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線上專題研討會召開

2020-12-06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2020年4月29日,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CCSD)組織召開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專題研討會,拉開了ICCSD近期組建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NBS)」合作平臺的序幕。該平臺旨在通過跨學科、跨領域的專家與學者共同推進NBS的研究與實踐。作為該平臺的戰略合作夥伴,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為平臺的籌建和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部分參會人員

此次研討會以網絡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行,來自政府部門、科研院所、NGO、金融機構和私營企業的30餘位專家與會。

研討會上,ICCSD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NBS在氣候變化當中的地位與作用。何教授指出,中國通過推動NBS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夠更加突出我國生態文明的指導思想,也能夠擴大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引領作用。中國有很多成功的實踐以及優秀的案例,可以為全球推進NBS提供中國智慧與方案。ICCSD副研究員楊秀系統介紹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合作平臺的背景,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合作平臺推進的總體思路。

中國具備意願、基礎和能力,可將NBS作為引領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和著力點----楊秀

中國TNC首席代表馬晉紅女士介紹了TNC在推動NBS的科學研究和國際網絡優勢,以及NBS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可以發揮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農作物產量保障、水質和空氣品質提升等方面的協同效應。馬晉紅女士同時指出,全球NBS工作面臨的挑戰包括投入不夠大、聲量不夠足、科研儲備不夠強等方面。中國TNC首席科學官張小全博士隨後從全球角度系統介紹了NBS的起源、認知以及氣候減緩潛力和多方推動等方面的展。

NBS 潛力分析

此外,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和國際合作中心(NCSC)國際研究政策部高翔研究員分享了NBS在生物多樣性公約談判中的最新進展;來自滙豐銀行的張惠峰先生和王穎女士介紹了滙豐銀行多年來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

在研討會最後的討論環節中,與會專家積極發表觀點、各抒己見。討論內容包括:生態文明與NBS的關係,跨部門、跨領域的協調合作機制,NBS如何貢獻後生物多樣性公約目標,NBS在公園城市建設中的潛在作用,如何在現有的《巴黎協定》中加強NBS目標以及如何將NBS納入生態補償機制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等。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不可或缺,工業、能源與交通等很多行業都正在努力通過轉變經營模式來應對氣候變化,但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經濟與技術挑戰。我們必須探索所有有效增匯減排的可能途徑,從而控制成本,並且最大程度地為社會帶來效益。同時,也為促進更加綠色低碳發展所需要的技術革新爭取時間。NBS不僅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不可或缺,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保障農業作物產量、提高水質和氣候質量等方面的協同效應也必不可少。

2019年9月,聯合國紐約氣候峰會推出九大行動計劃,其中「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由中國和紐西蘭共同倡導和牽頭,「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自此成為國際熱點議題,為推動全球治理相關進程提供了新契機。但目前國內外關於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的跨界交流與對話及圍繞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的系統研究還相對欠缺。「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合作平臺正是在此背景下設計組織的。我們會充分利用TNC全球網絡和技術科學優勢,積極把國際上成熟的通過自然應對氣候變化的經驗和策略引進到中國,把中國的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推廣到國際網絡。TNC願意與各界專家與同仁共同努力,用更加強勁的「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有效應對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

