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未改變全球變暖趨勢
■ 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11月27日,第12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行動力》(簡稱《綠皮書》)在京發布。《綠皮書》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未改變全球變暖趨勢,目前地球正面臨"氣候緊急狀態",提升氣候行動力要正確認識氣候風險,統籌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與減排承諾,儘早明確實現以淨零碳排放為導向的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路徑,提高適應"灰犀牛"氣候事件風險的社會經濟韌性。
《綠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以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融合的視角,見證記錄國際氣候變化進程,緊扣中國綠色低碳發展成效,分析氣候變化領域前沿問題。
《綠皮書》指出,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1℃,是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第二暖年份,全球平均海平面再創歷史新高,南極和北極海冰範圍保持較低水平。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並在全球持續蔓延,對投資、就業、經濟乃至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產生了全方位影響,未改變全球變暖趨勢。根據《綠皮書》,落實《巴黎協定》面臨新形勢和新挑戰,全球需要面向淨零碳排放目標加速轉型,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代表《綠皮書》主編之一、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到會祝賀。宇如聰表示,全球氣候系統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氣候變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將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綠皮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氣象局聯合推出的年度權威性出版物,長期以來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為學者、決策者以及社會公眾架起了良好溝通橋梁。中國氣象局作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性科技部門,將持續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做好科技基礎工作,繼續支持《綠皮書》編寫和相關領域科學研究,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綠色低碳發展"高峰論壇在同日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氣象局、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有關專家圍繞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分享觀點。