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屆日本養樂多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在東京成功召開

2020-12-05 美通社

東京2017年11月3日電 /美通社/ -- 10月27日,由日本養樂多生命科學基金會主辦的「第26屆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在東京成功召開,來自中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捷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的500多名專業學者匯聚日本養樂多本社,聚焦腸內菌群與疾病研究。7位與會專家從飲食、營養、藥物與腸內菌群之間的關係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第26屆日本養樂多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在東京成功召開

養樂多積極推進國際交流與腸道健康知識普及

從1930年養樂多創始人代田稔醫學博士培養出乾酪乳桿菌代田株以來,養樂多便投身於腸內微生態與健康的研究。養樂多生命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澤田治司在致辭時表示,養樂多生命科學基金會始終致力於促進基於腸內菌群的微生物相關科學研究,並積極推進國際交流與腸道健康知識普及事業,通過每年舉辦「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連續26年來為全球消化道、營養學科的學者們提供交流分享平臺,共同探討有關腸道與健康的議題。

第26屆日本養樂多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在東京成功召開

如今,「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每年都會吸引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專家參與,該研討會已成為該領域十分重要的國際性會議之一。今年,來自美國、日本、捷克、芬蘭等國的專家從飲食、營養、藥物等角度,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的馬丁·布萊澤教授與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的金森豐主任分別以《腸內菌群的變化和慢性疾病的世界性流行》和《有關先天性外科疾病患兒腸內細菌形成異常及通過合生元的療法來控制腸內菌群》為題發表特別演講,引起與會學術界人士的關注。

合生元療法控制腸內菌群

本屆「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上的特別演講部分,來自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臟器運動器官病外科的金森豐主任分享了合生元療法幫助患兒形成最接近正常腸內菌群的狀態,從而改善患兒腸道機能的學術成果。

在先天性外科疾病幼兒患者中,有許多兒童患有嚴重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異常等疾病,出生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治療。在進行手術,抗生素治療,飲食限制,免疫力低下等基礎上,無菌狀態下出生的兒童與正常嬰兒相比,機體腸內菌群的組成相距甚遠。尤其是抗生素耐藥菌的異常增殖會導致病情的加重並威脅兒童的生命。「實際上,在我們醫院裡,也有很多出生後不久的嬰兒,需要長期入院治療,其大多都是無法形成正常的腸內菌群。很多患兒因為腸道機能不完善,伴隨著營養不良以及重度感染症而非常苦惱。」金森豐主任介紹道。

1997年,金森豐與其團隊通過合生元新的治療法,對腸內菌群不完善的兒童進行有效控制,採用短雙歧桿菌養樂多株和乾酪乳桿菌代田株,以及低聚半乳糖作為合生元對患兒進行治療。「腸內菌群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改善的,患兒通過使用這兩種益生菌的治療,從而形成最接近正常腸內菌群的狀態。與此同時,患兒的腸道機能也有所改善,營養狀態也逐步出現好轉。」金森豐主任表示,通過這樣的實驗,證實了合生元療法有治療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研討會上,來自中國江蘇大學的董英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的謝靜莉副研究員等專家以及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江蘇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揚州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的在校博士生和研究生等20多人均參與了此次研討會,通過與各國專家進行學術交流,探討了益生菌行業研究動態,為中國益生菌行業發展助力。

