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中國-斯裡蘭卡氣候變化應對、環境與健康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2021-02-28 中斯科教中心

        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承辦的「第一屆中國-斯裡蘭卡氣候變化應對、環境與健康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此次研討會得到了斯裡蘭卡政府的高度重視,斯裡蘭卡科學技術與研究部部長親自擔任團長,帶領一支由科學基金委、城市規劃與供水部、衛生部及部分大學代表組成的24人代表團參加了會議。中方50餘位代表分別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北京大學及第一醫院、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河海大學、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水科學技術研究院等十多家科研院校。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敏主持,斯裡蘭卡科學技術與研究部部長Susil Premajayantha、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劉叢強院士、斯裡蘭卡科學基金委主席Sirimali Fernando教授、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曹京華分别致辭。Susil Premajayantha指出,中斯一直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2015年在兩國元首見證下中國科學院與斯裡蘭卡城市規劃與供水部籤署了合作備忘錄,2016年在兩國總理見證下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與斯裡蘭卡科學基金委籤署了合作備忘錄,這些合作備忘錄的籤署有力促進了雙方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最後他高度稱讚了中國科學院,特別是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在不明原因慢性腎病(CKDu)追因及飲用水安全保障等方面為推動中-斯合作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與貢獻。

        中-斯中心主任王東曉做題為「Climate Change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Due to Ocean Dynamical Feedback」的報告,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北印度洋開展的現場觀測和氣候變化研究成果,及氣候變化背景下季風降雨引起的斯裡蘭卡洪災等。中-斯中心作為中國科學院設在斯裡蘭卡的境外科教機構,以解決斯裡蘭卡民生問題提供科技支撐為目標之一。由南海海洋所和生態環境中心等單位參與建設,前者關注氣候變化引起的洪災,後者致力於解決斯裡蘭卡人的安全供水等。

        斯裡蘭卡是我國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國家。斯裡蘭卡幹區(Dry Zone)不明原因慢性腎病高發,每年約有2萬例腎衰竭患者入院/再入院,總計約有2000例死亡,已成為斯裡蘭卡亟需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雖然疾病被推測與供水水質有關,但目前仍然缺乏有關病因的直接證據,從而也無法採取有力的疾病幹預措施。同時,斯裡蘭卡作為印度洋上的島國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也是該國當今面臨的一個重大科學挑戰。此次研討會,中斯專家通過專題報告、圓桌討論、技術考察等方式,圍繞不明原因腎病追因、飲用水安全保障和全球氣候變化條件下水資源管理三個議題開展了深入交流,明確了雙方今後開展合作研究的重點方向與路徑,以期為解決斯裡蘭卡重大民生問題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會議期間,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在院部接見了Susil Premajayantha部長、Sirimali Fernando主席等斯方高級官員,對近年來中斯合作的進展表示滿意,對斯方提出的斯裡蘭卡科學技術與研究部與中國科學院籤署合作備忘錄一事給予積極響應,並表示今後將在更廣的領域開展與斯裡蘭卡的科技合作。 

