殘骸
目前科學家在太平洋海底遠古趨磁細菌中發現超新星爆炸的殘骸物質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04年,德國科學家發現超新星噴射物質沉積在太平洋深海錳鐵地殼層,他們使用鐵-60放射性同位素探測法,發現此次超新星爆炸大約發生在
-
第二屆Cell Research分子細胞科學國際研討會在滬召開!
11月1日至3日,第二屆Cell Research分子細胞科學國際研討會在滬舉辦,本次會議的主題是「腫瘤免疫與代謝」。本次研討會邀請了不少該領域的大咖,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終身教授Carl June,美國科學院院士、日本大坂大學教授Shimon Sakaguchi,歐洲科學院院士、法國巴黎第五大學醫學系教授Guido Kroemer等2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進行思想的碰撞,為「腫瘤免疫與代謝」等領域的研究帶來新的方向。
-
第三屆國際生物醫藥CMC研討會在津隆重舉行
天津2012年9月29日電 /美通社/ -- 2012年9月20-21日,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辦, 凱萊英醫藥集團承辦,天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天津市醫藥國際交流協會共同主辦,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天津分行協辦的第三屆國際生物醫藥CMC研討會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喜來登酒店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