第26屆日本養樂多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在東京成功召開

相關焦點

  • 第26屆國際鳥類學大會在日本東京召開
    第26屆國際鳥類學大會在日本東京召開,劉小如、雷富民分別當選國際鳥類學委員會主席、副主席2014
  • 議食廳:專注活菌乳酸菌產品 平野晉:養樂多的使命是讓更多消費者...
    近日,第十五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此次研討會以「科技塑造益生菌行業未來」為主題,匯聚食品科學、益生菌與健康領域行業專家學者、媒體,共探時代科技創新與益生菌產業發展的話題。會議期間,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平野晉、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趙亮接受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的採訪,就益生菌的科學研究與科普傳播等話題進行了交流。
  • 2018「養樂多」全國高校食品創意大賽圓滿結束
    ​  自2015年起,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合了全國高校食品、微生物、醫學等專業的老師及學生們共同發起「腸樂會」組織,宗旨是聚集益生菌愛好者,不斷學習及傳遞益生菌健康法,深受師生的歡迎及喜愛。多年來,腸樂會在中國農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海洋大學、江蘇大學等高校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包括創意食品大賽、傳統食品創新大賽、日本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參與,並定期組織在校學生、研究生參觀養樂多工廠等。
  • 健康消費升級 養樂多持續助力益生菌行業發展
    日前,國內外食品科學、益生菌與健康領域的專家、學者及科研人員齊聚廣州,在「第十三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圍繞益生菌的研究熱點、法規標準、產業創新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與研討。    第十三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現場  健康消費升級 益生菌技術及產業化備受矚目
  • 第24屆雜環化學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9月8日至13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主辦的第24屆雜環化學國 際研討會(The 24th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Congress,ISHC-24)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俞飈研究員任大會主席,李昂研究員任秘書長。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攜手養樂多共倡益生菌健康理念
    在5月22-24日舉行的「第十四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期間,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支持了與「菌」常相伴,健康「腸」相識"為主題的消費者課堂活動。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學院何國慶教授認為,目前中國消費者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尤其是腸道健康,補充益生菌可以平衡腸內菌群維持腸道健康。而優質的益生菌必須要有科學研究的支撐去證明其科學性和安全性。此外, 益生菌的公眾科普也必不可少。
  • 益生菌行業迎來窗口期,養樂多為「健康」主線保駕護航
    8月19日-21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單位支持的「第十五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南京成功舉辦。來自國內外多位權威專家、40多所科研院所的專家與學者,以及50多家企業代表近500人共聚一堂,交流行業間的前沿觀點,探尋益生菌發展的未來航向。
  • 對接健康需求 養樂多助力益生菌行業發展
    資料圖片《益生菌科學共識(2019年版)》發布,養樂多「消費者課堂」面向公眾科普益生菌5月22日-24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支持的「第十四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杭州召開。今年是養樂多連續第14年支持該研討會。
  • 養樂多的DNA:開展學術科研和交流活動 助推益生菌健康理念
    據養樂多本社中央研究所研究管理中心研究企畫課課長酒井隆史介紹,養樂多本社中央研究所成立於1955年,目前擁有300多名專業人員,利用各種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致力於腸內菌群、免疫調節分析,以及疾病預防研究等。酒井隆史提到,他們針對患者消化器官外科手術術後的腸道菌群紊亂問題研究發現,攝入益生菌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 第十六屆導向有機合成的金屬有機化學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7月24日至28日,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華東師範大學共同承辦的第十六屆導向有機合成的金屬有機化學國際研討會(16th IUPA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Directed Towards Organic Synthesis (OMCOS 16
  • 養樂多「活菌」守護腸道健康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辨野義己博士在會上指出,保持腸道健康的關鍵就在於維持腸內菌群平衡。一旦腸道內的有益菌數量減少,就容易引起菌群紊亂、抵禦力下降等問題。辨野義己指出,有益菌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抑制有害菌的生長,保持腸道健康的關鍵就在於維持腸內菌群平衡。一旦腸道內的有益菌數量減少,就容易引起菌群紊亂、抵禦力下降等問題。現代人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甚至氣候變化等因素都會引起腸內菌群失調,使人體健康受到威脅。
  • 第二屆CMI-NI免疫學研討會暨第七屆CMI國際免疫學研討會成功召開
    2019年6月11日-13日,「第二屆CMI-NI免疫學大會暨第七屆CMI國際免疫學研討會(Nature Conference:2nd CMI-NI Joint Conference on Immunology and 7th CM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munology)」成功舉辦;會議由中國免疫學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國際頂級出版商
  • 第五屆金屬組學國際研討會會議在北京召開
    第五屆金屬組學國際研討會會議在北京召開 2015-09-16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清華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五屆金屬組學國際研討會(The
  • 養樂多呼籲關注腸道健康
    受訪者供圖在全國範圍開展「益菌衡,喚啟腸健康」主題宣傳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的背景下,腸道健康與免疫力的關係受到普遍關注。腸道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而腸內菌群的平衡影響著腸道免疫功能的正常發揮。
  • 第11屆海峽兩岸細胞生物學學術研討會成功召開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承辦的「2015年中國科協海峽兩岸青年科學家學術活動月——第十一屆海峽兩岸細胞生物學學術研討會」於2015年9月11-14日在山西太原成功召開。此次研討會共收到論文摘要32篇、牆報7篇,其中來自臺灣的論文摘要15篇、牆報4篇。來自海峽兩岸的報告人均為其所在學術領域中的佼佼者,會議學術水平較高,雙方科技工作者在此次會議中均得到了有效地了解及交流,為今後的科研工作拓寬了道路。
  • 2017(第三屆)腸道微生態與健康國際研討會--會議日程
    2017(第三屆)腸道微生態與健康國際研討會--會議日程 來源:生物鏈   發布者:高常長   日期:2017-02-10   今日/總瀏覽:1/7595
  • 第十一屆亞太雷射學術研討會(APLS2018)在西安召開
    2018年5月28日至31日,第十一屆亞太雷射學術研討會(APLS 2018)在西安召開。
  • 煙臺魯東大學召開全國群論教學研討會第十二屆年會
    原標題:魯東大學召開全國群論教學研討會第十二屆年會  魯東大學召開全國群論教學研討會第十二屆年會  魯東大學召開全國群論教學研討會第十二屆年會
  • 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召開
    交流探索 學習共進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召開  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 11月8日至9日,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暨語言獲得、語言障礙及語言評估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辦。來自中國內地、香港、臺灣、巴西、法國、美國、日本、匈牙利、義大利、伊朗、以色列、印度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分為大會發言和分組發言兩部分。大會發言在主樓接待廳進行,六位專家從不同的語言研究領域,介紹了目前語言學的最新動態和前沿課題。
  • 第12屆亞洲原子與分子物理國際會議(AISAMP12)成功舉行
    【消息來源 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9月5日至10日,由吉林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主辦的第12屆亞洲原子與分子物理國際會議(AISAMP12)在長春召開。參加本次會議的有來自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美國和臺灣地區等32名學者以及來自國內高校、研究單位的94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