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9日,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CCSD)組織召開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專題研討會,拉開了ICCSD近期組建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NBS)」合作平臺的序幕。該平臺旨在通過跨學科、跨領域的專家與學者共同推進NBS的研究與實踐。作為該平臺的戰略合作夥伴,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為平臺的籌建和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部分參會人員
此次研討會以網絡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行,來自政府部門、科研院所、NGO、金融機構和私營企業的30餘位專家與會。
研討會上,ICCSD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NBS在氣候變化當中的地位與作用。何教授指出,中國通過推動NBS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夠更加突出我國生態文明的指導思想,也能夠擴大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引領作用。中國有很多成功的實踐以及優秀的案例,可以為全球推進NBS提供中國智慧與方案。ICCSD副研究員楊秀系統介紹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合作平臺的背景,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合作平臺推進的總體思路。
中國具備意願、基礎和能力,可將NBS作為引領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和著力點----楊秀
中國TNC首席代表馬晉紅女士介紹了TNC在推動NBS的科學研究和國際網絡優勢,以及NBS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可以發揮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農作物產量保障、水質和空氣品質提升等方面的協同效應。馬晉紅女士同時指出,全球NBS工作面臨的挑戰包括投入不夠大、聲量不夠足、科研儲備不夠強等方面。中國TNC首席科學官張小全博士隨後從全球角度系統介紹了NBS的起源、認知以及氣候減緩潛力和多方推動等方面的展。
NBS 潛力分析
此外,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和國際合作中心(NCSC)國際研究政策部高翔研究員分享了NBS在生物多樣性公約談判中的最新進展;來自滙豐銀行的張惠峰先生和王穎女士介紹了滙豐銀行多年來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
在研討會最後的討論環節中,與會專家積極發表觀點、各抒己見。討論內容包括:生態文明與NBS的關係,跨部門、跨領域的協調合作機制,NBS如何貢獻後生物多樣性公約目標,NBS在公園城市建設中的潛在作用,如何在現有的《巴黎協定》中加強NBS目標以及如何將NBS納入生態補償機制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等。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不可或缺,工業、能源與交通等很多行業都正在努力通過轉變經營模式來應對氣候變化,但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經濟與技術挑戰。我們必須探索所有有效增匯減排的可能途徑,從而控制成本,並且最大程度地為社會帶來效益。同時,也為促進更加綠色低碳發展所需要的技術革新爭取時間。NBS不僅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不可或缺,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保障農業作物產量、提高水質和氣候質量等方面的協同效應也必不可少。
2019年9月,聯合國紐約氣候峰會推出九大行動計劃,其中「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由中國和紐西蘭共同倡導和牽頭,「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自此成為國際熱點議題,為推動全球治理相關進程提供了新契機。但目前國內外關於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的跨界交流與對話及圍繞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的系統研究還相對欠缺。「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合作平臺正是在此背景下設計組織的。我們會充分利用TNC全球網絡和技術科學優勢,積極把國際上成熟的通過自然應對氣候變化的經驗和策略引進到中國,把中國的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推廣到國際網絡。TNC願意與各界專家與同仁共同努力,用更加強勁的「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有效應對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