白春禮會見Susil Premajayantha

第一屆中國-斯裡蘭卡氣候變化應對、環境與健康研討會會議代表合影

相關焦點

  • 中國與斯裡蘭卡舉行季風氣候與環境變化研討會
    中國與斯裡蘭卡舉行季風氣候與環境變化研討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2-08 21:57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科倫坡12月8日電(記者楊梅菊  劉鴻儒)「首屆中國與斯裡蘭卡季風氣候與環境變化研討會」8日在斯裡蘭卡首都科倫坡召開
  • 第六屆中-斯季風氣候與海洋資源環境聯合研討會即將舉行
    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辦,中國-斯裡蘭卡聯合科教中心承辦的第六屆中-斯季風氣候與海洋資源環境聯合研討會將於1月20日至21日在中國廣州和斯裡蘭卡馬塔拉等地同時舉行。本次會議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斯裡蘭卡駐廣州總領事將在廣州會場參會。
  • 斯裡蘭卡當地媒體報導「第四屆中國-斯裡蘭卡氣候與海洋環境研討會」
    第四屆中國-斯裡蘭卡氣候與海洋環境研討會於8月9-10日在斯裡蘭卡氣象局召開。來自中-斯兩國的40多位科學家和技術官員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線上專題研討會召開
    2020年4月29日,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CCSD)組織召開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專題研討會,拉開了ICCSD近期組建的「基於自然解決方案(NBS)」合作平臺的序幕。何教授指出,中國通過推動NBS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夠更加突出我國生態文明的指導思想,也能夠擴大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引領作用。中國有很多成功的實踐以及優秀的案例,可以為全球推進NBS提供中國智慧與方案。
  • Biophysics Reports第一屆編委會第四次國內編委會議在京成功舉辦
    Biophysics Reports第一屆編委會第四次國內編委會議在京成功舉辦 2020-01-20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在京發布
    中國環境報記者 劉秀鳳 11月27日,第十二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新動力》(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發展、人類健康和福利形成嚴重威脅。
  • 「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西班牙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
    西班牙當地時間12月10日下午,由科技部主辦的「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COP25)「中國角」成功舉辦,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出席邊會並致辭。
  • 援衣索比亞衛星交付儀式在京舉辦
    > 本報訊(記者 呂望舒)12月2日,我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項目——援衣索比亞衛星交付儀式在北京成功舉辦,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劉華和衣索比亞駐華大使特碩姆
  • 塗瑞和: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獨家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 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中國 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聯合國環境署認為,推動經濟復甦和重建,目標應為致力於綠色復甦和「更美好地重建」。
  • 省生態環境廳舉辦2020年江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培訓會
    省生態環境廳舉辦2020年江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培訓會 11月25日,省生態環境廳在南昌市舉辦2020年江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培訓會,廳二級巡視員沈豐出席並致辭。
  • 202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在京發布
    ■ 新冠肺炎疫情未改變全球變暖趨勢■ 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11月27日,第12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行動力》(簡稱《綠皮書》)在京發布。
  • 中外科學家加強合作研究 共同應對「亞洲水塔」環境變化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記者袁全 賈釗)聚焦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研究的「亞洲水塔國際研討會」11日至12日在京召開。來自全球40名頂尖科學家參會,分享科研成果,熱議應對措施。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高山地區是地球上除南北極之外,冰川分布最廣泛的地區,有「第三極」的美譽。
  • 第一屆徐慶培科學財團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韓國首爾2020年11月11日 /美通社/ -- 11月7日(周六),徐慶培科學財團(董事長徐慶培)在愛茉莉太平洋總部AMORE HALL舉辦了第一屆徐慶培科學財團學術研討會(SUHF Symposium 2020)。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近年來,中國加大了氣候變化問題的宣傳和教育力度,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有關氣候變化的知識講座和報告會,舉辦了多期中央及省級決策者氣候變化培訓班,召開了「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等大型研討會,開通了全方位提供氣候變化信息的中英文雙語政府網站《中國氣候變化信息網》等,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 應對氣候變化對中國發展的意義
    2007年發布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提出的應對氣候變化的總體目標,是「減緩」與「適應」並重的。這一目標也體現了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和應對氣候變化要求的一致性。 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實質上是經濟—環境雙贏、綠色—低碳雙贏的行動,同時也為今後更大強度的減排和適應進一步的氣候變化作好技術和發展方式的準備。這是一種經得起時間推敲的、歷史無悔的戰略。
  • ...國際沙漠論壇諮委會會議在京舉行 聚焦治沙生態價值應對氣候變化
    聯合國環境署原執行主任、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諮詢委員會外方執行主席埃裡克·索爾海姆出席會議,部分在京的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諮詢委員會成員應邀出席,建言獻策。會議認為,應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將第六屆、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賀信指示精神落到實處,更高水平辦好第八屆論壇,聚焦治沙生態價值、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向「一帶一路」沿線推廣中國治沙經驗,推動全球沙漠生態價值創造與減貧、荒漠化地區新能源產業發展與低碳減排等國際合作。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文)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前言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全球性問題。氣候變化既是環境問題,也是發展問題,但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氣候公約》同時也要求所有締約方制定、執行、公布並經常更新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成立了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機構,並根據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202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在京發布!
    第12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行動力》(簡稱《綠皮書》)在京發布。《綠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以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融合的視角,見證記錄國際氣候變化進程,緊扣中國綠色低碳發展成效,分析氣候變化領域前沿問題。
  • ...對話丹佛斯中國區董事會主席:中國承諾提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信心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方將為此制定實施規劃,願同歐方、法方以明年分別舉辦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自然保護國際會議為契機,深化相關合作。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最高領導人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中歐綠色合作領域的一系列表態提振了全球信心,在歐洲引起廣泛關注。對此,熱點觀察評論員對話丹佛斯集團中國區董事會主席雷德文,以駐華歐企的視角加以評述。丹佛斯成立於1933,是一家總部設在丹麥的全球性跨國公司,被認為是電氣化、數位化和智能製造領域的全球領導企業之一,致力於為合作夥伴提供高能效的解決方案。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有哪些新氣象
    幾天前,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發了一張各司局負責人的「全家福」,並宣布該部的23個司局設置就緒,主要負責人到位。在這輪機構改革中,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肩負著建設美麗中國的重任,一些相關職能從其他部委轉至這個年輕的部委,備受關注的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