相關焦點

  • ...上論壇: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應對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危機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對於正確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充分認識人類賴以生存地球家園的生態價值,有效利用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中國生態保護紅線的做法與經驗是值得推廣的。
  • TNC: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應對氣候變化中不可或缺
    COP25期間,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國際氣候政策主任約翰威爾迪克(John Verdieck)受邀參加了由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主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承辦的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為主題的中國角邊會。
  • 地球的一半︱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應對氣候變化
    IC  資料圖合理且充分地利用我們身邊的大自然,這種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多種方式中有效且最具經濟效益的方法之一。而且在用低成本方式解決氣候變化引發的問題的同時,還能帶來額外的收益。近年來,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引起了廣泛關注,2019氣候行動峰會上,中國在挪威、斐濟和紐西蘭的支持下,成為了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六個優先行動之一)的牽頭國家。
  • 溼地保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自然解決方案
    2019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應對氣候變化」,旨在提醒公眾: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們並非無能為力。事實上,溼地保護能夠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重大問題的自然解決方案。溼地是重要的「儲碳庫」在人們的印象中,沼澤是一種熟悉的溼地類型。
  • 解鎖自然的力量 |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在這樣的危惙之際,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 NbS)正是解決這些危機的良方。為了讓全社會全面系統地了解自然的力量,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計劃通過系列的長文來「解鎖自然的力量」,進行深度科學分析和經典案例分享,讓大家充分地了解什麼是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其所具有的核心價值以及如何將其應用到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水資源管理、可持續農業和草原管理
  • 中國TNC首席代表馬晉紅:應對氣候變化 解鎖自然力量
    日前,CEGA(China Environmental Grant makers Alliance)環境資助者網絡舉辦專場沙龍活動,對被列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九大行動領域之一的「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進行了探討。
  • 第一屆中國-斯裡蘭卡氣候變化應對、環境與健康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承辦的「第一屆中國-斯裡蘭卡氣候變化應對、環境與健康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 「會議預告」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可持續廢水管理的綠色基礎設施
    【會議】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可持續廢水管理的綠色基礎設施【日期】2020年12月3日淡水、海洋和沿海生態系統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因為它們被人類利用和人為汙染在這種背景下,關注自然及其恢復能力,以應對水資源短缺、汙染和氣候變化等挑戰,已變得必要而明智。這些解決方案是「基於自然的」。例如,人工溼地可以幫助我們處理廢水,而不必重複使用傳統的處理系統。通過重力、沙子和礫石對含灰水的處理和再利用是另一個例子,說明了自然如何通過將廢水用於城市綠化、重新造林和造林,甚至用於地下水補給,來幫助我們賦予廢水另一種生命。
  • 從自然中來,到自然中去——生態文明建設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2008年世界銀行發布報告《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和適應性:來自世界銀行投資的NBS》,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NBS)這一概念,要求人們更為系統地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 應對氣候變化的十種解決方案
    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能夠各自做些什麼來減緩和扭轉氣候變化呢? 但正如普林斯頓大學的生態學家Stephen Pacala和物理學家Robert Socolow提出的15個各國可用來實現上述目標的所謂的「楔子」,。每一個都具挑戰性但又切實可行,在某種程度上能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控制在安全水平。他們還認為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減少個人對環境帶來的碳影響。當然,這些方法並非適合所有人。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領導小組將研究確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戰略、方針和對策,協調解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辦事機構設在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合力。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本地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組織領導,抓緊制定本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並認真組織實施。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摘要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以下簡稱《國家方案》)已經國務院批准,現摘要如下。  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全球性問題。氣候變化既是環境問題,也是發展問題,但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
  • 2020年第3期「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與城市韌性」
    但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加劇了沿海與沿河水患,讓「治水」之路愈發曲折。 自2008年以來,世界銀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及歐盟等組織相繼提出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相關的提案並不斷完善其定義,以期通過保護、可持續利用和修復自然的或被改變的生態系統,在應對嚴峻的社會挑戰的同時,為人類提供福祉、保護生物多樣性。
  • 氣候談判「間隔年」:解鎖自然力量 應對氣候危機
    各國在經濟復甦的激勵政策制定和行為引導中應充分考慮到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早在2017年,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聯合15家機構的研究證實,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能夠幫助各國完成2030年減排目標的30%以上。
  • 研究所組織召開地球空間網格項目專題研討會
    研究所組織召開地球空間網格項目專題研討會 2020-04-10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文)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前言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全球性問題。氣候變化既是環境問題,也是發展問題,但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氣候公約》)指出,歷史上和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對較低,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排放中所佔的份額將會增加,以滿足其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氣候公約》明確提出,各締約方應在公平的基礎上,根據他們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的能力,為人類當代和後代的利益保護氣候系統,發達國家締約方應率先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不利影響。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於印發《2019年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
    ,緊緊圍繞《「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及《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十三五」行動要點》《林業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6—2020年)》確定的目標任務,切實履行部門職責,強化組織領導,加強政策保障,採取有力措施,努力推進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 我國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文)
    近年來,中國加大了氣候變化問題的宣傳和教育力度,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有關氣候變化的知識講座和報告會,舉辦了多期中央及省級決策者氣候變化培訓班,召開了「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等大型研討會,開通了全方位提供氣候變化信息的中英文雙語政府網站《中國氣候變化信息網》等,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 低碳農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全球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災害使我國農業生產不穩定性增加,如不採取對應措施,到2030年我國種植業產量可能減少5%~10%。有關專家認為――低碳農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低碳農業是以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以減少碳排放、增加碳匯和適應氣候變化技術為手段,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做好病蟲害防治、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等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方式轉變,實現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匯的農業。前不久,在北京召開低碳農業研討會上,有關專家認為,低碳農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 西方媒體熱評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態度積極
    新華網專稿: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行將舉行的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期間,將針對國際發展領域的重大問題,包括氣候變化等問題表明中國立場和主張。4日,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性文件《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